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宋江還有更好的出路嗎?

我是笑大的


宋江的出路在《水滸傳》中有暗示,就是被張叔夜剿滅了。而續書《徵四寇》則說,宋江搖尾乞憐,主動招安,投降了朝廷。打完“徵四寇”四場戰役後,宋江、盧俊義、李逵被蔡京、童貫、高俅等人合謀害死。這便是“水滸傳”中宋江的兩條出路。

但是,這兩條出路都不對。金聖嘆貫華堂本說宋江等108人被張叔夜擒獲後,被全部斬殺,比較接近歷史真實,但宋江等人並非如此結局,後面還有故事。而續書《徵四寇》則完全顛覆了《水滸傳》,宋江的出路是被招安了,但絕非主動投降,也不是被奸臣毒死。那麼,除了現存的兩個文本所給出的宋江兩條出路而外,宋江還有更好的出路嗎?

歷史真實中宋江的出路

現存《水滸傳》最早的版本,是萬曆年間刊印的容與堂本,這個本子本身就是被腰斬的殘本,宋江的出路和結局已經不是施耐庵的原筆原意了。金聖嘆不滿續書,認為是羅貫中狗尾續貂,便全部刪除後五十回書。那麼,施耐庵給宋江設計了怎樣的出路呢?宋江的出路是否比《徵四寇》和金聖嘆更好呢?

宋江的“出路”在“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中就有暗示。這回書中寫到了“二龍戲水”這個細節,講的就是北宋最後兩個皇帝坐井觀天的事,這是符合歷史真實的。因而,施耐庵所設計的宋江的出路和結局,也一定會與歷史高度契合。

據《宋史》、《東都事略》、《三朝北盟會編》等史料記載,宋江與梁山三十六人四處出擊,到達海州(今江蘇連雲港)時,遭到張叔夜的伏擊,其副手(書中的盧俊義)戰鬥中被擒。宋江為了義氣,便率領全夥投降。這就是盧俊義惡夢中說到的情節。所以,惡夢有可能是施耐庵原著就存在的,並非是金聖嘆補寫。

宋江投降後,得到了宋徽宗的赦免詔書,然後,前往江南征討方臘,《宋史·徽宗本紀》、《侯蒙傳》等都講到這件事。所以說,金聖嘆篡改了盧俊義惡夢,讓張叔夜斬了108人,不給宋江以出路。

打完方臘後,宣和四年的時候,宋江隨童貫北上徵遼。梁山部隊途經大名府時,被李若水見到,寫了一首《捕盜偶成》記載了這件事。《三朝北盟會編》則有招安巨寇楊志抗金的故事,可見,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參與了滅遼抗金。

至於說宋江投降後又重新造反,這是因為《宋史》與《東都事略》有時間上的衝突,《東都事略》中說,宋江投降時,方臘已經被剿滅了,根本沒有可能去打方臘。而《宋史》所提供的證據則表明,宋江投降後的三個月,童貫才擒獲方臘。持宋江重新造反之說者,應當是同時採信了兩種史料,出現了時空錯亂。

實際上,按照《水滸傳》伏線所示,宋江最終的出路是跟隨童貫從太原逃回到汴京,然後,擁立宋徽宗去了鎮江搞復辟。這是分裂國家的勾當,所以,九天玄女暗示,宋江將因參與“二龍戲水”而罪下酆都。

這便是《水滸傳》中暗示的宋江的出路,無論《徵四寇》還是金聖嘆貫華堂本給出的宋江出路,都與施耐庵前七十回書不一樣。對於宋江而言,這條出路比《徵四寇》、貫華堂本《水滸傳》更好。

宋江足可在梁山稱王

按照金聖嘆貫華堂本《水滸傳》,根本就沒給宋江出路,108人聚義後,幾乎是立即就被剿滅了。而《徵四寇》所設計的宋江出路,大致與歷史真實相符,就是找到了招安這條出路。這一點,前七十回書也多次提到,宋江最終確實也是被招安的。但是,宋江之招安,絕非如續書寫的那樣,也絕不是主動行為。

宋江以及所有梁山好漢都認為,招安才是梁山最好的出路。所以,從晁蓋時期起,招安就成了梁山的統一意志和行動目標。我也認為,招安才是宋江的最好出路,舍此便無他途。如果招安不是宋江最好的出路,那麼,可以假設幾條其他的出路來驗證一番。

繼續在梁山聚義,然後不斷壯大,宋江稱王。

按照施耐庵的設計,梁山泊實力強大,打曾頭市的時候就投入三萬多兵力。這樣的實力在當時而言,已經足可稱霸一方了。北宋熙寧變法以來,禁軍力量被嚴重削弱,軍事保障機制逐漸向地方分散,朝廷能夠把控的戰力也趨於弱化。《水滸傳》中講到朝廷兩次派兵攻打梁山,呼延灼、關勝分別只帶了一萬多人馬,而且,高俅、蔡京基本上只給了三五千人,大部分兵力都是地方將領帶去的。歷史真實也是這樣,金兵進攻汴京時,种師道率部勤王,只有三千多兵力。杯水車薪,根本無法與金兵形成抗衡。

此時,手握兵權的將領,以及地方武裝力量開始豢養私家部隊,樞密使童貫當時就擁有幾萬勝捷軍。這也是導致宋高宗趙構限制高級將領兵權,不惜以殘殺抗金名將來解決兵權問題。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朝廷很難聚集倍於梁山的兵力對宋江進行清剿,宋江的三五萬人馬便很能成氣候。所以,梁山在揭曉石碣碑文之後,立即排定座次,對梁山機構進行規範化改造。如果把梁山排座次與《三國演義》中“劉備進位漢中王”這一段對看,就能發現梁山的建制很有點像劉備搞的那一套。這就說明,宋江有實力在梁山稱王。

但是,宋江並沒有選擇這條路,而是通過壯大梁山實力,為招安積累本錢。所以,這條出路雖然鋪在了宋江腳下,但卻沒有繼續走下去。

那麼,施耐庵給出的這條出路,如果宋江照此往下走,又會是怎樣的結局呢?

與方臘聯合反宋可能嗎

此時,南方的方臘因為反抗花石綱事,以較大規模的義軍攻陷了很多城市。方臘的起義與宋江在時間上很重合,這就為兩支義軍聯合抗宋,乃至於滅掉北宋王朝提供了可能。但是,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首先,歷史早就給這樣的可能予以了否定。大唐末期,王仙之、黃巢造反後,以李克用為首的地方軍閥紛紛起兵反唐,誰也不會跟誰聯合,各自都打算建立自己的王朝。這樣紛亂的局面,導致了五代十國的分裂,燕雲十六州被契丹乘虛佔領。宋江不會主動去找方臘,除非戰敗然後前往投奔。方臘也是一樣,在三年左右的時間裡,從來就沒有聯絡北方的起義力量。

宋江在梁山的建制是稱王的搞法,假如宋江達不到招安的目的,則有可能走稱王這條路。即便是方臘主動前來聯絡,梁山也不一定會積極響應。

同時,方臘義軍並沒有明確的行動綱領和最終的目標,僅是以反抗花石綱而聚起了幾萬民眾。朝廷最初也是以招降的方式對待方臘義軍,但方臘沒有答應招安,繼續攻城略地,斬殺朝廷守將。童貫部隊到達後,按照宋徽宗的囑託,依然採用招安策略,代表宋徽宗承認花石綱的錯誤,並說明朝廷徵集花石綱是有補償的,這些補償被地方官員侵吞了,現在可以兌現。於是,方臘部隊迅速瓦解,童貫也很快的平定了這支義軍。

《水滸傳》的宋江則與方臘不一樣,是有明確的行動綱領和明確的行動目標。雖然同是草寇,宋江並不一定認可方臘,也絕對不會選擇與之合作。歷史的真實也是這樣,宋江被招降後,立即被派到江南打掃戰場。

最重要的一點,則是北宋末期的起義,實際上規模都不大,宋江的實力尚不足以達到稱王的目的,即便是與方臘聯手,也會被童貫瓦解、剿滅。因而,宋江聯合方臘,也不是更好的出路。

抗金才是最好的出路

如果宋江繼續在梁山擴充實力,豎起了王旗,並且從宣和元年堅持到宣和七年,金兵南下時,舉義旗抗擊金兵。那麼,宋江及梁山好漢將名標青史。即便是不能阻擋金兵滅掉北宋,也是宋江最好的出路。

按照《水滸傳》的描述,宋江聚集108將,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戰將有很強的戰鬥力,手握五萬雄兵,足可成為一支抗金力量。《水滸傳》中,也確實寫到了梁山與金國的武力對抗,這就是晁蓋、宋江分別對曾頭市的攻打。

曾頭市是金國人在北宋境內經營的榷場,曾長官及史文恭、曾家五虎把控這個要地,不斷截獲梁山泊的戰馬,試圖以此削弱宋江的戰鬥力。宋江揮三萬餘眾,一舉掃平這個金國人的集市,是施耐庵筆下樑山抗金的前哨戰。

事實上,遼國、金國相繼以控制北地馬匹來抑制北宋的國防力量,王安石在熙寧新政中特別制定“保馬法”,就是針對遼國這一戰略決策的。宋江夜奪曾頭市,其實就是這段真實歷史的寫照。上文曾經講到,《三朝北盟會編》出現過楊志抗金的事蹟,以歷史為大背景的《水滸傳》,大概也會寫到梁山好漢抗金的故事。兩次攻打曾頭市以橫跨九回書的篇幅,為宋江這條最好的出路做了鋪墊。

宋江抗金是他及梁山好漢最好的出路,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抗金還是以北宋王朝為主的保境安民戰爭,宋江融入北宋朝廷抗金隊伍,也是遲早的事情。因而,宋江把招安作為自己與梁山兄弟最好的出路,是絕對正確的選擇。無論怎樣,宋江最終的出路都是招安。

當然,還有另外一條更好的出路,就是趁金兵南下之機,迅速攻佔州縣,搶佔地盤然後形成北宋、金國、梁山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這種設想絕對不切合實際,梁山沒這個實力,宋江有自知之明。

或者,宋江在北方抗金後,隨著北宋王朝的滅亡而南渡,然後,建立一支“宋家軍”北上抗擊金兵,這條出路也非常不錯。即便如此,這支“宋家軍”依然是南宋王朝之一部,只要宋江沒有取代趙構,也就等同於被招安。

寫了這麼多,繞了這麼大一圈,還得《水滸傳》這個原點,結論依然是:招安是宋江最好的出路,沒有更好的選擇。問題是,宋江是先招安再抗金,還是先抗金後招安。這一點似乎也並不重要,否決不了招安才是宋江最好的出路這一結論。


綠野萍蹤01



2555529080547


我覺得宋江如果想讓梁山弟兄們續命,既不能接受招安,招安會遭到朝中奸臣迫害,此路不通;但是也不能與朝廷死扛,梁山雖號稱八百里水泊梁山,地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但畢竟是彈丸之地,終究會被朝廷正規軍隊剿滅。宋江聰明的話應該學會分析大勢,隱藏梁山的實力,偏安一方做一個普通的山寨寨主足以可以苟活一世。徽宗當政期間是北宋最黑暗最動盪的時期,對內宋徽宗昏庸無能,貪圖享受,遠賢臣近小人,統治階級內部黨爭頻起;蔡京、高俅、童貫、楊戩四大奸臣當道,各級官府肆無忌憚搜刮民脂民膏,魚肉百姓,民不聊生哀鴻遍野。百姓走投無路,起義反抗此伏彼起,土匪草寇紛紛佔山為王。其數目之多空前絕後。

有記載的農民起義中,從宋太祖乾德三年(963年)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到宋朝末年(1275年)最後一次農民起義,宋朝前後300餘年中經歷了433次農民起義,其中230次發生在北宋,203次發生在南宋,平均一年就有1.4次。


對外,遼國金國虎視眈眈,連年征戰大耗元氣,疲於應付。北宋政權最主要的敵人是金國遼國,根本沒有精力來對付國內所有的義軍草寇。

在這樣的背景下只要梁山不與朝廷產生尖銳矛盾,朝廷的態度顯然是可以讓梁山自生自滅的。宋江可以抓住這種機會穩固防守,遣散部分嘍囉,讓梁山的規模保持在中等以下就可以相安無事。

因此,只要宋江為首的梁山刻意保持低調、別當出頭鳥、與朝廷的矛盾保持在小打小鬧的狀態即可求生成功!當然了,梁山有一百單八條好漢肯定有很多人與朝廷有不共戴天之仇。怎麼辦?宋江要與這部分人協商,協商不成好合好散,分道揚鑣就是了。


鄭非夢妙文


有!

將革命進行到底!而非招安。如果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將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運動。憑藉當時水泊梁山的勢力完全可以打到東京去,解放全中國。

宋江之所以是宋江,在於動機不高,格局太小。只是怕通匪才殺了閻婆被挾迫梁山。這就決定了他的革命性不高,及時雨的大名也僅限於江湖上的小義而非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的大義,致使政治上的格局有限。另外,儒家的忠在他骨子裡隱隱作崇,招安成了他的自認為的正確選擇。

在招安後所受到的冷遇和利用,他仍有時機和勢力反叛,如果和方臘聯手再度起義反抗,未必不成功。然而為了所謂的忠,活生生的葬送了自已和一百零八個結義兄弟,尤其是葬送了一場農民起義。

毛主席對《水滸傳》的點評一針見血,稱之為一部投降史。讓我們認清了宋江這一藝術形象的本質。




濟南娃趙捷


水滸一部書,說的是宋江等108人從最初分佈五湖四海,後來齊聚梁山,又接受招安,最後南征北戰,功成名就之事。其中,關於招安問題,很多人有不同的見解。有人認可招安,認為這不失為好漢們的一條出路;也有人不認同招安,認為宋江應該割據一方,甚至可以推翻宋朝,這樣的話,好漢們就不會死了。

問題來了,宋江如果不招安,有更好的出路嗎?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搞清楚,宋江為何要招安。

宋江為何要招安?在我看來,原因有三點。

首先,宋朝是正統

宋結束了五十餘年的戰亂,又承唐制,是正統王朝,這是無可爭議的。很多人經常說遼宋正統有爭議,簡直是開玩笑。一個是漢民族,一個是少數民族;一個結束戰亂,一個只是北方異國,有自己的政權不去奉祀,去奉契丹人的政權為正統?

再者說,作者在水滸開篇也說了宋朝是正統王朝。

水滸第一回,作者說了唐末出現了梁唐晉漢周政權,出現了十五位皇帝,最後趙匡胤結束了這一切,打下四百座軍州,建立宋朝。為了表明宋朝的正統地位,作者還說了趙匡胤出生就是紅光,異香,還說他是霹靂大仙轉世,說陳摶老祖聽到後高興地從驢背掉下來,說宋仁宗是赤腳大仙轉世,說太白金星化為老叟,告訴他文有文曲星,武有武曲星輔佐他,仁宗才不哭泣等等。

這一切,都是為了要說明宋朝是正統。

既然宋朝是正統,那麼宋江歸順正統王朝,有何不妥呢?這是天命所歸啊!就像三國演義開頭,說了劉邦開國,劉秀中興等,也是說漢朝的正統地位,這因如此,所以作者尊崇劉備,貶低董卓、曹操等奸賊。如果作者認為漢朝該亡,就不會尊劉貶曹了。

從某種程度來說,宋江跟劉備一樣。劉備見漢室江山被曹操把控,所以想除掉曹操;宋江則知道徽宗只是被奸臣矇蔽,所以一時不明。

其次,宋江無反意

宋江自幼受儒家思想文化薰陶,知道忠君報國是人臣所為。不過他的志向很高,並不甘心做一個小吏,所以才覺得鬱郁不得志,才會寫那首詩。當然,後來也證明,宋江的確是有能力做統帥,為國家出力的。

所以宋江即便被逼上梁山,也從未想過造反,李逵說打到東京,還被他呵斥。宋江從一開始就想到了招安,他邀請呼延灼、關勝等人上梁山時,也都說過專等日後招安,繼續為國家效力等。

對了,晁蓋也是支持招安的,彭玘上梁山後說過“晁,宋二頭領替天行道,招納豪傑,專等招安,與國家出力”。

最後,九天玄女娘孃的告誡

宋江躲避官兵追捕,到了還道村的九天玄女娘娘廟裡。瞌睡之際,他夢到九天玄女娘娘告訴自己,他是天上的星主,因為魔心未斷,所以被玉帝貶下來。玄女還說,以後宋江要輔國安民,替天行道,這樣才能早登紫府,重回天界。

末了,九天玄女授書與宋江,後來九天玄女還幫宋江破了遼國的混天象陣。

所以,無論是宋江個人情懷,還是九天玄女告誡,宋江都要歸順宋朝,他不可能要割據或者造反,這就是宋江招安的原因。

如果宋江不招安,是沒有好出路的。

首先,即便好漢們戰鬥力強悍,不擔心作戰問題,但梁山沒有糧草來源,好漢們也支撐不了多久。水泊十萬大軍,每天都是一筆巨大的消耗,所以之前他們攻下祝家莊、曾頭市後,首先就是要把糧草運回梁山。

其次,好漢們現在年輕,戰鬥力高,但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大家都老了,該怎麼對付官兵呢?要知道,大聚義時,林沖、魯智深、宋江等人都四十歲左右,最年輕的武松、燕青等人也有二十餘歲了。

所以,割據不可能,推翻宋朝更不可能。還有一個很關鍵,如果一直反抗下去,好漢們永遠要被扣上反賊的帽子,即便他們不介意,那些有後人的好漢會怎麼想?他們希望子子孫孫都被罵反賊嗎?

所以,無論怎麼看,好漢們都沒有別的出路,除了招安。








自說文史


宋江除了招安即投降外沒有更好的出路。因為,宋江本就有愚忠思想,初衷就是走仕途這條路,“入草為寇”是無奈之舉。面對招安:第一,可保晚潔。第二,所有劣跡不記入人事檔案。第三,仍可延續仕途夢報效朝庭(招安後曾官至軍分區司令員)。綜上所述,對宋江而言招安是他所期望的而不是“選擇”。


話說那個年代


最好的出路就是招安,如果不帶梁山上的弟兄招安遲早會被朝廷剿滅的,而宋江的做法絕對是正確的,梁山人馬最多時也就十萬之眾,而且都是待在梁山靠打家劫舍混日子的,招安後雖然很多好漢被奸臣所害,但也有小部分當大官,光宗耀祖的。如果宋江不招安,繼續待在梁山做他的山大王,那麼朝廷肯定會把守在邊疆的精銳部隊調回來把梁山剷平,雖然朝廷派過很多次軍隊去剿匪,但都是一些地方官兵,是無法跟身經百戰的精銳部隊相提並論的。比如,宋江能打得贏岳飛的岳家軍嗎?

或者宋江反了朝廷,和朝廷對著幹,擴大地盤,招兵買馬,然後自己當皇帝,但你宋江沒有這本事,你在梁山這地方牛逼,哪是因為梁山泊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而你宋江要是敢帶梁山的兄弟走出梁山泊,朝廷肯定會派重兵來圍剿,你宋江在梁山泊可以把一些地方官兵打得落花流水,完全是熟悉當地的地形和吳用的計謀,當你帶著兄弟離開了水泊梁山之後,到了內陸,朝廷肯定會一步一步的把你蠶食掉。

又或者宋江投靠方臘,和方臘一起反了朝廷,然後平分天下,其實方臘在當時也是還沒成氣候的小軍閥而已,而且方臘也是個屠夫,每攻下一座城池都會屠城,非常不得民心,宋江如果跟了方臘,我想也是跟朝廷一樣,只是一顆棋子炮灰而已。橫豎都是個死,跟誰都是跟,幹嘛不選個既能光宗耀祖,又不會被人說是土匪呢?宋江招安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兄弟,也可以說是為了自己的做官夢。





經典電影電視劇


除了招安,真的沒有更好的出路。

1.繼續以八百里水泊的地利優勢和朝廷對抗

梁山在招安前和朝廷作戰雖取得了一些勝利,但這些勝利僅僅是微小的,並沒有動搖到大宋的根基,且梁山的體量相較於大宋就好似螞蟻之於大象,假以時日必然要被剿滅。再加上梁山好漢雖然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幟,但什麼是他們所謂的“道”?就以逼迫秦明、朱仝及盧俊義的行徑來看,他們就是一群濫殺無辜、心狠手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土匪、強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失敗是遲早的事。

2.聯合方臘形成南北呼應之勢

這種策略看似倒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但問題是當兩股旗鼓相當的勢力合併時,誰當老大是不可調和的矛盾。“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以宋江的野心,屈居於他人之下絕不可能甘心;而方臘都稱帝了,其更不是甘於做二把手之人。所以這種結局也不可能實現。

3.梁山上好多頭領都是朝廷降將,他們從內心來說還是希望體制內的日子;就如武松一開始也希望朝廷招安,以圖以後封妻廕子。絕大部分人和朝廷沒有深仇大恨,招安後能謀個一官半職,何樂而不為?

所以招安是梁山的唯一出路。




愜意逍遙遊


我認為,對於宋江和其他的梁山好漢們來說,除了被朝廷招安之外可能還會有別的出路,但是那些別的出路的結果可能和被朝廷招安的結果相比也好不了多少。反而,招安才是一條更好的出路。因為畢竟來說,組成梁山好漢的這些英雄們,大多都是屬於小農階級,他們所具有的侷限性太大了。而且除了極個別是被逼上梁山已經沒有了退路,其他的人更多的人是在等著為朝廷效力,這就決定了他們其實並不能很長久的將這個集團維持下去。

首先第一個出路就是他們安於現狀,放棄招安,在梁山上自立為王。但是我認為即使他們成立了自己的政權,應該也不會很長久。北宋王朝肯定不會坐視不管,雖說他們有108位武功高強的英雄好漢,但是在朝廷的千軍萬馬前面,其實也是不堪一擊的。更何況,當時的他們並沒有提出要真正建立一個政權的措施和方法。

然後第二種可能性就是他們在梁山上,並不安於現狀,想要推翻北宋朝廷,因而繼續苦練武功招兵買馬。我認為這種可能性比較低,因為從梁山好漢們的組成來說,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是以前當過官的,除了個別的極少數,比如說魯智深是被北宋逼上梁山,而且他已經沒有其他的退路了之外,其他人其實都是在等著朝廷重新接納自己,為朝廷效力。這也是為什麼朝廷的招安能夠成功的原因,是因為梁山好漢們的內部其實是沒有達成一個統一的目標的。

最後一條路就是大家各自分散從梁山上下來,繼續做一個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在當時的那種條件下,其實根本不可能實現。




長勝


按原文,宋江的一生大致是從黑白兩道通吃起家,誤殺閆婆惜,畏罪潛逃,伏法發配,文字獄死刑,上梁山,詔安,四處征伐,被暗算死。

在他的一生中科舉不就當小吏起可以安穩一生。在江湖匪類盛傳宋江仁義起宋江就無法在白道善終了。

同為四寇的大土匪中只有宋江沒有形成地方政權割據。宋江只佔據了一個梁山島,這個島有多大無從考據,但總不會比崇明島大。也就意味著宋江在經濟軍事政治的各個方面都被束縛,無法發展。儘管他們有攻佔府城對抗中央的能力,侷限在梁山島上結局只能是坐以待斃。

宋江可以通過佔領山東的途徑來自保,但山東自古是用兵的地方,不是根據地起家的地方。也就是說正常發展前途並不光明。詔安歸順中央政府是一條可以看到的路。但是反賊會有什麼下場,也是可以考慮的。沒有多少人有機會成丁軍門。

但是後來宋江還是有機會的。

第一次機會是徵遼。他們已經把遼國大敗了,留在遼國監國似乎可以自保。第二次機會是打山西,摧枯拉朽後可以割據山西。第三次機會是到浙江打方臘時和方臘合併。

這些假設都是上蒼視角,不足一駁。

從最後情況來看,宋江割據山西最好。幾十年後金兵南下北宋滅亡,南宋小朝廷建立。宋江只要適時舉兵勤王,混個一字並肩王沒什麼問題。

其次是留在遼國監國。不久後遼國被金國滅了,如果宋江在,幫遼國守國滅金也是可能的。鑑於宋遼聯盟,滅金後宋江就可以榮歸故里。

最慘的就是在方臘那裡當個副皇上,那是裡外不討好,不過還可以自保。後來韓世忠們為了南宋平叛京城附近匪徒時,也打不過他們,於是南宋小朝廷只能去四川自保。金宋方就形成新三國狀態,不過這沒宋江什麼事,宋江最多就是個太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