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決勝攻堅」工作隊來了,應城葉祠村活起來

12月12日,冬日暖陽,80歲的周勞漢搬了一把板凳,坐在門口。披著深藍色的大棉襖,猶如雕塑一般,一動不動,雙眼凝望著進村的那條小路。

6個子女先後成家,多年來,老人獨守著這幢二層小樓。臘月將至,他很想看到孩子們出現在小路上。“想歸想,但他們忙,不回來也沒事。”見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老人家“嘴很硬”。

這裡是湖北應城市陳河鎮葉祠村,戶籍人口254戶1174人,但常住人口不足200人,全村荒地面積是耕地面積的3倍。

2017年11月,駐村扶貧工作隊走進了這個“空心村”。經過工作隊員積極努力,葉祠村人氣上升,有了生機。

「決勝攻堅」工作隊來了,應城葉祠村活起來

「決勝攻堅」工作隊來了,應城葉祠村活起來


荒地增加 人氣缺失

葉祠村,位於應城市西南角,地勢高出城區近100米。

就是這100米,讓葉祠村被水卡住了脖子。村支書葉玉祥說:“十年九旱,就算應城市遇上風調雨順的年頭,我們依然為水發愁。”2013年,應城市遭遇大旱,葉祠村農作物受災面積佔比80%。

水源不足,旱情頻發,莊稼絕收,村子裡撂荒的土地逐年增加,至2018年底已過千畝。

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年輕人開始成群結隊地外出務工;後來,能在城市站穩腳跟的人,回村把老人和孩子接走了;再後來,村裡的雜草越長越高,年久失修的村路越來越破。

在葉祠村,葉勇算是年輕的,今年49歲。“他早就出去過,之前在東莞打工每個月掙6000多塊。要不是兒子重病,他也不會回來的。”應城市菸草局駐村工作隊隊長李宣介紹,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戶50人,其中60歲以下的僅有3人。

在6個子女紛紛成家立業後,周勞漢自認為這輩子到頭了:“現在身體不行,幹不了活,還整天吃藥花錢。活著受罪。”

貧困戶葉廓此前為了供女兒讀書,吃苦耐勞。近兩年,大女兒工作、小女兒讀大學,葉廓覺得“該歇歇”,地也不種了。

李宣說,2017年11月開始駐村幫扶,送錢送油送米,不少貧困戶喜上眉梢,可跟他們商量自主脫貧,基本上沒人接話。

脈脈親情 融雪化冰

2018年起,市菸草局駐村工作隊對貧困戶分門別類,通過不同的手段,點燃他們對新生活的希望。
周勞漢覺得自己成了累贅,與子女頻繁發生矛盾,經常將前來探望的子女拒之門外,6個子女要求給父親辦理“五保戶”。“你們姐弟6人,還給父親辦五保戶,臉上有光嗎?”李宣主動找到老人的么兒子周軍。
周軍夫婦長期在山西長治務工,兩個女兒也在當地上學,平日裡除了電話聯繫外,幾乎與老人不相往來。“不是我不想養他,來跟我住都可以。可他對我媳婦、姑娘一見面就沒好話。你說,叫我如何養他?”
幾番溝通,工作隊決定給老人辦理低保,同時向6個子女提出條件——平日裡經常走動,逢年過節回家團聚。
慢慢地,嫁到鄰村的女兒時不時送來一籃蔬菜,遠一點的孩子會打來電話。前不久,周軍決定春節的時候帶著一家人回來過年。


葉廓準備“頤養天年”,李宣找到他的兩個女兒,兩人都曾經或正在享受著教育扶貧政策。得知李隊長的來意,兩個姑娘懷著感恩的心,做起了父母的思想工作:“爸,我沒錢讀書的時候,是工作隊捐了1萬元當學費。現在咱家剛剛有點起色,您就要啥都不幹?”
2019年,夫妻二人通過流轉土地,種植水稻48畝,毛收入近10萬元。同時,他還擔任村裡的保潔員,每月工資1380元。
鄉村振興 呼喚青年
陳河鎮鎮長宋毅說:“鄉村振興,呼喚年輕人歸來。責任、親情,是召回遊子的紐帶,但最核心的,還是要給機遇和舞臺,讓他們在家鄉的土地上能幹出一番事業。”
先栽好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
藉助應城市菸草局的力量,葉祠村深挖水井3口,修繕堰塘7口,全面解決了全村農業灌溉和人畜飲水問題。
藉助“城鄉建設用地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將43畝農民宅基地改造為一般基本農田,相關村民則搬遷至基礎設施完善的集中居住點。
藉助“精準扶貧”政策,苗木花卉種植基地、精養魚塘、無害化養殖基地等產業項目已建成,正在積極尋找投資主體進駐運營。
人員迴流,產業回春,更重要的是人心回暖。走過這個冬天,葉祠村的春天就要來了。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