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
感冒、風溼、關節炎、中風、咳嗽......這些常見又煩人的問題,都因它而起——被中醫定為六邪之首的風邪。
中醫講“風為百病之長”,生活中很多常見的健康問題都是由於“風”的入侵而引起的,但現在很多人的焦點卻在溼邪和寒邪上,忽略了致病的真相。
風邪致命
在中醫經典的科書中,幾乎開門見山都是把中風放在首位,因為中風是會致命的,例如《傷寒論》的第一個方子就是關於“中風”的,雖然古時所說的“中風”跟我們現代醫學的“中風”有所差別,但二者的病因是一樣的——因為風。
何為“百病之長”?
《易經》裡有句話說“元者,善之長也”,而在《左傳》中也有類似的表述“元者,體之長也”——長,就是“頭腦”的意思、“最重要”的意思,所以“風為百病之長”就是說風邪是百病中最重要的病因。
風邪遇寒氣,則為風寒;風邪遇溼氣,則為風溼;風邪遇熱氣,則為風熱......如果沒有風邪的領頭帶路,外在的邪氣是很難進入人體內的。
風寒與風熱感冒
應如何區分
就最常見的感冒而言,雖說都是因風邪而起,但同時礙於其他外邪的影響,導致感冒可細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種,各有不同的症狀,及不同的療法。
風寒感冒:一痛二白咽癢
“一痛”是指肌肉疼痛,“二白”是說痰和鼻涕均呈現白色,而“咽癢”就是咽喉發癢了,同時容易引起咳嗽,但沒有咽喉腫痛的症狀出現。
針對風寒感冒,應服用具有祛風散寒、辛溫解表功效的藥物。不宜服用例如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丸、羚翹解毒丸、羚羊感冒片等,會加重病情。
風熱感冒:一紅二黃咽乾
“一紅”是指舌頭髮紅,“二黃”是說痰和鼻涕都偏黃色,而“咽乾”就是咽喉幹,有腫痛,同時還會有較重的發熱症狀。
對付風熱感冒,只要服用具有疏風、清熱、解毒的藥物都可以,不能選用羌活丸、理肺丸,不然會加重發熱和咽喉痛的症狀。
風、寒、溼、熱交雜
風溼與類風溼如何分
聊到風邪,除了感冒以外還有風溼和類風溼,兩者僅一字之差,但其區別實在是彷彿相隔萬里,毫不誇張地說 88% 以上的人都難以分辨。
風溼的主要特徵:
常說的風溼性關節炎,是寒邪、溼邪、風邪三者交雜所致。其主要的表現症狀有:
(1)發病前有感染的情況,比如說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發炎等。(2)主要涉及大關節,例如膝、髖、肩、踝、肘、腕等。(3)關節疼痛是“遊走性”的,比如是上午肩膀痛,下午卻膝蓋痛,疼痛居無定所。
(4)有較重的炎症反應,通常伴有發熱、皮膚紅斑、心臟不適等。(5)不會導致關節畸形或致殘。類風溼的主要特徵:
類風溼關節炎只多了個“類似”的類,但實際上比風溼性關節炎要麻煩且嚴重得多。主要原因有:
(1)現代醫學還沒有根治類風溼的方法。(2)起因不明,屬於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並不是抵抗力差這麼簡單,而是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的器官和組織。(3)喜歡發病於各處小關節,例如手指、手掌、腳趾等,但大關節它也沒有放過,常見於膝關節、腕關節和踝關節。(4)疼痛不遊走,但有“對稱性”——左右手同時出現,或左右膝蓋同時出現。(5)控制不好的話會導致關節畸形,甚至永久殘疾。(6)出現“晨僵”症狀——早上醒來有關節疼痛、僵硬、不靈活的症狀,且持續時間超過 1 小時,甚至是休息一段時間剛想開始活動的時候也可能出現。
風邪,善變又可怕
風邪可謂“善行而數變”,當風邪在筋骨,會誘發關節炎;當風邪在經絡,會出現肢體麻木、偏癱;當風邪入藏,那更嚴重了,像腦中風之類的就是因此而起。
所以,怎樣保護自己免於風邪?
本週六 17:10 廣東衛視播出《健康有道之廣東名醫大講堂》
楊 柳
將為大家講述藿香、紫蘇那濃厚的歷史故事,以及怎麼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些觸手可及的草藥來對付惱人的風邪。
閱讀更多 廣東衛視健康有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