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少年的你》:每一个问题少年,都是原生家庭问题的映射

回顾2019年的国产电影,让人印象最深刻的非《少年的你》莫属。

这一部国内少有的针对校园霸凌的青春题材电影,在短短上映四天,就取得了超过六亿的票房成绩,在豆瓣评分更是居高不下,更是引发了全网的大讨论。

在关注到校园霸凌对孩子伤害的同时,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在校园霸凌事件中的每个角色,不管是霸凌者还是被霸凌者,他们反映的都是各自原生家庭的问题。

《少年的你》:每一个问题少年,都是原生家庭问题的映射

魏莱(霸凌者)——父亲冷漠,母亲纵容导致心理扭曲

魏莱,一个家境优越、长相出众、成绩优异的女孩,却是这场校园霸凌的带头者。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她懂事乖巧,但在私底下却欺负弱小,更是导致胡小蝶自杀的凶手。在胡小蝶死后,她将陈念作为下一个"霸凌目标",在放学路上对她围追堵截,施加暴力。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人格分裂,心理扭曲的"坏人"。

一个青少年为何能够如此冷漠无情?或许我们可以从她的原生家庭得到答案。

当警察去到魏莱的家中,知道情况的魏莱母亲是这样说的:"我们家孩子不会暴力对别人,别人可能会,但魏莱不会,她和别人不一样。""我和她爸爸给她的都是最好的教育,那个自杀的孩子或许是因为家庭教育不行,太玻璃心。同学开几句玩笑就受不了跳楼了。"

短短几分钟的对话,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家庭的教育态度。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培养孩子成为人中龙凤,桌子上陈设的众多奖杯也说明魏莱确实很优秀。但他们对于女儿的管教却是过于严苛,也就是所谓的精英教育。魏莱生活在这个家庭里,是压抑的。

《少年的你》:每一个问题少年,都是原生家庭问题的映射

在面对警察的盘问,魏莱开始时从容应对,直到警察提到父母,她马上就慌乱了,说明她很怕父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她渴望在家长面前是一个乖乖女形象。

母亲的纵容和缺乏同理心。在魏莱身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胡小蝶死了难道不好吗?她不死,她妈妈怎么能拿到那么多赔偿金?"眼神显得天真而理所当然。

除了母亲的纵容,还有来自父亲的冷漠。因为高考失利,父亲一整年都没有跟她说过话。而在最后求陈念不要告发她,她唯一在乎的只有父亲对她的态度。她怕被报警,怕复读,就是因为怕父亲生气。而在最后看到女儿遗体的时候,父亲也是甩手走人。丝毫没有表现对孩子一丝一毫的爱和惋惜。

魏莱的扮演者周也是这么评价自己的角色的:魏莱缺少来自父母真心的关爱,她不敢不成为家长心中的完美小孩,甚至是在取悦他们。一个在父母身上都能得到安全感和爱的孩子,她的内心是慌张且孤独的,只能通过极端的方式加害别人,从而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这也是最终酿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少年的你》:每一个问题少年,都是原生家庭问题的映射

陈念(被霸凌者)——缺失父爱,母亲不称职导致懦弱隐忍

陈念,性格善良但胆小,是胡小蝶之后的被霸凌者。她成长在一个缺失父爱的家庭里,除此,还有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倒卖三五面膜,不时有人上门追债。在女儿高考前夕,一个人偷偷逃到外地,留陈念一个人在家,因为她觉得"别人不会把一个小孩子怎么样"。

也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陈念的性格懦弱隐忍。被同学嘲笑不敢反抗,被警察问话则保持沉默。因为她弱小,更重要的是没有人可以保护她。在受到欺负后对着电话那头的母亲,尽管哭得歇斯底里,她依旧没有开口说出自己的委屈,而是选择继续隐忍。

而这一切也是因为家庭、因为母亲没有给她足够的安全感。母亲的教育更像是放养,陈念只能将高考作为自己唯一的出路,只要能考到北京上大学,就能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从而获得新生。

在她最需要被保护时,母亲离她而去。在偶然情况下认识了小北,一个愿意在身后保护她的男孩,小北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陈念缺失的"父亲"一角,给她带来了希望。但陈念还是在落单的时候被霸凌者抓到,她遭到打骂、剪头发、甚至被拍裸照……终于在最后时刻隐忍爆发错手杀了魏莱。

在接受审讯的时候,隐忍了许久的陈念问:我们这样是错的吗?直击人心。她错了吗?她并不曾主动伤害过别人,但却一次次遭到他人的伤害。她善良,在胡小蝶跳楼之后,只有她从人群中走过去给她的尸体盖上衣服,在看到小北被欺负,她默默按下报警电话等等。

我们不禁要想,这样的孩子如果在一开始受到欺负时能有家人在身边,能有人站出来保护她,结局还会是这样吗?可惜原生家庭并没有成为她的保护伞,缺失的爱和保护让她只能一个人默默忍受着伤害和不平等。

《少年的你》:每一个问题少年,都是原生家庭问题的映射

小北(保护者)——被抛弃的黑暗人生

比起陈念,小北的原生家庭则更加黑暗。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抛弃家庭,一去不回。母亲一个人带着他生活,哭着打他成了家常便饭,最终也狠心将他抛弃。小北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他打架惹事,

没有目标,也不知去向。人生可谓一片黑暗。

这一个缺乏家庭庇护和爱的孩子,在遇到陈念,第一个问他"疼不疼"的人后,感受到了消失许久的温暖,突然就好像找到了自己生活的寄托,于是保护陈念成了他最重要的事。

被父母接连的抛弃也成为了他心里难以拔掉的一根刺。他会下意识觉得自己"见不得光",只能躲在黑暗中,像影子一样,戴着帽子默默地走在陈念后面保护她。

在为陈念顶罪时,他说:"我这个人什么都不是,没脑子、没钱,也没有未来,但是我想给你最好的结局。"因为陈念填补了他内心缺失已久的爱和温暖。

被父母抛弃的童年阴影,让小北从头到尾都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他的内心是充满孤独且渴望得到爱的。

《少年的你》:每一个问题少年,都是原生家庭问题的映射

原生家庭的爱才是给孩子最大的保护

没有一个孩子会无端学坏,也没有一个孩子生来就是欺凌别人的"恶魔"。校园霸凌反映的实质正是每个原生家庭对孩子的爱的缺失。尽管没有一个家庭是百分之百完美,但缺乏爱的家庭则一定是有害的。

缺乏爱的家庭更容易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产生自卑甚至容易走极端的状况。这样的孩子的性格通常是敏感且多疑,同时缺乏对"爱"的感知

原生家庭的爱才是给孩子最大的保护,那么,我们该怎么给孩子营造有爱的原生家庭呢?

1、 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

相互肯定是第一步。因为在早期孩子的学习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模仿父母的做法。如果父母之间总是互相否定和嫌弃,就容易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因为父母给孩子看到的是负面信息,那么孩子也就最容易模仿父母的负面信息。

而当父母多肯定对方的优点,同时向孩子传递"像爸爸一样坚强"、"像妈妈一样勤奋"等正面信息,孩子就会把更多的关注点和学习放在父母的优点上,也会有更多好的模仿行为。

《少年的你》:每一个问题少年,都是原生家庭问题的映射

2、要给孩子立规矩,同时也要给自由。

孩子的成长总是离不开家庭的约束和规矩,但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只需要让孩子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就行了,不应该事事都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学会分辨是非善恶,也要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如果家长总是习惯将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或是对孩子抱着超高的期待值。什么事情都想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的话,会让孩子处在一直被否定当中,从而压抑自己的本性,变得缺乏信心、脾气暴躁甚至人格扭曲等等。

3、给孩子树立家庭的重要性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应该树立孩子对家庭的重视。告诉孩子家庭是每个人的归属地和安全港湾。不论遇到什么挫折和委屈,家庭永远是最大的后盾。这种思想会让孩子觉得身后永远有人在支撑和保护着自己。这样当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时,就会首先想到去寻求家庭的帮助。


我是吴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