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全世界好像只賣中美韓的手機,其他國家的手機哪去了?

擁抱太陽148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三星、蘋果、華為、OPPO、VIVO和小米這6家全球年出貨量超過1億臺的企業,基本上佔據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超過70%的份額,目前可以下結論:全世界真的只有“中美韓”三國在賣手機。這種局面是怎麼形成的?我們簡單來看一看。

歷史原因與自我奮鬥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個概念:“擁有設計能力”和“實現批量生產”這是兩碼事情,實驗室裡生產一部樣機出來只要擁有相應設備就可以。但是想要達到百萬級別的量產,勞動力、土地、資本、企業家,四個元素一個都不能少。

  • 美國“硅谷革命”奠定基礎:每一個社會都是從農業到製造業到服務業的轉型,美國也同樣逃不掉。美國的科技之所以發達,核心除了二戰後收編了許多德國頂級科學家,同時也因為太空競賽大大刺激了美國工業進步和芯片產業的發展。這一點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顯現出來,當時蘋果公司就已經開始用成熟的流水線生產製造Macintosh電腦了,每天產能達到了4000臺。即使已經實現產業轉型的今天,美國依舊擁有全球最智能化的工廠,比如特斯拉組裝車間。

  • 日本與韓國的電子發展之路:在“二戰”中投降後,日本被美國全面接手(其實我國當時也駐軍到了日本,後來由於內戰爆發被撤回),麥克阿瑟當時全面接管了日本的事務,為了避免日本再次出現軍國主義,全面禁止重工業發展。然而走向輕工業道路的日本反而因為芯片發展分到了一杯羹,出現松下、夏普、索尼這樣的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全球500強有149家日本企業。朝鮮戰爭後,韓國也同樣在美國幫助下發展起輕工業,主要是因為資源匱乏,但是也創造出了LG和三星這樣的企業(三星背後主要控股方是摩根、花旗等華爾街財團)。
  • 中國改革開發的製造業道路:1979年,小平爺爺畫個圈,中國迎來了有史以來最繁榮的改革開放局面。由於中國的人口宏利,以及對外的招商引資,歐美國家逐漸將工廠全部“遷移”到中國,把中國打造成了世界工廠。正是由於這樣,中國除了在製造業上擁有絕對的優勢,也通過學習西方技術以及不斷迭代漸漸掌握了很多關鍵技術。出現了中興、華為、聯想這樣的國際企業。可以說在中國做手機從“研發”來講是最輕鬆的:你可以在華強北找到所有配件,並且聯繫到後面的供應商。

所以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了目前全球電子行業的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美日韓手中,然而製造加工技術掌握在中國手中。也就導致瞭如今手機產業“中美韓”三國壟斷的局面。

那些不可不知的小眾手機品牌

雖然“中美韓”目前佔據了智能手機大部分市場,但是通訊領域的核心技術依舊掌握在那些老牌歐美企業手中,比如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雖然他們手機業務已經停止,但是專利費每年都不會少收的。其實即便是目前,依舊有很多過去熟悉的手機品牌還在苦苦堅持著:

  • 日本索尼與夏普:夏普,全球頂級的液晶面板製造商和存儲芯片製造企業,手機業務在日本本土很受歡迎,但是基於“日本人不懂交互設計”這一真理,沒能在國際市場流行。索尼,手機鏡頭絕對壟斷的供應商,其實索尼手機在設計、做工、性能上完全不輸iPhone,還是由於軟件體驗,全球都賣不好。

  • 荷蘭飛利浦與英國威圖:飛利浦真的不只是賣剃鬚刀的,畢竟是歐洲第一的電子品牌,產品涉及照明、家電、醫療三大領域,奔騰電器也是它的。但是飛利浦總喜歡出一些老人機以及所謂“護眼屏”機器的手機,賣不動。英國威圖,真正的“8848”手機,過去隸屬於諾基亞,是當時諾基亞開發的最高端的機器,售價在7W-30W人民幣不等,鍍金、鱷魚皮、紅寶石,這款手機不是不想買,而是買不起。
  • 加拿大黑莓:曾經美國市場絕對的老大,一邊嘲諷著iPhone,一邊被iPhone擠下了神壇。堅持到今天依舊在發佈“觸屏+實體鍵盤”的智能手機,並且搭載了安卓系統。但是由於實體鍵盤昂貴的成本,導致售價依舊在3000+,但是處理器只配備了驍龍660......或許真的只有真正的信仰才會選擇購買。

其實最感到惋惜的還是HTC,那才是真正的眼看著走上神壇,眼看著跌入谷底。


PM宋先生


說全世界只賣中美韓的手機,那說明你只是以中國的市場去衡量全球的市場,如果你把眼光放到全球範圍,你會發現目前有不少國家也在生產手機,而且世界的手機品牌數量有數十個。只不過中美韓三國的手機品牌佔據了世界手機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

比如2018年全球的手機手機總出貨量約14.6億部,這裡面三星,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這6大品牌的出貨量就達到了10.78億部,佔比超過73.8%。

但是目前除了中美韓三國之外,實際上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也有自己的手機品牌

我們來列舉一下幾個國家的品牌手機。

日本:

日本的主要手機品牌有索尼,夏普,京瓷,富士通,而我們熟知的三星華為這些品牌在日本的市場佔有率其實是很低的。

德國:

德國原來有一個知名的手機品牌叫做西門子,後來西門子賣給了明基,變成了明基西門子。不過目前德國自己生產的智能手機幾乎沒有,大部分都是中美韓三國的手機。

英國:

英國有自己一家手機品牌叫做Wileyfox,這家品牌手機並沒有什麼作為,目前已經處於破產邊緣,現在英國的手機市場基本上也是被中美韓三國手機給霸佔。



法國:

法國目前有兩個相對比較知名的手機品牌,分別是阿爾卡特和Wiko,以前阿爾卡特還是相對比較出名的,在中國都有過一定的銷量。不過目前法國最大的手機銷量基本上也是被中美韓三國瓜分。

加拿大:

加拿大有一個比較著名的品牌手機就是黑莓,前幾年黑莓手機是比較著名的,連美國總統奧巴馬都是用黑莓手機。在最巔峰的時候,黑莓的出貨量高達5000萬部,市值一度達到了830億美元, 不過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黑莓手機目前已經在衰退了好多。目前能看到黑莓手機的主要是加拿大、美國以及部分西方國家,現在黑莓一年的出貨量不超過100萬臺。

印度:

目前印度國內品牌自主手機有Micromax、Karbonn Mobiles、Lava等,但大部分市場還是被中美韓三國品牌手機霸佔,比如小米在印度市場的佔有率就相對比較高。

芬蘭:

芬蘭想當年可是品牌手機的王國,當年諾基亞到底有多火,只有使用過的人才知道,諾基亞2006年在全球手機市場佔據了36.2%的份額,就是說每三部手機當中就有一部是諾基亞的,這個市場份額比目前的三星還牛。目前,全球銷量最多的一個手機型號一直由諾基亞保持,其銷量達到了2.5億部。截止2018年,在全球10個銷量最多的型號手機當中,諾基亞就佔據了其中的7個,由此可以想象諾基亞當時到底有多牛逼。

那為何到了今天全球手機市場被中美韓三國給霸佔呢?

目前全球的手機品牌很多,但很多手機品牌銷量都很低,只能在國內有一定的,在國際上根本沒法跟中美韓三國的手機品牌進行競爭。

目前智能手機品牌主要集中在中美韓三國,這裡面是有一定的原因。

第一,技術原因。

目前的手機基本上都是智能手機,而智能手機的技術含量比磚頭機高出很多,並非每個國家都可以生產,真正具備實力生產智能手機的也就是歐美一些國家以及日韓還有中國,其他國家即便能生產出一些手機,但技術含量也相對比較低,市場競爭力低。

目前在手機技術上美國是處於最頂端的,比如目前大家使用的安卓系統以及蘋果系統都是美國研發的,還有手機上一些核心部件,比如芯片很多也是由美國生產的。當然三星在手機技術上也並不差。

第二,產業鏈原因。

生產手機光有技術還不行,還要有產業鏈,畢竟手機涉及的產業鏈還是比較多的。在產業鏈上,目前中國是做的最好的,這也是為什麼連美國的手機也要到中國生產的原因。也正因為得益於完整的產業鏈,所以中國的手機在最近幾年發展非常迅猛。相對來說那些工業比較落後或者是產業鏈比較薄弱的國家就不具備生產手機的優勢。

第三,生產成本

現在有能力研發手機的國家並不少,具備生產手機的國家也不少,但是很多國家卻不發展手機產業,是因為他們在成本上沒有優勢,而在這方面,中國就具有很大的優勢,因為中國的人工成本相對比較低,這讓中國在手機組裝等環節上具有較大的優勢。

如下圖是目前一些主要品牌手機的利潤,從中可以看出目前利用率最高的是蘋果的62%,而中國品牌手機利潤率,基本上都低於8%,如果成本稍微上升,那基本上就沒有利潤空間。


也正因為具有成本優勢,所以目前中國手機在全球的售價是相對比較低的,這也是中國品牌手機佔領世界市場的一個重要武器。

比如中國有一個品牌手機叫做傳音,這家總部位於深圳的手機品牌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2018年傳音手機在非洲的市場佔有率卻達到了58.7%,佔據整個非洲大部分的手機市場。而傳音之所以能夠佔領非洲市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售價比較低,這種低成本的手機放在歐美他們肯定是虧本的。

第四、國內市場驅動原因。

從中美韓三國品牌手機的發展歷史來看,任何一個品牌手機的發展過程都是由內而外的,也就說這些品牌手機首先在國內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依靠國內較大的市場容量把市場做起來,從而獲得一定的原始積累,原始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就有足夠的資本去拓展國際市場,這一點從小米的身上顯示的尤為明顯。

而其他國家就缺乏這種市場基礎,因為目前很多國家的市場容量都很小。

第五,生態系統原因。

在磚頭機時代,中國的手機在世界範圍內都沒有多大的地位,當時世界上最主要的手機品牌都是被美日韓以及歐洲一些國家的手機品牌佔據,特別是諾基亞更是連續多年霸佔全球手機銷量王座。

但在智能手機時代之後諾基亞選擇了一個錯誤的道路,他們選擇了微軟的系統而放棄了安卓系統,最終導致諾基亞錯過了智能手機發展的最佳時機,這裡面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在智能手機時代,中美韓的手機之所以能夠佔領全球市場,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軟件生態。在塞班時代,手機的核心部位是硬件而不是軟件,諾基亞之前能成為移動通訊行業的巨頭時,芬蘭為它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系統,包括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群、對研發的投資、對市場的准入、對推廣諾基亞產品很有利的歐盟GSM(全球移動通信系統)標準。在那時,硬件是移動通訊業的核心,一部手機多數附加價值都基於硬件,而諾基亞的硬件和通訊技術做得非常好。

但是在智能手機時代,軟件就成為了智能手機的核心組成部分,當軟件開始在手機行業佔統治地位、數字化內容跟手機設計綁定在一起時,情況就發生了變化。而目前在軟件開發以及數字化內容方面,中美都處於世界前列,這就為智能手機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生態系統。


貸款教授


這是典型的「認知偏差」。造成這種認知偏差的原因一是國內對中美韓這三個國家的報道很多,二是這些手機品牌太強了,基本上壟斷了各個國家的市場。


請看這張圖,2018年和2019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前十的手機品牌,其中中國有7家,分別是華為(包含榮耀)、小米、OPPO、VIVO、聯想、Realme 和傳音手機,韓國有兩家,分別是三星和 LG,美國有一家,蘋果。

這十個品牌在2018年佔據全球市場的76%,2019年則佔據81%。這是非常可怕的數字。


國外其實也不乏好的手機品牌,如日本有索尼、夏普等,加拿大有黑莓(2016年將品牌轉賣給 TCL),芬蘭有諾基亞(曾經手機界的霸主),法國有阿爾卡特,俄羅斯有 YOTA(曾經的國禮手機,有著很拉風的雙面屏,正面 OLED屏,背面水墨屏)等。

這些手機品牌在中美韓三國手機品牌的擠壓下,已經非常式微了,有的勉強存活,有的已經破產。隨著時間的推移,中美韓的優勢將越發明顯,最終可能將僅有的市場份額都吃下。#科技V計劃#


小書人


現在確實賣的主要是中美韓手機,而且美國賣的就是蘋果手機,韓國賣的就是三星手機。中國的手機品牌相對更多些,其他國家的手機市場份額很小。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這主要是因為在手機從功能機轉入到智能手機的過程中,中國進行了全面的產業鏈佈局。現在的智能手機不像以前的功能機,隨便幾個通件組裝就能完成,需要屏幕、攝像頭模塊、處理器、聲學組件還有一系列模塊組件來完成。

美國蘋果手機是智能手機的開山鼻祖,以其強大的品牌和良好的用戶體驗不斷髮展,使得蘋果公司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但美國的蘋果手機,大部分組件都是來自於中國和韓國,韓國在屏幕方面具有絕對領先的優勢,而中國在光學、聲學等產業鏈上非常完備。

韓國的三星手機,自己就是最大的屏幕供應商,也有自己的處理器,同樣需要在中國進行產業鏈的整合,但三星自己的技術可以讓自己獲得較高的銷售溢價,所以能保證較高的品質。

中國手機品牌相對更多,有華為、OPPO、VIVO、小米四大品牌,還有魅族、錘子等小眾品牌,主要優勢就在於中國自己有非常完整的產業鏈,華為還有自主設計的CPU,其他CPU主要用高通,整合起來問題不大。

其他國家在智能手機產業鏈佈局中明顯落後,這樣如果要做自己的手機,需要從美國、韓國、中國進行多個產業鏈整合,成本會非常高,那麼價格就低不下來,就沒有競爭力,就算做出來也很快被淘逃,而缺乏盈利的支撐,也很難在很多用戶體驗和技術上進行持續的投入研發提高競爭力。

所以這種,中美韓手機幾乎壟斷全球的情況還會長期持續,除非產業鏈發生大規模的變化。


財經宋建文


這個問題可以這麼說吧,全球手機制造業幾乎都是在中國,管你三星,蘋果什麼的,幾乎90%都是make in China 🤣原因無他,早期各大手機生產巨頭都在中國建廠,二三十年來逐步形成成熟的生產製造鏈,包括電池,等等配件低端產業鏈,裝配生產線,技術工人也成熟,這點其他國家沒辦法啊,要重新建立起這一套東西,不是那麼容易的了,例如,蘋果手機要是搬回美國製造,呵呵,他的其他配件產業鏈還是要從中國進口,而且成本會貴好多呢,老美強大的工會會把郭臺銘氣的吐血吧,哈哈😄至於其他國家手機,在智能手機方面沒跟進蘋果和三星的腳步,陣亡了,咱們卻因為強大的製造產業鏈,無論如何,你總離不開咱們代工製造呀,所以就會出現華為,小米,OPPO 等等品牌手機來爭奪蛋糕,也是得益於強大而完善的製造產業鏈,這就不是其他國家能具備的先天條件,只要咱們創新跟的上腳步,咱們有吊打其他國家的能力。不過話又說回來,隨著人口紅利的下降,人力成本的上升,如果沒能及時調整產業鏈的升級和強化自己的創新科技能力的話,這些優勢可能會被別人代替,其中印度就是之一,啊三哥也不傻,尤其現在各大手機廠商都紛紛佈局印度,啊三哥也想走咱們的路子啊,效果如何還需時日,但不是沒可能,目前為止短時間內沒那麼容易,畢竟建立成套產業鏈不是這麼容易的。所以!有些人總說,老美不給咱們芯片,韓國不給咱們屏幕,咱們就造不出手機,其實這是個笑話罷了,我們擁有全套製造產業鏈,也有華為,京東方等公司,而且低端的咱們不缺技術,他們不給,我們最多就是造差一點,但能用,高端還有華為頂著,但是!他們不給,能給誰?誰要他們的東西啊?他們也要吃飯的嘛,對不?誰能消化對中國停供芯片,屏幕對他們造成的損失?起碼現在藍星找不出第二個來,所以問題就來了,他們最多也就能玩死一兩家,但絕對沒能力全部封殺,他們也損失慘重啊。何況蘋果,三星手機絕大部分配件產業鏈和組裝生產線都在中國,一部手機,不是單靠芯片,屏幕和內存就可以的了,而且涉及成本問題,能擁有全套手機生產產業鏈的國家,大家數一數,藍星有幾個呢?重新培育一個是要錢和時間滴,還有就是最重要的市場!綜合以上幾點,目前為止其他國家品牌能活下來的除非有真本事的了,就像咱們,當年那麼多品牌手機,在智能手機大潮的衝擊下,現在剩下來的也不多了嘛,何況其他國家的呢?


香菜來半斤


這是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問題。印象中似乎真的只有中美韓這三個國家的手機在全球各國賣的火熱,而德國、日本這樣的傳統科技強國卻幾乎看不到智能手機的影子。

綜合考慮了各種因素,我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有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主流手機廠商市場佔有率較大,小眾品牌很難爭取生存空間。

去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14.56億部,僅全球前六位手機廠商的佔有率就達74%,蘋果、三星和華為三個手機廠商的佔有率更是達到驚人的51%。在主流廠商發展勢頭越發迅猛的情況下,小眾品牌很難在市場生存,錘子、360就是我們能夠感受到的最好的實例。

第二,中國本土品牌崛起過快,打破了原有的市場平衡。

說出來您可能不信,十年以前中國的手機市場處在海外品牌主導的尷尬局面,然而十年後的今天,中國的手機市場已經被本土品牌奪回。華米OV四個品牌已經成為國內市場當之無愧的領導者。相反,蘋果、三星在與中國企業的競爭中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態勢,三星更是被打入谷底。



第三,中國強大的製造鏈左右了市場佈局。

全球三個手機大國,有兩個出現在亞洲。換句話說,現在只有亞洲有完整的手機制造鏈條,這其中中國是最主要的一個。想搞手機,沒有人能拋開中國,否則他們就要承擔高昂的製造代價。現在的手機市場已經走過了黃金期、進入紅利期,甚至是紅利末期,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進入手機市場顯然是不理智的。


當然,全球不只有中美韓三個國家在賣手機,只是中美韓過大的手機份額對錶象進行了掩蓋,站在巨人的肩膀很容易忽略腳下的風光。


YiMei科技


在手機領域,確切的說是智能手機領域,只有中美韓的手機品牌有國際競爭力,其他國家也製造手機,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被市場淘汰,產量非常小,知名度不高,

比如日本的索尼,加拿大的黑莓,都是因為不適應市場競爭逐漸衰落,俄羅斯也製造手機,並且由總統出面推廣,但是在中國只賣出一萬多部,黯然離場,

中美韓壟斷手機市場,是由於一系列原因造成的,

美國科技發達,創新能力強勁,智能手機涉及的芯片和操作系統都是美國最先進,美國引領智能手機潮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蘋果手機可以說是智能手機的代表,正是蘋果手機開創了智能手機時代,目前雖然蘋果手機銷量不是最高,但是卻獲取了大部分的利潤,

韓國的三星手機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三星從功能機時代就製造手機,並且在每一步市場變革中,都踩對了方向,三星手機的創新能力也很強,許多應用在手機上的技術都是三星手機開創,比如大屏幕,再加上韓國的手機芯片和其他配件的製造水平很高,自然擁有一席之地,

中國是世界工廠,為蘋果,三星做代工,能近距離的瞭解技術變革,在加上學習能力強,市場空間大,國產智能手機也迅速崛起,不僅國內市場站穩腳跟,國際市場也攻城拔地,

回顧手機的發展歷史,手機作為信息技術產業的一份子,迭代速度快,創新要求高,許多手機品牌都是因為不適應市場競爭被迅速淘汰,哪怕是曾經的手機霸主諾基亞僅僅因為在智能手機上晚了一步就迅速出局,再加上馬太效應,智能手機只剩下少數國家為主,



萬事皆空70


自信點,把“好像”去掉,全世界就是被中美韓的手機包圍了!

為什麼手機生產都被這三家包圓了?

因為手機生產是個高度集成化的行業,一臺手機的生產,要靠無數供應鏈的共同合作、無數產業工人的手速,從最昂貴的芯片、屏幕,到小小一顆螺絲,再到產品設計、軟件工程,技術之精密尖端、流程之複雜繁瑣、標準之瑣碎嚴苛,堪稱消費級市場王冠上的明珠。

試問放眼全球,哪裡的產業鏈能撐起這樣龐大複雜的商品生產呢?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上帝之手最終選擇了中美韓。

美國主要強在全球制霸的半導體技術、芯片設計製造和產品思路上,蘋果的A13、ARM的公版架構、光刻機、通訊的射頻等幾乎所有的高精尖技術的背後都有美國的資產。可以說老美就是這個行業的大腦。

但是美國的勞動力不足,特別是成熟的產業工人匱乏,這就給了我們機會。從給蘋果手機組裝開始,我們的流水線工人接受了鍛鍊,用血用汗鑄起了成熟的生產體系,同時也推動了國內供應鏈的技術升級。再加上傳統的OV這種行業巨頭本身的資本、技術沉澱,漸漸地,國產手機也開始積累自己的能量,終於HMOV的產品也能跟蘋果三星在全球市場上開始競爭。

而韓國更是厲害,彈丸之地,卻是全球唯一一個能幾乎搞定手機全產業鏈的國家。首先韓國很早就對半導體技術非常重視,並且舉全國之力發展之。而且更令人欽佩的是,韓國大廠(就是三星)一旦認準了一個發展方向,就會不計成本、不計投入地把東西研發出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AMOLED屏幕,那是經歷了幾代旗艦機的燒屏、偏色等無數個坑,最終修煉出來的頂級產品。現在相機模組也不甘落後,1億像素搶佔先機(不過皮下並不認同這個方向)。

曾經日本也是有機會的,Sony大法的手機一直是皮下的心頭好(可惜太貴)。但是很不幸,本來發展勢頭很好的半導體行業,在就要把老美按在地上摩擦的前一刻,被老美打壓了。這是主導手機行業的核心,就這麼衰落了,再加上日本人口市場很少,逐漸地就開始邊緣化。當前能夠在手機 行業有發言權的技術,就是sony的相機模組。


所以不用覺得中美韓幾乎包場了全球的手機生產,這是必然,是各自努力的結果,再也找不到其他有技術、有市場、有野心的國度,能大搞這麼一項高風險、重資產、極度考驗經驗技術積累的行當了。


愛回收資訊


如果從生產製造的角度來說,其實國外大部分品牌的手機都是在中國製造的,畢竟我們國內擁有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線,工人數量和熟練度也是最高的,儘管中美韓三國的手機佔據著全球絕大部分市場,但是像印度、日本和歐洲的一些知名品牌的手機也是在中國組裝製造的。

從2018年全球手機市場出貨數據來看,總量10.78億部中,第一名三星就佔據了20%,有2.9億,其次是蘋果,全球市場近15%,出貨2.08億臺,第三名才是華為,2.06億臺,也是15%,不過環比增長了33%!前兩名都是在下降的!第四名小米,第五名OPPO。從中美韓三國的手機佔用率來講,的確沒有其他品牌太多機會了,“Others”的佔比逐年下滑,雖說用戶數確實不多,但是也是不容忽視的存在。

我們拿日本來說,蘋果手機在日本是佔有率最高的手機品牌,其餘前幾名都是日本的本土品牌,比如索尼、夏普、富士通等等,但是可惜的是,這些品牌如今在全球的佔有率非常可憐,也就是能在日本本土尋找到一些存在感。

再說歐洲,法國的本土品牌Wiko和阿爾卡特賣的不錯,在本國有不錯的佔有率,但是比起三星來仍然有很大差距,這幾年國內華為和小米也在歐洲開闢了不小的市場。還有加拿大的黑莓和芬蘭的諾基亞已經被其它手機廠商收購,印度自主手機的代表Micromax在小米、OPPO等國內品牌的夾擊之下基本上也要涼了,最終成就了今天中、美、韓的手機“三國志”。


嘟嘟聊數碼


在手機品牌存在著非常典型的“二八定律”。就是中國、韓國美國三個國家的手機品牌,銷量佔了全球的七八成。其餘國家的品牌合計起來也不過是佔兩三成。世界知名手機品牌無一例外都是來自中美韓三個國家。其他國家的手機品牌頂多也只能是個小眾品牌。

以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機銷量為例。該季度全球手機銷量是3.87億臺。和全球銷量最高的5大品牌——三星、華為、蘋果、小米、OPPO無一例外全部來自於中美韓三國。以上五大品牌,總銷量佔了全球的65%左右,如果再加上中美韓其他手機品牌,比如VIVO、LG、中興、聯想等,比重重會超過70%,可能接近80%。

全球那麼多國全球那麼多國家,電子產業發達的國家也非常多,為什麼唯獨中美韓三個國家的手機品牌能夠做起來呢?日本的電子產業也非常發達,為什麼日本的索尼、夏普沒有像華為、三星那樣走向全球呢?整個歐洲,幾十個國家也沒有出現知名的手機品牌,諾基亞早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去找其他國家不能出現手機大品牌的原因,還不如找中美韓為什麼能夠出現大量手機品牌,而且能夠做大做強。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企業的整合能力和完整的產業鏈。我國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國家。

中國的很多手機零部件在全球來說做的並不算強。芯片、手機屏幕、相機模組等很多零部件都是需要靠進口。但我國最突出的能力就是上雲霄,所有的零部件整合在一起。小米、OPPO、 vivo、魅族等手機品牌說實話都沒有什麼很強的研發能力。但是他們特別善於整合,特別善於加工,特別善於優化。

三星、華為、蘋果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手機品牌三巨頭,和OPPO、小米的模式完全不一樣。他們是真的靠研發,靠核心技術成為全球知名手機品牌的。蘋果的系統,三星的屏幕,華為的相機,都是獨家秘訣,也是他們打天下的關鍵。

比較之下,為什麼日本印度歐洲出現不了全球大型手機品牌?一個是當地的手機產業鏈不完整,缺乏上下游供應鏈企業。另外一個,就是整合能力不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