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什麼是指數基金的跟蹤誤差?


什麼是指數基金的跟蹤誤差?


定投指數基金,右上角點關注

一隻指數往往有很多隻相對應的指數基金,那麼該如何從這些指數基金中選擇一隻最好的出來呢?

有一個指標我們可以關注一下:跟蹤誤差。

什麼是跟蹤誤差,意思就是指數基金的收益情況和指數相比有多大差異。

這個差異是從哪來的呢?指數基金挑選股票的原則是複製指數,既指數中編制了哪些股票,按什麼權重編制的,指數基金也按照這個方式去選擇和配置。

這樣看上去,指數基金的表現應該和指數的表現是完全一樣的。理論上是這樣的,但是實際操作中會有很多原因,讓指數基金和指數之間出現差異。

出現差異的原因可以簡單的分為兩類,一方面基金本身有各種費用,另外一方面基金無法時刻滿倉股票。

我們最長見到的費用有銷售服務費、管理費和託管費,這些都是每日要從基金淨值中扣除的,所以會影響每日基金淨值的漲跌。

除此之外還有基金合同生效後的信息披露費用、會計師費和律師費,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費用,基金的證券交易費用。

以上都是基金管理過程中發生的費用,第二段中提到的費用是固定收取的,也就是說基金規模越大,這部分費用對基金的影響越小。

對誤差影響比較大的是基金的持倉狀況,投資者隨時可能有申購和贖回的需求,所以基金是沒辦法時刻滿倉股票的。

有人要贖回基金份額,那麼基金公司就要給投資者現金,投資者不可能等到,基金把持倉的股票賣了再給投資者現金,所以基金會提前預留一部分現金倉位,來應對投資者的贖回操作。

同理在投資者有新的申購時,基金也沒辦法立刻把申購資金買成股票,這部分錢也會到基金的現金倉位裡。

從這個角度看,封閉式基金和ETF基金在這方面會比較有優勢。

另外還有股票流動性和上司公司分紅再投資等原因造成跟蹤誤差。

指數基金還分為普通指數基金和增強指數基金,普通指數基金完全複製指數里的證券比重,可以有效減小跟蹤誤差。而增強型指數基金為了實現超額收益會和指數存在一定差異性。

有人說選跟蹤誤差大的,那麼這個跟蹤誤差如果是因為跑輸指數產生的,選跟蹤誤差大的就不好了。

跟蹤誤差是不分正負的,換句話說,指數基金有跑贏業績比較基準的可能,也有跑輸業績比較基準的可能,兩種情況都會產生跟蹤誤差,

舉個例子,新基金在熊市的時候建倉,建倉期一般是一到六個月之間,這期間因為還沒有買夠股票,大部分倉位還都是現金資產,這時候就會很大幅度的跑贏指數。

在牛市的時候新基金建倉,這期間因為沒有買夠倉位,指數先漲上去了,基金會大幅跑輸指數。

我們常說基金買舊不買新也有這個原因在裡面。牛市發新基金一般都跑不贏指數,不如買老基金好,熊市雖然能跑贏指數,但是整個市場處在快速下跌階段,不管是不是新基金,根本就不應該買基金。

指數基金本質還是要緊跟指數的表現,不然我們選擇主動型股票基金好了。

總體來說,還是應該選擇跟蹤誤差小的基金,誤差越小反應基金公司的整體管理能力好。在選擇基金時,同等條件下選擇追蹤誤差小的基金。

都看到這了,還不關注一下嗎

☞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有用,幫作者分享一下吧,您的朋友一定會感謝您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