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黄慕兰:110年岁月,独一无二的传奇

出身名门、父弟都是叱咤一时的大人物、四次婚姻却还是孤身一人……但这些都只是黄慕兰一生的小花边。她真实的身份其实是一名特工。

黄慕兰:110年岁月,独一无二的传奇

黄慕兰年轻时照片

黄慕兰:110年岁月,独一无二的传奇

关萍露是电视剧《旗袍》中的人物,由马苏饰演

黄慕兰:110年岁月,独一无二的传奇

李冰冰 《风声》李宁玉

《旗袍》里的关萍露、《风声》里的李宁玉、郭沫若笔下的“金佩秋”……这些角色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黄慕兰。

她是一个充满传奇性的人物。

她是勇敢反抗包辦婚姻的奇女子,在腥风血雨中屡立奇功,救周恩来于危难之中,还曾试图策反蒋纬国。她品尝过与爱人死别的痛苦,遭受过漫长的冤屈,回忆往事,却从无怨悔。

周恩来称她:“慕兰是党的百科全书。”

黄慕兰是早期地下工作者,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诸多重要事件与人物发生过交集。在民国时期,她时而是清纯的女学生,时而是沙龙的女主人,时而是十里洋场的交际花……可她的真实身份,却是我党秘密战线的工作者。她曾秘密营救过关向应等重要人物;组织香港名人大撤退;策反蒋纬国;她的两任丈夫均为革命牺牲;与第四任丈夫生育四个孩子,却一直隐瞒身份。

她的一生有过风声鹤唳,有过跌宕起伏,终于在110岁时,化做一段独一无二的传奇。

黄慕兰:110年岁月,独一无二的传奇

1949年之前,年轻美丽的黄慕兰以名媛的身份周旋于社交圈,暗中却从事着

身出名门,婚嫁四次

1907年7月,黄慕兰出生在湖南浏阳。那时候,她还叫黄彰定,字淑仪。父亲黄颖初曾是谭嗣同的幕友(相当于秘书),思想开明,曾与许多民国政坛人物都有交往。在这种家庭下长大的黄慕兰,没受过裹足之苦,自幼被鼓励读书。小时候,她读《列女传》,特别喜欢智勇双全的花木兰,于是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慕兰”,即仰慕花木兰之意。出身名门,年轻貌美,学识出众,性格刚强,黄慕兰在当时,可算是一名真正的“白富美”。

她一生四嫁。第一段婚姻是当时很“兴盛”的包办婚姻。她嫁给了一个吃喝嫖赌样样俱全的“二世祖”,结婚不过一年,她逃离夫家,只身到了武汉。

到武汉,黄慕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结识了时任《民国日报》总编辑、国民党市党部宣传部长的共产党员宛希俨,结成夫妻。不过,他们的孩子出生没多久,去江西南昌执行任务的宛希俨牺牲了,时年25岁。黄慕兰在孩子断奶后,遵照宛希俨的遗愿将孩子送给爷爷奶奶照顾,自己出发前往上海,继续革命工作。

在上海,她遇到了自己的第三任丈夫——新任中央委员贺昌。1928年底,在周恩来的批准下,两人正式结成夫妻。然而,这段婚姻也没有维持很久,1935年,贺昌壮烈牺牲。

第四次婚姻则是在营救关向应期间。当时上海滩最负盛名的律师陈志皋向黄慕兰求婚。党组织认为,黄慕兰与陈志皋的结合有利于革命,于是黄慕兰听取了组织的意见,与陈志皋结婚。然而,建国后,陈志皋却和初恋移居美国,黄慕兰则定居浙江杭州。

黄慕兰:110年岁月,独一无二的传奇

援助周恩来

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之后,黄慕兰和当时的丈夫宛希俨被命令转入地下工作。当时省委机关为了掩护秘密工作,所有的一切都在一家酱园店内进行。怀有身孕的黄慕兰装扮成普通家庭妇女的样子,以避开敌人的注意。

黄慕兰的工作有很多,其中一项是将中央发来的文件抄写一份,一份留在省委,一份转发给团省委。

抄写的方法,是用写小字的毛笔,蘸着米汤水,写在线装书的纸背面。看文件的人用碘酒在上面一涂,字迹就显露出来。米汤水不能太浓,毛笔也不能太粗,否则就会在纸的正面渗出痕迹来。

她也会经常根据交通员的打扮,灵活决定文件写在哪儿。比如交通员的打扮比较洋气,她就会把文件抄在《圣经》里……至此,黄慕兰开始了她传奇的“潜伏”人生。

比起黄慕兰的“潜伏”生涯,如今的影视剧仍显逊色。这位杰出的女特工,曾救过许多对革命有至关重要作用的大人物: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周恩来和关向应。

1931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在上海领导全国工联工作的关向应在其位于闸北的寓所被捕。关向应当时化名“李世珍”,被捕时身份没有暴露。

就在想办法营救关向应的当口,出了一件大事:顾顺章叛变了!

顾顺章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共地下重要情报人员,掌握着大量共产党的核心机密。

营救关向应一事更加迫在眉睫。周恩来找到黄慕兰。命令她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救出关向应。黄慕兰在脑子里反复筛选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分析再三,最后她求助于当时还是自己密友的陈志皋,要求与其在上海司法界一言九鼎的父亲陈其寿见面。

见面后,陈其寿对黄慕兰青睐有加,收她做了“过房女儿”。几天后,老太爷约黄慕兰与负责关向应案的赵法官吃饭。席间,陈其寿对赵法官说:“这位黄小姐是我的干女儿。她的表兄是做生意的,不知为什么在上海被当作‘共产党嫌疑犯’给抓起来了。可能你们抓错人了吧?有什么证据吗?口供怎么样?”

赵法官说:“陈老伯,我回去再看看案卷。您的吩咐,我一定尽力照办就是了。”

但是关向应还是迟迟没能被放出来,原来是一个姓李的书记官不肯放人。陈其寿于是让陈志皋用自己的名义送了四两最好的烟土去找李书记官。最后,在龙华监狱关了近半年的关向应终于被放了出来。

黄慕兰:110年岁月,独一无二的传奇

首战营救关向应

营救关向应

而在营救关向应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插曲”。

为了解关向应案的最新进展,1931年6月的一个下午,黄慕兰和陈志皋在咖啡馆闲谈,偶遇陈志皋在法租界巡捕房当翻译的老同学曹炳生。

陈志皋问:“小曹,最近巡捕房里有什么新闻吗?”

曹炳生小声地回答说:“有啊!南京国民政府派人来抓了一个共产党的头头,湖北人,60岁左右,镶一口金牙齿,酒糟鼻子,只有9个手指头,是悬赏了10万块钱才抓获的,赏金真高!”

曹炳生又接着说:“这个家伙真不中用,一坐上电椅,就招供了。”

黄慕兰的心悬了起来,暗暗琢磨此人到底是谁。突然,一个符合描述特点的人物闪进了她的脑海里:这个人很可能是中央政治局主席向忠发!他要是叛变可不得了!

黄慕兰心里急得要命,但一直忍到曹离开。随后,她以头痛为由请陈志皋送她回家。短短两小时之内,这个消息便由黄慕兰传给了潘汉年,再由潘汉年传给康生,最后由康生传给了周恩来,周恩来迅速组织中央的李富春、蔡畅等人转移。

果然,当天晚上,向忠发带着巡捕房的人直接用钥匙开门闯进了周恩来转移前的住所,扑了个空......向忠发是党的主要领导人,又是特科领导成员,掌握的情报非比寻常,黄慕兰的这次偶遇,挽救了整个中共在上海的中枢机构。

黄慕兰:110年岁月,独一无二的传奇

黄慕兰 红色女特工的传奇人生

策反蒋纬国

在迎接上海解放的战斗中,黄慕兰竭尽所能,做了不少争取国民党留沪人员的策反工作。敢想敢做的黄慕兰,甚至曾想争取劝说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留在上海。她通过国民党空军学校校长胡伟克,约了蒋纬国的养母姚冶诚夫人见面。

姚氏夫人是位虔诚的佛教徒,黄慕兰请她共进素斋。席间姚冶诚委婉地说,纬国是她抚养大,虽然思想倾向进步,又不得其父欢心,但他父亲必定会派人来接她母子去台湾的。虽然国民党大势已去,但在这样的时刻,她母子如弃之而去,父子不同患难,似亦不妥。黄慕兰见她去意已决,也不再勉强。

1984年8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邓颖超与黄慕兰在中南海西花厅约见。一见面,邓大姐亲切地叫了声“慕兰啊”,伤感地说:“我们已有42年未相见了!”姐妹俩嘘寒问暖,回忆往昔。

这些故事,如今听起来或许只觉得刺激,但当时,黄慕兰面对的却是随时被发现、甚至丧命的危险境地。

黄慕兰:110年岁月,独一无二的传奇

黄慕兰右讲述她的传奇人生.通讯员

而这,仅仅是她传奇人生的一小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