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 不到開門非高古

高古玉皆有開門特徵窺斑見豹滄桑畢現

高古玉的“價值”是其含藏的華夏文明的文化特徵,其中深藏的高古人文信息,以及其所承載的歷史“故事”。如果將高古玉“價值”量化為“值多少錢”,則可能只見“錢”而不見“古”,所見“商周”多“上週”。

一般戰、漢之前為高古,則高古都有大約二千年以上的滄桑經歷。既然高古,能傳世的都是寥寥無幾,多為入埋後出土,其滄桑的老熟、沁入、皮殼、光氣、神韻,皆有諸多明顯特徵,堪稱有目共睹。所以真正高古玉,其實不需專門家來鑑定,凡賞玩古玉的幾乎人人可為專家,因為凡高古玉皆有開門特徵、每一片位置都可以“窺斑見豹”滄桑畢現,真正到代高古玉會人見人愛(限賞玩古玉的人)。所以說,不到開門非高古,如果一件高古是非難斷、舉棋不定,不能有目共睹(開門共識),那還是先擱置吧。

高古玉的大學講堂在國家博物館,如果經常欣賞館藏,不會相去甚遠;但如果長期徜徉於地攤而與國家館藏“絕緣”,則定然容易抱著“上週”當“商周”了。

婦好墓出土古玉是商周高古玉的典型代表,常常觀摩欣賞婦好墓玉器的細部特徵,會對高古玉的概念心領神會。每一件(圖)都有很多開門古樸特徵,由於任意局部圖,就不再具體圖示標識了,僅選擇說明各所具的典型特徵。

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 不到開門非高古

熟透、解玉砂痕

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 不到開門非高古

自然沁、出脊工

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 不到開門非高古

解玉砂痕、沁入

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 不到開門非高古

熟透、解玉砂痕、出脊

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 不到開門非高古

熟透、自然沁、砂痕

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 不到開門非高古

熟透、解玉砂痕

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 不到開門非高古

熟透、自然沁、解玉砂痕

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 不到開門非高古

熟透、自然沁

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 不到開門非高古

折鐵線、解玉砂痕

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 不到開門非高古

熟透、解玉砂痕


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 不到開門非高古

砂痕、自然沁

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 不到開門非高古

解玉砂痕、接刀、陰刻線剛勁

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 不到開門非高古

自然沁、熟透、解玉砂痕

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 不到開門非高古

解玉砂痕、出脊工、管鑽

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 不到開門非高古

熟透、沁入、砂痕


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 不到開門非高古

熟透、解玉砂痕

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 不到開門非高古

自然沁入、解玉砂痕、管鑽

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 不到開門非高古

熟透、砂痕、陰刻線砂痕

古玉土蝕結晶不可仿、古玉塌縮不可仿、古玉的光氣不可仿、古玉的熟舊感難仿、古玉皮殼難仿(參見《古玉學步》之(3)(4)(6)(7)(8)等),“不可仿”不是沒有仿而是仿不像、難仿到位,因為技術再進步時間真的無法仿,經常瀏覽館藏到代高古玉,不辨自明,感悟就在其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