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詩經,楚辭,周易起名寶寶名字欣賞

自古至今為寶寶起名都有男楚辭女詩經之說。

詩經取名,楚辭取名起名字大全

詩經,楚辭,周易起名寶寶名字欣賞

靜姝——《詩經•靜女》:“靜女其姝”

于飛——《詩經大雅•卷阿》:“鳳凰于飛,劌劌其羽”。

羽飛——《詩經•國風•邶風•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雨霏——《詩經•國風•邶風•北風》:“北風其喈,雨雪其霏”。

思遠——《詩經•國風•鄘風•載馳》:“視爾不藏,我思不遠”。

婉如——《詩經•野有曼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樣 ”。

明哲——《詩經•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卉遲——《詩經•出車》:“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卉字屬木。

濟桓——《詩經•泮水》:“濟濟多士,克廣德心,桓桓於徵,狄彼東南”。

石玉——《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喬木——《詩經•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欲求超脫高雅,可取喬木。

出自楚辭的名字欣賞:

詩經,楚辭,周易起名寶寶名字欣賞

名人取名著名建築學家、古建築研究與保護專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音,這對志同道合之夫婦的名字都取之於《詩經》。思成,見《商頌•那》:“湯孫奏假,綏我思成。”徽音,見《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徽音,美譽也。詞學專家唐圭璋之名源自《詩經•大雅•卷阿》“顒顒邛邛,如圭如璋”;“圭璋”是珍貴的玉器,比喻人品高尚,為世所重。外國文學研究專家楊周翰之名源自《詩經•大雅•崧高》“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周翰”意為:“周朝首都的垣牆”;比喻國家的棟樑之材。哲學家邢賁思之名源自《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賁然之思”;“賁思”意為:“疾馳而來。”美學家蔣孔陽之名源自《詩經•豳風•七月》“載玄載黃,我朱孔陽”;“孔陽”意為:“十分鮮明耀眼。”文藝理論家鄭朝宗之名源自《詩經•小雅•沔水》“沔波流水,朝宗於海”;“朝宗”意為:“百川歸海。”古文字學家裘錫圭之名源自《詩經•大雅•崧高》“錫而介圭,以作爾寶”;“錫圭”意為:“賜給大塊寶玉”,比喻難得的人才。楚辭取名

思博——屈原《楚辭·離騷

》:“思九州之博大兮”。

清翔——屈原《楚辭·九歌》:“高飛兮安翔,乘清氣兮御陰陽”。

艾蓀——屈原《楚辭·九歌》:“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蓀字屬木。

望舒、纖阿——屈原《楚辭·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王逸注:“望舒,月御也。”洪興祖補註:“《淮南子》曰:‘月御曰望舒,亦曰纖阿(ē)。’”望舒又名“纖阿”。“纖阿”,御月者。

源於《楚辭》的名字還有:

詩經,楚辭,周易起名寶寶名字欣賞

名人取名詩人翻譯家戴望舒,其名出自《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望舒”是神話傳說中為月神駕車的人,含有“光明的前驅”或“迎取光明”之寓義。文學研究專家、作家朱自清,考上北大後為自己改名為“自清”,出自《楚辭·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意為:保持自身的廉正清白。原《中國婦女》雜誌社社長沈茲九,其名出自《離騷》“餘既茲蘭之九畹兮”。“茲九”含有“培育人才”之寓意。戲劇教育家、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於上沅,其名出自《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含有“溯流而上,追求真理”之寓義。京劇藝術大師周信芳之名出自《離騷》“苟餘情其信芳”;意為:情志真正芳潔。

論語&諸子百家取名

學思——《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殮”。

如斯——《論語》“逝者如斯夫”。

從善——《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浩然、養浩——《孟子》“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若雲——莊子《逍遙遊》“其翼若垂天之雲”。

高博——苟子《勸學》“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名人取名王朝聞——著名美學家,“朝聞”出自《論語》“朝聞道,夕死可矣!”孑撐思——“學思”語出《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李宗仁,字德鄰——取自《論語》“里仁之為美” “德不孤,必有鄰”。李彭年——唐代人,“彭年”出自《莊子·逍遙遊》中記載彭祖的事蹟。斐沖天——“沖天”出自《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則驚人”。紀鵬飛——“鵬飛”引用《莊子·逍遙遊》:“大鵬展翅飛萬里”句。陳三省——三省”語出《荀子·勸學篇》:“吾日三省吾身”。於省吾——“省吾”出自《苟子·勸學篇》:“吾日三省吾身”。周易取名

健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上經》)。

天澤——《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周易•上經》)。名人取名唐代茶聖陸羽,字鴻漸,其名、字出於《易經》:“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無產階級革命家張太雷,幼名張泰來,泰來是他外祖父據《易經》中“否極泰來”之意取的名。後來他取諧音表明宏大的抱負,願把自己化做巨雷,衝破舊羅網。其他取名

思行——出自《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

盈克——《左傳》“彼竭我盈,故克之”。

民川——國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知之——《大學》“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至誠、天誠——《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國祥——《中庸》“國家將興,必有福祥”。

誠明、明誠——《中庸》“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讀,謂之敖”。

自成、道城——《中庸》“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博文——“夫子循循善誘人,博我以文,得我以禮”。

張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思明、思聰、思文——“君子有幾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玉潤——“玉在山而草水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見光、見明——“天見甚明,地見其充,君子貴其金也”。

崑玉——李斯《逐客書》,“今陛下致崑山之玉”。

逸群——《三國志》“猶未及髡之絕倫逸群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