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巡撫丁寶楨殺慈禧紅人安德海不是一時衝動,是這叔侄倆商量好的事

巡撫丁寶楨殺慈禧紅人安德海不是一時衝動,是這叔侄倆商量好的事

慈禧

1861年,經過辛酉政變掌權的慈禧一手遮天,她最寵愛的太監“小安子”安德海也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

眾多大臣巴結安德海還來不及,可是一位小小的山東巡撫丁寶楨居然就敢把安德海給殺了。

不但殺了,還“棄市”,就是曝屍街頭。不但曝屍街頭,據說連褲子都扒了,讓太后跟前第一紅人死的極其恥辱。

在當時的人看來,這就等於在慈禧臉上扇了一個響亮的耳光。

帝師翁同龢知道消息之後大呼:快哉!

李鴻章看到送來的邸報之後一下從座位上站起來,把這份報告讓手下幕僚傳閱了一遍,感慨的說:稚璜(丁寶楨字稚璜)成名矣!

曾國藩告訴他的手下薛福成:我的眼睛病了好幾個月,聽了這個消息,眼睛裡的雲翳都為之一開。“稚璜豪傑士也”。

那麼問題來了,丁寶楨不過是個地方官,哪裡來的膽子誅殺安德海呢?

巡撫丁寶楨殺慈禧紅人安德海不是一時衝動,是這叔侄倆商量好的事

丁寶楨像

民間傳說裡把丁寶楨描繪成一個鐵骨錚錚的忠臣,冒著殺頭的風險為民除害,先斬後奏,猶如包青天、海青天一樣的傳奇人物。

可是且慢,真實的歷史往往沒有那麼多浪漫的戲劇化的橋段,更多的是密室之中的籌劃與算計。丁寶楨哪裡敢隨便誅殺慈禧太后跟前的紅人大太監,這是同治皇帝和奕這叔侄二人早就商量好的事情。

安德海到底怎麼得罪了小皇帝和恭親王呢?這筆賬得從小安子如何得勢開始算起。

安德海原本是咸豐皇帝跟前的一個小把戲,但是他聰明伶俐,很快在一幫小太監中脫穎而出得到咸豐皇帝的歡欣,成為太監總管。懿貴妃慈禧那時候還沒有掌握權柄,渴望權力的她早早的就和這個很有前途的小太監達成了默契。

1861年,安德海和慈禧迎來了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

1861年英法聯軍打進北京城,咸豐皇帝倉皇逃往熱河,最終病死於此。慈禧和顧命八大臣搶奪權力,此時肅順大權在握,要想扳倒肅順,必須得到有力人物助陣,這時候恭親王奕已經是朝中二號人物,這個鬼子六也不爽肅順很久,慈禧和奕很快達成政治聯盟。奕以奔喪之名前往河北承德密會慈禧,肅順當然不能夠讓這兩人如願,他提出一個反對理由:皇帝死了,鬼子六和懿貴妃,你們叔嫂兩個這個時候私底下見面不合禮法吧。你別說,這個理由雖然猥瑣可是卻讓人沒法說。就在進退兩難的時候太監安德海出了一個鬼主意,讓奕男扮女裝瞞過門衛,和慈禧見面敲定了政變細節。這裡插一句,奕的長相要是扮作女人的話,那可真是比鬼還難看,當時看門的護衛真的是瞎了眼。

巡撫丁寶楨殺慈禧紅人安德海不是一時衝動,是這叔侄倆商量好的事

奕照片

隨後安德海搞定手握京城兵權的勝保,讓他支持慈禧掌權。這樣慈禧才能順利發動辛酉政變,滅掉肅順,垂簾聽政。

安德海自然成為慈禧身邊第一功臣,第一紅人。

清朝皇帝一直對於太監干政保持警惕,防了二百多年,最後還是沒有防住。從安德海開始,清朝太監開始干政。

辛酉政變之後,恭親王奕成為議政王,朝廷形成了兩宮太后垂簾於內,議政王掌權在外的格局,這對於慈禧來講還是不爽的事情。安德海再次粉墨登場,他反覆在慈禧面前詆譭奕,最終讓奕失去了議政王的權力。你想奕可不要把這個死太監恨出一個洞來?

巡撫丁寶楨殺慈禧紅人安德海不是一時衝動,是這叔侄倆商量好的事

同治畫像

那麼小皇帝同治為啥跟安德海不對付呢?這就是皇宮裡面的家務事了。

慈禧是同治的親媽,慈安是同治的嫡母,可是慈安的性格溫柔寬厚,慈禧的性格嚴厲刻薄,所以小皇帝同治反倒是親近慈安,疏遠慈禧,有什麼心裡話都願意跟慈安皇后說。安德海的眼線密佈,小皇帝在慈安跟前說什麼話都逃不過他的耳朵,自然也就逃不過慈禧的耳朵。因此有幾次小皇帝說錯了話就被安德海捅到慈禧那裡,被慈禧狠狠的收拾了幾回。

巡撫丁寶楨殺慈禧紅人安德海不是一時衝動,是這叔侄倆商量好的事

慈安畫像

皇帝再小也是皇帝,被一個太監給欺負了自然不願意,所以據說同治恨得要死,經常用刀斬殺一個小泥人,嘴裡還唸唸有詞:殺小安子!

奕和同治有了共同的目的,但是在宮裡自然不好下手,叔侄二人統一了思想:讓地方大員斬殺安德海,借刀殺人是最好的選擇。

同治八年的時候,奕同治這叔侄二人終於等來了機會。

安德海不作不會死,自己主動提出要下江南為皇宮採辦龍衣。身為慈禧身邊第一紅人,只要慈禧點了頭,沒有人可以攔住他。

小皇帝同治更是一邊答應一遍邊搓著手算計:機會終於來了!

他一面假裝贊成(“陽為贊成”),一面密告東宮太后慈安和奕,定下了借刀殺人之計。

為什麼這個時候可以殺安德海呢?因為清朝有祖訓,太監不能出京。據說安德海準備出京的時候還有人勸說過他,說朝廷有祖制,太監不允許出京。可是安德海這個時候太膨脹了,你知道他說了什麼話嗎?

太后攝政,祖制上也沒有,現在不也有了嗎?

這可真是上帝讓誰亡,先讓丫瘋狂。

在確定安德海準備出京之後,小皇帝同治在當年的正月就詔丁寶楨進京商量誅殺事宜,可見其殺安德海的心情是多麼的急迫!

那麼我們怎麼知道同治安排了丁寶楨殺安德海呢?薛福成在《書太監安德海伏法事》這篇回憶錄裡面記載了證據。薛福成這個人是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的心腹幕僚,他的弟弟薛福保是丁寶楨的心腹,所以這兄弟二人也可以說是隱形實力派。因為這個關係薛福成和丁寶楨保持著不錯的私交。在同治八年四月份的時候薛福成曾經前往濟南拜見過丁寶楨,在兩人的密談中,丁寶楨就和薛福成說到了誅殺安德海的想法。丁寶楨說,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之後,朝廷政治昌明,唯有太監安德海從中作梗,把恭親王的議政王敲掉了。而且現在有很多官員想要依附在安德海的門下。

近 日士大夫漸有湊其門者 , 當奈何? 有問 ,復言日: 吾聞安德海將往廣東, 必過山東境 , 過則執 而殺之 , 以其罪奏聞,如何 ?

薛福成馬上恭維丁寶楨,如果做成這件大事,那就是不世之功。

看了這一段你就明白,丁寶楨一個地方大員,如果沒有來自大內的消息,怎麼會知道太監安德海準備去廣東呢?退一步說,就算他知道安德海要去廣東,又怎麼會有膽量殺這個權焰滔天的大太監呢。

同治八年夏天,好戲開鑼。

同治八年7月初六,安德海帶著幾十位隨從,沿著大運河浩浩蕩蕩一路南下。船上掛的旗子上面寫的是:奉旨欽差採辦龍袍。兩邊插著龍鳳旗,船上還帶了一套龍袍。到了七月二十一日安德海生日這一天,這個死太監居然膽大包天,讓帶來的男女對著龍衣跪拜,這才叫好死不死。這些細節最後都成為誅殺他的鐵證。

丁寶楨此前已經給自己轄區的地方官打過招呼,留意安德海船隊進山東境內的動向,一有苗頭就可以抓人。安德海船隊沿運河南下,進山東境內第一站是德州,可是一來安德海勢力太大,二來德州的知州趙新也是一個老奸巨猾的老狐狸,擔心貿然出手最後可能會連累自己。所以他沒有出手抓人,但是給丁寶楨寫了個報告。這樣的話萬一安德海被扳倒自己有一份功勞,萬一安德海沒有扳倒自己也就是一個通風報信的小罪過。安德海一行大搖大擺過了德州,進入了東昌,可是東昌的知府程繩武也是一個慫人,他率領兵馬跟在安德海船隊後面三天,一直不敢出手。最後眼睜睜看著安德海出境。這下丁寶楨坐不住了,一旦安德海過了山東,他可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丁寶楨命令總兵王正起發兵追趕,這個時候也是天遂人願,到了泰安境內的時候,因為水太淺,安德海一行上了岸,選擇走陸路。最後在八月二號王正起和泰安知縣在泰安境內截住安德海一行,押解到省會濟南。

安德海剛剛見到丁寶楨的時候氣焰那是相當的囂張。小小地方巡撫居然敢動太后身邊的吉祥物!

“我奉 皇太后命 ……汝等 自速戾耳 ” !我可是奉皇太后的命令辦事,你們可別找不自在!

丁寶楨 心裡有譜自然不怕小安子跳腳:

“即系奉差 , 何以並無諭旨及傳牌勘合? 又何以攜帶婦女 、 妄用禁物” ?

安德海才 “形色惶恐 , 俯首無詞” 。

以上對話出自丁寶楨上奏的《拿獲私逃出京太監遵 旨正法折 》。

在丁寶楨上奏的摺子裡面,歷數安德海幾大罪狀,清朝祖制,一個是不允許太監勾結外臣,更別談太監出京城;第二是不允許太監干政。結果安德海不但出了京城,而且身上還搜出來幾張紙片,裡面的內容都是受人所託,干預地方政治。再加上違規使用皇家禁物等等,砍腦袋是綽綽有餘的事兒。

那麼丁寶楨到底是不是像民間故事傳的那樣,擔心慈禧太后刀下留人,在聖旨到來之前就把安德海給咔嚓掉了呢?

當然沒有。他哪裡有這個膽子跟慈禧硬槓。

八月六號晚上戌時,朝廷處死安德海的旨意到,八月七號,丁寶楨才把安德海給斬首。這個在丁寶楨的日記裡面寫的清清楚楚。

根據一些筆記記載,丁寶楨不但把安德海給斬首,而且還棄市。就是把屍體脫光了衣服扔在街頭曝屍,讓老百姓都看看。你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做嗎?這就看出了丁寶楨為人精細之處。因為朝野上下都曾經有傳言,說安德海是一個假太監,和慈禧有見不得人的事情,丁寶楨這下把安德海裸屍曝光,自然就平息了不利於慈禧的謠言。

丁寶楨殺了安德海,還不動聲色的賣了慈禧一個人情。

所以殺了安德海之後,丁寶楨不但沒有受到打擊報復,反而接連升了官兒。可能就有這個原因,當然了,以慈禧的老謀深算,既然安德海已經死了,馬上打擊報復會授人以柄,索性表彰丁寶楨,還能博得一個大公無私的好名聲。所以慈禧後來把丁寶楨關於安德海的一些列奏摺還編訂成冊,讓其他太監引以為戒。博得朝野上下好評一片:

德音煥然,中外頷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