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地下車位空閒地面天天搶位 這小區提高收費把車往“地下”趕

地下車位空閒地面天天搶位 這小區提高收費把車往“地下”趕

金地國際花園小區沒有出現亂停放的私家車

“雖然停車費貴了,但小區亂停車現象沒了,業主都心甘情願地多掏錢。”胡女士住在鍾公廟街道金地國際花園小區,以前在單位加個班,回家停車就成了難事,轉來轉去找不到停車位,有時候只能停在附近的寫字樓。現在,她不用這麼折騰了,高峰期都能輕鬆找到停車位。

隨著私家車的增加,小區停車難問題越來越突出。這個小區是如何解決“停車難”的?昨天記者實地探訪。

□通訊員董磊豔

地面停車難愈發嚴重,地下車位卻有近半數閒置

昨天晚高峰,記者走進金地國際花園小區,眼前的場景讓人眼前一亮,小區主幹道上沒有一輛亂停亂放的私家車,車子都整齊劃一停在白線內,業主再也不會因找不到停車位著急按喇叭。

5個月前,這裡全然是另一幅模樣。小區主幹道兩側停滿車輛,有些私家車隨意侵佔綠地。每天20點以後,小區停車位難找,保安經常要幫業主找空車位。

小區有851戶業主,地下停車位692個,地面劃線停車位182個,加上沒劃線的空地,小區停車位有近1000個,但一到高峰期就出現“停車難”。

為了解決“停車難”問題,小區業委會委員李鋼做了一個多月的停車記錄。“每天拿著手機拍照做記錄,晚高峰數一次,凌晨再數一次,及時掌握小區車輛的動向。”

數著數著,他就發現了問題的癥結。“地下車庫有692個,都是私人購買的,但實際上每天有近一半左右的車位是空置的。為了省事,不少車主直接將車停在地面上。”有了相關數據,李鋼開始制訂方案。以前碰上“停車難”,慣用的手法是利用綠地劃出停車位,但很快就停滿了,不是長久之計。他盤算著,要把有車位的車主往“地下”趕。

用經濟槓桿把車“趕”下去,對接周邊寫字樓“錯峰”停車

“我們業委會成員不光每天數車位,還到周邊小區取經,想了很多辦法。”前前後後七次改稿,終於,這份小區停車管理規約出爐了,並在去年11月1日開始實施。

按規定,每戶業主只有一輛車享受地面包月停車待遇,地下車位不受此限。每輛車必須嚴格執行“一戶一車”規定。地面包月從原來的120元/月,增加到180元/月。其餘車輛一律按“臨停”處理,1小時內免費,每天20元封頂。

李鋼舉例說,一戶家庭有兩輛車,沒有地下車位的話,只允許一輛車停在地面,另外一輛車只能做臨時停車處理,或停到對面的寫字樓下。

“提高地面的停車價格,就是希望通過經濟槓桿,促使業主把車停到自家的地下車位上,不要佔用有限的停車資源。”小區業委會主任徐友峰說,剛開始實施的一個多星期,小區天天有業主因停車鬧事,有的甚至直接撞杆,但他們頂住壓力沒有讓步。

與此同時,金地物業公司免費提供和安裝全套行車道閘和人臉設別設備,將小區內行車道閘升級為車輛自動識別系統。

慢慢地,小區“停車難”的問題緩解了,有地下停車位的車主都將車開到地下。惠風社區居委會對接附近的城南大廈,開通“錯峰”停車。晚間,小區業主可以在該區域停車,價格和小區持平,業主的抱怨聲再也聽不到了。

破解小區停車難問題,鄞州區一直在探索和創新。去年開始,鍾公廟街道聯合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率先在區域內試點改造,實現城市“退紅空間”的微更新。目前,碧雲天、鍾盈小區、華茂教師樓和四明中路北側的都市森林一、二期,已完成“退紅空間”的硬件改造。街道借鑑智慧停車管理模式,逐步在各區域引入第三方管理,轄區內停車難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