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為什麼“996”成為程序員的宿命?

“玖伍伍”納雄耐爾,就一定會實現?

1/4、一家號稱“永不加班”的公司的倒掉

很多年前,幾位4A公司出來的廣告人,有感於廣告圈“惡性加班”的現狀,合夥開一家廣告公司,號稱“生活第一,永不加班”。

這幾個人在業內頗有影響,還帶著一批不錯的品牌客戶,那段時間,廣告BBS都是這個話題,一時竟吸引了不少“熱愛生活”的廣告人加盟。

可一年之後,客戶和員工都走了一大半,公司的幾位創始人也為要不要堅持這個理想發生分裂。

很多年後,這家公司還在,只是跟所有“加班到凌晨”的廣告公司沒什麼區別,很少有人還能想起,它十幾年前高舉的“不加班”大旗。

重新想起這段往事,因為最新“程序員圈”在Github發起的“反996運動”——所謂996,就是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週工作六天,這在互聯網是挺普遍的現象。

雖然我不是程序員,但這個話題我還是有發言權的,廣告圈的加班程度一點不亞於程序員,至少我混過的幾家公司,有本土,有4A,幾乎找不到一家“非996”的公司。

最離譜的是一家影視廣告製作公司,我呆了三個月,中間只休息過三天,以至於我完全忘了家裡白天是什麼樣子;平均下班時間是晚上十點半,因為再晚就沒地鐵了,公司發現報銷打車費很虧。

為什麼“996”成為程序員的宿命?


我認為,996現象,表面上看是企業違反勞動法,實際上是這些職業的高級技術人員定價機制的缺陷,但更本質上說,是企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水平低下的體現。

2/4、八小時工作制的難點

先來看定價機制上的問題。

如果嚴格按照勞動法“加班最低拿150%工資,雙休日拿200%”的規定,“996制”的薪水應該是955薪水(朝九晚五工作五天)的2倍,扣除年終獎、獎金一類非計時薪酬,也應該有1.5倍。

那麼,一個程序員的市場平均工資就至少分兩種,比如按“955制”算2萬月薪,按“996”算就是3萬。

但實際上,這個定價機制在招聘中是無法實現的。

第一、工資可以先談判的,但加班時間無法預先商定。

即使是不希望員工加班的公司,都會出現“無法避免”的加班,有兩種原因,一是由於員工的能力差異,二是項目安排的衝突。但這兩種原因在程序員這種職業中是無法區分的。

同一件工作,能力強的員工在班內解決,能力弱的員工要加班解決,後者的收入反而更高,這就是典型的“負向激勵”。

那有人說,可以在招聘時,雙方就明確大致的加班量和根據這個加班量定下的薪資。

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有些公司會明確提出“我們是996”,還有一些外企大家都知道基本不加班。

可問題是,除了這兩種極端情況,大部分公司都是介於996和955之間,那這個定價機制在薪資談判中就失效了,這是因為——

第二、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逆向淘汰

如果一家公司業務發展速度過快,為了招到足夠的人,用人單位就必須按“996”開薪,既然都開了“996”了,自然不能讓員工閒著;相反。如果一家公司業務發展平穩,為了控制成本,就傾向於按“955”開薪。

這樣,市場就會漸漸做出選擇,喜歡錢多的,出門左轉,“血汗工廠”需要您;喜歡朝九晚五的,出門右拐,“外企養老院”在等您;喜歡錢多又能朝九晚五的,請去商場六樓,“祝你好夢”牌床墊。

這就是前面說到的那家“不加班”的廣告公司堅持不下去的原因。沒有人會相信你的“不加班”,而主動降薪。這麼一來,公司用996的薪資成本,進行955的員工管理,經營得下去才怪呢。

為什麼“996”成為程序員的宿命?


既然定價機制上有先天缺陷,那就得回到問題產生的根源——為什麼企業的加班無法避免?

3/4、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的加班

無法避免的加班,既是管理上的問題,也是經營上的問題,我總結了四個原因:

原因之一:溝通文化缺失,習慣先做後改

中國員工的過度加班,很多都是公司管理能力低下的體現,這一點我在《為什麼中國員工的溝通能力不如印度員工?》一文中,講到了“溝通文化”。

如果有客戶找中國工程師做東西,對話通常是這樣的:

客戶(有時是業務部門):“我們這次大概想要一個這樣的東西,……(此處略於50字),目前想法還不成熟,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

工程師:OK,沒問題。

而內心獨白卻是這樣的:你啥都不知道,我問個屁啊。我想就這麼這麼做,做出來再跟你們談吧。

結果可想而知,客戶看傻眼了,WTF,這是我想要的嗎?全部重來。

工作清零,好在此時員工有一點點明白需求了。可時間也所剩無幾,對方自然不會因為你搞了個炫酷而無用的東西就給你延長時間,結果必然是——加班。

這並非是單個員工的問題。

不習慣溝通,造成了兩個後果:客戶或業務人員越來越不願意討論需求,程序員的“語言代碼”能力也越來越弱,只能用加班工作來代替溝通。

當然“客戶不想跟你說話,並向你丟了一堆需求”和“程序員不想跟你說話,並向你丟了一堆代碼”的原因,還跟中國的低信任度的商業文化有關。

原因之二:商業信任度低,信奉眼見為實

甲方不相信“溝通”,因為乙方常常用專業來欺騙甲方,甲方不得不信奉眼見為實,喜歡讓乙方多做幾次給自己挑選的餘地,乙方不熬它三天三夜,甲方都覺得你不夠負責。

乙方也不相信“溝通”,因為甲方永遠說話不算話,溝通下來的需求,明天就能矢口否認。這個功能好好好,那個效果要要要,說得越多,幹得越多,最好的辦法還是拖到deadline前一天加個大班,時間就這個時間,你不確認也得給老子確認。

雙方僅僅在建立基本的信任感上,就投入了大量無效勞動。

原因之三:管理架構的混亂,發展速度太快,加班成了一種“理性”的選擇

為什麼“996”成為程序員的宿命?


我們可以發現,很多“風口上的企業”,營收每個月翻一番,人員半年膨脹十倍,這種情況下,寧可管理混亂,寧可組織無序,寧可給996加班費,甚至寧可內部腐敗橫行,也不願“停下你匆忙的腳步”,回頭加強管理。

為什麼IT互聯網企業成為996的集中營?在一個高速發展還有很大空間的市場,佔領市場最重要,如果一定先提升管理能力再動手,別人早把市場搶光了。

當提高管理水平這一類向企業內部“摳”來的效益,遠遠小於業務拓展、產品戰略等向外部市場“搶”來的效益時,996反而是企業“相對理性”的選擇。

4/4、什麼時候能盼到真正的955?

說起亨利福特,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他生產的T型汽車,還有他的“大規模流水線生產”;說起流水線,大家可能又會想到卓別林的《摩登時代》裡,工人被工廠流水線“物化”而發瘋的可笑又可悲場景。

但實際上,“大規模流水線”給企業管理帶來的重大改變是“計件工資”變成“計時工資”——都流水線了,計件就等於計時了。

而亨利▪福特為了打敗競爭對手,並滿足流水線標準化生產的要求,直接開出兩倍薪水搶熟練工人,並在全美率先實行了“8小時工作制”。

為了勸說工人們不要加班換取加班費,福特經常在工人面前發表演講,要求工人們“有時間多陪陪老婆孩子,做個稱職的丈夫和父親”——對照這次的反996運動,是不是有時空錯亂的感覺。

憑著“大規模流水線”、“八小時計時工資制”、“標準化生產”這些劃時代的管理變革,福特開始壟斷全美的汽車市場。

所以“八小時工作制”,是管理革命的產物,而不是勞工權益運動的結果,是激烈的商業競爭下的資本家的主動選擇,而不是政府管理的結果。

那廣大程序員同學們什麼時候能盼到真正的“八小時工作制”呢?我猜是這時——

有那麼一天,市場完全成熟,處處是紅海,市場變化慢,行業增速低,人力成本高昂,幾乎沒有什麼創業機會,也沒什麼人敢創業,大家都信奉“生活至上,娛樂至死”……

此時,精細化管理,向上班八小時要效益,才會成為一種主流的選擇。

玖伍伍納雄耐爾,就一定會實現。

為什麼“996”成為程序員的宿命?


本文的三個主要觀點;

第一、“八小時工作制”有定價機制上的缺陷,不可能完全執行;

第二、加班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水平低下;

第三、提高管理水平,有時不是做不到,而是划不來


首發於“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微信公眾號,每週二篇原創,顛覆你對職場的看法。

與“管理變革”相關的文章

聰明的員工為什麼不願“多幹活多拿獎金”?

管理學的第一位大師,他的理論決定了麥當勞應該烤多少個漢堡

光明與光明的戰爭:霸道總裁愛迪生VS.天才工程師特斯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