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金黃“致富果”為鄉親們賺到“第一桶金”肥西周樓村脫貧攻堅的三個鏡頭

金黃“致富果”為鄉親們賺到“第一桶金”肥西周樓村脫貧攻堅的三個鏡頭

○航拍周樓村

金黄“致富果”为乡亲们赚到“第一桶金”肥西周楼村脱贫攻坚的三个镜头

○記者在貧困戶家中採訪

金黄“致富果”为乡亲们赚到“第一桶金”肥西周楼村脱贫攻坚的三个镜头

○周樓村新修建的馬路

金黄“致富果”为乡亲们赚到“第一桶金”肥西周楼村脱贫攻坚的三个镜头

○記者與村支書在產業園內採訪

■體驗記者: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駿超

■體驗地點:肥西縣柿樹崗鄉周樓村

就在我要下鄉當村支書的前幾天,合肥終於迎來一場久違的喜雨,澆灌了乾渴的土地,滋潤著江淮大地的每一寸肌膚。小路彎彎,河水潺潺,坐落在肥西柿樹崗鄉西南邊的周樓村喝足了水,精神抖擻地開啟與我的第一次遇見。

作為肥西縣13個貧困村之一,周樓村因地處丘陵地帶,山袁路貫穿其中,水利條件不佳,經濟基礎薄弱,群眾急需脫貧致富的基石。“事在人為!”隨著脫貧攻堅任務的全面推進,2002年就駐紮在周樓村一線,現任周樓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王學祥多年四處奔波、學習,逐漸找到符合周樓村自身氣質的脫貧路徑。

一望無垠的田地,碧波盪漾的河水,在王學祥的牽頭下,周樓村的脫貧之路既留住了鄉愁,也留下了青山和綠水,跟著他的腳步,沿著仍有淡淡翠意的鄉村公路,體驗之旅緩緩拉開帷幕。

鏡頭一: 金黃“致富果”,

今年為鄉親們賺到“第一桶金”

經過細雨滋潤的合肥,稜角變得潤滑起來。經過將近2個小時的路程,終於抵達周樓村村委會,和想象中的不同,一路並未感受過多的顛簸,新修的鄉間公路平整且寬敞。

一進村委會的大門,裡面擠滿村民,細細打聽,才知道今天鄉親們都來這做正在進行的三變改革中的界定登記。“三變改革,即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資金變股金。”王學祥介紹,“簡單來說,村集體的土地設施進行評估折價,變成可入股的資產;國家的一些涉農資金和村集體資金變成股金;農民的土地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以及其他資產資金評估折價入股,這樣一來,農民手中的閒置資產就能通過入股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收益。”

“今天來這的村民幾乎都是來做登記的,上午會比較忙。”王學祥說,“走吧,咱去先看看村裡近幾年發展的產業。”

緊挨著村委會約100米,“柿樹崗鄉周樓村扶貧產業園”幾個大字映入眼簾,走近一看,大片土地上種植的作物我還不太認識。看出我的窘境,王學祥連忙介紹:“這裡共120畝的土地是黃金蜜一號優質黃桃產業園,其中還套種了40畝460棵美國薄殼山核桃。”

2017年年底,周樓村決定建設120畝的新黃金蜜一號優質黃桃集體產業園,項目資金總計投入61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38萬元,村自籌23萬元。扶貧產業園建成後,帶動有勞動能力的20戶貧困戶進扶貧產業園就業務工,增加貧困戶的收入。

另外,扶貧產業園還額外帶動15戶貧困戶種植了19畝黃桃,“樹苗費用由村免費提供,貧困戶栽植樹苗技術都有村統一指導,貧困戶栽植黃桃產生效益後由村統一幫助銷售。”王學祥熟悉地介紹這裡的一切,“今年6月,黃桃扶貧產業園迎來第一個收益期,果園初掛果黃桃7500斤,每斤10元銷售,共收益7.5萬元。” 這是村民的“第一桶金”,這些收益將根據村貧困戶家庭的實際情況,經過村事民定民主協商大會討論通過分配方案。

黃桃樹的生命週期不算長,為了讓這片園子得到持續發展,去年年底,周樓村在120畝黃桃產業園基地套種40畝460棵美國薄殼山核桃,“剩下的80畝地也沒閒著,咱村碧根源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套種了剩下的土地。”王學祥說,“未來,村扶貧產業園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積極聯繫大的企業來村投入,帶動更多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的勞動就業的同時,到2020年,我們村貧困戶每戶都能擁有2-3個產業項目,確保貧困戶穩定增收。”

鏡頭二:用上自來水、洗上熱水澡,

老人興奮得像個孩子

跟著王學祥的步伐,沿著剛修完不久寬廣的鄉村道路,不知不覺地就來到周樓村中心村的位置,按照城市的標準,這裡就是一個村的“村中心”。

這麼多年來,65歲的村民谷田英基本都是一個人生活,兒女都在外地務工,工作繁忙,不能經常回家。即便是一個人住,谷田英的家也收拾得乾乾淨淨,一隻小狗,一方小菜園,房子正對面是村裡正在建設的村文化廣場,今後各種熱鬧的文藝演出將經常在她家門口上演。這樣一看,生活倒也悠然自得。

在谷田英家後院屋頂的瓦片上,規整地安裝了一塊太陽能電池板,“看到沒有,這就是我家的‘電存摺’,只要有太陽,我就有收益,真是趕上了好時候。”利用自然資源,不需要付出重體力勞動,就能長期獲得收入,簡單算算賬,一年下來,谷田英能增收近3600元。王學祥介紹,2016年,縣統一為貧困村建設集體光伏電站,周樓村建設規格為60kW, 2017年又新建30kW光伏電站,年發電收益約8.5萬元,落實到每戶,2016年,有近25戶村民安裝太陽能電池板,2017年又有16戶居民擁有“電存摺”,可以說是村民不費錢、不費力,便能獲得陽光收入。

今年77歲的謝正幫怎麼也沒想到,2019年自己居然用上了自來水,便捷地洗上了熱水澡。趁著雨後土地鬆軟的時機,村裡正大規模地種植核桃樹,來到謝正幫家時,他剛剛種完樹,領完工時費回家。

和他聊起家裡最近用上的自來水,謝正幫很是激動,自豪地打開水龍頭,激動地說,“你們看,這自來水水流多強,你要知道,我們剛剛用上自來水2個月,之前的日子可全靠井水。”不僅如此,謝正幫還向我們展示農村旱廁改造工程後“亮相”的馬桶,以及家裡新裝的熱水器,“以前要洗個澡,還要不停地燒熱水,很麻煩,現在能輕鬆洗上熱水澡了。”

這些在我們眼裡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可是在謝正幫眼中卻格外稀奇,老人家雖然激動,但這是生活發生翻天覆的變化後的真情流露,看著老人家像孩子般激動的樣子,王學祥的笑容裡也充滿了暖意。

鏡頭三:攻堅戰上的小確幸 “今年已有起色,明年應會更好”

周樓村共18個村民組,人口1529人,其中貧困戶61戶、人口112人。在周樓村村委會的一間辦公室裡,貼著一張“周樓村脫貧攻堅主戰場分佈圖”,上面共分為“童慶紅作戰區”、“潘裡林作戰區”、“王學祥作戰區”和“桂宗慧作戰區”,作戰區用不同的人名來命名,大家各自認領任務,字眼裡流露著要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的信念。

已經工作16年,王學祥對村裡的情況可以說是瞭如指掌,雖然今年開始,村子的集體經濟開始有了好的苗頭,但在他看來,村裡雖然有了集體經濟,但發展仍不快不慢, “剛種植黃桃時,我們甚至不知道桃子啥時候熟,再以核桃來說,生長週期比較長,同時也缺乏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長期的指導,發展還是存在一定瓶頸。同時,發展村集體經濟還需要進一步調整建設用地,引進大的企業帶動我們集體經濟的發展,以便更好地帶動群眾經濟發展和增收。”

萬事開頭難,“今年已經有了起色,明年應該會更好,目前,通過人居環境整治,共整治房前屋後空閒地約400多畝,種植美國薄殼山核桃增加農民收入,預計明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將達到40萬元,在綠化村莊的同時,也提升了農村的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

記者手記

一路溫情,一路感動

本以為當一天的村支書時間很長,結果不知不覺太陽落山,我才發現自己瞭解的僅是周樓村的一角,偌大的土地上還有很多鮮活的素材和動人的案例,我想他們不會因為我的“錯過”而隱匿。

周樓村,這是一個靠著自身力量而努力前進的地方,無論是光伏、黃桃還是核桃,都承載著村裡人的期盼。王學祥更是如此,用自己的點滴付出,不斷喚起群眾脫貧致富的鬥志。

嚴格來說,周樓村脫貧致富的道路其實才剛剛起步,產業園裡的黃桃今年第一次結出碩果,產生效益……但慢工出細活,這道理我懂,王學祥更懂,村裡的每一次探索,關係到村子裡男女老少的生活質量,他走的每一步,都會更謹慎,更細心,在引導群眾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同時,定要把好周樓村這套精準扶貧的總閥門。

我們有理由期待,未來的某一天,當週樓村脫貧致富的動力由內而外被淋漓盡致激活的那一刻,無數村民反饋而來的笑容,會更加燦爛,勃勃土地裡奮力生長的株株果樹,會更加鮮活,周樓村村民,會迎來更加斑斕的未來。

而這一路感動,就是“王學祥們”青春揮灑的土地上,慢慢結出的、真實、生動、飽滿的果實。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駿超/文 李福凱/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