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所謂虎毒不食子,但這位虎爸為了小兒子卻把其他孩子吃的一乾二淨

春秋時期,諸侯國不僅和周天子爭奪權力,自己家庭內部為了爭權奪利,也是矛盾不斷,父子相殘、兄弟仇殺之類的慘案比比皆是。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晉國這位狼爸可謂兇殘,為了小兒子順利繼承國君之位,他先後對三個親生兒子下毒手,他就是晉國國君晉獻公姬詭諸。晉獻公(?-前651年),姬姓,名詭諸,晉武公之子,春秋時期的晉國君主,在位26年。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領詭諸而得名。即位後用士蒍之計,盡滅富氏子弟及桓莊之族, 鞏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聲望。攻滅驪戎、耿、霍、魏等國,擊敗狄戎,復採納荀息假道伐虢之計,消滅強敵虞、虢,史稱其"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

所謂虎毒不食子,但這位虎爸為了小兒子卻把其他孩子吃的一乾二淨

姬詭諸對敵人兇殘,對自己親生兒子更兇殘。晉獻公十二年(公元前665年),晉獻公寵愛的女人驪姬給他生下了小兒子奚齊,驪姬賄賂男寵梁五和東關嬖五,讓他們對晉獻公說:"曲沃是君王的宗邑,蒲地和二屈是君王的邊疆,不可以沒有強大的地方官。宗邑缺乏有力的主管,百姓就不會畏懼;邊疆沒有有力的主管,就會勾引戎狄侵犯的念頭。戎狄有侵犯的念頭,百姓就會輕視政令,這是國家的禍患。如果讓太子主管曲沃,又讓重耳、夷吾主管蒲地和二屈,就可以使百姓畏懼、戎狄害怕,而且可以表彰君王的功績。"又讓這兩個人一起對晉獻公說:"狄人廣漠的土地,如果歸屬晉國,可以在那裡開疆闢土。晉國開疆闢土,不也恰當嗎?"晉獻公很高興。夏季,讓太子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地,夷吾住在屈地。別的公子也都住在邊境上 晉獻公則和驪姬帶著小兒子,舒舒服服居住在絳都。(《史記》則稱晉獻公已有廢太子之意,遂提出此事。 )晉國人據此推斷,國君這是要改立太子的節奏啊!晉獻公共有九個兒子,而被他派到邊境戍守的三個兒子都是很有賢德的。 晉獻公的用意很明顯,就是要為小兒子奚齊清除絆腳石。

所謂虎毒不食子,但這位虎爸為了小兒子卻把其他孩子吃的一乾二淨

《左傳》記載:晉國太子申生獻給父親晉獻公一些酒肉,當時老爹不在宮內,後媽驪姬代為收下。 六天後,驪姬把酒肉“毒而獻之”,晉獻公把酒肉丟在地上,地上出現一個小包,餵給小狗吃,立刻死翹翹了,再讓一個小僕人吃,也立刻殞命。 兒子膽敢在酒肉裡面下毒?其實這事情用腳後跟都能想明白,當事人只有驪姬、申生兩個人,很明顯是後媽栽贓陷害。 晉獻公不願意作進一步調查,驪姬淚流滿面,一句“賊由大子”,晉獻公就一口咬定屬於大兒子投毒。 晉獻公首先逮捕了太子申生的老師杜原款,命令他列舉太子的罪狀。杜原款大呼冤枉:“臘肉放了六天,誰知道有沒有人動手腳,肉若真有毒,難道不變色?” 晉獻公命兩個力士,用大鐵錘把杜原款砸得腦漿迸裂。隨後派東關五、梁五率兵抓捕太子。

有人對太子申生說:"放毒藥的是驪姬,太子為何不去把話說明?"太子申生說:"我父君老了,沒有驪姬,就睡眠不安,飲食不甘。即使向他解釋清楚,又引起他對驪姬發怒,這不行。"又有人對太子申生說:"您可逃奔到其他國家去。"太子申生說:"帶著殺父的惡名逃奔,誰會接納我?我自殺算了。"十二月十四日,太子申生在新城曲沃自殺。 晉獻公逼死了太子,又開始著手除掉公子重耳、公子夷吾,這兩個兒子。殺兒子的理由是——他們都知道太子投毒,都知情不舉,屬於同案犯。 其實,這兩位公子遠在邊陲之地,當時交通不便,通訊也不發達,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國都發生了什麼。

所謂虎毒不食子,但這位虎爸為了小兒子卻把其他孩子吃的一乾二淨

晉獻公從小就親眼目睹祖父、父親殘殺自己的親人,而這種自相殘殺的結果反而使得晉國越來越強大。 晉獻公認為殘害宗族親人,為小兒子誅殺其他兒子是中央集權的唯一手段,驪姬只不過充當了一個背黑鍋的角色,即便她不下毒,這三個兒子也都得死,必須死。 獻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晉獻公立奚齊為儲君。同年,晉獻公惱怒兩個兒子不辭而別,認為他們有謀反的意思,就派兵討伐蒲邑。蒲邑一個叫勃鞮的宦官逼重耳趕快自殺。重耳翻牆逃走,勃鞮追趕,只斬下重耳的衣袖。重耳出奔到翟國。晉獻公又派人到屈邑討伐夷吾,屈城防守嚴密,沒能攻下。十二年後,晉獻公再派勃鞮刺殺重耳,重耳再次逃脫了。 當時,公子夷吾也被父親兩度攻殺,逃難至秦國。晉獻公死後,大夫裡克殺掉了年僅十四歲姬奚齊。 姬夷吾得知國內有變,與秦國約定,“割晉河西八城”,秦國發兵把他送回晉國,殺掉了大夫裡克及其黨羽,自立為國君,即晉惠公。

晉惠公在位十一年病逝,兒子姬圉繼位,即晉懷公。 後來,逃難公子姬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國殺掉了二十二歲的侄子晉懷公,奪取了國君之位,史稱晉文公。自此,晉國父子兄弟相殘,伯叔侄子之間仇殺的慘劇暫時告一段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