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成為一個理智的人,不被情緒輕易影響到自己?

給你一個測試。

看到以下這張圖片,你心裡對此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如何成為一個理智的人,不被情緒輕易影響到自己?

這張圖所描繪的意思,並沒有所謂標準答案。你有什麼樣的解讀,就是對這張圖片的最好答案。

某程度上,你給出的解讀,可以展示出你是一個擁有什麼樣人格的人。這是心理學的一個投射理論測驗。

所謂投射測驗(Projective test),就是給測試者呈現一系列籠統、模糊,可做多種解釋的圖片或繪畫,然後要求受測者敘述這些圖片中的故事。

由於沒有具體的答案,所以被測試人的反應,往往取決於他們將什麼樣的內在情感、個人動機和先前的生活經驗的衝突帶入到情境中。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我中心”的心態

在評價外界事物的時候,通常會把自身的形象映射到外界上。這就是所謂的一百個讀者,一百個哈姆雷特。

例如我們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外表,那麼與人相處時,假如有一個人長得比我們漂亮,我們站在她的旁邊,就會感到自卑,覺得對方看不起自己。

但如果我們看重的是自己的能力,那麼就算這樣一個漂亮的人站到我們旁邊,我們也不會有什麼不適,因為我們會覺得,對方只是一個空有外表的人,一點能力都沒有。

因此,從我們對他人的評價及其內容來說,與其是說我們在評價他人,倒不如是在評價自己。

我們很容易在這種評價之中,暴露出自己的內心思想。

如何成為一個理智的人,不被情緒輕易影響到自己?

我們解讀的運作流程

你的解讀是什麼?

想一想,你對那幅圖片的解讀,到底是怎樣呢?

你能不能在你的生活當中找到相關聯的地方呢?是什麼事情,啟發你賦予這張圖片有這個解讀呢?

而你問一個小孩子,他們的世界是無法給圖片做出深層次的解讀的,頂多會奇怪,為什麼這兩個人是用鐵網做的?裡面居然還有個小孩子!

正由於我們很難做到客觀去評價外界,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於是我們就會產生一種錯覺,就是“我非常瞭解別人,但別人卻不夠了解我”的錯覺心理。

我們一般會認為,自己在看待其他人的時候,會做到非常客觀、公正,而別人看待我們時,卻從來都是出現偏差,誤會、矛盾就由此發生了。

如果不及時溝通,也許情況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有伴侶的朋友,你想一想,你是不是經常覺得另一半不理解你呢?

彼此很容易發生口角,都認為對方怎麼會這樣那樣,還總是希望對方能夠好像你肚子裡的蛔蟲那樣,對你的一言一語都看能在眼裡,一旦做不到,你就抱怨對方從來不在乎你!

其實任何人包括你父母,都沒辦法完全瞭解你,我們也很難完全瞭解別人。

因為我們瞭解別人的途徑,就是透過觀察對方的日常行為,而由此瞭解到對方的習性。但心裡的所思所想,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當我們以自己的中心去看待別人,很多時候誤會,就由此發生。

任何一個人,想要完完全全被瞭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某心理學家對“人與人之間”的瞭解,做一個實驗。

在試驗中,他向測試者提出兩個問題:

1,如果有機會跟陌生人見面十次,你認為自己能在第幾次的時候準確瞭解到對方?

2,你認為對方在與你見面第幾次時,才能準確瞭解到你?

前提是這兩個人的初次見面,誰對誰都一無所知。

而實驗得出的結果後,我們評價自己瞭解對方的次數,往往少於別人瞭解我們的次數

也就是說,我們自以為我們很快就會了解到對方,而對方卻很難了解到我們。

其實,很多我們的“自以為”或者他人對我們的“自以為”,往往並不準確。所以為什麼我們需要“溝通”這個行為,因為溝通正是破除誤會的恰當手段。

如何成為一個理智的人,不被情緒輕易影響到自己?

一旦我們的評價發生偏差,不論是我們誤會別人,還是別人誤會我們,修正這個評價就需要透過溝通這個手段。

當然,並不是所有誤會都能夠及時或者值得花時間去溝通,這時我們就需要不要太在乎這些評價了。

既然每個人的評價系統是非常“自我為中心”,這也告訴我們,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評價,也不要太相信別人的評價

例如當我們看到一個新聞,或者得知一件事的發生,只要表面看上去切合到我們的價值觀,我們就會鼓掌認同;不切合我們的價值觀,我們就立刻嗤之以鼻。

只認為“對對對,那個誰出軌,就是渣男”,卻絲毫沒有思考過女方或許也有問題;只會覺得“你這樣的眼神看我,肯定是在看不起我”,絲毫沒有思考過別人也許只是打瞌睡抬不起眼皮而已。

這些評價,未必就是正確的解讀事件。

同理,很多人對於我們的評價也是這樣。他們也是用自己“自以為中心”的思想去評價我們。他們做不到的事情,就覺得我們也做不到;他們覺得困難的時刻,也會同樣認為我們是這樣覺得。

反過來,我們覺得困難的事情,說不定真正做起來時卻並不是想象中那樣困難;我們覺得是錯誤的事情,說不定真相併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

你看到的,只是你所認為的而已。

如何成為一個理智的人,不被情緒輕易影響到自己?

學會如何理智評價

想要做到不被這些評價影響到我們,我們首先要清楚瞭解,自己現在持有的什麼樣的評價系統。

當這個評價系統客觀、理性的時候,我們的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然而一旦這個評價系統做不到客觀、理性,就很容易產生問題。

好比那種對自己評價過分消極的人,無論做什麼事,總會覺得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對世界過分憂慮的人,就算是談戀愛這麼好的事情,還沒開始也會擔憂將來的無疾而終。

這樣的評價系統,就需要去升級改變了。

好的評價系統,是不偏不倚,也是過猶不及;就算無法做到完全基於客觀事實做出評價,也會做到甚少夾雜個人情感在裡面。你覺得你笨,是基於客觀事實,還是基於個人情感做出來的評價呢?

你要知道,我們這個評價系統,不是固定不變的,隨時都可以改變。

影響我們做出何種評價的,有三個因素:認知,情感,行為。

如何成為一個理智的人,不被情緒輕易影響到自己?

例如你今天摔了一跤,心情不好,別人虛心請教你一個問題,你也會覺得對方煩。

如果你覺得自卑,但只要你把一件件微小的事情做成功,多接觸這樣的經歷,也隨之培養出自信。這些都是被那三個要素影響的評價改變。畢竟看過了廣闊天空,你怎會還為瑣事悲涼呢?

這也說明,為什麼有些明星自身行為不好,卻仍舊收穫一片粉絲,就是因為他給粉絲們帶來了某種感覺。有了這個感覺的影響下,那麼他們對於這個人的評價就不可能做到客觀、理性。

同樣,你做錯了事,讓女朋友很生氣。然後你會很不解,你一直以來都對她很好,用不著因為一件事而大發脾氣這麼嚴重吧!

是的,因為當時她的情緒影響到她原本的評價系統,那時的她不可能做到客觀、理性的,也就想不到你一直以來的好!

但如果你懂得製造浪漫,做一些事情調動對方產生正面的情緒,原本她對你的負面評價,也會因此而逆轉。

控制情緒為什麼被稱作是情商的高級表現?

因為懂得控制情緒,你才能夠控制生活其他更多的東西。

你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了,任何被它影響,你還怎麼處理其他事情呢?這就是情商的運用!

所以,這個評價系統,你想要做到客觀、理性,千萬就不要被那三個因素影響到你,而假如你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經做到客觀,問一問自己:

你現在所認為的,都有客觀證據支撐嗎?千萬不要用我覺得他就是這樣的人,我感覺他就是這樣子。

你任何感覺,背後肯定有一個致使你做出這個判定的因素,找到它,分析它,看看是不是真的是那樣子。

只有這樣,你就會變得越來越理智,而不是一時衝動做出不好的判斷。如果你太在乎那些評價,影響到自己,你的生活就會經常陷於被動!

最後,對應那張圖的解讀,你的解讀裡面,也埋藏著你的評價系統,透露出你的價值觀。

那當下你這個評價系統,到底是正向評價,負向評價,還是中立評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