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尹建莉:因為兩毛錢,我曾在童年如此糾結委屈

在我們和自己的父母相處中,在我們和孩子的相處中,經常會出現因交流不暢而引起的誤會、痛苦。這些誤會和痛苦有時不是因為不愛或不關心,恰恰可能是因為彼此太在意對方的反應而不敢說出來。


尹建莉:因為兩毛錢,我曾在童年如此糾結委屈


尹老師:

您好:

我是一位母親,女兒現在上小學三年級,平時很懂事,也很優秀。今天晚上女兒突然對我說上週五晚上,也就是三天前的晚上,她的一位很要好的同學晚上搞生日聚會,好多同學都去了,但她沒去,今天週一去學校後,那幾個同學都在講聚會的事,她在一邊聽著,覺得很難過。孩子跟我說這話時,都快哭了。我趕緊問她:“你為啥沒有參加呢?”她說:“媽媽,你忘了,每週五晚上我都要上鋼琴課。”我一想真是,還是我帶她去學的。於是我對孩子說:“你怎麼當時不跟媽媽說?同學過生日,一年才一次,鋼琴課這一次可以不上啊。”沒想到孩子說:“你總說學琴要堅持,而且每節課都很貴,我以為跟你說你也不會同意,而且我也不想浪費媽媽的錢……”孩子這樣說,真是讓我心疼。

其實如果她給我說了,我想我會同意。平時我和孩子相處很融洽,我一直以為我和她溝通得很好,無話不談,但這件事讓我懷疑自己了,孩子為何在這件事上不信任我,不敢和我說呢?是我平時給她什麼壓力了嗎?我以後如何做才能更好些,才能讓孩子遇到事敢和我說呢?

煩請尹老師給指教,謝謝!

一位孩子的媽媽

尹建莉:因為兩毛錢,我曾在童年如此糾結委屈

這位孩子的媽媽:

你好,你的信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我上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班主任老師住院生孩子。因為老師平時對我們很好,大家都很喜歡她,就有同學提議去醫院看看老師。雖然是那麼小的孩子,雖然大家都很窮,同學們也自然想到去看老師應該帶點東西,於是有人建議願意去的人,每人出兩毛錢,湊錢給老師買點營養品。

當時我記得很多同學都想參與,我也特別想入夥,但你知道那是20世紀70年代,小孩子基本上都是身無分文。不知別的同學是怎麼回家和父母要錢的,反正我那天是糾結痛苦壞了。可能我小時候太乖了,似乎從沒有主動向父母要過錢,除了買必需的筆和本,從沒有任何額外花銷。從放學回家路上到晚上睡覺,我一直在想如何和爸爸說。因為幾乎沒有主動向爸爸要過錢,所以我不知道該怎樣開口,感覺這是件特別重大、非同一般的事。不管設計了怎樣的說法,我都很膽怯,很害怕說出來被拒絕,所以最終也沒有鼓起勇氣向爸爸開口要這兩毛錢。

第二天,參加集資的同學並不多,有七八個,看來回家沒要到錢或像我一樣不敢要錢的同學不少。下午放學後,交了錢的同學一起去商店買了東西往醫院走。因為我家正好住在醫院跟前,所以我就跟著這夥同學一起走。到了醫院門口,按理說,我應該離開大家獨自回家,可當時我不懂事,內心又很想去看看老師,就沒有多想,跟著一夥同學進了醫院,我走在人群最後,只是想站在門口看看老師。我應該是這夥人裡面唯一沒有交錢的。


尹建莉:因為兩毛錢,我曾在童年如此糾結委屈


老師見了同學們很高興,和我們聊天,問這問那。但當時的小孩子似乎都很靦腆,另外也可能是大家第一次進醫院這樣陌生的環境,總之我記得老師問話時,站得離她近的幾個同學總是回答不上來,吭吭哧哧的,我一著急,就替她們回答了。我本來站在最後,老師開始可能並沒注意,我一說話,她注意到了我,因為我回答她的問話清楚自然,老師就又多問了我幾句,這讓我非常開心。

從醫院出來,有的同學不滿地對我說,你沒交錢,可是你在老師面前說那麼多話,老師以為你也交了。我才一下子意識到自己的做法真是欠妥,好像故意揩別人的油似的,感覺自己在同學眼裡就是個耍小聰明的人,既得便宜又要賣乖,非常羞愧,難過地回了家。

晚上,忘了是個什麼機緣,我終於忍不住和爸爸講了這件事,委屈地哭起來。我也許當時以為我爸爸會簡單粗暴地批評我,沒想到他很和氣地說:“你怎麼不跟我說呢?去看生小孩的老師是好事啊,爸爸肯定會給你的,以後有什麼事說出來。”聽他這樣的話,我更後悔了,是啊,為什麼不說出來呢?沒說怎麼知道爸爸是答應還是拒絕呢!


尹建莉:因為兩毛錢,我曾在童年如此糾結委屈


我給你講這個故事,是想你女兒的心理和我當年的心理有些類似,從我的經歷中你可能會容易理解孩子。確實,在我們和自己的父母相處中,在我們和孩子的相處中,經常會出現因交流不暢而引起的誤會、痛苦。這些誤會和痛苦有時不是因為不愛或不關心,恰恰可能是因為彼此太在意對方的反應而不敢說出來。孩子們的心思都非常細膩,他們會想到很多成人根本想不到的東西。

這種情況,甚至在我撫養我女兒圓圓的過程中也發生過。她上大學後,有次和她聊天,談起她上高中時的事情,她突然委屈地告訴我,當時班裡很多同學都有手機,自己也非常想買一個,但因為我那時總說中學生沒必要用手機,尤其高中正是全力備戰高考的時候,手機既沒什麼用又浪費時間,這個觀念給了她很大的制約,她平時又總是那樣“懂事”,就一直沒好意思對我提這個要求,直到高考結束後才買。這件事她以前沒有和我提起,我甚至一度以她上高中時心無旁騖地學習,根本不玩手機為榮,沒想到現在竟成了她回憶中的“痛點”。

這件事讓我很內疚,所以我對女兒說:媽媽和你是兩代人,我們的年齡不同,成長環境和思維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我們都不可能完全猜透對方的願望和需求。如果你內心有什麼願望,無論父母同意不同意,都要說出來,要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要求,不要去猜測父母的想法。你說出來,父母才能知道你的需求。同意不同意是父母的事兒,說不說是你的事兒。說了至少有一半實現的可能,不說則完全沒有可能,所以無論如何應該說出來。你現在長大了,這原則對你和社會上的人打交道也適用。

你也可以這樣和孩子談一談,鼓勵孩子尊重內心的願望,勇敢地表達自己;同時自己努力成為孩子忠實的傾聽者和支持者。這樣可以讓親子關係更融洽,孩子的情緒更流暢。

祝福你。

尹建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