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德雲社的小劇場單憑賣票的收入能盈利嗎?

己莫V


就我個人來看,是能夠盈利的。現在德雲社隨著慢慢的發展在相聲圈也擁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再也不是當初創業初期需要郭德綱每天趕場上臺跑演出的時候了。

隨著近幾年的發展,德雲社裡岳雲鵬、張雲雷、楊九郎、燒餅、郭麒麟這些早期就跟著郭德綱的人現在隨著舞臺經驗的增多也慢慢的可以獨當一面了。特別是小嶽嶽和張雲雷,張雲雷敢死隊隊長的稱號不是白叫的,張雲雷作為八隊隊長每次出場幾乎是常常爆滿的,可以說火熱程度不次於明星開演唱會的效果。

先看看德雲社三里屯劇場,主要都是這種茶桌,每桌可以坐六人,再加上樓上包房,擠破頭也就坐個三五百人,更何況平常大多還是沒成名的小徒弟在表演,劇場根本就坐不滿。

天橋劇場也是如此,規模就這麼大,德雲社成立了幾支隊伍來回輪流著演。郭德綱、于謙、岳雲鵬這些人出現的機會不多,所以票價也不高,基本上茶座的票價也就一百到三百的樣子。

因此小劇場不僅僅是隻有新人登臺表演,雲字科和鶴字科的人也會時不時的去轉轉客串一下的。






小虎侃聊


相聲小劇場多數基本都是處於虧損、保本或微利狀態,不只德雲社如此,民間許多小劇場都是這樣,從《相聲有新人》參賽選手自爆經營現狀中可窺見一般。

當然,相對於沒知名度的相聲社團而言,德雲社小劇場肯定不會虧本,個別家店最次也就不盈利,有岳雲鵬、張雲雷、孟鶴堂、張雲雷等德雲社臺柱子駐場的小劇場,火爆得想虧都難。

郭德綱曾經說過,小劇場其實是很難掙到錢的,只有商演才是財路。這話不假,幾十幾百個座位的小劇場,靠賣票能不虧就是萬幸了,有盈利就說明有真本事了,其中肯定有一名(至少)名氣很高的藝人在當賣票招牌。

這也就是為什麼曹雲金、何雲偉等人,雖然小有名氣,也有自己的相聲劇場,但遠不及德雲社的小劇場盈利的緣故。藝人口碑極大影響著賣票能力。

高曉攀的相聲劇場,分社貌似有幾家,但也照樣入不敷出,不得不引入風投。可結果還是有些慘不忍睹,據傳高曉攀還因此得了抑鬱症。

曲協也在嘗試著曲藝“市場化”,去年底在哈爾濱成立首家相聲小劇場“百樂匯”,目標就是“民營賣票的方式與普通老百姓見面”。但效果也是很慘淡,入座率極低,就別提盈利了。

相聲界這麼多人,愣是在票房方面幹不過德雲社,也難怪郭德綱能在相聲江湖、甚至傳統曲藝中叱吒風雲。

不單德雲社相聲劇場能賺錢,麒麟劇社(京劇)也是經常掛出“票已售罄”的牌子。而剛剛成了的“太平劇社”(評戲),也被許多觀眾看好。

有德雲社這塊大招牌、郭德綱的知名度,以及岳雲鵬、張雲雷等掀起的陣陣旋風,這些“品牌效應”自然會轉化為市場賣點,德雲社小劇場肯定能盈利。


岑詮


肯定賺錢,但是真的不多。抽空去了一趟三慶園和廣德樓,一天去的非週末,黃牛票入場,每場茶水零食消費100元吧。在廣德樓聽服務員說,下午一場小零食就賣了三千元,加上滿座的門票,一場收入8000-10000吧,全年一個小劇場最少收入300—500萬,一個劇場所有演職人員工資大概一個月15—18萬吧,一年200萬,除去進貨成本啥的,預計一年毛收入300萬,就是不知道房租一年是多少錢[呲牙]


董寶寶3


員工按月收入五千元,五百員工工資也二百五十萬了,門票能賣多少錢,說相聲賺錢太難了。


小賭


分情況來看,不過整體來說是肯定能盈利的。

隨著九字科的學員慢慢成長,小劇場基本可以託付給他們了、

這也是郭德綱的一貫宗旨,只有在小劇場才能磨練出真功夫來。

之前,德雲社曾定下規矩,凡是在大型上演的作品,必須在小劇場磨活,火候到了才可以在大劇場進行表演。

儘管小劇場新人偏多,但是鶴字科和雲字科的偶爾也來客串一下。

郭德綱更是不定期的到小劇場表演,算是找補一下人氣。

前不久的小劇場開箱,我提前半小時在網絡上等著,幾乎十五分鐘票、票就被搶購完了,速度快的很。

喜歡的小夥伴點個關注喲,愛你們。


蝦仁兒談娛樂


德雲社小劇場應該能盈利,但是贏利也不會很多,一個劇場一年租金水電稅費過百萬。人員工資啥的百來萬。一年賣票也就三兩百萬。但是可以練兵!


老弓長不老


真的是從幾千公里,專門休公休去德雲社的



德雲女孩愛相聲


27號去北京三里屯德雲社聽相聲,真是賣掛票,過道都坐滿了,喝了一大壺茶水,聽3小時相聲,說的真不錯。哈哈哈享受


朱紀囯


小劇場能不能盈利先看場地歸屬。舉個例子,湖廣會館和吉林德雲社。感興趣可以搜一下票價。再看哈爾濱德雲社,湖廣會館是租場地的,吉林德雲社是自己的場地,哈爾濱也是租的。老郭在商演說過,有能提供場地的可以聯繫他。

簡單說,場地是自己的賺錢 租場地的本皮是好的。


僱不起人


不知道,反正我從沒花錢買票去看過,感覺不值,那裡面的段子,網上有的是,幹嘛花那個冤枉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