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淮南有一处被列入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的景区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境内的万人坑教育馆。

淮南有一处被列入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的景区


始建于 1968年,全馆占地面积约31571.24平方米,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展室面积约2400平方米。

淮南有一处被列入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的景区


教育馆现对外开放的展览有教育馆概述、

淮南有一处被列入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的景区


日寇侵占大通期间布局沙盘、矿工生产生活用品用具、矿工上下工流程泥塑、矿工作业场景、日寇残害矿工刑具、大病房概况、三条白骨大坑、秘密水牢等。

淮南有一处被列入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的景区


大通万人坑教育馆位于淮南市大通矿南,全馆存列文字解说、文字图片60张,旧社会矿工生活用品及生产工具98件(个),人物泥塑像91个,日寇侵占大通煤矿期间形成的白骨大坑3条,修建的碉堡两座,秘密水牢一处,还存列着日寇摧残矿工的刑具器械等等。是一处集纪念、教育于一体的景区。包括大通万人坑纪念馆、碉堡、水牢、窑神庙。教育馆现对外开放的展览有教育馆概述、日寇侵占大通期间布局沙盘、矿工生产生活用品用具、矿工上下工流程泥塑、矿工作业场景、日寇残害矿工刑具、大病房概况、三条白骨大坑、秘密水牢等。万人坑纪念馆:1968年,在原址上建立大通"万人坑"展览馆,2005年9月,大通"万人坑"展览馆正式复馆,并向市民开放。馆内有3个南北向的长20米、宽3米、深3米的土坑,饥饿、伤病、被迫害致死的大通煤矿矿工和抗日志士的遗体被陆续抛入坑中,累计3万具。此坑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恶的铁证,也是当前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场所。站后碉堡:位于原大通火车站西面,建于1943年间,高12米,面积28.27平方米, 是日寇在大通修建的碉堡中最高的一座,控制东西交通的制高点,以防止游击队袭击和工人造反。2、碉堡水牢:位于大通矿南,现大通一小校园西北角,建造于1939年冬,分上下两层,上层为碉堡,地平以下为水牢,面积44.18平方米,直径7米,深2.2米。3、秘密水牢(又名室内水牢):1939年冬与碉堡水牢同时建造。原位于大通矿南门内东侧,因矿区开采塌陷, 1968年按其原结构迁建于"万人坑"西北面。 水牢长3.5米、宽2.5米、高3.2米。大通窑神庙建于1941年7月,是一座灰瓦屋顶、 斗拱飞檐的日式建筑,位于大通二小校园北面,占地94.5平方米,庙前有开阔的场地,庙内设有神龛。原供有三尊神象,中间是骑着毛驴、脖子上挂着一串铜钱的太上老君,左为火神,右为水神。窑神庙是日本军国主义及其走狗利用封建迷信进行思想统治和榨取工人身上血汗钱的工具。1986年,大通"万人坑"教育馆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2007年6月,被公布为AA级旅游景区。2010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淮南大通"万人坑"教育馆被省政府命名为"安徽省国防教育基地"。2011年3月,大通万人坑教育馆被安徽省旅游局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3年3月,大通"万人坑"、秘密水牢、站后碉堡、日军司令部等9处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列入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