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想知道自己的藏品對不對,最好的辦法是看拍賣公司收不收?

“教授等同於流氓,專家無異於騙子”。什麼時候這兩個讓人肅然起敬的稱謂,竟然墮落到被人不齒的地步!看看古玩市場被魚龍混雜的各種名頭專家的赤裸表演就會有很深的體會。

古玩藝術品市場的荒謬言論集錦古玩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事關我國古代先人創造的燦爛文明能不能得到傳承與發揚。縱觀現在的市場,對古代藝術品的鑑定與欣賞簡直是一筆糊塗賬,很多人對古代器物的鑑定,基本依靠一些非本質性的元素來判斷,比如:傳承有序、海外迴流、大藏家舊藏、曾經高價位成交、器物表面的新舊等等。在這種局面下,妖人輩出,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狀況令人擔憂啊!要改變這種局面,實現古玩市場的良性循環,老夫認為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普遍提高收藏愛好者的鑑賞水平!只有成熟的消費者,才能造就成熟的市場!為了大家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眼力,大家首先要破除障礙大家眼力的荒謬言論,古玩市場太需要來一場思想解放了!歡迎大家都來補充!


想知道自己的藏品對不對,最好的辦法是看拍賣公司收不收?


想知道自己的藏品對不對,最好的辦法是看拍賣公司收不收?



荒謬言論一:現在的高仿品能夠以假亂真,無論胎質、釉面還是紋飾,什麼都能仿。

點評:這是典型的贗品恐懼症。如果真的這樣,古玩藝術品行業很快就會瓦解。說這種話的人一小部分是出於無知,一大部分人是為了擾亂視聽,從而亂中在一定範圍內把持古玩的鑑定權!其結果就是徹底摧毀了古玩鑑定的客觀標準,取而代之的是某些所謂專家的主觀標準。從此以後市場上再也不會有真品了,除非得到他們的認可。所以大家不要盲目崇拜專家,尤其是明星式的專家,不要輕易地給人家抬轎子。他們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為自己造勢,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神話自己,拉幫結派,混淆視聽。他們一旦得勢,廣大藏友就不會有什麼好日子過了。各行各業都一樣,要親君子,遠小人。玩古董,不僅要會看東西,更要會看人。

說仿品如何如何厲害的人,許多是因為沒有見過真品。我要提醒大家,博物館藏品除非你親自上手,否則你隔著玻璃窗看,無法看清器物的全部特徵,特別是它的釉面特徵和胎質狀況。

不要再說仿品如何如何了得了,那隻能說明你水平不夠,見識不夠。


想知道自己的藏品對不對,最好的辦法是看拍賣公司收不收?


想知道自己的藏品對不對,最好的辦法是看拍賣公司收不收?



荒謬言論二:如果一件高檔藏品,而你以極低的價格買進,那東西一定是假的。

“你這麼低的價格買來的,東西不用看就知道是假的”。

點評:收藏有兩種,一種是窮收藏,一種是富收藏。窮收藏很艱難,但勤勤懇懇,穩打穩紮,小心謹慎,因為他輸不起,反而容易成功;富收藏看起來很風光,因為財大氣粗,機會更多,容易買到好東西,但也容易買到贗品,因為它的目標太大,盯他的人多,而他自己也較容易過於自信,過於大意,反而更容易買到假貨。那麼多高仿的贗品,賣給誰了?當然是那些既有錢,又一知半解的藏家。而且這些藏家往往藉助專家的眼力,過分依賴知名專家的鑑定能力,結果吃了大虧的人不在少數。


想知道自己的藏品對不對,最好的辦法是看拍賣公司收不收?


想知道自己的藏品對不對,最好的辦法是看拍賣公司收不收?



有些專家諄諄教導藏友不要有檢漏的心態,要敢於用高價買東西,當然不是讓你買別人的東西,其潛臺詞是“要買就買我的,我是專家,我的東西最可靠,但你要捨得花錢”。其實他們自己整天想著撿別人的漏,把別人忽悠暈了,然後三瓜倆棗就收了別人的東西。

什麼東西最貴?答:贗品和大開門的級精品。

真正的高手是怎樣煉成的?成為高手最難的是什麼?答:最難的是長期跟高檔實物的接觸。手上沒有高檔藏品,跟高檔品親密接觸的機會又少,很難成為高手。其他的缺陷通過努力可以彌補,唯有實物這一關是不可逾越的。即使你有一個很好的老師,也不能代替實物的作用。試想,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拍賣成交以前,如果放到地攤上,開價100萬元人民幣,有幾個人敢買?!這樣的人我敢肯定,當時全中國大陸不超過100人,這是最保守的估計,包括那些博物館的專家們。為什麼呢?一是因為他們對類似的實物缺乏深刻認識,二是因為贗品恐懼症的影響。很多人見了博物館的館藏品讚歎不已,但是一旦把這些東西換一個環境,呈現在他們的面前,他們會是什麼反應呢?

很多所謂的專家、高手見過的東西十分有限,結果就一廂情願地認為中國古代的瓷器就他見過的那個樣、那麼多。鑑定工作根本沒有抓住器物的本質和必然聯繫,而僅僅抓住了某些表面現象和偶然聯繫,把個別當整體,把偶然當必然。中國的陶瓷教科書,都要重寫。


想知道自己的藏品對不對,最好的辦法是看拍賣公司收不收?


想知道自己的藏品對不對,最好的辦法是看拍賣公司收不收?



荒謬言論三:好東西都在大藏家手裡,一般人家不可能有。

點評:這種觀點屬於坐井觀天。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某些人僅憑自己的主觀想象來作出某種論斷,實在是誤人誤己。老夫搞收藏以來,很多經歷顛覆了我過去的觀念,世界遠遠超出了我們每個人的想象。搞收藏要懷揣十二萬分的謙虛!狂妄的人不會修得正果。即使像鬼谷下山那樣的重器也不是出於收藏名門,只是被主人放在地下室裡,用來陳放光盤用的。

最近這些年出現古玩熱不是偶然的,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資源開始資本化,並且資本的價格迅速膨脹。古玩藝術品作為稀缺資源也就成為了具有重要投資價值的金融產品。另一方面,這些年的大規模基本建設,使得大量的地下、水下文物重見天日,其規模有多大對於現在的人來說是無法瞭解的,誰都不完全清楚。這些東西現在是不能合法流通的,但是遲早要合法,因為只有這樣它們才能得到保護,才能發揮其歷史和文化價值。這些局面使得中國的古玩藝術品市場正在進行一次重新洗牌,力量正在重組。既得利益者目前還掌握著市場的話語權,掌握著市場的平臺,他們企圖阻止這個資源重組的過程,保住他們的江山。比如說,他們極力強調傳承有序,因為這是他們可以做文章、可以唬人的地方。實際上,傳承有序是字畫收藏領域裡面的概念,因為,字畫上有過去收藏家留下的題跋、印章等。現在這個概念也推廣到所有收藏領域了。請問一件瓷器怎麼樣證明它的收藏曆史?上面留下了什麼人的什麼痕跡嗎?你收藏家或拍賣行自己講的故事我們就一定值得相信嗎?真是這樣的話,豈不是某些人說它真它就真,說它假它就假?所以說,傳承有序是瓷器收藏領域的一杯毒藥,後患無窮。

荒謬言論四:“有個收藏愛好者請我去給他鑑定藏品,去了以後我發現,他花了兩千多萬元買了一屋子的瓷器,竟然沒有一件是真的”。

點評:說這樣的話的人我本人知道得就有好幾位。各位看官,你們相信有這樣的事情嗎?兩千多萬元買不來一件真品?如果真是這樣,這個人就是一個十足的大笨蛋!可是一個這樣的大笨蛋,那兩千多萬是怎麼樣掙來的呢?難道是繼承祖上遺產得來的?買一件真品難道真得有那麼難嗎?其實,只要化上幾百元,大多數地攤上都能買來一兩件普品。如果一個人化兩千多萬隻買了一兩件器物,那當然有可能是假的。可他買的是一屋子瓷器!這說明他買的時間較長,有個過程。雞蛋沒放在一個籃子裡。專家說他一屋子全假,不是專家沒眼力,而是這樣的事情完全是杜撰出來的。問題是他為什麼要編造這樣的故事?老夫心裡當然明鏡似得。

大膽估計一下,現在市場中的所謂“牛人”,十年以後還能再牛的能有幾人?反正,有兩句話我深信不疑,一句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另一句是:只要他煞有介事,你就會將他奉若神明!很多所謂名人,水平也就那麼回事,大家千萬不要迷信!在所有的科學領域,是不存在權威的,權威只存在兩個領域:暴力和宗教。要尊重專家,但不要迷信專家。

大收藏家一般天性低調,不喜歡張揚,很多人是在身後若干年才名揚天下的。現在的收藏圈拉幫結派,互相吹捧,表揚與自我表揚相結合,江湖味道甚濃!研究實物的人少,忽悠的人多;誠實經營的人少,造勢的人多,並且有一種造神運動的苗頭。中國是一個喜歡造神的民族,國人普遍個體不發達,不**,離了神的指引就六神無主,其結局都不會太理想。除了造神以外,國人還有一個人格弱點,就是片面地崇洋媚外,包括港澳臺。所以,從晚清開始,中國大陸就有很多假洋鬼子,他們沒少欺負中國人,沒少幹壞事,沒少撈油水。

荒謬言論五:拍賣行的成交價格不能作為古玩定價的參照系。

點評:說這種話的人有的還是大型拍賣行的老總。悲哀啊,拍賣行自己否認自己的市場賦值能力!說這種話的人,其內心意圖是說:別看別人的東西賣得高,你的東西儘管跟別人的一樣,但是不可能賣那麼多錢。說白了,還是想壟斷市場。

荒謬言論六:藏家的藏品跟館藏的東西很相似,所以是假的——“博物館裡有的東西,你怎麼會有?”甚至有專家說,只要看見跟館藏品一樣的東西,就一定是假的。

藏家的藏品跟館藏的東西完全不同,所以是假的——“歷史上沒有這種器形,或者沒有這種紋飾。”

點評:古代藝術品的創造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過程,基本依靠手工完成。手工產品的標準化程度是很低的,很難有兩件完全一樣的東西。不信您試一試,每個人自己同一天的兩次簽名都不會完全一樣,如果不是同一年的簽名區別就更大了。現在很多人對器物的紋飾和款識作非常細緻的微觀分析,我個人認為可以作為一個鑑定角度,但不可吹毛求疵,過於誇大,否則就會陷於僵化。

記得北京剛有拍賣會的時候,有一次我去看嘉德的預展。我正在上手一件瓷器,來了一個外國朋友,通過翻譯他問我,“你們怎麼判斷這個東西就是古代的呢?他看起來挺新的呀?”我告訴那個翻譯,因為一件瓷器經過很長的歷史時期以後,他的表面會被空氣氧化,通過觀察它的氧化程度,可以判斷其新老。說實話,那時候我的水平還很有限,但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對當年的回答還是基本滿意的。三言兩語的回答,這是最佳答案了。

出土和出水器物,尤其是窖藏的器物,其氧化特徵和傳世器物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更高的眼力了。高檔藏品的標準現在流行所謂的“真、精、新”,這是沒錯的。但是有幾個人能達到這樣的境界?“真”和“精”好辦,很多人恐怕要卡在“新”字上了。有些精品真是太新了,非尖高手不敢碰也!高手和俗手的界線,100分和60分的區別就在於能不能駕馭這個“新”字!


想知道自己的藏品對不對,最好的辦法是看拍賣公司收不收?


想知道自己的藏品對不對,最好的辦法是看拍賣公司收不收?



荒謬言論七:現在古玩市場上95%以上的東西都是贗品,甚至100%都是贗品。

點評:說古玩市場假貨多,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這是由古玩市場的特點決定的。如果在古玩市場看到一件是真的,看到兩件也是真的,那不是古玩市場只能是菜市場。所以,在古玩市場買東西叫“淘寶”,這也是古玩的魅力所在。本人也逛過現代景德鎮陶瓷藝術展,諾大的展廳幾乎沒有顧客,跟滿地假貨卻人頭攢動的潘家園形成強大反差。我們沒有理由認為那些在潘家園淘寶的人都是傻子。所以,不要因為古玩市場假貨佔大多數,就去過多地指責批評,這是少見多怪!這一點好比大家都指責賣yin女都不是chu女一樣。本人說這些,無意為假貨開脫。本人對假貨也深惡痛絕!假貨要反,但是不要因為反對假貨,而損害了古玩藝術品本身的正面價值。大家在打假的同時,要多多從正面宣傳中國古代的藝術品,開發其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經濟價值,共同來繁榮這個市場。

近兩年古玩市場遭受了太多的負面打擊,少有人從正面引導、推動。專家一開口,一片喊假聲幾乎成了一個必然的現象。在我的記憶中,這些年專家說得最多的話,就是對古玩市場的否定和打擊。既然這樣,你們還在這個領域裡忙什麼呢?就是為了救廣大誤入歧途的藏家出水火?為什麼就不能從正面去推動和繁榮這個市場呢?喊一聲“假”很容易啊,誰不會?能說出個所以然,能從正面挖掘引導則需要真功夫啊!

要反對假貨,除了提高我們的眼力,沒有別的辦法!我們永遠不能指望造假者會良心發現。

荒謬言論八:要想知道自己收藏的東西對不對,最好的辦法就是送到拍賣公司去拍賣,看看拍賣公司收不收。

點評:拍賣公司的水平肯定不能代表古玩鑑定的最高水平。拍賣公司能夠立足的根本,其實主要不是其對於藝術品鑑定的專業水準,而是其所擁有的人脈關係。它是做人的工作的,而不是做藝術品工作的。比如說,它是根據人來定東西真假的,陌生的面孔,突然送來一個好東西,他們一般是不敢認的。萬一搞錯了,擔不起這個責任,丟不起這個人。但如果是一個業界名流送來的東西,只要東西不是開門的假,拍賣公司的主管都會樂於收下的。因為,這樣他所擔負的責任要小得多,在他前面還有一個專家做擋箭牌。

普通藏友如果送去一個大開門的官窯或民窯精品,拍賣公司不見得會拒絕。由於大陸的拍賣公司鑑定標準過於保守、狹隘,導致他們每期拍賣的東西都差不多,就那幾個常見品種(比如康熙青花等),收藏家們都審美疲勞了。這也是近兩年拍賣市場蕭條的重要原因。所以,呼籲藏家和相關機構都要提高鑑定水平,這才是收藏事業的硬道理!拉幫結派,浪得虛名都是旁門左道,最後害人害己!還是那句話,假的最終還是假的,真的最終還是真的!廣大藏家一要相信自己,二要對自己負責,不要迷信虛幻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