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承德連城池都沒有,為什麼還修建了全國第一城隍廟——都城隍廟?


承德連城池都沒有,為什麼還修建了全國第一城隍廟——都城隍廟?

承德普樂寺


1.

承德原來叫“廟城” 最多時有133座寺廟

事實上,已經沒有人能說的清承德有過多少寺廟了。

每一份關於寺廟名錄的資料,編者都會在後面註上一句:不完全。

這麼小的一個城市,怎麼就有了這麼多的寺廟呢?!

老羊認真分析了承德寺廟如此多的原因,大體上有這樣幾個:

領導重視,幹部得力,利益驅動,群眾支持。

其實,所有的事情如果有了這樣幾個條件,就沒有做不成功的。

承德連城池都沒有,為什麼還修建了全國第一城隍廟——都城隍廟?

承德普寧寺


2.

先說領導重視。

清朝的皇帝多信佛,其中最有名的是順治皇帝出家之謎。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鹿鼎記》把這段事情演繹的亦幻亦奇,韋小寶替小皇帝去五臺山找爹,演的非常熱鬧。

其實,順治出家是假,但他信佛是真,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皇帝的佛緣》一書裡,對清朝皇帝對佛教的痴迷程度寫的非常詳細,順治皇帝自信是金龍王轉世,一直不好好上班,總是想著出家,他寫道“吾本西方一衲子,為何落在帝王家”,如果不是念皇太后掛念,真的早就出家去了。

康熙皇帝20歲時還不信佛,熊賜履給他講古今治亂之道,談到佛道,康熙說:“朕生來不好仙佛,所以,向來爾講闢異端,崇正學,朕一聞便信,更無搖惑。”他嘴上不信,但卻在承德修建了溥仁寺和溥善寺,開了修建外八廟的先河。

雍正皇帝認為自己天生就是佛門中人,自稱野僧,自號破塵居士。雍正十一年,他在宮中舉辦大法會,招收了十四大門徒,其中有寶親王弘曆,號長春居士,所以乾隆皇帝直接認為自己是觀世音菩薩轉世。

有人研究普寧寺大乘閣的觀世音、殊像寺寶相閣內文殊菩薩金容像,就是乾隆皇帝的模樣。


承德連城池都沒有,為什麼還修建了全國第一城隍廟——都城隍廟?

慈禧扮做觀音的老照片



到了慈禧的時候,老先生直接把自己稱作“老佛爺”了,她認為自己就是觀音菩薩轉世。

所以,整個清朝,最高統治者就是虔誠的佛教徒,康熙、乾隆皇帝又利用佛教拉近了與活佛的關係,促進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團結。

作為清王朝的第二個政治中心,在這種大的環境下,承德的廟修建的就越來越多。僅避暑山莊內,就有十六座寺廟,大家都看到過的金山亭,是其中之一。

其他還有永佑寺、同福寺、法林寺、碧峰寺、鷲雲寺、珠源寺、湧翠巖、水月庵、旃檀林、廣元宮、鬥姥閣、花神廟、靈澤龍王廟、西峪龍王廟、仙苑昭靈。

現在有的還存在,有的只剩下遺址了。


承德連城池都沒有,為什麼還修建了全國第一城隍廟——都城隍廟?

承德都城隍廟


3.

事實上,清朝的時候,對寺廟建設管控的非常嚴格,不經過批准,是不可以隨便修建寺廟的。

順治二年(1645)禁止京城內外擅造寺廟佛像,造寺須經過禮部允許。已有寺廟佛像亦不許私自拆毀。也不許私度僧尼。對於僧道,一律官給度牒。

康熙四年(1665)以來,對於私立庵院及私度僧尼都有法律規定。康熙五十年申明瞭創建寺廟之禁:

“近見直隸各省創建廟宇者甚多,建造寺廟則佔據百姓田廬。既成之後,愚民又為僧道日用糾集銀錢,購買貧人田地給予,以致民田減少。....著 各省督撫及地方官除原有寺廟外,其創建增造,永行禁止。”

大和尚貪得無厭,用金錢兼併民田,康熙皇帝是從維護社會公平的角度,限制寺廟的亂建。

乾隆五年頒佈的《欽定大清律例》中對廟觀創建的程序也予以了規定:

“民間有願創造寺觀神祠者,呈明該督撫具題,奉旨方許營建。若不俟題請,擅行興造者,依違制律論。”。

意思是說,朝廷是不允許老百姓隨便修建寺廟的,如果想修建廟宇,要走正常的審批程序,批准後才能修建,否則就是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乾隆朝把這件事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加以限制。


承德連城池都沒有,為什麼還修建了全國第一城隍廟——都城隍廟?

承德城隍廟都



所以,乾隆三十七年,在承德修建中國第一城隍廟的時候,有關部門認為手續不全,不夠修建城隍廟的條件,理由是城隍廟的城隍兩個字,“城”是城市,“隍”是護城河,而熱河沒有城池,“於名毋乃不稱”。

乾隆皇帝說:“否、否,神之號為城隍,方隅是保,氓庶是依。熱河自皇祖締構山莊以來,迄今六十餘年,民物恬熈,井裡殷富,五廳隸屬,鹹臻阜寧,儼然一大都會,必有默相知者”

乾隆的意思是,No、no,城隍是神的名號,是地方的保護、百姓的依靠,熱河發展了六十年,已經是一個大都會了,早就有“城隍神”默默的保佑了。言外之意,沒有護城河,也早就有城隍神了。

什麼時候都有教條主義的死板部門,皇帝想做的事情,你還能按照法律條文來限制嗎?


承德連城池都沒有,為什麼還修建了全國第一城隍廟——都城隍廟?

承德魁星樓

4.

中國人愛說的一句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們寧可相信報應,也不相信法律。清朝人戴兆佳在《天台治略》中說:“此輩盤盤無知,語以律例或迭而不悟,告以因果報應未有不瞿然而起者。”

基層幹部抓住百姓的這種心理,便於社會治理,也樂得多修廟宇,用宗教教化百姓,讓神仙做心理疏導工作,《承德府志》裡的記載的承德府、灤平縣、平泉州、建昌縣、赤峰縣、朝陽縣等都有先農壇、社稷壇、神祇廟、關帝廟、文昌廟、龍王廟、龍母廟、土地祠等,有的有計劃沒有修建。

在半壁山寫“文明福地”四個大字的承德知府海忠這人很有意思,他把自己的“養廉銀”捐獻出來編纂《承德府志》,還把自己修建廟宇的事蹟都寫了下來。


承德連城池都沒有,為什麼還修建了全國第一城隍廟——都城隍廟?

承德避暑山莊金山寺


承德府先農壇,道光八年承德知府海忠遵建;

承德府社稷壇,道光八年承德知府海忠遵建;

風雲雷雨山川壇,道光八年海忠立;

承德府厲壇,道光八年海忠重建;

承德魁星樓,道光八年承德知府海忠建;

承德名宦祠、鄉賢祠,道光八年六月承德知府海忠捐建;

承德節孝祠,道光八年承德知府海忠建;

夏公祠原有存銀四千兩,每年用產生的利息在十一月初一到第二年的二月初十施粥,因為歉年產生虧空,海忠又籌款增息,使之長遠。

這是一位心裡裝著老百姓的好官,當時在百姓中的口碑就非常好,他張羅做事情人們也擁護。

還是道光八年,海忠組織承德的商人、文人捐款,修建了供奉文曲星的文昌閣,每年正月初二開始的文昌閣廟會,一直辦到正月初十,熱鬧異常。


承德連城池都沒有,為什麼還修建了全國第一城隍廟——都城隍廟?

石秀殺裴如海

5.

老百姓喜歡燒香許願,但正經人家還是比較避諱和尚和尼姑。

所以選房子時有一句話叫“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因為如果家在廟後面住,家門直接對著廟,不好。這是沒有選擇的時候。

獄警楊雄經常值夜班住在監獄裡,老婆姓潘,不叫潘金蓮,叫潘巧雲。潘巧雲去廟裡給前夫王押司做法事時,被和尚海闍黎勾引去了,後來就有了石秀智殺裴如海,楊雄怒殺潘巧雲。這是《水滸傳》裡的故事。

李卓吾在評論潘巧雲上山時說:和尚色中之餓鬼,妖豔登山入廟,是捨身為餓鬼判斛施食。

《金瓶梅詞話》裡也有一段兒,西門慶死後,西門慶大老婆吳月娘要去泰山碧霞宮進香,還西門慶病重時許的願,結果入了石道士的道,遭到殷天錫的調戲。

作者蘭陵笑笑生說:但凡人家好兒好女,切記休要送與寺觀中出家,為僧作道,女孩兒做女冠、姑子,都稱瞎男盜女娼,十個九個都著了道兒。


承德連城池都沒有,為什麼還修建了全國第一城隍廟——都城隍廟?


6.

不喜歡和尚和尼姑,但各種寺廟修的還是非常多,這裡面還有其經濟利益的刺激。

春節期間有一篇網文很火了一陣,《被愚弄的信仰:當了十天假和尚賺了15萬》,作者大年初一開始,去同學承包的廟裡幫忙,當了十天假和尚分了15萬。

除了承包廟宇能賺香火錢外,寺廟還多有土地出租,大和尚們都比普通公務員有錢。

其實,在清朝,還有一條法律規定,也刺激了廟宇的修建。

《紅樓夢》第十三回,秦可卿給王熙鳳託夢說:

趁今日富貴,將祖塋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以備祭祀供給之費皆出自此處,將家塾亦設於此。便是有了罪,他物可入官,這祭祀產業連官也不入的。賈家京中有鐵檻寺,原籍有祖墳兩處,即便抄家,也不會罰沒。

這就是說,按照清朝的法律,官員犯罪抄家,祖墳、寺廟都會給留下。

錢泳《履園叢話》也有這樣的記載,卷二十四《閨秀詩》:“畢秋帆(畢源)先生,購得朱長文樂圃,不過千金。沒後未幾,有旨抄其家產,園已造為家廟,例不入官,一家眷屬,盡居圃中”。

咸豐十一年(1861),慈禧後與恭親王在承德發動政變,受咸豐帝遺詔的八位“贊襄政務王大臣”同罹厄運。其中,鄭親王端華被賜自盡,家產抄沒。但在北京西郊五路居的祖墳、祭田以及在直隸定州大小王莊的莊田仍得以保留,用以養贍族人。

留後路是個好思路。

承德連城池都沒有,為什麼還修建了全國第一城隍廟——都城隍廟?


脂硯齋評本《紅樓夢》

百家匯評本《水滸傳》

人民文學出版社《金瓶梅詞話》

《承德府志》

紫禁城出版社《皇帝的佛緣》

《避暑山莊大辭典》

錢泳《履園叢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