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秦灭六国以后,秦国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

用户7101905293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兵扫平六国,李斯认为三皇之中人文始祖泰皇伏羲氏最贵,建议用泰皇来形容他的功德。可秦王政认为自己功超三皇,德盖五帝,自称始皇帝,加上国号简称为秦始皇。那么秦始皇灭七国后(其实是七国不是六国),是如何处置七国国君的呢?至于是那七国,您看过就知道了。

福垊逐一为您揭秘历史真相。

秦王政的老师韩非也救不了韩王安

韩王安(前238-前230年在位)姬姓。韩国第四代国王(第17代君主),其父为韩桓惠王姬然。福垊想说的是韩国是晋国庶系,其远祖为韩万,韩万乃曲沃桓叔之子,晋穆侯之孙。韩国虽跻身于战国之雄,然而却是七雄中最弱的国家,弱到以后皇朝就没有用它当国号的地步。韩国自知太弱就向秦国称臣,可后来赵国胜了秦国,韩王安就跟赵国搞到了一块了,毕竟人家都是三晋哥们儿嘛!这下惹怒了秦国,派了内史腾(相当于直辖市市委书记兼市长)把韩国给灭了,韩国从此变成了颍川郡。秦王政就把韩王迁徙到陈县(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在这里韩王安很安定很安全。谁曾想前226年,韩国旧贵族们要复国,结果复国复败了,还殃及了池鱼——诛韩王安!

国王与妓女生下的昏庸国王赵王迁

赵王迁(前235年-前228年在位),嬴姓。赵国第五代国王,赵国第十代君主,其高祖为赵武灵王,七国中有谥号的末代国王有两位,其中就有他,他的谥号是赵幽缪王。赵国自长平之战后,就萎靡不振,更可怕的是天灾不断还自断长城。前231年地震,前230年饥荒,前229年战国的长城,不败将军李牧被秦人施以反间计而命丧朝堂。前228年王翦打败了替代李牧的齐国将军颜聚和赵国将军赵葱,掳走赵王迁,赵国被秦国设为邯郸郡。他的生母一族被愤怒的赵国大夫处死,因为害死李牧的就是她,因为她还跟春平君有一腿,因为她还干政。秦国将赵王迁迁到房陵(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的深山中,历史上也就没了赵王的记载了。福垊估计养尊处优的他活活在房山被虐死。

爱狗人士魏王假,大水冲走的狗王。

魏王假(前227年-前225年在位)姬姓。魏国第六代国王,魏国第八代国君。他养了十八年的狗,当了三年的王。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贲攻打魏国,当打到魏国的国都大梁(开封)时,魏国军民誓死抗争。王贲就采用水战,引用黄河、鸿沟(今河南省荥阳市运河)浇灌大梁城,最终抵抗不住,魏王假投降。魏国被秦国设为砀郡。对于魏王假的结局,历史上没有交代,福垊感觉秦国杀害他的可能性很大。

楚负刍、昌平君

楚王负刍(前228年-前223年在位)楚国第23代王,楚国第47代君主。其父为楚考烈王,他为楚幽王之弟,楚哀王之兄。楚幽王薨逝后,楚哀王继位,不到两个月他弑君夺位了。前224年王翦60万大军斩杀项燕。前223年王翦、蒙武攻入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俘虏楚王负刍。然而楚王负刍严格来说不是末代君主,末代君主是谁呢?

楚国末代君主是昌平君。昌平君(前223-前223年在位),前238年,平定嫪毐之乱,后为秦国相邦。当年韩王安被流放到陈县时,韩国新郑贵族发动叛乱。在这种情况下,秦王政派昌平君赴陈。因为陈县是楚国的旧都,用昌平君一能压制韩王安二可安抚郢陈黎民。谁知道昌平君到此之后反而叛秦,这也难怪他本来就是楚考烈王的儿子嘛!他被楚国残余势力立为楚王,定都兰陵,偏安吴越之地。不久,兵败自杀。

子贤父庸燕王喜

燕王喜(前254年-前222年在位),姬姓。燕国第七代国王,燕国第42代君主,如果算上让贤于相邦则为43代君主。他这一生主要跟赵国交恶的多,长平之战后,他企图用人海战术拿下赵国,结果反而被赵国包围国都,不过赵国还是放了他一码。后来在秦国的步步紧逼下,他一步步退让。而他的儿子太子丹,则派杀手荆轲等人刺杀秦始皇,然而因为荆轲技术不够高导致刺秦失败。燕王喜我了讨好秦国,亲手将太子丹杀死,然而杀子并没有拯救燕国。前222年,王贲破燕。燕王喜为秦王政报了仇,但秦王政并没放过他,他的下场也很凄惨。

代王嘉

代王嘉(前228年-前222年在位)赵国大夫将赵王迁母族灭族后,他们和赵王迁的大哥嘉一同逃亡代地,是为代国称呼为代王。其实原本赵国的王位应该是赵嘉的,但赵悼襄王不喜欢嫡长子的母亲,于是子以母贵,赵迁继位了。秦国灭燕之后,王贲南下灭了代王嘉,建立了代郡。有种说法是代王嘉自杀了。

齐王建

齐王建(前264年-前221年在位)(前280年-前221年)他是齐国第五代国王,他是齐国第八代君主。他是七国中年龄最大的,在位最长的国王,而且其家族也是比较幸福的国王。他也有谥号齐共王。秦国每灭一国,他都遣使庆贺,最后轮到了他自己。他先是生母摄政,后是舅父辅政,可他的舅父贪图秦人的利益而卖国,齐王建年纪一大把,还时不时的朝见小伙子秦王政。前221年王贲打齐国,在舅父的劝说下,不战而降。流放到共地,然后活活被饿死。秦灭后,其弟田假被拥立为齐王,其孙天安被项羽封为济北王。济北王的父亲就是田升。济北王的后代还出了一位皇帝,他就是新朝皇帝王莽。

福垊认为秦始皇是我们历史的第一个消灭封建主义的皇帝,他连自己的儿子和女儿都不册封,彻底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而刘邦之后的皇朝则是半封建半郡县甚至后来还要加上个半殖民地制。


福垊


秦王嬴政在拿下吕不韦、嫪毐集团,独掌国政以后,开始着手解决六国的问题。他花了十年的时间,先后拿下韩、赵、魏、楚、燕、齐,实现了国家大统一。这样一来,秦国就需要面对六个亡国之君。一般来说,亡国之君都是一个大麻烦。那么,秦国是如何处理这些麻烦的呢?

(韩王安剧照)

一、韩王反叛被杀。

韩国是秦国灭掉的第一个诸侯国。之所以韩国成为第一个,是因为韩国最弱。秦国选取最弱的开刀。秦国打韩国没费什么劲,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出内史腾率十万大军,几天功夫就把韩国拿下来了。

秦国拿下韩国后,那时候还没有处理末代国君的经验,加上当时还有五个国家没灭,也不能太严厉处置,因此采用了就地安置的办法。把韩国设置成颍川郡,韩王安就安置在颍川郡内。不过仅过了4年,公元前226年,因为原先韩国旧贵族不服造反。韩国旧贵族造反,与韩王安有没有关系,历史上并无记载。不过,秦国趁机说,这是韩王安造反,把他给杀了。

二、赵王流放深山。

赵国原本是战国末期仅次于秦国的强国,因为有“胡服骑射”的军队新经验,又出了廉颇、李牧等一大批名将,本来在末期的时候,还多次打败秦国,吊打燕国。当秦国名将王翦于公元前229年率军攻打赵国时,还遭到了李牧、司马尚的强力抵抗。王翦一时也拿不下来。于是他采用离间计,用重金贿赂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诬陷李牧、司马尚要造反,赵王迁解除了他俩的兵权,派了两个草包去防守。结果王翦不费吹灰之力打败那两个草包,攻陷邯郸,俘虏赵王迁。

俘虏赵王迁后,因为在处置韩王安上的教训,再加上赵国当时不屈不挠,秦国不敢大意,让赵王迁离开他的生活地,把他流放在房陵的一处深山中。

赵王迁的结局是怎样的?《史记》没有记载。《淮南子》上说:“赵王迁流于房陵,思故乡,作为《山水》之讴,闻者莫不殒涕。”也就是说他在深山中哭诉。但哭诉有什么用呢?大约最终也就野死在深山中了。

(魏王假剧照)

三、魏王下落不明。

公元前225年,秦国灭掉赵国后,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军进入魏国境内。王贲掘开黄河、鸿沟,往魏国都城大梁灌水,魏王假抵挡不住,投降。

魏王假投降后,《史记》上并没有记载他的下落。《烈女传》上说:“秦杀假。”为什么要杀?怎么杀的?都没有明确记载。所以说,魏王假下落不明。

四、楚王自杀殉国。

楚国和赵国一样,也是战国末期敢于和秦国强势抗衡的国家。在楚考烈王的时候,还强力对抗秦国,并且还灭掉了鲁国。但是楚国最后被自己折腾败了。从楚怀王和楚顷襄王被秦国不断欺骗,接着楚考烈王的儿子们相继争夺王位,最后楚王负刍的时候,秦国名将王翦攻下楚国都城寿春,俘虏楚王负刍。这一年,是公元前223年。

但名将项燕又推举楚考烈王的另一个儿子昌平君熊启为楚王,在淮南一代继续与秦国对抗。不过这时候楚国已经是强弩之末。很快,项燕败给秦军,项燕自杀,同时熊启也自杀殉国。

(燕王喜剧照)

五、燕王自取灭亡。

燕国最后一个君王燕王喜算是死得最没出息的。本来国家就比较弱,但是在看见赵国大将廉颇离开赵国以后,觉得是一个机会,便派人去攻打赵国。结果被赵国打得大败,俘虏了燕军两万人,杀死其主将剧辛。

接着,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失败,秦国派军队来攻。燕王喜赶紧把都城迁到辽东,并且还杀了燕太子丹,向秦王求和保命。

但是燕王喜并没有因此保住自己性命,公元前222年,王贲攻打辽东,最终活捉燕王喜。《史记》也没说活捉燕王喜后,他的下场如何。但那时候天下只剩下一个齐国还没灭,他的下场也是可想而知的。

六、齐王活活饿死。

在秦国灭五国的时候,因为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齐王建一直过得逍遥快活。当秦国已经把五国都灭了后,齐王建才猛醒过来,赶紧派军队守住边境。

不过这时候显然已经晚了。秦王对齐王建说,让他投降。投降后,可以送他五百里土地。

齐王建看看,也确实打不赢,于是宣布投降。这一年是公元前221年。

但齐王建投降后,秦王并没有善待他,而是把他和赵王一样,流放了共地的深山中。他的命运比赵王还惨,秦国不给他提供食物,他被活活饿死。

总之,六国末代国君,都没有好下场。想想也明白,国家都灭亡了,国君怎么还会有好日子过呢?

(参考资料:《史记》《淮南子》《列女传》)


张生全精彩历史


在中国战国时期,皇帝林立,诸侯遍地,各霸一方。商鞅变法后,秦国在秦王政带领下秦国经济发展迅速,军力日益壮大,在当时已经是军事和经济强国。在经济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推动了秦国向外扩张野心。秦王在高参李斯,尉缭等军师协助下,制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策略。“灭诸侯”成帝业,灭六国统一中原仅用了10年时间,实现秦王的扩张心愿。被秦国灭亡的国家有韩国,赵、魏、楚、燕和齐国,秦国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的国家。秦国灭了六国,君主又怎么处理的呢?

一、 秦国首先灭掉的是韩国,韩国最后君主是韩王安。当时韩国的经济已经处于危机,民不聊生。国家以处于崩溃的边缘,韩国为了讨好秦国把南阳献给了秦国。之后秦王任命韩国降将内史腾住守南阳,不久秦王派内史腾带领10万大军南下攻打韩国内地,虚弱的韩国不堪一击,失去了抵抗力。君主韩王安被俘。秦王把韩王安迁往陈县。后来韩国贵族发动政变,韩王安受到了牵连而被处死。

二、赵国

赵国末代君主是赵王迁。赵王迁在军事上启用了大将李牧带兵抵御秦兵入侵。后来赵王迁听从谗言把李牧杀了,赵国再也没有象李牧这样的良将来抵抗秦军,最终被秦国消灭,赵王迁被俘。之后秦王把赵王迁流放到房陵山野中自消自灭,惨死离世。

3、魏国。魏国的末代皇帝是魏王假,继位后在公元225年3月被秦国将军王喷号召民众引度黄河水灌大梁城,城内军民死伤无数。魏王见大势以去,被迫投降。魏国彻底灭亡。魏王假死活现在还是一个谜。

四、楚国,楚国的末代皇帝昌平君,在公元前223年秦王帅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通过几次大战昌平君大败被俘。楚国的一国之尊被秦国留在秦国作人质住在咸阳,这时韩国的新邓地区发生动乱,昌平君被秦国看重派他到楚国,以楚国公子的角色安抚楚国老百姓。昌平君看到了当地老百姓苦难,决心反叛,回归楚国并被推荐为楚王。带领大军再次攻打秦国。后来秦国将领带大军攻打楚国。通过几次大战后,昌平君兵败身亡。楚国彻底结束。

五、燕国。国家君主是燕王喜在公元前226年继位,本年10月秦国攻打了燕国,几天之内突破了燕国首都蓟城。燕王喜被迫无奈跑到了辽东,以当时刺杀秦王没有成功败露的太子丹,换取自己的生存。聪明反被聪明误。在公元前222年在辽东活捉。燕国彻底灭亡。君主下落无法考证。

六、齐国。齐国当时的 君王是齐王君。看到了秦国南争北战收复了五国。心有余悸。那时候的齐国与秦国关系还此较密切。齐国看到了秦国大势扩张。自己自身难保,果断的与秦国断决关系。在公元前221年秦国攻打了齐国,秦国大军挥师南下。齐国的国王齐王建无能为力抵抗。只有投降,齐国正式灭亡。齐国的齐王建流放荒野。被活活饿死,秦王完成了统一大业,秦政王称帝。史称“秦始皇”。


梅145676513


让我们跟随秦统一六国的步伐来了解六国国君的结局。

①韩国

前230年,秦国派内史腾率师十万南渡黄河攻韩,俘虏韩王安,以韩地建置颍川郡,郡治阳翟,韩国灭亡。

韩王安,又称韩废王,姬姓,韩氏,名安,韩桓惠王之子;韩王安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陈县;后韩国旧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秦国平定叛乱之后,为了根除祸患,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


②赵国

前229年,秦将王翦于是率大军攻赵,突破井陉口,攻陷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秦在赵都邯郸区域建立邯郸郡。

赵公子嘉率领其宗族数百人逃到赵的代郡,自立为代王;前222年秦军在灭燕国之后回师灭代,俘虏赵嘉,赵国亡。

赵幽缪王,嬴姓,赵氏,名迁,赵悼襄王之子,母赵悼倡后;赵王迁遭俘后,被流放到房陵(湖北房县)深山中。

公子嘉,即赵代王嘉,又称赵嘉,赵悼襄王之子,赵王迁之兄;最后被秦将王贲所俘虏。


③魏国

前225年,秦将王贲以水淹之计攻破大梁,魏王假降,王贲尽取魏地,为三川郡,魏国就此灭亡。

魏王假,姬姓,魏氏,名假,魏景湣王之子;魏王假投降后其结局《史记》没有记载,但《烈女传》记载被秦王杀害。

④楚国

前223年,秦老将王翦攻破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王负刍之弟昌平君芈启被拥为楚王,定都兰陵,秦军蒙武来攻,昌平君兵败自杀。

楚王负刍,芈姓,熊氏,名负刍,楚考烈王之子,楚幽王熊悍之弟,楚哀王熊犹庶兄;被王翦俘虏后结局不明。

昌平君芈启被秦军蒙武战败败自杀。


⑤燕国

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燕王喜,姬姓,名喜,燕孝王之子;燕王喜被王贲活捉后其结局《史记》不载。



⑥齐国

前221年,秦将王贲率领秦军伐齐,齐王建向秦王嬴政投降,秦国统一六国,齐国覆灭;在齐地设置齐郡和琅邪郡。

齐王建,亦称齐废王、齐共王,妫姓,田氏,名建,齐襄王之子,母君王后;齐王建投降秦国后,秦王政将齐王建安置在共地,不供给食物饿死。


安定郡小书生


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

韩国: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韩国降将内史腾率秦军灭韩国,俘韩王安,韩亡。所得韩地置颍川郡。公元前226年,在新郑的前韩国贵族发动叛乱,后被平定,而韩王安也在这年被处死。


赵国: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将军王翦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置邯郸郡、钜鹿郡、太原郡。赵公子嘉率宗族百人逃亡到代城。赵王受俘进入秦国,发配到房陵深山中,一直到死,谥号幽缪。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3年)王贲攻代郡,掳赵公子赵代王嘉,赵彻底灭亡。随之处死赵公子。


燕国: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秦舞阳刺杀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领兵攻燕。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蓟,燕王喜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燕王喜三十三年(前222年),王贲破辽东活捉燕王喜,燕国灭亡。处死燕王喜。


魏国: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军王翦之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3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魏王假被虏后被杀。不久也被杀。




楚国: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60万大军渡过淮水,围攻楚国都城寿春。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随之处死。公元前223年,楚王负刍的弟弟昌平君熊启在淮南被拥立为楚王,定都兰陵,以长江作为屏障,占据吴越之地。同年,秦军蒙武来攻,昌平君兵败自杀。


齐国: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齐亡。秦王政将齐王建安置在共地,不给他供给食物,齐王建最终活活饿死。


搬讲历史


大家好,我是历史悠悠,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秦王政处理掉内贼嫪毐和吕不韦后,就开始加快了对东方六国的进攻节奏。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历时10年,先后灭掉六国,终于在前221年登上帝王宝座,控制六合。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用了韩非的中央集权制来管理国家,并未像周朝那样分封诸侯而前朝殷商遗民安置在宋国。那么,那些前朝诸侯国的国君又将如何处理呢?

01 韩国:韩王安

据《史记》载,公元前230年,秦国内史腾奉命攻打韩国,抓获韩王安,将韩国设置为颍川郡。《史记》并未交代韩王安的下落。

但据《秦简》载,公元前226年,昌平君徙居韩王安死处(郢陈山),有敢死之士跟随。而《史记》载,前226年,新郑反叛,昌平君迁徙到郢地。结合这两者,大致可推出,韩国旧都新郑叛乱,殃及到拘禁中的韩王安,而被诛杀。

综上,前230年,韩王安被俘,前226年,大概受到新郑反叛牵连而被诛杀,显然没等到秦始皇登基的那一天。

02 赵国:赵王迁及后人代王赵喜

公元前229年,秦军进攻赵国,赵国大将李牧和将军司马尚领兵,反击秦军。后来,秦国买通赵王宠臣郭开,中伤李牧和司马尚,诬陷他们企图造反。李牧被杀,司马尚被撤换。

公元年228年,秦将王翦大败赵兵,杀赵葱,颜聚逃亡。秦军攻陷邯郸,俘虏赵王迁。后来生死两茫茫,就是不清楚。但是据《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载,赵王迁后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的深山老林之中。

后来,赵国逃亡的大夫们共同扶立赵嘉为王,在代地称王六年。公元前222年,秦国进兵灭了代国,俘虏了代王赵嘉。

03 魏国:魏王假

公元前225年,王贲进攻魏国,水淹大梁,俘虏了魏王假,终于灭了魏国,设置为郡县。

而据《资治通鉴》载,魏王假投降后被秦军杀死。但这里还是有点疑问,一般来说,将士没有权限处置投降的诸侯国君,这么滴也得由秦王政来处理吧。

04 楚国:楚王芈负刍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王翦、蒙武攻进楚都,俘虏了楚王芈负刍,灭亡了楚国,在楚地设置三个郡县。

05 燕国:燕王姬喜

公元前227年,秦国攻燕,兵临易水。燕太子丹派荆轲、秦舞阳等人前去行刺秦王政,荆轲武功本就不行,还要被吹捧成大侠,勇气可嘉,不过血溅当场。秦王政大怒,将伐燕计划提前,派王翦率军伐燕,公元前226年破燕都蓟城,燕王吓得逃到了辽东,赶紧提着太子丹的首级去秦国求和。

如果这样就能放你一马,那就不叫虎狼之师了,人家当然要先解决靠着近的国家,以免后患,像燕国这种菜鸟分分钟搞定。

这不其他搞定了,客人不请自来了。公元前222年,王贲率军卷土重来,进攻燕国辽东地区,抓获了燕王姬喜。


06 齐国齐王田建

公元前221年,齐王田建眼看着其它5国一个一个地倒下,早已吓得瑟瑟发抖,不知如何是好。宰相后胜说,要不投降吧。齐王田建二话不说,就率军投降秦国。秦国俘虏了齐王建,把他迁到共城。终于灭亡齐国改为一郡。

而据《资治通鉴》载,秦国派人诱降齐王,约定封给他五百里的土地,齐王于是便投降了。但是秦国却将他迁移到共地,安置在松柏之间,最终活活饿死了。秦人套路深啊,连吓带骗的,可怜的齐王就这样死了。


结语:

看来也没几个活到秦始皇登基的那一天,始皇帝也不用考虑如何处置他们。其实,无论那六国亡国之君下场如何,都无法阻挡大秦统一天下的铁蹄。他们唯一要祈祷的便是多活15年,等到秦朝覆灭的那一天。不过,显然,他们都没活到那一天,因为后来秦朝覆灭的时候,六国后人皆重新起义,但是并没有看见他们的身影。


史海觅踪


秦发动统一战争第一个灭的就是韩国,没有名将领兵也没有主力部队的参与。只有一个叫内史腾的人,他的名字叫冯腾,就是向赵国进献上党的上党郡守的后代。末代韩王安就是在内史腾的威逼下投降的,原本韩王安被囚禁于陈县。后来韩地发生了韩国贵族复辟的叛乱,虽然叛乱被王贲平定但秦始皇为绝后患,将韩王安处死。可以说韩王安是死在了复辟的道路上,至于本身参没参与复辟不好说,但他恐怕是知道的,毕竟王朝复辟势力的行动必须有可以号令的人物。

秦灭赵有由天助,除了赵国本身的奸人之外,赵国的一场大地震和饥荒使得赵国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军队抗秦了,即便李牧南下军粮问题依旧是绕不过去的坎。赵王迁投降秦国,被流放房陵最终被饿死,死时大致15岁。哥哥逃到代地为末代赵王嘉,与燕联兵抗秦最终战败不知所踪。赵国作为战国后期的抗秦领袖,一直走在最前沿但赵国对其他国家也有说不出的方面,比如失之于秦补之与邻。一直到长平之战后才铁心寻求六国援助并力抗秦。

魏王假在水淹大梁以后被俘获,但历史上对其结局有不同记载。第一是被俘囚禁。第二是与公族多人被杀,只有信陵君魏无忌的族人得以逃脱幸免。恐怕这也是人们对魏无忌的尊敬而如此之想吧!魏国作为战国初期最先称霸的国家,到了后期却任人宰割主要原因还是魏惠王的责任,庞涓、孙膑、龙贾、卫鞅、公孙衍、张仪、惠施等等人才都没有留住。战国时期有名的历史人物有一半都与魏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但都恰好错过了。

楚王负刍被废为庶人,嬴政亲自接受了投降。楚王启在兰陵被拥立为秦军所杀。这之中李信灭楚的失败主要是熊启的原因。嬴政发动战争后,昌平君熊启作为质子在秦,负责运送粮草关键时刻返国攻秦,之时秦军两面受敌,淮南之地尽失。他还曾经参与过平定嫪毐的叛乱是个很有故事的人。

燕王喜被俘后押解会咸阳,但路上颠簸劳累,又渴又饿,最终饥渴而死。齐王间恐怕就是现在所说的妈宝男,自从母亲死后国君都不会当了。对于天下大势的变化甚至都忘了自己还身在其中,等到就剩他一家时才起兵驻守关口。做做样子可以,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但也使百姓免遭战争之苦。结局大概是最好的,毕竟嬴政还是分给他500亩荒僻的土地,虽然最终也饿死了,最起码有500亩地啊!


世界史图鉴


秦灭六国采用的是战代纵横家的“远交近攻”策略,六国先后灭亡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

六国末代君主之死如下

1.韩王安之死

秦灭六国先是从国力最弱的韩国开始。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攻灭韩国。公元前226年,新郑的前韩国贵族发动叛乱,被秦平定,为绝后患,韩王安也在同年被毒死

2.赵王迁之死

在六国中,赵国本是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国,但长平之战后,赵国国力急剧下滑。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生擒赵王迁,赵国灭亡。

对于赵国末代君主赵王迁,秦以流放方式处置,但不久后,赵王迁饿死于房陵城北茅屋里。

3.魏王假之死

魏国早期,国力在秦之上,但在韩、赵相继被灭后,魏失力量基础。公元前225年,秦皇派大将王翦之子王贲,率大军10万,攻魏国,引黄河、鸿沟水,灌淹魏都大梁城三月,城墙崩塌,秦军攻入大梁后,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如何被杀,史无记载。

4.楚王负刍之死

楚国地域辽阔,兵力雄厚,故秦灭六国,置楚靠后。公元前224年,始皇亲请老将王翦,率军60万伐楚,占领大部楚地。公元前223年,秦军占领江南,俘获楚王熊负刍,以弑君(哀王)之罪,废为庶人,后来不知所踪。

5.燕王喜之死

公元前227年,燕王喜之子燕太子丹,曾派荆轲刺杀秦王嬴政失败,嬴政恼羞成怒,出兵攻打燕国,由于燕国距离较远,秦一时间未能彻底灭燕。

公元前226年,秦兵攻取燕地,燕王东迁至辽东。

公元前222年,秦灭掉韩、赵、魏、楚后,派王贲率军攻破燕都蓟城,生擒燕王喜,由于燕国曾策划刺杀嬴政,燕王喜被斩首后,尸体和头颅被高悬示众,是六国末代国君中结局最惨者。

但又有一说,燕太子丹刺秦失败,逃亡辽东(今辽宁辽阳市),被燕王喜斩首,献给秦王。

公元前222年,燕王喜被俘,正史记载,秦始皇曾赦其一死,并未杀他。野史认为,燕王喜乃是后来上吊自杀而死。

6.齐王建之死

齐国是传统强国,早在春秋初期,齐桓公就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时,虽然姜氏齐国被田氏齐国取代,但仍让秦国畏惧。

公元前221年,秦灭掉韩、赵、魏、楚、燕后,王贲率秦军大举进攻齐国,齐王建非常惊恐,于是开城投降。秦军顺利占领齐都临淄,齐王建被俘后软禁,秦王嬴政下令不给食物,最后致齐王建被活活饿死。





太阳春


春秋时期,两国交兵,温文尔雅,比如晋楚交战,楚将在乱军中看到晋国君主,就主动下马作揖问候,一场仗,看见3次,就拜了3次,仗打完了,抓的俘虏也放回去,各自回家,该干嘛干嘛。

战国时期,两国交战,你死我活,白起作为杀神,在长平就把几十万赵军降卒给埋了,而当最后的嬴政继承大统,开启统一进程之后,就做到了真正的斩草除根,六国在10年内先后被灭,而六国的君主也都没有得到善终,可谓大厦将倾,一片凄凉,尤其是那个坐视五国被灭而按兵不动、只顾欢乐的齐王,当他被活活饿死的时候,是不是想到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话呢?

韩国,是典型的不断“以地事秦”的国家,在几十年时间里,韩国不断上演着“被秦军攻—割地—再被攻—继续割地”的命运,最终韩国剩下的地儿还不如秦国的一个郡,但还是年年受到秦军的不断进攻,韩王安最终无奈地降了秦国,秦王先把韩王安安置在了今天的河南淮阳。不过也许秦国的统治太过残暴,韩国被秦国收编不到4年就发生了大规模贵族叛乱,秦军镇压了叛乱,秦王觉得这个韩王留着也是个隐患,就索性杀了韩王安。

韩国被灭,赵国颇有唇亡齿寒的危机感,可惜赵王听信了秦国的反间计,杀了李牧,自毁长城,不久秦军就攻陷赵国,赵王迁不得不也投降了秦军,秦王把赵迁安置到了今天的湖北房县,在房县的深山里,赵迁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最后在悔恨抑郁中离世。

魏王假是魏国的末代国君,登基才3年,秦国的王贲就攻了过来,为了迫使魏国投降,王贲下令引来黄河水淹了大梁城,魏王假也只得投降了秦军,由于史书上并未记载魏王假的后续命运,他最后的结局不得而知,但不会比韩赵的君主有多好。

三晋已灭,秦军大举攻楚,楚王熊负刍兵败被俘,楚国灭亡,熊负刍被抓回了秦国,后续命运历史没有记载,但他的同宗昌平君联合项梁在淮南举兵抗秦,自称为楚王,定都兰陵,以长江为屏障,以吴越之地为后盾。但最后还是败于秦军,昌平君兵败自杀。

楚国既灭,秦军全力向东,继续攻打燕国,那个杀了亲儿子姬丹(荆轲刺秦王的主谋)以讨好秦王的燕王姬喜被秦将王贲俘虏,后续命运不详,但肯定很惨。

好了,最后就剩下一个齐国了,王翦和王贲父子二人一起合伙灭了齐国,齐王田建看到其它五国的悲惨下场,后来在后胜的建议下不战而降,而其实后胜早就被秦国买通,而且秦王答应齐王投降后,可以给500里地作为养老的封邑,齐王想想也挺好,就降了吧。秦王也没有食言,给了齐王五百里地,但是在太行山里的共地(今天河南西北部的辉县市),并且用重兵把他给围了起来,不给食物不给水。最终,齐王就被活活饿死了。


云中史记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秦王嬴政向东方诸侯国发难,先后灭韩、赵、魏、燕、楚、齐等诸侯国,结束长达几百年的分割局面,那么东方六国被灭后,他们的国君下场如何呢?

韩国末代国君—(韩王安)

韩安即位时,韩国形势很危急,基本上处于灭亡的边缘。

  • 公元前233年,秦将桓齮率领大军攻打赵国邯郸,秦军惨败,桓齮怕因战败而获罪,便逃亡燕国。韩王知道秦国惨败后,非常高兴,认为秦国也没有那么牛,加之赵国使臣不断的给韩王洗脑,韩国便与赵国结成联盟一起抗秦。韩王有了赵国这个大靠山后,过于兴奋而得意忘形。此时秦臣李斯上书韩王让他觉悟,韩王却不以为然,不理睬也不召见李斯。他觉得赵国实力强大,不用惧怕秦国。

  • 公元前231年,秦军攻下韩国南阳,次年,秦将内史腾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韩国,在此期间韩国无人抵抗,秦国仅用了一年时间非常顺利的攻下韩国,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软禁于陈县。
  • 公元226年,韩国贵族在故都新郑起兵造反,被秦军平定后,秦王为了斩草除根,下令将韩王安处死。

赵国末代国君—(赵王迁)

赵国长平邯郸之战后一蹶不振,赵王迁算是比较糊涂的,自赵武灵王后,赵国国君一代不如一代。公元前231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邯郸,赵将李牧大败秦军,秦王无奈之下只能使用离间计,收买赵王迁身份宠臣郭开,让他诬陷李牧拥兵自重,企图谋反。赵王迁既然昏庸的相信李牧有谋反之举,于是将李牧杀害。李牧死后三个月,秦王派王翦率军对赵国邯郸猛攻,赵国惨败,赵王迁逃到代地,战战兢兢在代地过了七年,最终被秦将所杀。

魏国末代国君—(魏王假)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师讨伐魏国,王贲采用水站术,引黄河水灌魏国都城大梁,让大梁陷入一片汪洋之中,大梁城墙倒塌,魏国灭亡。

关于魏王假的结局,《资治通鉴》记载,魏王假投降后被秦王所杀,但是《史记》却没有相关记载。

燕国末代国君—(燕王喜)

燕国本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之一,没有实力与秦国抗衡,所以燕太子丹就派荆轲刺杀秦王,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秦王大怒,立刻派兵攻打燕国,燕国惨败,燕王喜退守辽东地区,为了与秦示好,杀燕太子丹表示向秦求和。三年后,秦王派王贲攻占辽东地区,燕王喜被俘虏,秦王为了解心头之恨,将燕王喜斩杀后,把尸体挂起来示众。

楚国末代国君—(楚王负刍)

秦国灭楚用了三年时间,公元前225年,秦将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先后攻占平舆、鄢郢、该城等。次年,秦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讨伐楚国,王翦到达楚国后先按兵不动,好吃好喝供着士兵,这样持续了一年之久。楚军觉得秦军无意出战,便挥师东去,就在此时王翦率军追击,楚军惨败,都城寿春沦陷,楚王负刍被废为庶人,至于楚王负刍的结局史料记载不详。不久楚将项燕拥立楚国宗室昌平君为王,起兵反秦,秦将王翦率军讨伐叛贼,昌平君与项燕被杀。

齐国末代国君—(齐王建)

齐国是秦灭东方诸侯国的最后一个国家,秦先后把最强大的赵国与楚国都灭掉了,齐王建很害怕,自己国家几十年没有为战争做准备了,无力应战。就在此时,秦王派使者哄骗齐王建说,只要你肯投降,秦国就愿意赐你六百里地,封你做王。齐王建听后大喜便同意了秦国的要求,等到齐王建跟随使者来到秦国后,秦王把他安排在偏远的共地,不给吃不给喝,齐王建很快就饿死了。

总的来说,秦灭六国,六国国君基本上都没有好的下场,死的死,逃的逃,最终也逃不过秦王的魔掌。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众多诸侯国混战的局面,虽然秦朝之后也出现了分割的局面,但是统一是主流,秦始皇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