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官宣!江浙6市聯手,只為了這個“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官宣!江浙6市聯手,只為了這個“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官宣!江浙6市聯手,只為了這個“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南京、杭州、湖州、無錫、常州、鎮江

聯手“幹大事”

六市共建“寧杭生態經濟帶”

3月30日,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論壇在南京舉行。南京、杭州、湖州、無錫、常州、鎮江等市,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江蘇省、浙江省發改委有關負責同志,以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等齊聚溧水臥龍湖畔,共商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大計。

論壇上,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講話,南京市市長藍紹敏,杭州市副市長鬍偉,常州市市長丁純,鎮江市市長張葉飛,湖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六順,無錫市副市長蔣敏共同簽署《共建寧杭生態經濟帶行動倡議》,並將合力建設更加體現新時代要求的寧杭生態經濟帶。

官宣!江浙6市联手,只为了这个“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張敬華:把沿線城市的共建共享共贏推向新的高度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說,南京向南,杭州向北,寧杭之間,各兄弟城市山水相依、人文相親、緊密相連,共有“水”的韻味,共有“山”的秀美,共有“文”的浸潤,共有“茶”的芬香,為我們建設寧杭生態經濟帶提供了良好的稟賦優勢、深厚淵源和基礎支撐。

“水”,構成了獨特的地理標籤。

江浙大地,因水而美,得水而興。從秦淮河到錢塘江,從石臼湖、天目湖到太湖、西湖,水系交錯、阡陌縱橫,孕育出獨具特色的水鄉風貌、水鄉性格。

“山”,串起了最美的寧杭線和沿線人民的心靈紐帶。

從寧鎮山脈、宜溧山地到茅山、莫干山、天目山,這裡的山不高、峰不險,但座座有風景、個個有故事。

“文”,涵養了海納百川、敢為人先的精神特質。

這片土地人傑地靈、文脈綿延,金陵文化、茅山道教、良渚文化、西湖文化等,傳承千載、底蘊厚重。

“茶”,代表了悠久的重商傳統。

寧杭沿線歷來物產豐富,商業經濟繁榮。以茶葉為代表,南京雨花茶、西湖龍井、安吉白茶等久負盛名,形成了濃郁的茶文化、特色的茶產業。

張敬華說,多年來,沿線城市彼此融通融合的意願一直強烈,合作共進的實踐源遠流長。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就作出“江浙聯手繁榮寧杭城市帶,並作為融入長三角新舉措”的重要指示。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綠色越來越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我們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作為“兩山”理念的發源地,沿線城市理應順應發展大勢、傳承歷史演進、接軌重大機遇、立足自身實際,在新的起點上建設一個更加體現新時代要求的寧杭生態經濟帶,把沿線城市的共建共享共贏推向新的高度。

張敬華說,從歷史、現實和未來相交匯的維度推動寧杭生態經濟帶高質量建設和發展,需要我們在先行示範、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共同作答,在彰顯特色、做好“生態+經濟”文章上共同作答,在深化合作、促進區域共建共享上共同作答。要共抓生態環境大保護,共促產業轉型大跨越,共推區域發展大融合,在新的起點上建設一個更加體現新時代要求的寧杭生態經濟帶。

江浙6市簽署《共建寧杭生態經濟帶行動倡議》

為深入落實新發展理念,自覺踐行“兩山理論”,更好探索生態經濟發展與跨省區域合作新路徑,加快助力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在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論壇上,

南京、杭州、湖州、無錫、常州、鎮江六市共同簽署了《共建寧杭生態經濟帶行動倡議》

官宣!江浙6市联手,只为了这个“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六市市長圍繞“加快建設寧杭生態經濟帶,助力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南京市市長藍紹敏

把寧杭生態經濟帶打造成長三角“靚麗名片”

當前,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正在從傳統的“一體兩翼”向“黃金三角”發生深度轉變。作為滬寧杭“黃金三角”的重要一翼,寧杭生態經濟帶也將迎來新一輪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只要大家聯起手來,完全可以打造成區域協同的新標杆、綠色發展的新空間、生態文明的新樣板。

要在做響品牌上下功夫,進一步提升寧杭生態經濟帶影響度、開放度和標識度,在更大範圍內打響品牌,使其成為長三角一張“靚麗名片”;在做強特色上下功夫,保護生態底色、挖掘生態特色、提高生態成色,積極探索走出一條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在做優動力上下功夫,進一步加強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合作,形成與滬寧、滬杭發展帶相呼應的創新軸;在做大總量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各自產業優勢,積極推動製造業分工配套、服務業聯動融通,努力實現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合作共贏,提升寧杭生態經濟帶整體發展能級。

杭州市副市長鬍偉

立足生態,打通“兩山轉換”通道

杭州將積極參與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以“詩畫浙江”大花園建設為載體,重點做好生態共保、綠色發展、交通互聯等工作,共建寧杭生態經濟帶綠色發展增長極。具體工作包括推進生態共保環境聯治,共同打造青山綠水生態帶;推進美麗城鄉建設,共同打造美麗宜居城市帶;大力推動綠色產業協同發展,共同打造智慧創新廊道;推進杭寧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共同打造暢通交通廊道等。

寧杭生態經濟帶最大特色是生態,最大優勢也是生態,要打通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兩山轉換”通道要優化合作體制機制,建立健全重大事項協商決策機制;共享和複製重大改革試點經驗,共同向國家相關部委積極爭取,將部分效益顯著的改革試點向寧杭生態經濟帶全域延伸,推動試點經驗在該區域優先推廣;

共同謀劃推進重大載體項目,為區域一體化發展貢獻力量。

常州市市長丁純

推動溧陽打造寧杭生態經濟帶最美副中心城市

常州高度重視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並將其作為帶動縣區發展的重要機遇,全力支持溧陽市、金壇區積極融入、主動作為,推動溧陽打造寧杭生態經濟帶最美副中心城市,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逐步成為經濟健康發展的支撐點、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美麗常州建設的發力點、區域協調發展的創新點。

建設寧杭生態經濟帶,生態是底色,既要守護好,也要創響品牌;產業是根基,既要發展生態旅遊,也要發展綠色製造;創新是引擎,既要建設生態長廊,也要建設科創走廊;融通是路徑,既要交通互聯,也要資源要素全方位融合;

環境是保障,既要提升硬環境,也要改善軟環境。

鎮江市市長張葉飛

打造“四個區”,深度融入寧杭生態經濟帶

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將為鎮江向南發展打開空間,將有力促進南部地區融入一體化發展大局。基於此,鎮江提出了加快打造“四個區”戰略,實現區域一體化高水平合作,加快融入寧杭生態經濟帶發展:以寧鎮一體化為機遇,著力打造特色經濟集聚區;以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為抓手,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引領區;以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為引領,著力打造休閒觀光示範區;以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契機,著力打造互聯互通樞紐區

湖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六順

著眼長三角一體化大局推進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海同城化都市圈等重大戰略的實施,為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帶來新的機遇、賦予新的內涵。應當從三個維度進一步深化認識:推動寧杭生態經濟帶發展,一是應著眼於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大格局;二是要立足生態經濟化這一最大特質;三是要充分發揮好後發優勢。

寧杭生態經濟帶二省六市要更加註重產業綠色發展;更加註重平臺合作共建;更加註重改革創新實踐;更加註重環境共治共享;更加註重交通互聯互通。

無錫市副市長蔣敏

共建綠色低碳產業,共推綠色生態廊道

這次由南京牽頭沿線各城市,共同舉辦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論壇,恰逢國家即將出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規劃綱要的最好時機,對於

推動寧杭生態經濟帶沿線城市將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促進蘇南南部地區和浙西北地區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建設寧杭生態經濟帶,各市可以考慮共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共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共推綠色生態發展廊道建設,共推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共建一體化運作體制機制。

六市共同倡議

堅持生態優先共建原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改革先行、創新發展,堅持點面結合、融合發展,堅持合作共贏、協同發展,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為根本導向,以鞏固提升區域生態功能為基本前提,著力實現生態價值最大化、產業發展綠色化、區域發展一體化,重點探索生態經濟發展新路徑,努力走出一條順應時代要求、符合區域實際、生態特色鮮明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努力打造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和示範性的綠色發展增長極,率先邁入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明確綠色集約發展路徑。構建山清水秀生態大走廊,全面開展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推進以水和大氣為重點的環境汙染聯防聯控聯治,打造“天藍地淨水清山綠景美”的綠色生態走廊。共築綠色低碳產業高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聚合創新資源要素,強化產業分工協作,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推動產業綠色化、低碳化、智能化發展,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綠色低碳產業發展高地。建設美麗宜居幸福家園,探索生態人文彰顯、空間集約緊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丘陵山地生態城鎮化道路,全面提升城鄉宜居水平和生活質量。

健全共建共享合作機制。創新區域合作機制,建立由南京、杭州、湖州、無錫、常州、鎮江六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共同參與的寧杭生態經濟帶聯席會議機制,協調解決生態經濟發展帶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建立重要規劃協調銜接、重大政策決策會商、重大基礎設施對接建設、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區際利益協調平衡等具體合作機制,深化重點領域合作,切實推進區域協調一體發展。支持相關區(縣/市)建立雙邊多邊合作機制。鼓勵各類行業組織、民間社團等開展廣泛合作。

探索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深化生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研究,推動成立區域性綠色發展基金、生態銀行等市場化金融機構,探索建立生態資源市場化開發的政策體系。加強產業、金融、財稅、土地、環保等領域政策的協調創新,並聯合向上爭取國家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的指導和支持。合力做好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工作,探索結合生態補償政策協同推進跨行政區域的飲用水源保護。積極爭取在寧杭沿線地區開展國家級生態經濟發展試點。

專家們怎麼說

論壇上,對於共建寧杭生態經濟帶,專家們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國家發改委城市與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沈遲:

寧杭生態經濟帶是“弦”,要射出綠色發展之“箭”。寧杭生態經濟如何實現綠色發展,沈遲提出了五大路徑,分別為:產業轉型和科技進步,包括綠色建築、綠色技術等;綠色低碳的生活;生態保護、生態治理、生態修復;政策支持和導向;鄉村振興,打造產業振興、生態宜居的新農村等。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湯明海:

建設寧杭生態經濟帶,不能走傳統依靠集聚和大量消耗資源推動工業化發展的老路,應重點從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生態文明的體制機制、區域發展的協作機制三個方面開展探索實踐。

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崔功豪:

寧杭生態經濟帶以丘陵山地為主,具有“山水相依”的自然地理格局。寧杭沿線應定位為生態產業集聚、城鎮發展有序的新型發展帶,成為長三角科技創新新走廊、黃金三角的“綠邊”、以生態文化為特色的國際康養旅遊目的地、國家生態宜居示範區。

“寧杭”一線是怎樣進入國家視野的?

寧杭生態經濟帶貫穿江蘇西南部和浙江西北部,連接南京與杭州兩大中心城市,是長三角滬寧杭“金三角”的重要一翼、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與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將寧杭作為一篇發展大文章來謀劃的思路發軔於南京。早在15年前,時任南京市建委研究室高級經濟師的陸玉龍注意到寧杭一線發展的特殊性。2004年8月,他將寧杭城市帶研究成果向媒體披露,指出長三角城市群以滬為主,寧、杭為輔,形成滬寧、滬杭、寧杭三個城市發展軸,其中滬寧、滬杭“兩邊”較強,而寧杭“一邊”沿線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城市化明顯滯後。他認為,只有加快寧杭城市帶發展,提升長三角西部區域經濟強度,才能增強和發揮長三角城市群對中西部尤其是皖贛地區的輻射功能。

當年8月12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對自己建議的報道上專門批示指出,“有關專家建議蘇浙聯手繁榮寧杭城市帶應引起注意,可作為融入‘長三角’的新舉措”。當天,時任杭州市委書記的王國平批示要落實指示,研究這一重大課題。隨後,杭州市計委等部門和浙江大學長三角研究中心聯合組成課題組,專程到南京拜訪陸玉龍,希望將他的研究轉化為實踐。

此後,寧杭一線的發展進入國家視野。9年前,國務院批覆實施的長三角區域規劃提出,要大力建設寧杭發展帶;3年前,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形成了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一項就是有關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蘇浙兩省主要領導就此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蘇浙兩省100多位人大代表聯名提出推動寧杭生態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建議,發展寧杭沿線已成為沿線各地共識。

省發改委副主任湯明海介紹,2016年底省發改委會同浙江發改委啟動《寧杭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編制,其間省主要領導專程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彙報爭取得到充分認可。今年2月,江蘇、浙江兩省發改委聯合向國家發改委上報《寧杭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建議稿)》,在規劃中,寧杭一帶的未來發展被定義為寧杭生態經濟帶,目標是成為全國綠色發展增長極。

官宣!江浙6市联手,只为了这个“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寧杭生態經濟帶”要來了

你期待嗎?

官宣!江浙6市联手,只为了这个“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蘇商會綜合自南京日報、南京發佈、中國江蘇網、揚子晚報網等

官宣!江浙6市联手,只为了这个“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騰訊企鵝號、搜狐號、新浪看點、一點資訊、界面、網易、虎嗅網、鈦媒體等平臺,

覆蓋商業財經核心受眾群。

重磅頭條:2019(第13屆)蘇商領袖年會 / 2018世界智能製造大會/ 2018(第六屆)蘇商大會 / 2018數字江蘇峰會 / 第三屆金茉莉 / 2018蘇商領袖年會 / "系統思維"報告會 / 大健康產業峰會 / 2017世界智能製造大會 / WIMS名城會 / 十九大報告 / 蘇商產融家指數報告 / 雲南遊學

蘇商講壇:吉利李書福/ 沙鋼沈文榮 / 紅豆周海江 /金箔江寶全/ 遠東蔣錫培 / 英達科技施偉斌 /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 / 對話牟其中 / 亞洲知識管理協會院士陸德 / 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 / 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 / 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 / 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 / 格力董明珠 /亨通崔根良/ 徐工王民 / 揚子江船業任元林 / 揚子江藥業徐鏡人 / 大亞陳曉龍 / 康得新鍾玉 / 波司登高德康 / 南京大學範從來

一學六會: 走進阿特斯 / 問道江蘇天成科技 / 走進阿里巴巴 / 走進永鋼集團 / 走進長電科技/ 走進勝利精密 / 走進大亞科技集團 / 走進隆力奇集團 / 宿遷企業家蘇南名企行 / 走進揚子江藥業 / 走進徐工集團 / 走進中南集團 / 走進淮海控股集團 / 走進愛康集團 / 走進銀寶控股 / 問道常盛集團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