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多大仇才會勸你給孩子把屎把尿?這四點後果絕不是危言聳聽…

關於給寶寶“把屎把尿”這個問題,芽芽媽已經做過很多的科普了,可是到現在,依然有很多家庭仍然堅持給寶寶用這個方式。

多大仇才會勸你給孩子把屎把尿?這四點後果絕不是危言聳聽…

“把屎把尿”到底好不好,一直以來這個問題長久爭論不下,甚至弄得不少媽媽為了捍衛“真理”不惜與家中老人們鬧翻,還有些媽媽因為不敢違背長輩的意思只能“委屈就範”,可心中卻忐忑自責不已,生怕因此給寶寶帶來傷害。

據研究發現,在我國給寶寶把屎把尿是普遍現象。

7%的家長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把尿;73%的家長從寶寶出生2—3個月開始把尿;13%的家長從寶寶出生5個月開始把尿,直到寶寶學會自己尿尿。

為什麼老一輩喜歡給寶寶把屎把尿呢?

擔心尿布疹:以前的尿布很多都不透氣,如果寶寶排便後不及時清理,很容易因為悶熱而導致尿布疹;

節約:感覺總要換一次性紙尿布很浪費,定時把尿就可以節約尿布;

方便:一次性紙尿褲花銷大,換棉質尿布又要洗又要擦,寶寶還不一定配合,不如隔一段時間就“把”一次。

看似“把屎把尿”這傳統好像有理有據,但事實真的如此嗎?看看專家怎麼說!

01

影響寶寶的睡眠

如果寶寶從小就在父母的“把屎把尿”下長大,那麼他們就會對噓噓的聲音很敏感,有時候只有聽見這樣的聲音才能尿出來。晚上睡覺時,即使再想尿,但是聽不到噓噓的聲音也會憋著。

這對寶寶的睡眠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因為他們憋著尿卻不敢尿,一晚上都睡不好。而睡眠又對寶寶成長髮育有著很大的影響。

02

容易引起脫肛的現象

知名兒科專家崔玉濤也指出,局部頻繁把便,寶寶會頻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門括約肌的韌帶相對鬆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腸黏膜經肛門突出的現象,也就是脫肛。脫肛又會造成寶寶排便時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費力程度,這又容易引發肛裂。

多大仇才會勸你給孩子把屎把尿?這四點後果絕不是危言聳聽…

中國人痔瘡發病率高,與小時候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關係。

03

損害寶寶的脊柱

寶寶因為年齡小,骨頭比較脆弱,身體骨骼都沒有發育好,多次把屎把尿,長時間的一個彎曲動作,對他們的脊椎造成一定的影響。

短時間內可能看不出有什麼問題,但是,成年之後,被把屎把尿的孩子患頸椎病、腰椎病、脊柱炎等疾病的可能性就要大很多。

04

給寶寶造成心理壓力

自主排便、排尿,本來是寶寶的一種自由。然而這種自由卻因為家長強迫式的把屎把尿被剝奪。

你想啊,本來玩的好好的,或是半夜睡得正香呢,突然被拎起來小便大大,你心裡會舒服嗎?

此外,也不利於寶寶隱私意識的建立。寶寶很小就有性別意識了,從他們出生開始,爸爸媽媽就要有意識地注意性啟蒙教育了。

美國兒科學會研究表明:一歲半以前的寶寶大腦發育還不完善,對排尿中樞的控制力較弱,對排洩肌的控制也不成熟。但等寶寶在1歲半到兩歲時,身體對膀胱和肛門組織的控制力趨於成熟,寶寶也會自發的有自己獨立上廁所的意識,所以選擇在這個時間段給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於寶寶的身體發育,差異性很大。所以,不必太糾結於具體時間,發現寶寶自己的意願,收到寶寶身體的小信號,才更靠譜。

●紙尿褲髒了,有不舒服的表現,想要換新的;

●對坐便器產生興趣;

●大便時間漸漸變得規律;

●主動要求穿內褲;

●可以聽懂家長的簡單指令,並遵照執行;

●會用表情、姿勢或語言來表達自己正在大小便;

●能自己或者在大人幫助下脫(穿)褲子。

多大仇才會勸你給孩子把屎把尿?這四點後果絕不是危言聳聽…

如何有效訓練寶寶自主排尿?

可以帶寶寶到衛生間,讓寶寶學習蹲下尿尿,或者爸爸媽媽給寶寶做示範。寶寶都是從模仿中學習的,尤其喜歡模仿大人的做法,做起來覺得自己很厲害的感覺。

多大仇才會勸你給孩子把屎把尿?這四點後果絕不是危言聳聽…

可以準備一個可愛的尿盆,這樣能讓寶寶更願意在有尿的時候主動去找尿盆排便。現在市面上賣的尿盆有很多種,有跨坐的,靠背式的……爸爸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愛好來選擇。

多大仇才會勸你給孩子把屎把尿?這四點後果絕不是危言聳聽…

最後,芽芽媽還要嘮叨幾句:如廁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寶寶取得進步時,爸爸媽媽要多鼓勵;出現寶寶牴觸或者反覆的情況,也不要呵斥、批評,更不要和“別人家的寶寶”比較。

多大仇才會勸你給孩子把屎把尿?這四點後果絕不是危言聳聽…

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一步一個腳印,讓我們和孩子一起走,在給予了滿滿的愛和細心的呵護之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靜候花開。

各位爸爸媽媽,你身邊現在還有人給寶寶把屎把尿嗎?對於這件事你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