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肝氣鬱結、肝火上炎、肝陰不足、肝血虧虛、瘀血阻絡,肝之疾何解

“肝者,將軍之官,謀略出焉!”肝,可謂是人體的大將軍,但這肝膽其實也很脆弱,稍不留神就可能出現肝膽功能失調,肝功能失調有哪些表現?又該如何治療呢?

1、肝氣鬱結

主要脈症情志抑鬱,胸脅或少腹脹悶竄痛,善太息,得噯氣則舒,或見梅核氣,或見癭瘤,婦女可見乳房脹痛,月經不調,苔薄白,脈弦。

證候特徵本證特徵有兩個方面:一是有情志不遂史和情志抑鬱症狀;二是有兩脅及肝經循行部位脹悶竄痛的氣滯證候。

肝氣鬱結、肝火上炎、肝陰不足、肝血虧虛、瘀血阻絡,肝之疾何解

2、肝火上炎

主要脈症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脅肋灼痛,面紅目赤,頭暈脹痛,耳鳴如潮,便秘尿黃,或見吐血、衄血,舌紅苔黃,脈弦數。·

證候特徵該證以急躁易怒,脅肋灼痛及火性炎上的面紅目赤等肝經實熱證候為特徵。

3、肝陰不足

主要脈症脅肋隱痛或有灼熱感,勞累則加重,頭暈耳鳴,兩目乾澀,口乾咽燥,五心煩熱,舌紅少津,脈弦細數。

證候特徵本證以脅肋隱痛,目幹口乾,五心煩熱等肝陰虛或兼內熱的證候為特徵。

4、肝血虧虛

主要脈症脅肋隱痛,頭暈目眩,兩目於澀,手足麻木,婦女月經不調甚至閉經,面色不華,眼瞼唇舌色淡,脈弦細。

證候特徵以脅肋隱痛,面色不華,眼瞼唇舌色淡等肝血虛證候為特徵。本證與肝陰不足不同,肝陰不足常兼內熱,而本證則常兼氣虛。

肝氣鬱結、肝火上炎、肝陰不足、肝血虧虛、瘀血阻絡,肝之疾何解

5、肝膽溼熱

主要脈症脅肋脹痛灼熱,脘腹脹滿,厭食油膩,或進食油膩食物病情則加重,口苦泛惡,大便溏垢,小便短赤,或有黃疽,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證候特徵本證以脅痛,脘腹脹悶,厭油口苦,苔黃膩等肝膽溼熱證為特徵。

6、瘀血阻絡

主要脈症脅肋刺痛,痛處固定而拒按,脅下積塊,面色晦暗,或頭頸胸臂等處可見紅點赤縷,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

證候特徵瘀血阻絡證以脅肋刺痛,痛處固定而拒按,脅下積塊,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等肝膽瘀血病變為特徵。

病機述要

肝膽病證的基本病機為肝失疏洩,膽失通降。常見的病機類型有:

肝氣鬱結、肝火上炎、肝陰不足、肝血虧虛、瘀血阻絡,肝之疾何解

1.肝鬱氣滯情志不遂,鬱怒恚怒傷肝,導致肝失疏洩,肝鬱氣滯,進而可病及於膽,肝膽疏洩無權,形成肝膽氣滯,而成脅痛、膽脹等肝膽病證。

2.肝火上炎肝鬱氣滯,久鬱化火,火熱燔灼,氣滯火灼於肝膽,而成脅痛等病證。

3.肝陰不足素體陰液不足,·或久病耗傷,或腎水不足,水不涵木,或肝鬱化火,火盛傷陰,以致肝陰不足,肝失所養,而成脅痛、鼓脹等病證。

4.肝血虧虛或久病體弱,或慢性失血,或思慮勞倦,脾傷失運,氣血生化不足,以致肝血虧虛,引起脅痛等病證。

5.肝熱溼熱侵襲,注於肝膽,或恣食肥甘厚味,或偏嗜醇酒辛辣,生溼蘊熱,溼熱燻蒸,致使肝膽失於疏洩,膽液不循常道,而成脅痛、黃疽、鼓脹等病證。

6.瘀血阻絡肝病遷延,久病人絡,或氣鬱日久,氣滯血瘀,或跌僕閃挫,致使瘀血阻於肝膽,形成脅痛、黃疸、鼓脹等病證。

1.肝病多實,多氣滯,多鬱火,多血瘀,所以治療肝病宜疏肝理氣,清肝瀉火,活血化瘀,著重祛邪,祛邪即可保肝。應注意疏肝理氣不可過用香燥,以防傷陰;清肝洩火不可過用苦寒,以防損傷脾胃;活血化瘀宜兼用疏肝理氣,以增活血之力。

肝氣鬱結、肝火上炎、肝陰不足、肝血虧虛、瘀血阻絡,肝之疾何解

2.肝病之虛,一般分為陰虛和血虛。血虛宜補養氣血,陰虛宜滋陰或兼降火。

3.膽病多實,多氣鬱,多膽鬱,多結石,所以治療膽病宜理氣,利膽,排石。膽從肝治,治膽應合用疏肝之法。膽腑宜通,膽隨胃降,其利膽排石可合用和降通腑之法。

4.肝膽同病多溼熱,治宜清熱利溼,疏肝利膽;若為疫毒挾溼熱內侵,肝膽同病,治宜清熱解毒,清熱利溼,應適當配伍疏肝利膽,通腑化瘀之品。

5.肝膽與脾胃腎關係密切,在治療肝膽病的同時,應兼顧相關臟腑。如肝鬱脾虛,治宜疏肝調脾;肝腎陰虛,治宜滋養肝腎;肝胃不和,治宜疏肝和胃降逆等等。

6.防治肝膽病證,應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解除不必要的顧慮,安心靜養;避免過食肥甘,尤其要避免坎酒過度,黃疽、鼓脹患者更應禁酒;食鹽有凝澀之弊,鼓脹病人,應限制食鹽的攝人,給予低鹽飲食,尿量減少時,則給予無鹽飲食。


①文中未涉及到症狀的具體用藥,且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具體症狀還應辨證為主。

②圖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③有任何不明白之處,請在私信及評論區留言,我將竭盡所能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