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濰坊歷史文化名人“清朝收藏家”──陳介祺


陳介祺 ,中國清代金石學家。清吏部尚書陳官俊之子。字壽卿,號簠齋,晚號海濱病史 、齊東陶父。山東濰坊濰城區城裡人。

清代大收藏家陳介祺嗜好收藏文物,銅器、璽印、石刻、陶器磚瓦、造像等無不蒐集。精於鑑賞,尤擅墨拓技藝,其手拓銅器、陶、璽、石刻等拓片享有盛名。其收藏中包括大量重要文物。收藏的漢代紀年銅鏡、淮陽玉璽等大批古代璽印,都是同類文物中的精品。他一生精於金石文字考證及器物辨偽,其《簠齋金石文考釋》一書對較重要的青銅器均進行了精審的考據和釋讀。

陳介祺正在刻印。

他收藏的文物青銅器最多,其中的毛公鼎,馳名中外。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銅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於陝西岐山(今寶雞市岐山縣),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高53.8釐米,腹深27.2釐米,口徑47釐米,重34.700公斤。口飾重環紋一道,敞口,雙立耳,三蹄足。毛公鼎銘文長度接近五百字,在目前所見青銅器銘文中為最長。

陳介祺故居。

萬印樓。萬印樓是陳介祺於清道光三十年創立的,因為它珍藏過萬餘件文物珍品,故稱萬印樓。一九九三年對外開放。一座清代萬印樓,半部中國金石史。走進濰坊市濰城區芙蓉街陳介祺故居陳列館,走進金石聖地萬印樓。

毛公鼎拓印。

十鐘山房。陳介祺藏有商、 周古鐘11件,取其整數,因而"萬印樓"又稱"十鐘山房"。又因集有三代及秦漢印7000餘方,名其樓曰"萬印樓"。此外,還有商周銅器235件, 秦漢器物80餘種,以及秦漢刻石、各種古錢、陶、瓷、磚瓦、碑碣、造像、古籍、書畫等精品達萬件以上。

《十鐘山房印舉》古璽印譜錄。清陳介祺輯。有二十八冊、五十冊、一百九十一冊、一百九十四冊等本。

璽印的收藏和研究是陳介祺畢生傾力投入的事業,他從19歲開始收藏印章,到他歸田時已有二千餘方,到陳介祺59歲時,他已收藏古印七千餘方。陳介祺不顧高齡病體,全力投入這一浩繁工程,直至去世前幾個月還在為《十鐘山房印舉》操勞。書成之後,震動了整個金石學界和印學界,被譽為“印譜之冠”、“印學之宗”,至今仍然是印學界的經典。

陳介祺部分印─戊寅。

陳介祺部分印─乙酉。

2019年陳介祺金石文化周在濰坊十笏園舉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