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非瘟背景下生猪供应虽有所偏紧,但谁说进口猪肉能平抑猪价?

早在18年11月,中金固收的专家就率先提出判断,猪瘟会带来19年通胀压力的上行。在12月时也预期了猪肉价格可能会暴涨。在春节过后,猪价的迅速暴涨甚至波及仔猪和母猪的普涨,这让养殖户们的话语权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如今非洲猪瘟加剧猪肉供给紧缩幅度,

在这种情况下猪肉价格上涨的空间有多大?进口猪肉又能否平抑猪价?

猪周期主要由散户造成?

供给:非洲猪瘟疫情蔓延已经8个月,前期大批病死猪和恐慌出栏后,1-2月生猪存栏环比持续-5%以上创历史最大降幅,背后可能是养殖户的恐慌情绪。以广东出栏的平均重量为例,同比一直为负值,且2019年1月跌幅明显扩大。出栏加速+价格下跌+屠宰体重下降,说明这可能是疫情导致恐慌情绪发酵,出现集中出栏的情况。目前去产能有多严重呢?2月能繁母猪存栏同比-20%、生猪-17%,可以说是建国后最严重的去产能幅度, 未来最大可能到达40-50%,也超过了2007年蓝耳病的去产能幅度,所以理论上猪肉价格的累计涨幅应该超过07年8月的CPI猪肉分项最高值——80%。在冻肉收储新闻公布后,价格21.6元/公斤的收储价居然出现流拍,重要原因之一,是有很多符合标准的农业产业化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其冻储肉若想入选中央储备,必须经PCR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结果阴性的同批冻猪肉方可进行交储。由于收储要求非常严格,导致了企业参与度不高,也侧面反映了龙头企业猪瘟问题的严重程度。所以不仅小养殖户受损,很多大企业也损失惨重。从养猪企业年报看,猪瘟的持续发酵也对养猪企业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造成了明显影响。例如正邦科技18年半年报时公司能繁母猪44.4万头,但受到疫情影响后,18年末公司母猪产能缩减至40万头左右。而温氏受到疫情影响,到18年末能繁母猪没有增长,牧原的能繁母猪数也较几个月前有所下滑。

过去有个规律是,猪周期主要由散户造成:规模化程度、抗风险能力低,亏钱了就要减产,赚钱了就会扩产,但是每次产能都赶不上价格的变化。于是有人怀疑,规模化养殖提升后,猪周期会减弱吗?事实上,大型养猪场在这次猪瘟中也遭受了不少的损失,而且由于集中饲养,一旦感染,其惨烈程度可能超过散养户。原因可能在于集中度提升,并不会改变养猪行业“母猪-仔猪-生猪”的养殖模式。从美国的经验看,过去20多年来,即使产业化较强,猪肉价格依然呈现周期性。

当然,短期涨势这么迅猛确实有养殖户惜售和炒作,随着猪价继续上涨,最近猪价涨幅开始缩窄,部分地区猪价也出现回落。养殖户出栏积极性增加,屠宰企业仍有压价意愿。但屠宰企业猪肉库存仍能达到85%以上,使得近期猪价上涨动力不足。

非瘟背景下生猪供应虽有所偏紧,但谁说进口猪肉能平抑猪价?

需求:史无前例的供给压缩,面对着天价猪肉,需求可能也部分转移,抵消一部分涨幅。虽然近几个月猪肉价格上涨更多是由供给端扰动,但是春节前猪肉的反常大幅下跌,显示居民的部分猪肉需求已经向鸡肉等替代性肉类转移。鸡肉供给周期较短、替代性肉类的产量和进口可能有所增加。由于替代性,过去家禽的消费弹性也低于猪肉,鸡肉还会同步跟涨,所以今年鸡肉的涨价也比较确定。在历史上猪周期启动的1年内,CPI中蛋类分项往往出现同步上涨,涨幅约为猪肉价格涨幅的1/3(图4),这个对于CPI食品项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非瘟背景下生猪供应虽有所偏紧,但谁说进口猪肉能平抑猪价?

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和消费升级的趋势,更何况18年居民录得了历年最大的财富增长(以新增存款+理财+货币基金)。所以今年居民的消费能力是有的,猪肉涨价对消费的挤出更多集中在农村地区。在猪肉涨价的2016年,猪肉人均消费量出现了下滑,城市的下滑幅度-2%低于农村-4%(图5),当然这一幅度无力抵消全年猪肉均价的17%的涨幅。农村居民消费力能否支撑这一涨价?农村就业分析显示,春节后的农民工返程未受影响,节后快开工下、地产、基建等行业的招工需求比较稳健,所以短期内没有农村居民的收入压力),农村的猪肉需求应该不会出现较大的萎缩。而城市居民的猪肉需求弹性则随着收入增长变得更大。草根调研显示,中产阶级已经养成购买品牌猪肉的习惯,据网易味央调查统计,44%消费者每周购买3次以上品牌猪肉,更有8.3%的消费者购买频次达每天一次或更多。而这些品牌猪肉的价格是非品牌的2-3倍,因此受到整体猪价上涨的冲击较小。部分需求已经转移,导致今年春节前的囤腊肉行情没能激发猪价上涨,需求端的萎缩和替代效应无疑值得重视。

非瘟背景下生猪供应虽有所偏紧,但谁说进口猪肉能平抑猪价?

大量进口猪肉进入市场能否平抑猪价?

根据报道,作为贸易战的协商方案之一,19年中国将大幅增加美国猪肉进口,美国猪肉进口量可能达到30万吨,较17年贸易战之前中国自美国猪肉进口量的16.6万吨增加80.7%,较18年的8.57万吨增加250%,实际进口量可能取决于中国非洲猪瘟的控制情况。而根据目前情况来看,3月我国自美猪肉进口开始恢复,最近一周单周自美猪肉进量达2.38万吨,创7年4月以来最大单周购买量,而受此影响美国猪肉价格也出现了明显攀升,瘦肉猪的近月主力合约已经从75美分/磅炒到97美分/磅,而8、9月猪肉期货合约价格一度冲破100美分,刷新了美国猪肉期货价格历史新高。增加猪肉进口能否有效对冲国内猪肉上涨?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18年中国国内猪肉消费量为5572.5万吨,占到全球猪肉消费量的50%,而进口量只有175万吨,占比仅为3.1%,其中美国进口猪肉仅占进口猪肉总量的4.9%,假若19年美国猪肉进口量提升至30万吨,也仅占到国内猪肉消费量的0.54%,因此增加美国猪肉进口对缓解猪肉供需紧张的格局作用不大(图11)。从全球贸易角度看,19年全球猪肉进口量约为840万吨(美国农业部预测),其中日本、韩国、墨西哥、菲律宾猪肉进口依赖较为严重,合计共需进口猪肉约400万吨,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我国最多可以进口猪肉400-450万吨。2月我国生猪存栏同比下滑17%,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滑20%(图12),生猪存栏下滑的幅度已经超过14-15年的历史低位,而调研数据显示部分省份生猪存栏已经下滑超50%,因此这一次非洲猪瘟带来的猪肉供给的收缩的幅度可能要超出预期。按照5600万吨的国内猪肉年消费量,即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19年生猪存栏下滑20%对应的猪肉供给收缩也达到1120万吨,而若全年生猪存栏下滑40%,对应的猪肉供需缺口将达到2000万吨,因此靠增加进口依然不能填补猪肉供需缺口。

非瘟背景下生猪供应虽有所偏紧,但谁说进口猪肉能平抑猪价?
非瘟背景下生猪供应虽有所偏紧,但谁说进口猪肉能平抑猪价?

猪肉上涨能否带动补栏热潮?

自3月初开始猪肉价格已经开始加速上涨,猪肉平均批发价由月初的18.2元/公斤上涨到20.1元/公斤,涨幅达10%(图13)。猪肉价格上涨带动节后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有所提高,仔猪和二元母猪价格也较2月环比上涨31%和18%。但整体来看,由于复产失败率高,补栏的难度较大。出现疫情的猪场,在病毒存活的6-7个月过去之前补栏的死亡率较高。根据猪易网数据,养殖户补栏仔猪后,仔猪死亡30%以上的比例近40%(图14),预计19年生猪供应偏紧的局面较难改变。

非瘟背景下生猪供应虽有所偏紧,但谁说进口猪肉能平抑猪价?

而对于大型养猪企业,从目前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看,生猪出栏也明显加速,但资金对于扩产的限制较大。按照存栏下滑20%-40%计算,弥补1000-2000万吨的猪肉缺口需要扩产1-2亿头猪,按每只猪成本2000元计算,弥补供给缺口需要投资2000-4000亿元。18年,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1101万头,同比增长52.1%,预计19年出栏1300-1500万头,同比增18%-36%。温氏19年计划出栏量2400万头,同比增长7.6%;正邦预计19年出栏量800万头,同比增长44%,三大生猪养殖企业预计合计出栏较18年增加600-800万头,对应猪肉产能60-80万吨,因此对猪肉供给缺口的补充作用依然非常有限。养猪企业扩产意愿分化,龙头温氏股份表示19年对肉猪的资本开支较18年将会减少;而牧原募集54亿用于扩大生猪养殖规模以及补充运营资金,计划将新增475万头出栏生猪。但从18年养猪企业业绩来看,牧原2018年净利润4.6亿,同比下滑78%;温氏净利润39.6亿元,同比下降41%;正邦净利润1.85亿元,同比下降64.8%,而19年一季度预亏3.8-4.3亿。整体来看,由于18年猪肉价格下跌以及防疫成本的提高养猪企业业绩下滑明显,也将制约资本开支大幅增长。

从目前情况看,猪瘟已经仍在持续,此前疫情较轻的西南华南地区,春节后疫情甚至加重。非洲猪瘟疫苗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根据专家观点,最快也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完全投产使用,在缺乏疫苗的情况下,至少年内不太能看到疫情完全控制住。而通过上面的讨论也可以看到年内还不可能大幅补栏,那么存栏的下滑可能还会继续延续下去。

在存栏下滑难以抑制的情况下,未来可以做的基本就是如何补贴以防止这种生活必需品严重影响到民生。一旦猪肉价格达到历史高位,可能会通过补贴养殖户或者消费者的方式来避免猪肉价格过高造成的冲击。07年蓝耳病爆发时期,猪肉一度暴涨,对此根据国务院指示、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和工商总局等七部委成立应对猪肉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应急领导小组,并明确国家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建立母猪保险与补贴相结合的制度。具体来看,一是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财政补贴,及时提高低保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二是减免生猪养殖税收,对养殖户进行财政补贴,这样部分压低出栏价格,也可能一定程度最终的CPI涨幅。此外,供销社或可采取统销统购的方式平抑一部分价格上涨。

非瘟背景下生猪供应虽有所偏紧,但谁说进口猪肉能平抑猪价?

猪肉涨价对通胀的冲击将被部分抵消?

3月份是全年猪肉需求最弱的月份,但是都已经出现了快速的上涨,猪肉价格从3月初的18.2元/公斤上涨到20.25元/公斤。此外,去年5月猪肉平均批发价处于历史低位,仅为16元/公斤,若按目前的猪肉价格上涨幅度,今年5月猪肉价格同比增速有望达到50%。等到下半年旺季,单月的需求量是2、3月份的1.3-1.4倍,季节性的需求将不断好于供给,猪价在年底可能会创出历史新高。12月猪肉价格假设同比60%-70%,推得拉动CPI 2.1%。

非瘟背景下生猪供应虽有所偏紧,但谁说进口猪肉能平抑猪价?

虽然猪肉价格上涨压力较大,但也无需对CPI上涨过分恐慌。对于CPI食品项,近期牛羊鸡肉在肉类消费淡季也开始回落一些,也部分抵消了猪肉的涨幅,2月中旬以来牛羊肉平均批发价分别下跌5%和9%,而鸡肉零售价格也下跌2%。此外,3月菜篮子批发价格200指数较2月环比仅下降0.3%,但较去年同期同比上涨9.7%。历年春节后,蔬菜价格都会较快速回落,比如18年3月蔬菜价格环比回落6.82%。但今年3月的菜价整体依然坚挺,辣椒、西红柿等蔬菜价格甚至明显上涨,山东蔬菜批发价格指数中辣椒价格3月环比上涨30%,不过由于蔬菜周期短,并不会形成持续性的通胀影响,预计后续菜价将呈季节性回落态势,但可能回落幅度小于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