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从“入土为安”到“入海为安” 生态殡葬你会选择吗?

2019-04-06 06:21 | 绍兴晚报

从“入土为安”到“入海为安” 生态殡葬你会选择吗?

舟山海葬仪式现场

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每到清明时节,一句句感伤的诗句,说出了断肠人心中的思念。四月天,有杏花、细雨、行人、坟地……诗中的意象有些许忧伤,但道出了人们心中的回忆和思绪。清明了,到了怀念逝者的时节,不过,如今的绍兴人面对“身后事”不再执念于墓地安葬。

3月20日上午,舟山普陀区码头边,“新天恒”号殡葬专用船舱内,14位死者的家属面向花圈、挽联集体默哀,对亲人做最后的告别。

这是近期绍兴市组织的一次集体海葬活动,在绍兴市殡葬协会委托市公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全程陪同下,失去亲人的家属按照逝者遗愿,把亲人的骨灰撒进了广阔的大海,在美丽的大海中常伴明月和星空。记者了解到,参加此次海葬活动的14户家庭中,有8户来自诸暨,有4户来自越城,有2户来自嵊州。

在望秦山陵园的一处高山平地上,有一片秀丽的茶树园,这里是一座“生态园”,树下安葬着逝者的骨灰盒。记者了解到,如今绿色生态化殡葬主要方式是把人的遗体火化后,通过草坪葬、水葬、树葬、壁葬、塔葬等不占地或者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具有环保、低碳、节地等优点,目的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给子孙后代留点青山。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为更好地倡导节地生态安葬,民政部门加快建设公益性绿色殡葬设施,逐渐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使得全市节地生态安葬率逐年提高。记者了解到,我市从2012年开始推出海葬活动,截至2019年3月底,绍兴共有14位逝者成为“海葬”的践行者。除此之外,上虞、嵊州等地的公墓也开始设置花坛葬,将逝者骨灰撒于花坛土层下,骨灰最终将自然溶解,而墓地的围墙墓碑上会镌刻上逝者的名字,方便逝者的亲属到墓园祭奠,这既实现了逝者入土为安的夙愿,公墓土地也得到更合理化利用。

为了鼓励市民移风易俗,改变固有的观念,绍兴市采取多种举措倡导节地生态安葬,比如对选择生态安葬的逝者家属进行奖补。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的伍焕海说,“民政局对墓地葬之外的生态葬都有补贴,比如海葬每次补贴6000元,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会有所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如选择海葬等生态葬,需本人前往公墓管理处进行预登记。

“总体上来说,市民对生态安葬的认同度越来越高,接受海葬、树葬等方式的人数逐渐上升,尤其是像上虞、嵊州这几个地方开始有人选择海葬,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伍焕海告诉记者。

其实,传统的墓地安葬方式,占用土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弊端日益凸显,墓地的购买费用也让很多市民感叹“身后事”不易,但与此同时,受“入土为安”“厚葬”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逝者家属对生态安葬仍存有顾虑。

有人认为,人活了一辈子,即使逝去了,总要有个地方安放,以证明来过这个世界:买一方公墓,立上一石碑,实现入土为安,也让后人可去祭拜。

“至亲去世,我们在的人总想留点念想和寄托。有个墓地、有个石碑、有张照片,对家人来说是一种纪念方式,就像清明去扫墓,是一种仪式。”正在花店预订清明节鲜花的孙女士告诉记者,清明当天,一家人会带着准备好的鲜花、艾饺、黄酒等前往公墓纪念逝去的亲人。

一边是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风俗;一边是环境恶化、土地日益紧张的严峻现状,面对“身后事”,你会如何选择?

(原标题《从“入土为安”到“入海为安”,生态殡葬你会选择吗?》,原作者董晓晓。编辑孙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