11.22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夜裡躺下

菩薩就在幾百米之外


當白日的餘暉像潮水慢慢褪去時,天上似乎有位仙人正用他的手,緩緩將夜幕拉起,星星很快奔到這幕布上,但隨之而來的雲氣遮住了它們的眼睛。蟲聲悠轉悠轉地,開始代替青城山發出低語的聲音。

晚上,躺在普照寺的上客堂,吸多少口醉人的氧氣都嫌不夠。在這個離眾多菩薩只有幾百米的地方住下,不僅身體,連沉下來的心也真正逃離喧囂的都市。

你開始想象《山海經》裡關於青城山的記述,以及更遙遠的神話傳說;你也開始懷疑山上到底住著多少神靈?是的,在這裡,無限的想象都被打開了。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在塵世和佛界之間

上客堂似一個過渡地帶

因為茂密的樹木,攀升而上的地形,青城山像一個森林城堡。沿著綠色城堡拾級而上,到達普照寺,穿過寺廟的正門,再攀上去,走過大雄寶殿、觀音立像,一直往右再走不遠,就到了可以住宿的上客堂。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 普照寺風景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 普照寺位於青峰山上,青峰山是青城山一嶺連峰、南鄰味江河谷的最南一段。普照寺是一座深藏山林、形制殊勝、香火特盛的佛教禪院,被譽為“金蓮福地”。傳說始建於元代、毀於明代,因無確切史料,不敢斷定。攝影: 小枝©ICYWORKS

與普照寺古典、深重的傳統建築相比,上客堂可能有點“另類”。現代風格的三層小樓,以兩個正方形嵌套的形式挺立於山下;相比佛院的濃墨重彩,上客堂很“清淡”。

但正是掩映於綠植之中,上客堂的清淡味反倒適中。與此同時,因為和正院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它並沒有打亂整個寺廟建築群的節奏,巧妙地融合其中,成為新的一員。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 普照寺上客堂。攝影: ICY©ICYWORKS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 普照寺上客堂

上客堂”三個字以瀟灑的書法筆跡印在入口的外立面,外立面古銅色的表皮給這個現代化的建築以深沉的點綴,暗示出整個上客堂本身的低調氣質。

上客堂改造自一個原本也用於住宿的舊樓。“寺院將上客堂改為禪意空間,一是希望吸引年輕人,二是希望能讓來住的人從起居坐臥中體驗素簡的生活方式,感知個體與空間、物體的關係,繼而體悟到與物同等同體、活在當下的真諦和生起清淨智慧的歡喜。“管理上客堂的寺院法師說。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 普照寺上客堂。攝影: ICY©ICYWORKS

負責設計的是上林設計,作為一個20多年生涯的團隊,他們在成都留下不少手筆,從阿瑪尼藝術公寓到富森美(北城),再到隱棲堂酒店等等。上林設計雖在商業空間中更有經驗,但並不妨礙他們對佛教住宿空間的理解。

“人們從城市來到寺廟,意味著體會‘放下’俗世雜物的心境: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在住宿空間,我們也想通過設計讓人們感到‘放下’。”主設計師吳青雨說,“要是從時間上來看,如果說佛院代表著‘過去’,那麼‘上客堂’就意味著‘現在’。”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 普照寺上客堂。攝影: ICY©ICYWORKS

的確,當你參拜完菩薩或者參加完佛教法會後,你再進入上客堂,是從肅穆的精神場域轉入現實輕盈的境地。如果你從後山進入,會先看到上客堂,等你穿過它再走進佛院,又是從一個現代時空轉入佛地。

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上客堂似一個過渡地帶。你可以暫時拋卻城市裡擁有的多重身份,做一個簡單的“我”,整理好被日常揉皺了的心,做好準備再去體會佛理、施行儀式。你也可以單純地什麼都不用想,只是在自然與菩薩的陪伴下,在這裡簡單休息。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 普照寺上客堂。攝影: ICY©ICYWORKS

順應自然,剋制的“心機”

上客堂裡的每一個線條和色彩都體現出包容、柔和、圓融,把佛法的智慧從視覺觸覺中傳遞,試著讓來者將這種感知延續到塵世生活中,獲得一份清涼菩提。

一走進上客堂,你會覺得整個空間白淨得像是藝術家動筆之前的畫紙。以白色為基調,搭配木色的材質,整個建築圍繞方形的兩個中庭排布而上,光線經過透明屋頂的折射,變得柔和,滿當當地灑下來,讓整個室內更加通透明亮。唯有幾株長得很精神的綠色植物在裡邊點綴,為室內增添那麼點清幽、淡靜和靈動。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 普照寺上客堂。攝影: ICY©ICYWORKS

吳青雨說,“世間任何材料是佛或者自然饋贈給人類的禮物,那麼我們就試著讓人們體會到這些材質本身的美感,所以沒有過多的設計。”沒有刻意的裝飾,沒有嬌柔造作的造景,沒有挖空心思的結構,整個四四方方的空間顯得很剋制。這種“空空”的狀態,讓人並不會感到太多拘束。

但這並不意味著設計師沒有“心機”。

豎條軸是廳內很顯眼的設計元素,既用作護欄,也用在門上方的小窗。因為設計的簡單隨性,在視覺上形成一定的節奏。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 普照寺上客堂。攝影: ICY©ICYWORKS

同時,豎條軸讓看似單調的佈局有了適度、並不沉悶的變化。有的形成屏障,用於劃分空間。比如二層可用於聊天、喝茶的開放式活動區域,圓窗的簡單造景,連接著另一邊的休息區,素雅的美感中自有一種通透,貫通不同區域的同時,讓你從一個角度看過去,像是看到一幅小的南宋山水畫。

而一層的空間,又特定剖出一塊小的區域,用於展覽,其間掛著的抽象又帶著古趣的幾幅圖畫。公共衛生間,以隱蔽的方式嵌進角落中,既方便使用,又沒有擾亂整體佈局。

要是你坐在舒適的木椅上,靠著長條木桌,對著一株簡約的盆栽,感受著映照而下的自然光,一種安靜的情緒在慢慢散溢。偶爾一轉頭,或許會看見普照寺散養的孔雀,邁著輕盈的步子,從這頭走到那頭。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 普照寺上客堂。攝影: ICY©ICYWORKS

住一晚,試著體會生活的根本

房間基本由睡區、盥洗室、淋浴衛生間組成,佈局簡單。有的居所為了滿足信眾抄經、打坐的需求,特意設置一個長條案板、備有蒲團。燈光嵌在牆體內、地板下,以漫反射的方式,柔和地投射出來,營造出一種安靜舒緩的氛圍。

和尋常酒店不同,除了滿足基本的起居需求,裡面的陳設極其得少。

設計師正是想通過“少”來構建一種簡單、質樸的生活空間。而這也正與佛教所倡導的理念不謀而合。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 普照寺上客堂。攝影: ICY©ICYWORKS

“我們設計的住宿房間,摒棄舒適、奢侈的東西。希望那些有緣的信眾,從城市來到寺廟度過一晚的時候,能忘卻財富、名譽、權利等身外之物,體會到一種簡單的快樂。”吳青雨說,“希望大家在少的狀態下體會到生活的根本,找到質樸的生活,在此度過一晚,第二天說不定對人生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這種看似簡約的小樓共有七種不同的房型:禪意房、善時、善住、善來、善處、善會、雲水堂。一人,兩人,一個家庭,多個人,不同的空間,可以滿足不同的人數居住。而一個“善”字,既表示一個好的時機,也表示一個好的狀態。雖然整體都是“簡約樸素”的風格,但打開不同的房門,是不同的意境。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 普照寺上客堂。攝影: ICY©ICYWORKS

特別喜歡靠近山林的禪意房。大片的落地窗無疑是點睛之筆。設計師將舊房間原有的小塊窗改掉,設計成大落地窗,不僅適度地引入自然光線,更將整片的綠意風景引入室內,給乾淨、質樸的室內注入靈動的生機。

那些百年樹木組成的茂密森林,因為離房間太近,以至於覺得它們像是一幅掛在眼前的窗簾幕布,或者讓你感覺深處森林的海洋之中。心裡開始微微盪漾著愉悅。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 普照寺上客堂。攝影: ICY©ICYWORKS

沒有任何裝飾的牆體,搭配低矮的床、窗臺、草蓆,蒲團、茶座放在一邊。在細節處,因為對長短高低尺度的適度把握,人在走轉挪騰之間,自然而不侷促。

在整個少而又少、大面積留白的空間中,你單純把自己放進這樣一個簡單、空寂的房間中,開始沉思。在獨處時感受一份平時很難得的“寧靜”,在“放下”、不為外物所牽絆的這個時刻,以自然、佛為鄰,感受宇宙、天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獲得一點點的超脫感。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 普照寺上客堂。攝影: ICY©ICYWORKS

而除了在上客堂小住,普照寺內還有茶室“普照禪茶”和素食餐廳“五觀堂”。無論是休憩的房間還是慢咀慢嚼的餐廳,亦或是品茗小敘的茶室,都作為物質化的空間,試著引領你轉入精神的體驗。

置身其中,除了感受到平和靜謐的禪意之外,你或許能在不經意間悟到佛法中那些關於生活與生命的奧義。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 普照禪茶。攝影: ICY©ICYWORKS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 五觀堂色香味俱全的素食菜品。攝影: ICY©ICYWORKS

後記

寺廟,作為一個身處人間但又超於塵世的境地,很多人來過、看過,很快又返回了城市,腳步太過匆匆。也許唯有在這住一晚,聽晨鐘暮鼓,聆磬聆經,感受自然,才能找到明白佛法真義的門徑;唯有在這駐足停留,真正地參與儀式,專注於自我,才能從日常瑣碎又庸常的生活中真正抽離,那時也才明白,人的一生一世,往往需要的並不多。

進入上客堂,人們開始自動切換,從城市轉入山林,心境也隨之改變。而當你在上客堂睡著的時候,夜裡離你並不遠的菩薩們說不定正在給你帶來福報......


青城山普照寺上客堂,在塵世和佛界之間,似一個過渡地帶

覺得有用就趕快分享吧

感恩您的關注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