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水滴筹,究竟怎么了?


水滴筹,究竟怎么了?

你一定在社交软件上,看到患者们发起的大病求助的信息。虽然有些时候不是你的亲朋好友,但是通过他人的转发和背书,这种信息还是会到达你的眼前。

不少人在转发此类链接时,还会加上一句:“好朋友的亲戚”或“老同学的妈妈”等信息,以个人信誉来为筹款的真实性进行站台、背书。

甚至有人表示:每当焦虑的时候,就会在朋友圈随便点开「水滴筹」,给陌生人一点点助力,种善因、结善果。

是的,病痛患者们无钱支付手术费,全家一筹莫展陷入绝望,因病返贫,这都敲打着我们的爱心和道德情怀。

但是,近2年来,各种诈筹事件被陆续曝光了,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

海量的求助案例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些不可告知的秘密?


01 水滴筹,如何筹?


美团第10号员工,前美团外卖全国业务负责人沈鹏辞职,创立水滴公司。他原是美团外卖地推铁军的中流砥柱。很多早期水滴员工都是沈鹏从美团挖来的。 线下地堆是美团的强项,早期水滴筹获取流量的一个重要砝码,也是地推,复制美团“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同美团一样,水滴筹下沉到渗透率并不高的三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地区,除了在每个城市招募大量兼职人员和志愿者辅导当地人筹款,他们还在各地农村做刷墙广告。 截至目前,水滴筹在线下有300多个片区经理,管理的1.6万多个志愿者来覆盖了中国400-500个城市。虽然名义上是志愿者,但实际上也是地推人员,有兼职和全职之分,都提供报酬。 不过,美团式的地推也引来了不少争议。据财经网报道,水滴筹的地推人员不分时段,不分科室的给每个住院患者推销水滴筹业务,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通过天眼查查询发现,水滴筹为北京纵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主要产品之一,该公司其他两项主要产品为水滴互助与水滴保。

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在2019年6月刚完成C轮融资10亿元人民币,这一轮融资由博裕资本领投,腾讯继续跟投,中金资本、高榕资本等投资机构纷纷参与。 自2016年迄今共融资近18亿元人民币。水滴公司得以获得大量关注和互联网巨头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开创了一个颇具想象力的社交+公益+保险的商业模式。

水滴筹创始人沈鹏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水滴筹平台目前的主流服务对象是“本身就治不起病的基层贫苦人民”,这部分人占到90%;其次是有产家庭,但是因病致贫。”通过水滴筹和水滴互助,水滴公司得以开创性地帮助普通用户解决“重大疾病资金筹措”的问题,得益于此,水滴聚集起庞大的用户群,再加上微信社交传播的裂变,水滴平台得以将自己的获客成本拉至很低,而且用户们的平台粘性还很高,这给了商业变现“无穷”的想象空间。


02 水滴筹,变了味?


近日,有记者发现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招募大量正式或兼职“筹款顾问”。这些地推人员通过提成月入过万,每单最高提成150元,实行末尾淘汰制,完不成订单就会被淘汰。 这些顾问常自称“志愿者”,在各个医院“扫楼”,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他们口头询问患者病情、经济情况、治疗费用等信息,并未加以核实,随意填写筹款金额,套用模板帮患者发布筹款信息,鼓励患者大量转发筹款信息。此外,顾问上岗前都会被培训话术,被教如何取得患者信任,如何操作筹款等。

那让人不禁想问,「水滴筹」究竟想干什么呢?

它到底是一家以互助为目的的慈善平台,还是一家追求利润的商业公司呢?

近年来,在以水滴筹、轻松筹为代表的一批网络众筹平台上,求助人相关信息屡被质疑。此前据新华社记者调查报道发现,在这些平台发布信息至少有四个环节可能存在漏洞。

漏洞一:救助金额和目标筹款金额可随意填写;

漏洞三:相关资料由个人填写,并不要求公示相关证明;

漏洞四:验证环节可造假。

产业时评人张书乐表示,水滴公司已经在领域中是头部企业,最大限度的扁平化了慈善的距离,让捐赠者和受捐者有了很细节化的交流,极大的解决了捐赠滞后性和中间环节耗费等问题。 但在野蛮生长的状态的同时,一些漏洞导致出现的骗捐、善款乱用的问题,需要用更多的制约手段打压,确保慈善效果。


03如何理智看待“水滴筹”?


事实上,水滴筹也算是一个彻底的公益践行者。从2016年上线以来,已经成为社会大病救助的“第一联想”,先后为563个贫困地区7万余贫困患者,筹集了235亿元的救命钱。

这个行业发展之初,当筹款平台如爱心筹、轻松筹等还在对每笔筹款提取2%服务费的时候,水滴筹上来就做破局者,坚持“0服务费”,3年的时间,补贴的提现费就高达1.4亿。

不能因为水滴做了保险,就否定了水滴的公益价值,不能因为水滴做了公益,就不能有自己的盈利模式。这样的公司,本质是不存在的,因为活不下去。

无论平台的监管方多么松懈,对于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贫苦家庭而言,多一种筹资渠道,总归是好事。虽然也会有巨额的捐赠资金,流向了完全不需要的阴暗角落,被「诈筹」、「多筹」的骗子们所挥霍,但是只要曾经救助过一个陷入绝望的家庭,这个平台就有价值。

但是,如果你仅仅看到,是他人的转发和背书,而自己对患者的上述信息并不完全掌握,那么请谨慎付出你的爱心。如果你有能力和时间,请实地去现场调查这些信息;如果力有不逮,即使你没有伸出援助之手,道德之手也不会指向你。

同样,是否需要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初衷,应该是结合家庭财务状况、投保人年龄、具备基本的医学病患知识后,破除理财返还的套路,剥离保险术语的套路后,理性配置。

另一方面,平台更需要加大监管和督查的力度,公司赚钱无可厚非,但切不能打着公益的幌子消费人们的爱心。


《纵容诈筹、多筹的水滴筹,能消费我们的爱心多久?》 明哥在路上

《你的不幸,它的商机,水滴筹:披着慈善外皮的隐秘商业帝国》紫财经

《水滴筹:左手公益,右手生意?》AI蓝媒汇

《我们应该让水滴筹消失么?》 燕梳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