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歐菲光--光學器件國內第一世界第三,受益華為、蘋果5G更新機遇

歐菲光最為國內光學器件龍頭,經歷了怎樣的逆境反轉,我們帶著下面幾個問題一起研究下這家公司


1、公司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虧損的主要原因

2、公司通過什麼辦法實現扭虧為盈。

3、公司在光學器件行業低位,以及未來成長空間

公司為國內光學模組龍頭,於 2010 年上市,原主營業務為光學光電業務(包括光學產品類業務、觸控顯示類業務和生物識別類業務)和智能汽車業務(包括智能中控業務、ADAS 業務和車身電子業務),產品廣泛應用於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汽車和可穿戴電子產品等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和智能汽車領域。

歐菲光--光學器件國內第一世界第三,受益華為、蘋果5G更新機遇

各業務板塊的市場地位:

⚫ 光學模組龍頭,垂直整合上延鏡頭板塊:公司 12 年進入影像系統領域,16 年底開始公司單月攝像頭模組出貨量穩位居全球第一,2018 年,公司率先實現了三攝像頭模組的大規模量產出貨,已成為行業內的雙攝和多攝模組的主流供應商。且公司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具備 3D 人臉識別模組量產能力的廠商。此外,公司於 18 年收購富士天津車載鏡頭工廠和手機及汽車鏡頭相關專利及許可,垂直整合上延鏡頭板塊。

⚫ 指紋識別龍頭,受益於屏下指紋滲透:14 年進入指紋識別領域,2016 年達到單月出貨量全球第一,指紋識別模組產能穩居行業領先地位。作為全球第一家量產玻璃/陶瓷蓋板指紋模組供應商,以及全球第一家量產電容式玻璃下指紋模組供應商,公司率先在全球範圍內完成了全產業鏈整合。並在 2018 年率先實現了光學式屏下指紋識別模組的量產出貨,併成為全球第一個且目前唯一一個能大批量超聲波式屏幕指紋方案量產的模組廠商。

⚫ 觸控顯示剝離出表,產業協同獨立發展:13 年後公司持續保持薄膜式觸控模組出貨量全球第一,穩居觸控行業龍頭地位。同時持續佈局觸控行業的新型技術,在柔性觸控方面已具備 MetalMesh(金屬網格)和 AgNW(納米銀線)兩種技術路線,已獲得多項相關專利。19 年安徽鼎恩(舒城產業投資持股 49.92%)受讓全資子公司安徽精卓 51.88%股權,公司剝離的業務板塊成為安徽舒城 135 億元 AMOLED 柔性顯示觸控

模組與 5G 智能終端項目重要組成部分。公司此舉剝離了非美國大客戶觸控顯示及其衍生業務,實現了資本/產品結構的優化,並且在通過引入產業鏈協同的合作方和資金方,實現觸控顯示獨立發展。

⚫ 外延拓展智能汽車:15 年進軍智能汽車領域,通過收購華東汽電和南京天擎,順利成為國內整車廠商的 Tier 1 供應商,目前已取得 20 餘家國內汽車廠商的供貨商資質,並積極進行國外汽車廠商的供應商資質認證。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瞭解了,歐菲光憑藉先發優勢,通過不斷併購重組上下游產業鏈,成長為行業多產品,多產業齊全發展的龍頭,但隨著併購造成公司商譽大幅增加,疊加2018年手機產業出現罕見的下滑,公司下游需求出現大幅下滑,導致公司存貨跌價,商譽減值共振,公司2018年年報及2019年上半年連續的資產減值導致公司業績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虧損,

具體來看:公司2019年4 月 26 日披露 18 年業績,由預報盈利 18.35 億元轉為虧損 5.19 億元,原因為計提大額存貨跌價準備 15.6 億及應收金立、樂視的壞賬準備 1.88 億元,隨後股價大跌,由於公司股權質押比例較高,連續股價大跌又引發了股權質押平倉風險,隨後公司停牌引入戰略投資者,通過股權轉讓和國資入股的方式,緩解公司資金壓力。

公司通過上半年大刀闊斧的改革,併疊加三季度電子消費旺季來臨,公司2019年三季報業績實現營收 143.06 億元,歸母淨利潤 1.60 億元,完成了扭虧為盈。

歐菲光--光學器件國內第一世界第三,受益華為、蘋果5G更新機遇

光學鏡頭龍頭,持續受益明年行業爆發機遇

2018 年,公司攝像頭模組全球市場份額達到 9%,位居全球第四;出貨量達到 4.78 億顆,位居全國第一(第二:舜宇 4.21 億顆;第三:丘鈦 2.64 億顆);同年公司率先實現三攝像頭模組的大規模量產出貨,成為業內雙攝和多攝模組的主流供應商;並且提前卡位,優先佈局 3D 人臉識別領域,同步研發 3D 結構光和3D ToF 技術,成為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具備 3D 人臉識別模組量產能力的廠商;

歐菲光--光學器件國內第一世界第三,受益華為、蘋果5G更新機遇

公司成長空間

1、公司核心客戶明年產銷將出現放量:2020 年蘋果客戶進入 ID 創新+5G通訊換代“超級週期”。蘋果 5G 通訊+ID 創新週期疊加,預計 2020 年 iPhone 出貨量達到 2.3 億臺,同比增速 21%。展望未來,隨著 5G 建設完善、服務及應用持續豐富,供給邏輯變為需求邏輯,出貨量有望保持高增長。公司作為蘋果前置、後置攝像頭模組供應商,公司未來蘋果相關業務增長動力充足。

2、公司客戶集中度高符合終端龍頭集中趨勢,是唯一一家綁定華為、蘋果兩大手機寡頭的攝像頭模組企業:

作為國內三大攝像頭模組企業,歐菲光、舜宇、丘鈦已深度綁定國內手機主流廠商華米 OV,未來將受益於手機終端行業集中化趨勢,通過客戶市場份額的快速增長實現攝像頭模組業務的擴張。

華為:歐菲光、舜宇高低端產品線全覆蓋,丘鈦高端產品線滲透較低。

Nova 系列:Nova3 和 Nova 4 攝像頭模組均由歐菲、丘鈦、舜宇三家供應;P 系列:P30 攝像頭模組供應商中公司為一供,舜宇為二供;三攝模組由舜宇、立景供應,丘鈦未參與;Mate 系列:公司與舜宇全面覆蓋 Mate 20、Mate 30、Mate 30 Pro 攝像頭模組供應,但丘鈦主要供應 Mate 30 後置、Mate 30 Pro 前置攝像頭模組。相比丘鈦,公司華為高端產品線滲透率較高。

蘋果:國內攝像頭模組行業內,公司一枝獨秀。

2016 年底,公司通過收購索尼華南廠切入蘋果攝像頭模組供應鏈中;2017 年,歐菲影像技術有限公司廣州工廠向 iphoneX 供應部分前置攝像頭模組;2018 年,公司向蘋果供應前置面部識別(Face ID)功能所需的紅外線攝像頭模組;2019 年,蘋果推出 iphone 11 的三攝攝像頭模組供應商為 LG 伊諾特、Foxconn(夏普)、歐菲光。

3、技術方面前瞻佈局多攝、3D sensing 等前沿領域:公司是移動互聯產業中為數不多具有核心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之一,堅持以研發為導向,每年研發資金佔營業收入比例超過 5%,獲得多項核心專利,在軟件、算法領域進一步強化產業鏈優勢,奠定光學模組產品主流廠商的行業地位:

⚫ 多攝模組:公司大力發展產線自動化的改造,提升光學模組製造實力,拉昇雙攝、三攝模組出貨量佔比。公司目前已成為華為 Mate 20 系列四款產品的三攝供應商之一,為 Mate20 Pro 供貨的三攝模組為 4000 萬像素(廣角,f/1.8 光圈)+2000 萬像素(超廣角,f/2.2 光圈)+800 萬像素(長焦,f/2.4 光圈)。

⚫ 3D sensing 等前沿領域:公司已經構建多技術方向、多層次、跨平臺研發體系,並在聖何塞、東京、水原等地設立研究中心,整合全球資源進一步佈局 3D 圖像、AR/VR、自動駕駛等前沿領域。目前,公司已與 LG 伊諾特、夏普、富士康成為 iphone X 搭載的 3D sensing 攝像頭供應商之一,同時公司同步研發 3D 結構光和 TOF 技術,成為目前國內少數具備兩種路線的 3D 人臉識別模組量產能力的廠商。

4、上延車載鏡頭,優化產品結構有望提升利潤率

公司於 18 年 10 月作價 2800 萬美元收購了富士天津 100%股權和車載鏡頭相關專利 300 餘項。具體來看,富士天津由富士膠片(89.54%)和富士膠片光學株式會社(10.46%)共同持有,負責富士膠片在全球範圍內以車載鏡頭為主的各種光學產品的製造和銷售,富士天津車載鏡頭產能佔比約 60%,剩下 40%產能為相機鏡頭。從行業地位來看,富士天津市場佔有率位居全球第一梯隊(舜宇、韓國 sekonix、kantatsu、日本富士膠片,市場佔有率共計 80%),其中,富士車載鏡頭全球市佔率約 14%,排名第四,旗下主要為車廠 Tier 1 供應商。

5、優越的指紋模組量產能力,積極卡位屏下指紋

2014 年,公司進入指紋識別領域;2015 年,公司指紋識別模組產品正式量產出貨,相關業務的產能和綜合良率迅速提升;2016 年,公司指紋識別模組單月出貨量穩居全球第一;2017 年,公司國內指紋識別模組市場佔有率約為 50%;2018 年,公司率先實現光學式屏下指紋識別模組量產出貨,是目前已面世的搭載屏下指紋識別方案手機的主要供應商。作為全球第一家量產玻璃/陶瓷蓋板指紋模組供應商以及全球第一家量產電容式玻璃下指紋模組供應商,公司率先在全球範圍內完成了全產業鏈整合,產能規模優勢和資源整合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發揮。

隨未來智能手機再度升級迭代,屏下指紋滲透率將加速上升,2018-2022 年,預計屏下指紋滲透率將由 3.5%增長至 50.3%,超過電容式指紋成為手機主要指紋識別方案。結合量價齊升邏輯,屏下指紋市場規模將加速增長,據灼識報告預計,截至 2023 年,屏下指紋感應模塊市場規模將以 CAGR。106%的速度達到 170 億元左右。

歐菲光--光學器件國內第一世界第三,受益華為、蘋果5G更新機遇

光學指紋識別方案產業鏈主要分為算法及芯片、CMOS(將光信號轉為電信號)、Lens(微透鏡陣列)、濾光片及產品封裝四部分,其中封裝部分主要企業為公司和丘鈦科技。

盈利分析:

公司為國內光學龍頭,整頓後經營重回正常軌道;股權轉讓+國資入股,公司緩解資金壓力;觸控出表,聚焦光學主業;展望未來預計19-21 年營收為 500.45、522.44 和 655.92 億元,淨利潤預計為 4.31、20.53 和 27.10 億元

估值方面,我們選取消費電子產業鏈龍頭(立訊-整機模組,歌爾-聲學)以及 A 股光學公司進行對比,2020 年可比公司均值為 32x,且消費電子產業鏈龍頭 2020 年估值在 35x 以上,公司身為國內光學龍頭稀缺標的,因此我們給予公司 2020 年 35 倍 PE,目標價 26.6 元。
(作者:操盤手濤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