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无锡古运河上的黄天荡和泗堡桥

杨永良/文

无锡北门泗堡桥荷叶村周边转水河与锡北运河、古运河上有一个3条河流的交叉点,交叉点河面又宽又广,故被人们称之为黄天荡。每到汛期,又宽又广的黄天荡,流水奔腾,浩浩荡荡,给周边带来不少灾情。

无锡古运河上的黄天荡和泗堡桥

解放初期的黄天荡

黄天荡东侧大洋(工运)桥、南面通汇桥、西有泗堡桥、北临亮坝桥,桥、荡相间均不过500米。以前公路不多,汽车稀少,货、客运输多水路,水路东去上海,西赴南京,北上苏北,南入太湖,长运、短驳,拖挂、单船,装货的、载人的,南来北往,东去西走,非过此荡不可,荡内航道堵塞是常事。

黄天荡东北向的亮坝上转角处有一座不算显眼的小房子,房子不大历史久远,那是清朝就有的厘金卡。民国时期利用此卡向过境航船收卖路钱。日本兵侵占无锡后,在此设检查站,站屋上扯着太阳旗,旗下守着荷枪实弹的站兵,站兵严格检查过境船只,发现疑点,扣船押人。抗战胜利了,军换旗变,航船过境受检查、交卖路钱遭遇未变。

无锡古运河上的黄天荡和泗堡桥

重建后的厘卡景点

无锡解放前夕,谣传各地纷起,上海、苏州等地“难”民乘坐货船东来,经黄天荡“逃难”西去无锡周边乡村,一船又一船络绎不绝;解放不几天,“逃难”乡村货船络绎不绝,一批又一批满载“难”民西来经黄天荡东去苏州、上海。以后的很长岁月里,满载物资的运输船,大的小的、单只的长龙似的,一只只、一列列、使橹的、用油的、撑篙的,南来北往东去西走,忙碌于城城乡乡。

大洋桥西北堍有个轮船局,后来改称航运公司,航运公司盖了幢当时相当时髦的航运大楼,成为无锡家喻户晓的黄天荡大洋桥地区标志性建筑。每天傍晚,航运大楼门前河面泊着几十艘运客火轮,火轮靠岸停着,一艘又一艘,并列的并列,首尾相接的相接,差不多要从大洋桥停到黄天荡边;每天拂晓,轮船码头的高音喇叭呼唤着:“去溧阳、宜兴的航班马上要开了,请赶快上船!”“北漍航班停靠5号码头,请旅客马上去检票!”接着是一艘接一艘火轮满载旅客和零散货物经黄天荡分赴四乡八村,凡此种种,天天如此。如此喧闹一阵后,船走码头空,航运大楼恢复了暂时平静。

北岸平静没多久,南岸黄天荡东南向转角处的花纱布公司仓库门前开始骚动,众多脚夫(搬运工)等候着库门洞开。库门一开,筹竹(计数用)架尚未搬到库门口,脚夫们便忙碌起来,上船的上船,进库的进库。将隔夜刚到站的船上货物一件件搬运上岸入库,将库里需要运出的货物一件件搬出装上船。库门前的大货船空的装,装满走;不断到站的满载大货船在库门前忙着卸,卸空离岸;

无锡古运河上的黄天荡和泗堡桥

也有些船货物刚卸光,脚夫又将库里货物一件一件扛上船整齐堆好。脚夫不停地拥上扛下,上的上,下的下,船越多,脚夫劲头越大,他们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力,不停地在船、岸间的跳板上来回走动,窄窄的跳板一囊一囊、一晃一晃。

花纱布公司仓库对岸、黄天荡南北向转角处的发记公司是虞姓家里开的柴油公司,发记公司生意不错,满场是堆得高高的或空或满的柴油桶,可就是好景不长,解放后没几年,发记公司的大部分房产和货场建起了船民工会,船民工会也是船民的俱乐部,船民在岸上有个歇脚的地方,开个把会,看曲把戏,读书阅报打乒乓。

黄天荡西向就是泗堡桥。泗堡桥本是桥名,大概是因为桥的特殊,人们习惯把桥周围的荷叶村、大厂里、小厂里等方圆约3里地的地方都称为泗堡桥,连不在桥上的学堂也叫泗堡桥小学。所以泗堡桥就广义了。

据传,很久很久以前,泗堡桥仅仅是一座窄窄的无名独木小桥。四面环水形似荷叶的荷叶村仅靠这窄木小桥往来对岸。关于木桥变石桥事,有段人间佳话:荷叶村的东南角、黄天荡的西北荡边有一座黄色小庙(小庙后来成了居民简陋住房),这小庙里住着男女俩乞丐,穷苦的男乞女丐同命相怜,和睦相处,天亮外出乞讨,天黑回庙住宿,互不干涉,庙里没日没夜端坐着的那尊威武泥菩萨似乎也与他俩相安无事。一天,女丐高热不退,男乞焦急万分,无奈留在庙里照料女丐。正在男乞照料忙碌间,迷迷糊糊的女丐无意中发现泥菩萨座台空洞里有绺微弱闪光,于是她要男乞看个究竟。男乞经提醒果真见座台空洞里有微光。大胆走近一看,伸手一摸,惊喜若狂,闪着细光的竟是4锭金黄色大元宝,金元宝旁还有些许碎银。喜事即告女丐,女丐病情顷刻好转。人逢喜事精神爽,加上男乞的耐心护理,女丐不两天热退病愈。男女乞丐从此相依为命,结束乞讨生活而很快结为夫妇。婚后,夫妇俩在桥堍开了爿夫妻老婆店,卖买杂食小吃。小店买进卖出,生意很是兴隆,来往独木小桥的人越来越多,遇上刮风下雨飞雪,过桥行人十分艰难。一天,女对男说:“倷伲平时开销小店进帐够了,与其元宝闲放着不动,不如兑了造桥便大家!”男的拍手叫好,说:“好啊! 你真是和我想到一道来了!”夫妻俩不谋而合,于是夫唱妇随,聘名匠,看地形,算长短,画图纸,运石料,桥很快造好。最后为桥题名时,夫妻俩意思取名“四宝桥”,意不说自明。但名匠建议桥名“泗堡桥”,一是同音,二是意思深含。大家一致称好而后名定。泗堡桥是一座黄天荡周边桥梁中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与其他3座新式水门汀桥比,桥史相差好几百年。它和一般石桥相似,宽约6米,两端各20余石级,桥中高处有一小石平台,桥栏两侧各有桥耳6只,是一座普通便民小桥。桥下河面并不宽,但河水清澈,两岸百姓淘米洗菜、饮水烧饭都用门前水。“文革”后期,桥下河流被填塞,石桥被拆除。移地重建后的泗堡桥在鼋头渚景区交通休养院前的河面上,成为孤单而不太被人注意的一个小小的算不上景点的景点。

无锡古运河上的黄天荡和泗堡桥

1985年,泗堡桥迁至鼋头渚充山大门之北,现名“帆影桥”(薛明 摄)

泗堡桥人都以造船为业,主要造船工场在大厂里、小厂里和荷叶村,荷叶村最大,住户三四百。大厂、小厂取名罢了,大厂里才不到20户人家;泗堡桥人有杨、蒋、尤、鲁4姓,杨、蒋为多数,同姓相对集中居住。据族谱、志书等史料类书籍记载,杨姓宋时由福建来锡,后裔明末清初定居泗堡桥,大房居大厂里,二房居小厂里,三房居荷叶村;蒋姓清初由江阴月城桥迁泗堡桥。泗堡桥人造船技艺精当,用料讲究,所造船只光滑澄亮,坚固耐用,经久不漏而闻名江、浙各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朝廷下诏各地工匠建造“沙唬”战船,无锡杨、蒋、尤、徐、邵五姓13家子弟被征江宁、京口等地造船30艘,13家子弟中泗堡桥人有杨、蒋、尤3姓。因他们所造战船质地优良、式样宜战而屡屡获胜,朝廷特赐五姓造船专利“龙批”。

无锡古运河上的黄天荡和泗堡桥

泗堡桥大厂里造船工场一角

无锡刚解放,泗堡桥造船工场热火朝天,为解放军部队特急建造解放海岛用大型木船,深受部队官兵赞许。以后船厂合营,组建造船二社、五社,后来又合并改组成红旗造船厂。再后来,河被填塞,桥被拆…… 。2001年,泗堡桥地块被拍卖,政府将泗堡桥列入城市低洼地区改造规划……。

无锡古运河上的黄天荡和泗堡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