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面對班級微信群,父母們在入學前的所有淡定都消失了

(一)入學前,鄰居篤定的“淡定”

鄰居家的孩子今年入學上一年級,之前碰到總是會聊一聊孩子,她也會問我一些小學的事情。每每聊到最後,她都會說:“哎!我都不明白這些家長都焦慮什麼?反正我會不在意。才上小學,什麼分數排名,我都無所謂,考試80分以上就行了。這孩子,只要健健康康的就好,天天逼著孩子學習,多累啊!孩子多難受啊!”

每當她如此說,我都點點頭:“嗯,是的,逼著孩子學習確實挺累的,父母們都不想輸在起跑線上,也難免會焦慮一些。”

我還對她說過這樣的話:“不過,很多父母都在入學前說不會在意孩子的分數,不會焦慮。可是,真到了小學,卻沒由得了之前的心意,不自覺地就緊張焦慮起來。

她篤定地說:“我肯定不能。”

我從不會為了沒有發生的事情去和誰爭論什麼。

就如同之前我弟弟對我說“將來媳婦生完孩子讓我爸媽帶回老家去養”,我說“你會捨不得”,他說“不可能”,我笑笑不置可否。

後來弟妹生完孩子,斷了奶了,我故意說:“現在爸媽可以帶回老家去了吧?”我弟弟說:“不行,孩子要在父母跟前長大。”我再問他是否還記得之前說的話?他說:“不可能,我沒說過這樣的話。”

面對班級微信群,父母們在入學前的所有淡定都消失了

(二)入學不到一個月,鄰居已經開始緊張和焦慮了

這不開學還沒上完一個月,鄰居就和我說了幾次孩子聽寫和測試的事情了。

“孩子早上不願意起,寫作業拖拉”之類的,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也是大多數家長(包括我在內)都會遇到的問題。這裡暫且不提。

她對我說的聽寫和測驗的事情,讓我想起了她之前說的“她絕不會在意這些事情”的話。(當然,我並沒有與她回憶這些話,沒必要,也沒意義。)

(1)聽寫

她說,女兒開學後第一次聽寫沒有全對,可能還不是特別適應。然後最近這段時間她就陪著孩子認真寫字,在家聽寫,這次聽寫終於全對了。

說起來這件事,她是笑著的,非常開心的。

(2)測驗

開學後第一次測驗,她女兒考得不太好,但是也達到了她之前說的80分以上(不過她好像黑和我弟弟一樣,忘記了),好像是83或者85吧,我記不清了。

可是她說得語氣明顯失落:“這次測驗,她才得了八十多分,班裡好幾個得滿分的。看來,這學習還是不能大意,我還得多用心,給她規範一下學習習慣,或者根據錯題給她留點作業,讓她加強一下。”

當初讓孩子快快樂樂的玩,絕不給孩子額外留作業之類的話,她已經徹底都不記得了。

因為我在我兒子淏仔剛上一年級的時候,也經歷了這樣一段時間,和她的感受很相似。

所以,我非常理解她。

面對班級微信群,父母們在入學前的所有淡定都消失了

我在淏仔入學前我也是她的想法,不會在意,不會焦慮。

可是,真入學了,每次看到班級微信群中,老師公佈的聽寫全對的名字、測驗滿分和95分以上的名字、背誦課文流暢的名字……這些時刻,我都很期待看到淏仔的名字,如果他的名字在,我會很開心,反之就會失落。

無論連續幾次淏仔都沒有上榜,我甚至會煩躁。

有的時候看到測驗結果,老師在微信群中發佈的滿分多少人,95分以上多少人,90分以上多少人,……可是等到回家看到淏仔才八十多的成績,我甚至失望甚至發火過。

我曾對老公說:“這是我兒子嗎?我從小學到初中一直都是前三名,他這才一年級,卻連平均分都到不了,怎麼回事?”

也是在那一年,2016年,我因為我頻繁的失望、煩躁、暴怒,而越來越討厭自己,因為越來越糟糕的家庭氛圍和親子關係,讓我下決定必須要調整和改變,不然生活無法繼續幸福下去。

所以我開始學習家庭教育、親子課程,通過兩三個月的時間,徹底讓自己放平了心態,不再跟著其他家長焦慮。

面對班級微信群,父母們在入學前的所有淡定都消失了

(四)太多焦慮的家長讓孩子超前式的學習,題海式的戰術,加重了周圍人的焦慮!

如果每個孩子回到家都只是做著老師留的作業,沒有家長額外給留更多更深的作業,那麼我相信孩子們的平均分不會這麼高,那些沒有給孩子額外作業的家長們也不會如此焦慮!

這個“劇場效應”,害了很多孩子的家長!

從前大家都在坐著看戲,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人站起來看,為了看得更清楚。慢慢的,更多的人站起來,都是為了看得更清楚。

從前,大家都是到了一年級,才開始學一年級的知識。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孩子開始在幼兒園就學習一年級的知識,慢慢的,很多孩子都提前學了一年級的知識。

所以很多孩子入小學,都是有備而來。

還有一些家長,每個學期都會給孩子買很多測試卷和習題,孩子做完學校的,再做家長留的。小學的知識就那麼一點兒,用大量的時間去題海戰術,成績一定會提高!損失了孩子大量的自由時間,換來了每次考試的高分成績,很多家長認為很值得,所以很多家長都在繼續這樣做著。

所以,每次一考試,全班平均分都是直衝96、97分,如果你的孩子考了94、95分,都是在給班裡拉後腿兒,多恐怖!

如此多焦慮的家長,如此多超前式學習的孩子們,造成了每個人都疲於奔跑的情景!

本來大家都在走著學習,一邊學習一邊欣賞沿途的風景,可是不知從何時開始,都成為了100米賽跑式的學習,每一個階段彷彿都在衝刺!

太累了!不但身體累,心更累!

面對班級微信群,父母們在入學前的所有淡定都消失了

(五)放平心態不容易,但值得我們去努力!

我在暑假SEL培訓班上,遇到一個六年級的孩子,他聽到二三年級的孩子在學著鋼琴、圍棋、畫畫等特長課時,他說他都學過,以前的時候每天都被媽媽安排的很滿,幾乎沒有玩的時間,不是在寫作業,就是在上特長課,要麼就是在去上特長課的路上。

我問:“那你現在持續學的有什麼?”

他說:“現在什麼也沒學,學的都是語數英的輔導班。媽媽覺得我學習成績跟不上,所以把所有的特長課都停了。”

我相信,之前他疲於奔命、趕場式的特長班學習,一定會給他帶來一定的收穫和成長,只是遺憾如此盲目的報班學習,卻沒有一個堅持下來成為特長,所失去的時間和自由,真的值得嗎?

結果學習耽誤了,現在又把所有的業餘時間用來補語數英,真是缺哪補哪了!

只是,補到最後,能得到什麼?

我想,他的媽媽一定不知道自己育兒的長期目標是什麼,具體目標是什麼。否則,不會這麼盲目的撒網跟風,讓孩子如此忙碌缺沒什麼質的進展。

還有另一部分父母,只看重學習成績,什麼特長興趣也不支持孩子去學習和提高的。這兩類都屬於極端的現象,卻總是在我們身邊上演。

放平心態,不焦慮,不跟風,確實非常不容易,但是這值得我們去努力!因為一旦我們做到,會讓孩子一輩子受益。

面對班級微信群,父母們在入學前的所有淡定都消失了

(1)掌握孩子的特點,看清當下的關鍵!

我們要多瞭解孩子,掌握孩子的性格特點,接納孩子的發展規律,理解並支持孩子。

因為“之前搶跑、後繼無力”的孩子有,“厚積薄發”的孩子也有。

暫時沒有拔尖兒的成績,並不意味著以後不會拔尖兒;

即使學習一直平平,也不意味著步入社會後一直平平。

不要讓當下階段性的現象,去判斷孩子的將來,判斷孩子的一生。

我們要明白當下的關鍵是什麼?

是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是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個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的人,一個有終身學習能力的人,一個擁有優秀品質的孩子,一定會有一個相對美滿的人生。

千萬不要用分數和排名的壓力,把孩子的心智壓壞了,把孩子的心理健康破壞了。雖然分數提高了,但是負面影響卻會持續孩子的一生。

面對班級微信群,父母們在入學前的所有淡定都消失了

(2)父母要有個明確的育兒目標!

我們要多想一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只有考入清華北大才算是成功的目標嗎?

讓孩子擁有自信、樂觀、勇於面對困難……這些品質,才應該是我們大方面的育兒目標!

當然我們還可以有具體的目標,比如我老公的具體目標就是:

讓兩個孩子每人學一個藝術類一個運動類的特長,並堅持下去。

一個陶冶情操,一個提高體質。

選擇的過程尊重孩子,比如藝術類,是學鋼琴、古箏,還是學聲樂,這些由孩子自己選擇,也可以每個感興趣的都報上一個月試試,但是一旦確定了,就一定要堅持下去,不容商量。

但是盲目跟風,看著A學鋼琴考級很好,我們也學;看到B學畫畫加分,我們也學……學了很多,學到最後,一個也沒有成型,既浪費了時間精力和金錢,更浪費了孩子的自由,影響了孩子的自信。

因為每一次中途放棄,都是給孩子的一次負面影響和負面強化。

學什麼都是可以中途放棄了,我學什麼都堅持不下去,我沒有能力堅持下去……

這些信念都會給孩子帶來長久的負面影響。

總之,希望負面多想一想育兒目標,目標一旦確定,那麼平時的焦慮就不會那麼多。

  • 如果當下這個事情,違背了我們的育兒目標,我們就可以放下不做;
  • 如果當下這個事情,能幫助孩子實現目標,那麼我們可以堅定信心持續去做。

如此,我們的道路明晰了,我們的腳步就堅定了,我們的焦慮就會少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