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歷史上有哪些真正開戰後才掏出來的高科技?

1941年7月14日,蘇聯紅軍上尉伊萬·弗洛羅夫站在奧爾沙鎮5公里外的山頭上冷笑,德國人凌厲的進攻確實把我們打的有點蒙,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可以穩穩的佔領蘇聯的國土。今天弗洛羅夫準備送給德軍一份禮物,相信他們會終生難忘。

歷史上有哪些真正開戰後才掏出來的高科技?

奧爾沙鎮位於聶伯河與阿里斯亞卡河匯流處,距離莫斯科約400公里,是南北鐵路的重要交匯點。德國在突襲蘇聯的時候優先佔領了這裡,並將其作為重要的物資轉運基地。眾所周知,德軍的閃電戰術需要充沛的物資才能使用,所以這裡成了重點防守的區域,國防軍第十七裝甲師就在此處駐紮。

德軍明白這裡重要,蘇軍自然也知道,即使在被“巴巴羅薩”打的節節敗退,他們也一直嘗試摧毀奧爾沙的車站。可惜在兵敗如水的大前提下,蘇軍組織的數次突襲都被擊潰,反而離奧爾沙越來越遠。最後內務委員會終於決定使用殺手鐧,他們把弗洛羅夫派了出來。

歷史上有哪些真正開戰後才掏出來的高科技?

弗洛羅夫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小鎮內車站的情況後,對著身後的士兵下達命令——發射吧!不足5分鐘的時間裡,火箭彈如雨點般傾瀉進車站,連續的爆炸形成一種詭異的回聲,配合著火箭彈在空中的呼嘯,優美如俄羅斯民謠。

車站裡的第十七裝甲師完全被砸蒙掉,指揮官卡爾·韋伯覺得四處都是爆炸聲,如此兇殘的火力恐怕得一個炮兵師才能擁有。可問題在於蘇軍的炮兵師怎麼可能穿越烈焰和鋼鐵組成的戰場來到這裡?傷亡慘重的現狀讓他來不及多想,只能下令撤出奧爾金鎮。

可惜這倒黴孩子本人還沒來得及走出指揮部,三枚火箭彈就直接砸了進來,韋伯本人被炸成重傷,參謀什麼的死了一堆。至於車站裡的物資,基本全被炸上了天,連編組鐵軌都被炸成了麻花。

歷史上有哪些真正開戰後才掏出來的高科技?

其實弗洛羅夫根本沒有一個炮兵師,他帶出來的是7輛BM-13型多管火箭炮。這玩意由24根132毫米口徑的炮管組成,裝填一次需要4-8分鐘,卻能在10秒之內將火箭彈全部傾瀉出去。非常符合毛熊爆炸再爆炸的武器思路,雖然精度一般,但這對毛熊不是問題,加大使用量覆蓋就好。

歷史上有哪些真正開戰後才掏出來的高科技?

因為其空中連綿不絕的呼嘯聲,蘇聯紅軍以歌曲《喀秋莎》命名,德國人也認為這玩意有音樂成分,稱之為“斯大林的管風琴”,從此在二戰中廣為應用,甚至德國人也製造過類似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