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开工

距今,整好是69个春秋

怎么能不好好讲一讲这条铁路呢

说起成渝铁路

那就要追溯到100年以前了

··· ···

一、四川人民等了半个世纪的铁路

成渝铁路是原川汉铁路西段。早在20世纪初,四川、湖北两省人民倡议集股商办,修建成都至重庆、宜昌抵汉口的川汉铁路。清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1903年7月),四川总督锡良奏准并于次年在成都岳府街成立川汉铁路公司,并委派督办、会办等官吏,是全国最先成立的省级铁路公司。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清末川汉铁路有限公司股票

清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1905~ 1907年),川汉铁路公司由官办先后改为官商合办和商办,川汉公司更名为商办四川省川汉铁路有限公司。清宣统元年三月(1909年4月)在宜昌成立工程局,10月28日举行川汉铁路开工典礼,宜昌至归州(今秭归)段动工,武昌起义后停工,仅完成可供开行工程运料列车的线路17.3公里及未竣工的线路46公里,共耗银650余万两。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川汉铁路宜昌车站

清宣统三年四月(1911年5月),清政府借铁路国有之名,向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借款筑路,出卖路权,激起民愤,掀起了以四川省会成都为中心的全川保路风潮,并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至今矗立在成都人民公园内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铭记着四川人民保路爱国斗争的光辉历史。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四川保路运动浮雕

1935年国民政府决定修筑成渝铁路,次年6月,在重庆成立成渝铁路工程局,1937年7月,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工,直至1949年,已用款总计折合大米约13亿斤,仅完成全部工程量的14%,一寸钢轨未铺。

二、新中国两年修建成渝铁路

1949年,二野大军进军西南时,邓小平、刘伯承坐在登陆艇上,就提出了“四川解放了,要先修成渝铁路”,以实现四川人民40年的愿望,并带动和恢复四川的国民经济。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1950年春,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同意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请求修建成渝铁路的报告,提出“依靠群众,群策群力,就地取材,修好铁路”的方针。在全国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先拨2亿斤大米作修路经费”。

1950年6月12日,西南铁路工程局应运而生,三天后,成渝铁路开工典礼在重庆隆重举行。这天,3万军工分赴各自指定的筑路工地。从此,中铁二局职工高举“开路先锋”旗帜,从胜利走向胜利。

01

施工队伍

三万军工战成渝

成渝铁路修建时,西南铁路工程局尚未组建专业施工队伍。1950年,西南军区动员直属部队及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军区,抽调指战员组成5个总队,率先承担筑路任务,同时,四川各行署为救济失业工人也动员了18981 人参加筑路,归军工带领。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6月15日当天,西南军区直属部队4千余名官兵组成成渝铁路军工第一筑路总队,由总队长李敬宜率部开赴重庆菜园坝至油溪间81公里工地;接着川东军区抽调6千余名官兵组成军工第二筑路总队,在油溪至永川间计61公里施工;川南军区4千余名官兵、十五军1千余名官兵组成军工第三筑路总队,川南军区在石燕桥至内江间44公里施工、十五军在二郎堂至单石铺间6公里施工;

川西军区和西康军区共8千余名官兵组成军工第四筑路总队,其中有5700人在银山镇至球溪河间、2300人在王二溪至马草湾间施工;川北军区3千余名官兵组成军工第五筑路总队,在邮亭铺至石燕桥间49公里施工。至此全线土石方工程全面展开。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当时正值清匪反霸,工地时有土匪骚扰。

军工们一面筑路,一面剿匪,有时还要护送铁路工程技术人员下工地。到1950年10月底,各军工筑路总队完成了原定施工任务除留下少数干部继续带领失业工人和以后上路的民工筑路外,其余均归还原建制。军工完成的工程均由工程局各工务段收方计价。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1950年7月至1951年6月,共有军工30174人参加筑路,共完成土方899777立方米、松石464955立方米、坚石880508立方米,利用方101.94万立方米,沟渠49974米,清理路面近15万平方米。除完成原定任务外,还将应得工费60%捐献给国家。

十万民工谱新篇

1950年11月初,各军工筑路总队离路归建后,同月25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召开四川各地、专、县领导干部参加的民工筑路会议,决定动员10万民工继续修建成渝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后,在内江梅花山竖有“成渝铁路民工筑路纪念碑”镌刻着10万余民工修筑成渝铁路的光辉史实】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成渝铁路民工筑路纪念碑

1950年12月,各筑路委员会配合工程局各工务段,成立川东、川南、川北民工筑路指挥部。川东指挥部下辖江津、巴县、大足、永川、荣昌5个县指挥部和铜梁、璧山2个支队部,共38个大队,担任重庆至李市镇以东工程;川南指挥部下辖隆昌、内江、资中、资阳、简阳5个支队,共35个大队,担任李市镇以西,内江、资中、资阳3个工务段及简阳工务段石桥以东工程;川北指挥部直辖4个民工大队、资阳失业工人大队、第一和第二石工大队、第一和第二独立中队,共4个大队47个中队,担任资中、资阳工务段管内部分工程;1951年6月成立川西民工筑路指挥部,担任石桥以西至成都工程。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1951年2月20日到达工地民工达最高峰,共107500人。先后有2名专员、9名县长、5名县委书记参加民工筑路领导工作。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当时对民工实行计件工资、收方计价,支付大米的办法,促进工效不断提高。1950年12 月至次年12月,每人年平均收入大米:川东区为846.6市斤,川南区为1977市斤。大足一大队四中队一位民工,解放前为躲避抓壮丁装了8年哑巴,在参加筑路后的一次讨论工期时突然讲了话,表示“不完成任务我决不回家”。

02

施工用料

成渝铁路在修建中贯彻了中央关于“群策群力,就地取材”的方针,工程材料60%是就地解决的。主要工程材料价值人民币9000万元,由中央有关部门调拨3656万元,其余就地购置。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筑路中就地取石,全线43座隧道中建国后新建28座隧道边墙全为石砌;隧道拱圈有23座是石拱。新建桥涵圬工总量40.2万立方米,其中各种料石、片石、卵石及碎石等石砌圬工占60%以上,混凝土只占8.6%,全线共有石拱桥827座。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全线轧钢轨用的钢锭,由鞍山调拨5.6万吨,由大渡口101钢铁厂(今重钢)轧制钢轨;道岔及轨道配件由重庆公私营厂商承制。

全线所需枕木,由西南铁路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达,专门主持召开全川“枕木会议”,动员组织川东、川南、川北各地县农民采伐运交129万根。农民为支援修路将在减租退押,土改中分得的香樟、楠木等改成枕木运到工地;有的老农民还将自己准备作寿材的木料也改成枕木献给铁路。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线路上所用炸药,除使用兵工厂的废炮弹弹药180吨,占总量8%外,由重庆炸药厂承制黑火药540吨,工地也自制一部分。

士石方工程所需大量挖装工具,如铁锤、钢钎、橇棍、铁锹、土镐、锄头等,组织大小240余家公私厂商承包制造;抬杠、锄把、镐把、土箕、扁担、箩筐、绳索由沿线民间加工供应。

全线运输筑路物资30万吨,周转量近1.5亿吨公里,主要依靠长江、沱江木船运输。全线所有机车、车辆,均系铁道部从全国各铁路局调拨。由于成渝铁路与省外铁路未能联接,调拨来川的全部机车、车辆都要先集中在汉口江岸和武昌车站进行检验、解体后由长江水运进川。多数部件物大体重,船运困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派沅江号登陆艇将全部机车车辆,从汉口运至九龙坡码头,起岸后,再组装运行。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沅江号”登陆艇运输物资

03

先通后备

成渝铁路实施“先通后备”的建设方针,随着铺轨区段的延伸,逐段开办临时运营。因而在施工、铺轨的同时,作好了临时运营筹备工作。

1951年6月底铺轨到永川,7月1日,永川县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30周年暨成渝铁路铺轨到永川大会,9月1日开办重庆至永川临运业务,开行客货混合列车1对。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1951年12月6日铺轨到内江,7日内江举行庆祝大会。1952年4月1日开行重庆至资中、重庆至内江客货混合列车各1对。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1952年6月13日铺轨到成都,7月1日全线开办临时运营,成渝间开行直达旅客快车、客货混合列车、货物列车各1对。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通车后客货运量不断增长,1952年与1951年比较,客运量由35万人次增为180万人次,货运量由71万吨增为98万吨。

04

工程总量

成渝铁路西起四川省会成都,向东南行进,线路跨出成都平原,穿越龙泉山,沿沱江右岸简阳、资阳、资中到内江,横跨沱江,经隆昌、荣昌、邮亭铺(今大足)、永川到朱杨溪,沿长江经江津,抵达重庆市,全长505. 1公里,为建国后新中国第一路,建成后与通往出川的主要公路及长江、嘉陵江航运衔接。铁路沿线物产丰富,人烟稠密,工农业发达,天然气矿产资源亦较丰富。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1950年至1952年,共计完成投资16081.1万元,全线总造价为19512万元,平均造价每公里37.65万元。共完成土石方4210.0万立方米;桥梁5095延米,隧道4777.76延米;房屋建筑229505平方米;正线铺轨505.06公里,站线铺轨136.67公里。

一条铁路,拉开成渝经济发展的序幕

成渝铁路的建成,不仅实现了四川人民半个世纪的夙愿,而且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的序幕,改变了四川交通的格局,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国民经济的恢复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成渝铁路通车后,沿线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断地被运往祖国各地,沿线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铁路对于发展工业,繁荣经济,改善西南人民的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到20世纪90年代初,成渝铁路沿线年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从通车前的183.2元提高到3218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成渝线不仅使用上了电气集成设备,还于1987年12月实现了电气化。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1998年全线路运能力达到2876万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设计能力的14倍多。2004年成都至内江段完成应急扩能改造,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2012年,成都至内江段图定通过能力37对,实际开行列车36.6对,能力利用率98.92.%。

至今,成渝铁路仍是联系成都与重庆及其所辐射的川西川东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渝高速、成渝客运专线等相继开通,川渝两地在成渝铁路的拉动下越跑越快,距离越来越近。

【高铁/客专】

成渝铁路客运专线,由成都东站到重庆北站,全程设12个车站,设计时速350公里,全长308.2公里,其中四川境内185.5公里,重庆境内122.7公里。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5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成遂渝铁路,是中国一条连接四川省成都市与重庆市的高速铁路,全长274公里,为沪汉蓉高速铁路成渝段北线,由遂成铁路与遂渝铁路共同组成。

川南城际铁路,分为内江至自贡至泸州铁路和自贡至宜宾铁路两段。铁路全长220.65km,均为新建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250km/h(预留300km/h提速空间);自宜线正线长度89.69km,速度目标值350km/h,全线共设车站11个,于2015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其中内自泸段预计2021年底建成通车。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渝昆高速铁路,是京昆高速铁路的南部路段,线路走向:重庆主城―江津―永川―泸州―宜宾―昭通―昆明,速度目标值350公里/小时,承担成渝、滇中等城市群间的高速铁路客流。

【高速公路】

现在,从成都出发,除成渝高速公路外,还可以通过成遂渝高速公路、成安渝高速公路到达重庆。此外,成渝间第四条高速公路——成资渝高速公路已于2017年5月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通车。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回首69载,曾经四川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成渝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一条铁路,串联成都和重庆两座城市,为成渝经济区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国家成渝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到2020 年,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初步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000 元,城镇化率达到60%。


素材及内容来源:整理自中铁二局局志、部分取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