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淺談紅樓:從秦鍾之死,分析賈寶玉的自戀心理有多嚴重

淺談紅樓:從秦鍾之死,分析賈寶玉的自戀心理有多嚴重

《紅樓夢》中,賈寶玉雖然是男主角,但是卻一直不怎麼討喜,因為他身上有太多值得批判的地方,作為家族的希望,他卻一直沉浸在女兒堆中,絲毫不為家族的將來考慮,過著混吃等死的生活,不僅如此,賈寶玉一直自認為自己境界高深,非一般俗人可比,且全天下的女人都應該喜歡自己。

淺談紅樓:從秦鍾之死,分析賈寶玉的自戀心理有多嚴重

這不是筆者危言聳聽,書中詳細記載了賈寶玉的這種種心理,比如第三十六回“繡鴛鴦夢兆絳芸軒”中,賈寶玉對“文死諫武死戰”所發表的評論:

寶玉道:“比如此時我若果有造化,該死於此時的,趁你們在,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屍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之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要託生為人,就是我死得其時了。”——第三十六回

從賈寶玉的話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出,賈寶玉心中是有這樣一個心理預期的:全天下的漂亮女孩都喜歡我,並且願意為我付出她們的眼淚。所以後來晴雯死後,賈寶玉才會反覆詢問丫環:“晴雯死前夜裡可曾喊我的名字?”到底是怎樣自戀的人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人家晴雯將死之際,何等痛苦,為何要喊你的名字?

淺談紅樓:從秦鍾之死,分析賈寶玉的自戀心理有多嚴重

而且正是因為賈寶玉如此自戀,所以他後來要求齡官為自己唱戲被拒絕後,才會如此傷悲,並且看到齡官跟賈薔之間的情人戀愛行為之後,他才會猛然醒悟,突然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女子都喜歡自己,就比如齡官,她的心裡就只有一個賈薔,自此深悟情有分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歸宿:

寶玉一進來就和襲人長嘆,說道:“我昨日晚上的話竟然說錯了。昨兒說你們的眼淚單葬我,這就錯了,我竟不能全得了,從此後,只是各人得各人的眼淚罷了。”——第三十六回

雖然齡官和賈薔的愛情給了賈寶玉心理上的衝擊,但是並沒有改變賈寶玉內在的自戀本性,賈寶玉的自戀並不僅僅表現在他對女孩的態度上,也表現在他對世俗的認識上,賈寶玉認為這個世界是骯髒的,自己是清高的,世人都追求功名利祿,這些人都很庸俗,我是個清高之人,所以我不會追求這些。

淺談紅樓:從秦鍾之死,分析賈寶玉的自戀心理有多嚴重

從今天的價值觀來看,賈寶玉的見解或許有合理性,但是卻陷入了虛無主義的泥沼之中,而一旦陷入虛無主義,就會覺得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工作、奮鬥都是沒有意義的,這會讓一個人喪失前進的動力。

賈寶玉自己是“虛無主義”,所以他看不起賈雨村,也看不起賈政身邊的眾清客,覺得他們都是沽名釣譽之徒,可賈寶玉自己如此也就罷了,他還將自己的這些觀點灌輸給了秦鍾,直接導致秦鍾跟他一起走上了這條路,可秦鍾最後的結局是什麼?跟尼姑智能偷情,被父親秦業發現,父親氣死,秦鍾自己也身患重病而亡,臨死前,秦鍾向賈寶玉敘說自己的遺言:

秦鍾道:“並無別話。以前你我見識自為高過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誤,以後還該立身功名,以榮耀顯達為是。”說畢,便長嘆一聲,蕭然長逝。——第十六回

死前才知生命真諦,此乃千古不滅之論!

淺談紅樓:從秦鍾之死,分析賈寶玉的自戀心理有多嚴重

秦鐘被賈寶玉的“自戀”給帶偏,同樣陷入“虛無主義”,在賈府沒有學到半分知識,卻學會了“龍陽之好”以及紈絝子弟的毛病,最終釀成了悲劇,在臨死之前,他才猛然醒悟,所謂的虛無主義,只會讓人喪失動力,自欺欺人,邁向毀滅之路,人生在世,還是應該“立足孔孟之道,委身經濟之間”,好好奮鬥一生,方是人間正道。

可惜的是,賈寶玉並沒有理解秦鍾遺言的真諦,他繼續自戀著,自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不跟俗人為伍。他一邊厭惡這個世界,一邊沉浸在女兒堆中,並將“護花”當作自己的人生追求,這已經註定了他的一生將會是悲劇。

淺談紅樓:從秦鍾之死,分析賈寶玉的自戀心理有多嚴重

立足現代,有不少人也像賈寶玉一般,喪失生活希望,深信“虛無主義”,將世間一切看作是沒有意義的,其實這屬於一種心理疾病,其實何必想那麼多,生而為人,那就做人應該做的事情,該奮鬥奮鬥,該生活生活,這樣才能無愧自己的一生,何必自己糾結,徒生煩惱。

本文引文均來自《紅樓夢》脂硯齋批評本80回本,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