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萧红的婚恋之路,一步错,步步错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的《生死场》一经发表就爆红文坛,《呼兰河传》更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她创造的叙事模式,是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被称之谓“萧红体”。这种散文化的叙事方式和同时代日本的川端康成有相似之处,而后者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她31岁短暂的一生,惊才艳艳,却又苦难重重。一次逃婚,三次嫁人,四个渣男毁了她一生的幸福。临终前,无限遗憾地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这是她对自己的诠释,女人的婚恋之路一步也不能走错,往往是一步错,步步错。

萧红的婚恋之路,一步错,步步错

一、缺爱的童年养成叛逆的个性

1911年6月1日,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城内龙王庙路南的张家大院,原名张廼莹。 9岁那年生母姜玉兰感染霍乱病故,父亲张廷举当年就续娶梁亚兰,即萧红继母。继母不喜欢她,父亲重男轻女,脾气暴戾,“偶然打碎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

萧红在家里得不到足够的父爱和母爱,形成敏感又内向的性格,不肯低眉顺眼去讨好父母,只能用叛逆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渴望。

十五岁那年发生了“五卅运动”,萧红剪了辫子上街游行、参演话剧,还主动和同学一起到有钱有势的“八大家”募捐。这一举动,让少女萧红引得众多关注的同时,更是为家族带来许多非议,更让父母对她反感,以至于不再同意她继续上学。

幸好有祖父的疼爱,给她灰暗的童年带来一抹亮色,使她有底气和父母抗争,为了想上学,她先是绝食,看父亲不为所动,就扬言去天主教堂当修女,闹得满城皆知,父亲无奈之下只得让步,萧红如愿到哈尔滨“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校”就读。

可惜祖父在她18岁时就去世了, 青春叛逆的萧红,对家庭再已没有感情和留恋。

萧红的婚恋之路,一步错,步步错

二、一次冲动的逃婚换来一生的苦难

1929年年初,十八岁的萧红被父亲许配给哈尔滨顾乡屯汪恩甲,两人正式订婚。

最初萧红对他颇为心仪,同班几个好友都记得萧红曾为汪恩甲织过毛衣。汪恩甲个子很高、仪表堂堂,也经常到女一中看望萧红。后来萧红对父母的怨恨,全部转移为对包办婚姻的不满,恰巧,萧红结识了陆哲舜,她的远房表亲。这位表兄家中已有结发妻子,却不顾一切地爱上了萧红,还极力怂恿她一起去北平读书。

萧红叛逆的个性,使得她不顾父亲和继母的反对,不顾已和汪恩甲订婚的身份,不顾自己的名声和未来的生计,毅然决然地和表兄私奔。她假装同意与汪恩甲结婚,从家里骗出一笔嫁妆钱,置办了一身华丽行头,偷偷出走北平。

她进入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附属女子中学读高一,并与陆哲舜在二龙坑西巷一小院分屋而居。张、陆两家,极为震怒,双双断了两人的经济来源,山穷水尽的陆哲舜,最终向家庭妥协,年末两人回到了哈尔滨。

她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逃婚行径和不计后果地随已婚男子去北平读书的举动,无疑使她站到了张汪两家的对立面。

女子做婚外小三,现在还是不道德的行为,不要说是90多年前女子没地位的时代。萧红即使没有和表兄同居,也无法洗清不守妇道的耻辱。

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她走错的第一步。

萧红的婚恋之路,一步错,步步错

三、弃而复追的婚姻酝成不堪忍受的苦果

萧红退婚逃婚并不是因为汪恩甲这个人不好,而是因为她不愿意自己的婚姻被包办。但汪恩甲很喜欢萧红,萧红逃婚回家后,他又找到萧红,诉说爱慕。萧红回心转意,又愿意嫁给汪恩甲了。

可是汪恩甲的哥哥很震怒,坚决要帮弟弟退婚,按理说,萧红应该是如愿以偿,终于可以摆脱包办婚姻了。可是萧红却不愿退婚,把汪恩甲的哥哥告到法庭,汪恩甲在家庭的压力下,只能站在哥哥这边,说自己也愿意退婚。萧红败诉了。

这场官司成了当地的一场笑话,萧红不守妇道,伤风败俗的流言传播更广,张家人颜面尽失。

张廷举把她送回老宅软禁了起来,然而萧红还是设法逃了出去。这年,她才20岁,自此再也没有回过家。走投无路之下,为了生存,她再次找到了汪恩甲,恢复了交往,两人住进道外东兴顺旅馆。

萧红的婚恋之路,一步错,步步错

鲁迅说,娜拉出走以后,或者实在也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萧红就像娜拉一样,没有生存能力,只能去依附自己一弃再弃的解约未婚夫。

萧红怀孕了,他们在东兴顺旅馆欠下食宿费400元。旅馆老板屡屡逼债,汪恩甲告诉萧红他要出去筹钱,结果被家里人软禁起来,不让他出来。

旅馆老板扬言如果不还钱,就要把她卖进妓院。萧红盼望着汪恩甲会来救她,却一直没有来,知道只能自己救自己,于是她写信向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求助,裴馨园多次派萧军到旅馆给萧红送书刊,萧红因此结识萧军。

没有生存能力的自由就是空中楼阁,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经济自由是人生自由的基本条件。萧红明知道解约的未婚夫靠家人养活,他家人又是极端反对他们结合,她还是找到汪恩甲。

也许汪恩甲确实是爱她的,但那点情分,经不住现实的打击。或许汪恩甲也渐渐明白,萧红仅仅是利用他实现自己的读书梦,甚至依附他生存而已,而她的任性和反复,是那么地让他和家人难堪,终于还是对她冷了心。

萧红第二次逃出家门,不是设法自己养活自己,而是选择依附于自己抛弃的男人,这是她走错的第二步。

萧红的婚恋之路,一步错,步步错

四、英雄救美是爱情失衡的起因

侠骨心肠的萧军,对陷于困境的萧红心生怜悯之余,更爱惜她的才情,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要拯救眼前这个女人。

萧军一开始就站到了拯救者一方,站在了道德制高点,这就决定了两人的爱恋是不平等的。而萧红,生活已经窘迫成如此这般,恐怕任何一个男子来,她都会像抓救命稻草般抓住。

恰逢哈尔滨连降大雨,松花江发大水,旅馆被淹,萧红乘乱离开。怀着汪恩甲孩子的她,和萧军走到了一起。没钱上医院生产,萧红用军人的蛮横,强迫医生接产,萧红在医院生下一名女婴,为了给宝宝一条生路,给自己一个新生活,她含泪把宝宝送了人。

萧红与萧军开始了一段捉襟见肘却又幸福的生活,在萧军的鼓励下,萧红迎来了自己的创作黄金期。两人从哈尔滨经青岛,辗转到了上海,得到鲁迅先生的赏识和推荐,作品得以更多出版,两人的经济状况也随之改善。

然而,两位作家的感情反倒出现了裂痕。萧军大男子主义极其严重,他性格粗暴、情感泛滥,多次出轨别的女人。萧红痛苦不堪,争吵、打架、离家出走,远渡日本,可还是割舍不下对萧军的感情。萧红对萧军有极大的依赖,萧军对萧红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

爱情不是施舍,也不是拯救,爱情是心与心的共鸣。女方以低到尘埃里去的姿态去爱,怎么能得到男方的尊重,仰视久了终究会很累、很痛苦。

萧红的婚恋之路,一步错,步步错

五、凑合式的婚姻没有爱情

端木蕻良是萧红和萧军共同的朋友,端木温柔细腻,他对萧红的文学才情相当欣赏,让萧红找回了久违的自尊。当几人在争论问题时,端木蕻良一般都站在萧红一边,又从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只是采取迂回战术。这些都使萧红对他产生了好感。

萧红和萧军分开后,他俩立即走到了一起。当胡风在婚礼上提议让新娘新郎谈谈恋爱经过时,萧红说:“掏肝剖肺地说,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历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永远分开的时候才发现了端木蕻良。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几个月后,萧红产下一个男婴,仅四天,她声称婴儿患上疾病夭折了。尽管不少人猜测萧红害死了孩子,然而不管事实的真相如何,萧红再一次毫无后顾之忧地开始了新的感情生活。

端木在日机轰炸武汉时,曾抛下萧红一个人逃难。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香港期间,萧红生病住进了医院,端木请求骆宾基帮忙照料病重的萧红,自己又独自逃难了一次。

没有爱情的婚姻终究没有带来萧红想要的生活。最后因为庸医误诊、萧红病情恶化,最终在1942年逝世,终年31岁。

萧红的婚恋之路,一步错,步步错

六、女人一生的每一步都要谨慎

萧红的一生,如果没有盲目逃婚的第一步错,就不会有复追未婚夫的第二步错,也就不会有抓着萧军不放的第三步错,更不会有凑合型婚姻的第四步错。就像下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步错,步步错。

一个从小不被家人关爱的人,长大后就会向外寻求关爱,就会误把别人的关心和同情当成真爱,就会为爱奋不顾身。

萧红小时候因为缺乏父母之爱,所以渴望被爱,这样就很容易被不负责任的婚外之爱所俘获。她本可以和汪恩甲有一个正常的婚姻,只因为是父母的包办而盲目反对,情绪掩盖了理性,作出不计后果的任性行动。

她离家出走,是为了追求自由,无法独立,只能选择依附。她割断亲情,又渴望爱情。这些矛盾的心态缘于她缺爱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