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黑背胡狼的生存智慧:家族式育幼的模式,令其躲過許多無妄之災

很難想象黑背胡狼(也叫黑背豺)這種只有幾千克的中小型食肉動物,能夠在猛獸橫行的非洲大草原裡面生活地這麼好,根據其所在的生活區域的環境來看,說黑背胡狼在夾縫中生存也不為過,這裡這裡雖然蹄類動物資源豐富,但是相對地,掠食者也不少,而在我們常聽說的非洲捕食者裡面,比如獅子、鬣狗、非洲野犬等等,黑背胡狼的生存狀態幾乎是最樂觀的,它們分佈區域很廣,種群數量趨於穩定,因此並無生存危機。

黑背胡狼的生存智慧:家族式育幼的模式,令其躲過許多無妄之災

黑背胡狼

可能不熟悉這種野生動物的人們,在第一印象裡面的確會低估它們,可一旦瞭解清楚黑背胡狼的習性之後,相信大家都會恍然大悟,它們之所以能夠在獅子、鬣狗、豹子等猛獸的圍攻下,依舊活得很好,源自於它們的生存智慧。黑背胡狼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而且是社會性高度發達的動物,其團結程度跟非洲野犬差不多,遠勝於狼群。

黑背胡狼家族

與犬科家族的其他成員相比,黑背胡狼算得上是一種比較古老的物種,根據坦桑尼亞等非洲一些國家發掘出來的化石顯示,黑背胡狼在非洲至少已經生活了200-300萬年了,而東非亞種與南非亞種的分化,可能是在距今140萬年前就開始了,黑背胡狼自更新世之後,其變化就不大,屬於最初級的狼狀犬,與側紋胡狼的親緣關係最近,而與其他犬屬的成員之間存在很大的遺傳距離。

黑背胡狼的生存智慧:家族式育幼的模式,令其躲過許多無妄之災

狼狀犬科動物系統發育樹

黑背胡狼長得很有特色,簡單來說就是似乎非狐、似犬非犬,綜合了這兩種動物的特徵,雄性比雌性略大一些,嘴巴像狐狸一樣尖,頭體長0.96-1.1米,肩高0.4米。腿與身材的比例使得它們看起來擁有大長腿特效。

黑背胡狼顧名思義它們的背部看起來是黑色的,從脖子後面一直延伸到尾巴,而其他部位的毛髮則呈現出棕褐色、紅褐色,嘴巴、胸部、喉嚨及四肢的內向面均呈現出白色。它們的耳朵很大,看上去與頭部不成比例。

黑背胡狼的生存智慧:家族式育幼的模式,令其躲過許多無妄之災

兩個亞種的黑背胡狼

黑背胡狼的生存智慧:家族式育幼的模式,令其躲過許多無妄之災

黑背胡狼分佈圖

黑背胡狼屬於犬亞科犬屬裡面的胡狼種,按照分佈區域的不同,黑背胡狼一共可以分成兩個亞種,其中生活在非洲動物的是黑背胡狼東非亞種,而生活在非洲南部的則是指名亞種,這兩類黑背胡狼在習性上面幾乎是一樣的,只是由於分佈地域的不同,在外形上面會表現出一些微小的差異。

東非亞種與指名亞種相比,頭骨比較短,也比較寬,而且犬牙也比較細長。另外東非亞種由於更具肉食性,所以它的體重相對於指名亞種來說,也更大一些,體重範圍在6.8-13.6千克,而生活在非洲南部的指名亞種,其體重則在6-9.5千克之間。

黑背胡狼的生存智慧:家族式育幼的模式,令其躲過許多無妄之災

黑背胡狼與灰狼的頭骨、牙齒對比圖

與犬科典型動物灰狼相比,黑背胡狼的頭骨和牙齒排列更加堅固,用於撕咬的牙齒更加鋒利,從這個構造上可以看出,黑背豺狼在吃肉方面,可以說是頂尖的,而這一與它的生活習性也十分吻合。

黑背胡狼食物來源的其中一項,便是“薅羊毛”,簡單來說就是當獅子在進食的時候,它們往往在旁邊轉悠,然後趁獅子們不注意的時候衝上去撕一嘴肉就跑。

雖然這種做法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很多黑背胡狼也因此喪命,但是大多數時候獅子都是不理它們的,因為胡狼體型小,能夠咬去的肉很有限,與其花費大量力氣去驅趕它們。

黑背胡狼的生存模式

黑背胡狼是一種雜食性動物,這點與鬣狗十分相似,事實上胡狼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與鬣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雖然鬣狗是其最大的敵人,但是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這點在胡狼和鬣狗的身上體現地淋漓盡致,雖然鬣狗見到胡狼幼崽的時候,會毫不猶豫地下狠手,但是對於胡狼成體來說,鬣狗很少主動攻擊它們,通常會尾隨,因為胡狼是一種機會主義的捕食者,它們會食用一些容易獲得的食物,簡單來說就是食腐,而鬣狗跟隨著它們,就意味著有很大可能性會找到腐肉,當胡狼找到食物的時候,鬣狗就出來撿“現成的”了。

當然,這種情況也可能反過來,當鬣狗在吃肉的時候,胡狼也會圍繞在周圍,等鬣狗飽餐之後,胡狼也能夠撿點“殘羹剩飯”吃。

黑背胡狼的生存智慧:家族式育幼的模式,令其躲過許多無妄之災

胡狼、鬣狗與禿鷲

黑背胡狼和鬣狗在環境中競爭者的關係較多一些,與其兩個人相互“掐”,倒不如將目光放得更遠一些,事實上它們的確是這樣做的,胡狼和鬣狗都經常盯著一種動物,那就是禿鷲,禿鷲也是一個食腐的動物,加上它是“飛行員”,在天上更容易發現哪有腐肉,因此胡狼和鬣狗常常跟隨禿鷲,一旦它們在哪片天空上盤旋,或者在哪裡聚集,那裡準有腐肉吃。

禿鷲是打不過胡狼和鬣狗的,事實上禿鷲也需要它倆,因為有些動物的屍體是完整的,皮毛很硬,憑禿鷲的喙和爪子很難弄開,所以它也需要胡狼或者鬣狗先進食,咬開皮膚之後禿鷲才有機會吃,否者就要一直等,等到更腐爛一點才有機會。

黑背胡狼的生存智慧:家族式育幼的模式,令其躲過許多無妄之災

黑背胡狼捕食海狗

當然,黑背胡狼也並非總是食腐的,它作為一個捕食者,自然離不開捕獵,它們的食物來源可謂是眾多,但凡它能夠搞定的,都成為了它們的食物,從陸地的到海里的,黑背胡狼無所不吃,即便是人類社會產生的一些垃圾,有時候也會被黑背胡狼撿食掉。

它們常常捕食一些無脊椎動物,比如甲蟲、蟋蟀、蜘蛛之類的,也吃哺乳動物,比如兔子、老鼠。一頭成年黑背胡狼能夠單獨捕殺黑斑羚,不過湯姆森瞪羚應該是胡狼的捕食上限,超過了這個體型它們單獨就搞不定了。可一旦夫妻共同捕食或者小群體集體狩獵的話,那麼它們就能夠對付大型蹄類動物了。

其實關於黑背胡狼的食性及捕食能力,一直在刷新人們的認知:

  • 在卡拉哈里沙漠,人們觀察到一對黑背胡狼捕殺了灰頸鷺鴇;
  • 在納米布沙漠的海岸線上,人們觀察到胡狼捕食了未成年海狗;
  • 在卡拉哈里沙漠的另外一個地方,人們看到黑背胡狼在“戲耍”黑曼巴,最終咬掉了黑曼巴的腦袋。

黑背胡狼所遭受到的威脅

黑背胡狼目前是無生存危機的,但是並不意味著它們“高枕無憂”了,事實上如今黑背胡狼也正面臨著一些威脅,與其他大多數野生動物一樣,人類的活動是其最大的威脅,比如偷獵、棲息地減少等等,都是讓黑背胡狼數量減少的原因。然而所有的因素如果集合起來看,無非就是那麼一個方面,與其他動物大體是相似的。

黑背胡狼的生存智慧:家族式育幼的模式,令其躲過許多無妄之災

被獵殺的黑背胡狼

“人狼”衝突,黑背胡狼偶爾會捕食家畜,其中包含綿羊、狗、豬等等,特別是羊,幾乎是它們最喜歡捕食的一種家畜,在誇祖魯-納塔爾省的一個牧區裡面死掉的395只綿羊中,有13%是被黑背胡狼殺死的。

其實在19世紀90年代的時候,南非一些牧民就開始使用圍欄來保護羊群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好的圍欄價格高,差的圍欄又容易被胡狼破壞,所以一直以來,黑背胡狼捕食家畜,是讓牧民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胡狼捕食家畜,那麼自然地,人類就要報復,於是各種陷阱、毒氣、獵犬之類的手段,就統統用上了,每年都有不少黑背胡狼死於人類之手。

黑背胡狼的生存智慧:家族式育幼的模式,令其躲過許多無妄之災

一張黑背胡狼的皮毛

狩獵,在19世紀50年代的時候,南非就相繼開設了很多狩獵俱樂部,雖然當時它們的目標不一定全是黑背胡狼,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胡狼也受害者中的一員。

人類狩獵胡狼的原因除了愛好打獵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們的皮毛能夠賣錢,茨瓦納人常常用它們的毛皮做帽子和斗篷,特別是進入20世紀之後,人類對動物皮毛的需求量增加,黑背胡狼也成了人們重點獵殺的對象。

棲息地減少,人類要發展、要吃飯,就勢必會更多的開墾荒地,雖然黑背胡狼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即便草原變成農田之後,它們也能夠在田間生活,甚至還能偷點水果、漿果吃吃,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人類的活動正在影響著它們,這種影響是多方面的,除了直接獵殺之外,更多的是棲息地被破壞,黑背胡狼原本的生活方式被破壞,帶來的後果不是我們能夠想象得到的。

黑背胡狼家族式育幼的秘密

黑背胡狼是一夫一妻制,其基本社會單位是夫妻,而且兩頭黑背胡狼一旦在一起之後,它們共同生活的時間最少都是5年,大多數則是終身的,這種制度在動物世界裡面是非常不常見的,而哺乳動物則更少,但是犬科似乎在這方面表現出較多的一致性,比如豺、狐狸、非洲野狗等等,有些相似。黑背胡狼夫妻之間似乎是對等的,它們共同守護自己的家園、共同養育後代。

黑背胡狼的生存智慧:家族式育幼的模式,令其躲過許多無妄之災

一般來說,談到野生動物幼崽,就必須提到一個名字,那就是“夭折率”,很多動物的幼崽在出生之後會遭受到各種“迫害”,比如說獅子幼崽,其威脅就來自多方面,一邊可能是“養父”的無情咬殺,另一邊也可能是來自鬣狗、花豹等其他競爭者的迫害;另外一些原因可能是不可預見的自然原因,比如山洪災害、疾病等等。

而研究發展,黑背胡狼的幼崽夭折率很低,這都要歸功於它們家庭式的育幼模式

黑背胡狼的生存智慧:家族式育幼的模式,令其躲過許多無妄之災

黑背胡狼在照料幼崽

黑背胡狼一般是5-8月發情交配,部分地區可能會有所不一樣,比如在塞倫蓋蒂草原上,黑背胡狼的交配期則是6-8月,這是根據齧齒動物數量決定的,因為在這個季節,齧齒動物最豐富。

雌性胡狼懷孕2個月左右產仔,每胎產仔1-9只,就像是我們家養的狗狗一樣,剛出生的黑背胡狼幼崽是沒有睜開眼睛的,也沒有牙齒,大約過了10天之後,它們才會慢慢睜開眼睛,同時也長出了牙齒。

在最初的幾周裡面,雌性黑背胡狼幾乎是寸步不離地保護著幼崽,並且給用身體給它們提供溫暖以及奶等等,父親則出去尋找食物,回來的時候既有可能叼肉回來,也有可能是到家之後才將食物吐出來。

大約到第3-4周的時間,幼崽們會走出洞穴,到外面的世界活動,與其他動物不同,黑背胡狼幼崽對母親的依賴性很大,即便是自己有尖牙的時候,也會到8-9周的時間才斷奶。

黑背胡狼的生存智慧:家族式育幼的模式,令其躲過許多無妄之災

黑背胡狼幼崽

六個月後,黑背胡狼幼崽能夠獨立捕食,11個月後便性成熟,也就意味著它們也能夠進行繁殖後來了。但是事實上很少黑背胡狼會在出生的第一年就做了“母親”或者“父親”。

幼崽在出生之後,會跟隨父母生活很長一段時間,即便是過了一年的時間,幼崽已經完全長大成熟,但是還是會有一部分的個體留在出生地,與父母一起生活,而另外一些則出去成立自己的小家。

留下來的上一胎黑背胡狼幼崽,我們暫且稱為“兄長”(不專指雄性,也有可能是雌性),當父母生下一胎的時候,這些“兄長”會擔負起兄長該有的責任,它們在母親與幼崽呆在一起的那幾周裡面,會像父親一樣外出去尋找食物,然後帶回來

在黑背胡狼生活的區域,鬣狗是它們最大的敵人,當父母離開洞穴外出的時候,“兄長”會代替母親,守護在幼崽的身邊,起到保護作用,這大大降低了幼崽被鬣狗咬死的概率

當幼崽到了出洞活動的階段,這個階段正是它們學東西的階段,幼崽們通過蹦跳、玩耍、撒尿標記氣味等培養生活技能,而這個時候,“兄長”們常常會與幼崽玩耍,幫助它們更快學會該有的技能。

黑背胡狼的這種育幼模式,無疑是相當高級的,它們的體型很小,可以一旦集中了眾成員的力量,那麼就無疑就達到了1+1大於2的效果。

黑背胡狼的生存智慧:家族式育幼的模式,令其躲過許多無妄之災

一直以來人們都在探求胡狼這種育幼模式的秘密,為何幼崽明明在一年的時間內就可以組建自己的小家庭繁衍後代,但是卻沒有離開出生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呢?

後來人們發現,原來年輕的胡狼在外面很難尋找到配偶,以及擁有自己的領地,所以與其去外面闖蕩,倒不如與父母呆在一起,這樣就能夠享受集體帶來的安全感,以及有一個“落腳”的地方。所以表面上看起來黑背胡狼們好像挺懂得感恩的,會主動留下來幫父母照顧“弟弟妹妹”,但實際上卻像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一樣留在家中“啃老”。

黑背胡狼的生存智慧:家族式育幼的模式,令其躲過許多無妄之災

兩頭黑背胡狼爭食

其實“兄長”們也不是不離開家的,只不過時間會晚一些,那麼什麼時候離開家呢?那就是當幼崽們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性格就會越突出,爭吵的次數就越來越多,這個時候就是它們離開出生地,去追求屬於自己“幸福”的時候了。

不管怎麼說,黑背胡狼的這種育幼模式都是大有裨益的,雌性黑背胡狼一胎能生1-9只,大多數時候是6只,如果單單靠“丈夫”一人的努力,肯定不能很好地照料家庭,而如果多出了幾個“兄長”幫忙,那麼情況就會好很多。

對於黑背胡狼來說,親屬關係就是一切,從一夫一妻制度,到家庭式育幼模式來看,黑背胡狼的這種生活模式都值得我們探討,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按黑背胡狼的這種體型來說,能在非洲這片猛獸橫行的土地上活得很好,其生活模式功不可沒,或許也正是當初南非用毒氣、陷阱、獵犬等手段猛攻之下,仍未能根除黑背胡狼的原因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