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遇見大連之十一:龍引泉

“一個旅順口、半部中國近代史”,經歷了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旅順見證了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更展現了以中國共產黨人為代表的中華民族頑強拼搏、不屈抗爭的奮鬥精神。今天帶大家走進一座中國最早的城市供水系統——旅順龍引泉。


遇見大連之十一:龍引泉

龍引泉舊影


龍引泉位於大連市旅順口區水師營鎮三八里村。近幾年來,經過研究人員撥開層層迷霧,出乎意料地發現,龍引泉的開鑿與建設竟與一位歷史人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並與中國近代史共浴了民族血與火的洗禮。


遇見大連之十一:龍引泉

龍引泉遺址


清朝末期,北洋大臣李鴻章向朝廷上奏“鑿石引泉”,在旅順水師營龍引泉建設中國第一套供水設施,開創了中國近代城市供水事業的先河。這項供水工程耗時十年,修建水池一座,砌築隧道長728米,水管用陶瓷、鑄鐵鋪設,長達6180米,日供水達 1500 立方米,可為當地軍民2萬多人供應自來水,其供水作用發揮時間長達100年。

光緒五年,也就是1879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受命在旅順建設北洋水師基地,曾是寂寞的山野漁村,頓時成為人聲鼎沸的建設工地,也由此拉開中國近代旅順悲歡的歷史大幕。李鴻章派人從全國各地徵集了大量民工,從修建黃金山炮臺開始,先後建造了碼頭、船廠、船塢等現代海軍基地設施,工地軍民最多時達1萬餘人。一下子來了這麼多人,加上市內供水不足,吃水又成了難題。雖然在附近打了數十口井,不是水帶鹹味,就是水脈不旺,解決吃水問題已成為當務之急。建設者發現旅順口北十里的八里莊數眼泉水水質甘冽,水眼出水也特別旺,被當地人稱為“龍眼泉”。李鴻章向朝廷上奏“鑿石引泉”,在旅順水師營龍引泉建設中國第一套供水設施,開創了中國近代城市供水事業的先河。這項供水工程耗時十年,修建水池一座,砌築隧道長728米,水管用陶瓷、鑄鐵鋪設,長達6180米,日供水達 1500 立方米,可為當地軍民2萬多人供應自來水,其供水作用發揮時間長達100年。


遇見大連之十一:龍引泉

龍引泉石碑



通過數字看龍引泉

“1”:工程建有供水池1座;

“10”:龍引泉城市供水系統工程耗時10年;

“100”:供水作用發揮時間長髮100年;

“728”:砌築的隧道長728米;

“6180”:使用陶瓷、鑄鐵水管鋪設共6180米;

“20000”:為當時20000人供應自來水。


遇見大連之十一:龍引泉

龍引泉介紹



在龍引泉池旁,立有龍引泉石碑。石碑立於光緒14年,正面刻有“龍引泉”三字,背面刻有碑文,記載著龍引泉開闢為水源地的緣由和經過。石碑於198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遭到破壞,中部斷裂,1906年被修復後重新豎起。1945年蘇軍進駐旅順期間,碑底部又遭粉碎性破壞,就地掩埋。幾經波折的龍引泉石碑,直到1982年被挖掘出土,又被再次樹立起來。2007年 5 月,龍引泉被遼寧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遇見大連之十一:龍引泉

龍引泉公園實景拍攝



現龍引泉公園佔地面積25萬平方米,森林植被覆蓋面積為17萬平方米。公園內松柏參天,綠樹成蔭,其中有法國梧桐、銀杏等二十多棵百年老樹,近年又栽種了櫻花、玉蘭、牡丹、芍藥等花木。其中的法國梧桐樹樹齡為130餘年,堪稱旅順老樹之最!龍引泉公園於2017年9月30日正式免費對外開放。園內有一座仿古建築,當時給水工程的入口,可惜此建築並不開放,但通過玻璃門窗,隱約可見下行的石階和隧道的入口。



遇見大連之十一:龍引泉

那顆130年的梧桐樹

“飲水思源”,龍引泉完成了歷史使命,作為全國城市供水事業的發祥地,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市自來水集團公司在解放後接管了龍引泉,將破碎的石碑恢復了原樣,保護植被和供水遺蹟,並有計劃地進行保護性開發,向世人展示這一歷史遺蹟。隨著時光的流逝,它將成為人們難以抹去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