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阿拉伯帝國的興衰——淺談中東亂象的根源

文|金筆探史(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抄襲、搬運必究)

中東戰亂頻仍,同為閃米特族人在背後的各大國操縱支持下互相仇視。一個如此龐大的民族分裂成如此多的國家還在外界的影響下彼此征伐不休,於世界上來說少之又少。這背後有一個帝國該負的責。

阿拉伯帝國的興衰——淺談中東亂象的根源

一阿拉伯人與其帝國

閃米特人,西方也稱撒拉遜人。大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閃米特人就出現在中東的阿拉伯地區,閃米特人除了散佈整個中東地區外,分兩支其中一支進入埃及並沿地中海向西一直到葡萄牙,另一支沿地中海向北直至土耳其。在此期間閃米特人建立了許多偉大的國度,諸如我們熟知的亞述、巴比倫、埃及。其後經歷羅馬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到最後的薩珊波斯帝國,閃米特人在諸多帝國的歷史見證下迎來輝煌的時刻。

阿拉伯帝國的興衰——淺談中東亂象的根源

1伊斯蘭教的建立與阿拉伯半島的統一

提起阿拉伯就不得不提伊斯蘭教,這個宗教已經和阿拉伯緊密相連幾成一個硬幣的正反面。大約在公元七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提出並建立,之後在麥地那建立了武裝力量並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前後不過二十年時間。是的你沒看錯。從公元610年立教到公元630年統一半島不到二十年時間。

如此風頭得益於當時的環境。如波斯帝國和最後的羅馬帝國——拜占庭死掐,無力南顧。畢竟阿拉伯半島地處兩大帝國中間,又正好不在兩大帝國的鋒線上而是較為向下。麥加和麥地那以及後來的耶路撒冷城均在地中海商業圈以及後面的海陸絲綢之路上,即佔有此地可以得水陸商業之利。穆罕默德統一半島不久後就逝世了,其人並非什麼大聖,即無立下後世可效傳繼百年的政治框架軍事制度,亦無創下足以維繫帝國民族文化信仰,更未將半島徹底統一和為未來立下目標。不足以奠定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基業。

阿拉伯帝國的興衰——淺談中東亂象的根源

這使得伊斯蘭教的皈依和傳播更多是基於一種利益而非發自自願的信奉,也使得政教合一這種本有利於鞏固統治穩定內部的政治形式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優勢。自從伊斯蘭統一阿拉伯半島,使得阿拉伯人從被人鄙視並無自己文化的蠻族變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當時整個半島都處於極端狂熱的氛圍。

無論高層還是民間,在勝利和商路巨大的利益刺激以及一場又一場勝利的下,宗教狂熱達到了頂峰。這些原本就互不統屬,各自為敵,各有信仰,心懷叵測的人因各自利益因一連串的勝利和巨大的商業利益聚集到一起,又因為恰好在統一半島後發起人穆罕默德居然歸西了,所以這些只想著各自利益的人需要擴大各自利益便發動國家機器向外征戰。

阿拉伯帝國的興衰——淺談中東亂象的根源

2波斯帝國滅亡與拜占庭的頑抗

對外征戰的第一刀就是和拜占庭死掐無數次的波斯帝國。其實波斯帝國行將就木垂垂老矣,和拜占庭死掐無非是拔劍四顧無一合之敵罷了,絕非是正當其時。

其內在的奴隸制和貴族制已經將整個龐大的帝國拖垮,只差外力將那遮羞布扯下來,碰到宗教狂熱如熱中天的阿拉伯帝國就如牛油碰上熱刀,幾乎不廢吹灰之力就滅了。從635年進擊敘利亞再到642年平定波斯,僅僅不到7年,佔地900W平方公里的波斯帝國就一舉而下。

但在拜占庭,阿拉伯人受到了連番的挫敗。儘管阿拉伯人攻佔了除君士坦丁堡(拜占庭首都)外,拜占庭所有在亞洲非洲的領地。但直到阿拉伯帝國滅亡也不能攻破君士坦丁堡,要一直到1453年同為伊斯蘭教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阿拉伯人才由陸路踏開歐洲的大門。

阿拉伯帝國的興衰——淺談中東亂象的根源

3北非與印度的征服

基於阿拉伯人四處征戰的戰爭狂熱,阿拉伯帝國在同一時期的唐代也有交鋒。雖然數次交鋒均以唐軍敗北,但在安西都護府的強大威懾力下,阿拉伯人掉頭一路向印度去了,最終佔了印度一小部分,因為阿拉伯的內部矛盾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不過阿拉伯人在北非的戰場倒是一路凱歌。憑藉著信仰改造,以北非當地帕帕米人為主力,硬是一股勁攻穿北非,直抵葡萄牙。自此建立起橫跨亞歐非三個大陸的龐大帝國。

阿拉伯帝國的興衰——淺談中東亂象的根源

二阿拉伯帝國的覆滅及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

阿拉伯帝國的衰亡其實和他的建立一樣快速,這一切都是早有根源的。

阿拉伯帝國其實就是一群目光短淺,各自為自身利益而聚集在一起的人物的聚合體。早在帝國初期的軍事封土製(將將領打下的土地封給將領)就看出端倪,這種制度早期極大的刺激軍事擴張,但這其實就是我國的藩王分封制,在帝國穩定下來後這種獨立政權會極大損害中央導致分裂,可惜阿拉伯帝國沒有過一箇中央,也不是一箇中央集權制國家。經過初期的四大哈里發時期後,帝國就因為這個制度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大約從7世紀開始,就有權臣建國,一直到公元10世紀,哈里發僅保有首都巴格達控制權,帝國已經實際滅亡了。

阿拉伯帝國的興衰——淺談中東亂象的根源

因為帝國的發展是和他的分裂一起進行的,同時統治階級也僅僅是為了自身利益發展擴張,所以沒有足夠的時間形成統一的民族和文化,僅僅依靠稅收政策來強制人們信仰伊斯蘭教是不夠的。又因為伊斯蘭教許出不許進,所以心懷叵測的人們進去後得不到滿足便開始鬧分裂,所以伊斯蘭教十分紛亂,派系林立。

在各地諸侯紛紛建國,宗教又處處分裂的情況下,阿拉伯帝國還未來得及統一民族,建立文化就分崩離析了。這樣使得阿拉伯帝國成為一種符號和信仰流傳下來,在埃及和阿拉伯半島的閃米特族人都自稱阿拉伯人(以色列除外),除此之外僅靠淺薄的伊斯蘭教聯繫著,而伊斯蘭教已經被拆得各自為營難以統一了。即便之後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更是因為這種分裂的伊斯蘭教吃盡苦頭。

這種我們是同一種人但分屬不同國家的情況在全球化的今天,隨著半島的石油和商路的利益越發緊張。因為抓不住近代歷史發展崛起的機遇,當在一戰二戰中最後一個閃米特人的大國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滅亡後,閃米特人就再也聚集不起來分裂成許多小國家。

阿拉伯帝國的興衰——淺談中東亂象的根源

之後的中東十日戰爭,以色列雀佔鳩巢,再後來的兩伊問題等,其實都是阿拉伯人沒有統一國家的思想,從古至今不能形成合力導致的。如果整個阿拉伯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民眾一直以來有堅決統一的訴求,能今天的問題麼。所以即便伊斯蘭教為世界三大教之一,阿拉伯依然是貧窮落後戰亂和分裂的地方。源於先祖錯誤,仍需後人來承受。

閃米特人已經進化為阿拉伯人,但這遠遠不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