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胡錫進:香港持續動盪,強化了中國內地社會的五個重要認知

香港的持續動盪有一個意外效果:它成為一部非常全面、清楚、有說服力的政治反面教材,極其深刻地強化了中國社會的幾個重要認知。

第一,動亂有損全社會的利益,它根本無助於解決一些人希望解決的問題,而只會讓經濟及法治環境惡化,給社會造成嚴重內傷。

第二,美國和西方的政治及輿論力量的確對華沒安好心,信不得。他們對香港示威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就是耍香港,要把香港搞成對付中國的棋子。他們介入中國其他問題同樣也不會帶著善意,而只會從他們的利益出發設計策略。

第三,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比內地人原本想象的要糟糕得多。它的民生竟然有那麼嚴重的缺陷,社會公平同樣是軟肋,而且那麼容易被撕裂和點燃,以前內地社會羨慕香港的那些東西幾乎變得蕩然無存。

第四,遊行示威不是什麼好事,它作為一種權利,潛含了很容易失控的破壞力。

第五,民生建設很重要,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這些認知都不啻為促進中國社會治理的正資源。換句話說,我相信香港暴力型示威大大推動了中國內地社會凝聚力的增加,強化了內地社會保持政治穩定的集體意願,而不是對內地社會構成了緊迫的威脅。我個人認為,形成這一實事求是的判斷有著重大意義。

胡锡进:香港持续动荡,强化了中国内地社会的五个重要认知

香港的事情應該讓我們變得更加自信。上述認知的自然形成,可以幫著省去我們社會為了建立它們而要專門付出的努力,對中國內地社會在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同時保持政治定力,從長遠看有有利、促進的一面。

中國內地社會因為香港事件又多了一份成熟,更不容易被西方忽悠了。中國社會需要更加和諧,更理性,更有活力,不斷主動解決內在的各種問題,形成良性循環。我們應把香港的事情轉化成中國內地社會不斷擴大治理主動性的契機,幫我們更有魄力,創造更多成就,而不是讓它促使內地社會把進一步加碼應對風險作為治理的主線。

社會必須圍繞民生且不限於民生不斷實現實實在在的進步,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這應當是任何社會治理的總目標。好的社會治理要確保一個社會在與其他社會的發展競爭中處於優勢。這是保持長期社會穩定的根。

胡锡进:香港持续动荡,强化了中国内地社会的五个重要认知

胡錫進微博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