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 冷战雨燕米格-29是如何震撼1988年的范保罗航展的?

米格-29的研制始于1974年,内部代号“产品9”。到1975年底,由于研制进展非常顺利,于苏联空军在该机原型机还在制造时就下达了首批生产型米格-29A的订单,代号“产品9-11”。

冷战雨燕米格-29是如何震撼1988年的范保罗航展的?

1977年中期,米格-29首架原型机901号被运往茹科夫斯基航空城进行地面测试,随后在10月6日首飞。该机在米格设计局首席试飞员亚历山大·费多托夫的驾驶下,在首飞中表现了出色的操控性。接下来的一个月,一颗美国间谍卫星在茹科夫斯基发现了试飞中的米格-29原型机,这是西方首次发现该机的存在,北约为其分配了“支点”的代号。

首批米格-29A在1982年进入苏联空军服役,很快就受到飞行员们的欢迎。虽然该机的载油量相对较低,但维护简单极富飞行乐趣,非常适应前线制空任务。

冷战雨燕米格-29是如何震撼1988年的范保罗航展的?

尽管美国情报机构在早期试飞阶段就发现了米格-29,但该机在服役后多年仍被笼罩在神秘面纱中。直到1986年7月1日,第234近卫歼击机航空团的6架米格-29A从库宾卡空军基地起飞,对芬兰库奥皮奥-里萨拉空军基地进行友好访问,西方世界才得以仔细观看这种战斗机的真容。虽然在冷战期间苏联空军与芬兰之间这种友好交流活动并不罕见,但这次首次出现了苏联新型战斗机。

米格-29A在芬兰进行了单机和四机编队飞行表演,展示了该机的机动性能,芬兰空军人员还被允许近距离观察该机。但苏联人对该机的具体信息守口如瓶,不过这种情况即将被改变。

冷战雨燕米格-29是如何震撼1988年的范保罗航展的?

1988年6月,苏联将派出两架米格-29参加当年8月英国范保罗国际航展的消息引发轰动。著名英国航空媒体《飞行国际》(Flight International)在其1988年6月11日的报道中这样说:“如果这两架苏联前线战斗机如期出现在展会上,这将是组织者——英国航空航天公司协会(SBAC)的重大突破。米格-29参加范保罗这样一个重要的国际航展,可能是苏联为了赢得更多订单的一次重要尝试……”当时苏联肯定在计划大规模出口米格-29,该机已经被卖给了印度、伊拉克、朝鲜、叙利亚和南斯拉夫,范保罗首秀可能与此有关。

8月30日历史性的一幕出现了,两架米格-29从莫斯科起飞,经停东德维特施托克加油后,在两架英国空军的“狂风”F3战斗机的护送下于中午抵达范保罗。英国战斗机在机场上空转弯脱离,两架米格飞机立即在乌云下方做了一个短暂但极富震撼力的编队机动,最后在第25号跑道上以密集编队的形式降落,与提前抵达的安-124“鲁斯兰”战略运输机汇合。米格-29编队机轮触地,砰砰两声放出减速伞,近乎完美的双机同步动作已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冷战雨燕米格-29是如何震撼1988年的范保罗航展的?

苏联人带来了一架单座的米格-29A和一架双座的米格-29UB,分别由试飞员阿纳托利·科沃秋尔和罗曼·塔斯盖亚夫驾驶,他们在一群兴奋的西方记者面前爬下看了飞机。由于SBAC把单机飞行表演的时间限制在四分钟,所以苏联人煞费苦心地编排出能充分展示米格-29优秀机动性能的表演动作,使该机成为1988年范保罗航展最耀眼的亮点。

米格-29A在很短距离的滑跑后就升空进入筋斗,充分展示了该机的推重比,然后是一个尾冲,这个过失速机动让现场许多观众目瞪口呆。正如科沃秋尔和其他苏联飞行员一再强调的那样,尾冲不仅仅是一个表演技巧,也具备快速改变机头指向的战术价值。伴随着RD-33发动机喷出的浓重黑烟,米格-29A开始了大迎角通场,然后加力进入一个莱维斯曼机动,接下来做了一个刀锋通场(大坡度通场),随后从一个半古巴八字机动进入加力9G转弯,然后以一个小半径转弯干净利落地进入着陆航线。

冷战雨燕米格-29是如何震撼1988年的范保罗航展的?

​9月12日在英国逗留两周后,两架米格-29在两架“海鹞”FRS1护送下离开范保罗,四机进行了编队低空通场以示告别。米格-29在88年范保罗航展的表现把战斗机单机飞行表演的标准整整提高了一个层次,让后来者都感觉压力山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