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未来五年,农村里的家庭农场前景如何?

农友君


“家庭农场”一词是一个新概念,事实上,在我国农村的种植大户就是家庭农场,我们国家有家庭农场有87.7万个,其耕地面积达到了1.75亿亩,占到了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3.4%,平均耕地面积在200亩,平均每个家庭农村盈利为18.47万。

家庭农场的形成是必然的,如今农村大部分劳动力流向城市,只留下一些五十多岁的中老年人在家乡种地,在过去农民可能七八十岁都要种地,如今农民只要过了55岁,种地的积极性就会开始降低,因为这个年纪,他们更宁愿在家带孙子孙女,而不是把自己累病累倒,不然赚再多的钱又有何意义呢?如果想赚钱,完全可以进城去工地上打工,赚的更多。

因为农村劳动力得不到补充,农民手中的农田又不想荒废,肯定会往种植大户身上靠拢,不管你有多少农田,都照收不误,对种植大户而言,基本都是请人劳作,一般都是以农村妇女为主,因为农村缺少男性劳动力,在农业机器的协助下,在我们村请农村的妇女干一天普通农活工资要80元,如果是更累的农活,工资再往上加。

不过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家庭农场面临着很多困难,生活在农村的都知道,如今农村土地确权后,农村的土地是越来越值钱 ,很多村民都惜土如金,导致租金特别高,而且还得不到长期的租赁时间。

再加上农村地势和情况复杂,农田高低不一、错综杂乱,面临着难以租到连片的农田,导致机器作业遇到很大的阻碍,大大提高了农业种植成本,如果想把所有的农田推平整改,单凭个人能力是行不通的。

另外一个就是抗风险能力差,因为缺少资金,缺少政策扶持,导致家庭农场也不一定会赚钱,甚至很容易亏本,势必会让种植大户放弃承包,导致大规模农田荒废的危险局面。

总而言之,我们国家逐步在形成家庭农场的趋势,而且也鼓励农村发展家庭农场,未来五年,农村的家庭农场会越来越多,同时更多的家庭农场政策也会落实到位,你觉得呢?


老梁话三农


我的家庭农场是2016年注册成立的面积65亩。6个品种的桃子相当于10一个品种,不同的品种成熟期不一样有先有后。这样整个农场从6月上旬开始直到11月上旬都有桃子相继成熟上市。这对于我们的自己的网店销售是非常有利的。平常一般农户卖给水果收购商的桃子价格也就2块钱左右优质果。我们能卖的3-4元,我们自己的基地一手货源价格最低质量最好,所以网销很火爆!2018年收获第一桶金。现在桃花盛开美不胜收,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所以我们农场未来5年的前景一片大好!信心百倍正昂首阔步走在致富的大道上!!!








三农东哥在农村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我国家庭农场主要还是以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也快速提高,每家拥有一辆小汽车也成为现实,周末开车带着家人去城郊农庄玩一玩,也成为一种时尚。因此,我认为在未来五年,农村的家庭农场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向出发:

首先,改变单一的农场经营模式。我们可以将种植、养殖结合起来,再加上餐饮和民宿,打造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要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刺激游客消费,具体操作比如说,你可以种一些当季水果、蔬菜,一定要确保是天然无公害的,养一些土鸡、山猪(这一块可以加入狩猎),让客人在亲自体验采摘等过程的乐趣,然后由你的饭馆进行加工,在他们吃过、玩过后,在你的民宿,再美美休息一晚,这样还怕没有回头客吗。

其次,突出地域特色。每个地方的天气气候,风土人情都不一样,特别是在一些旅游城市,我们接待的不光是本地游客,还有不少外地游客,我们在打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结合本地的特色,比如说我们到了北京一定会吃烤鸭,到了西安一定要吃一碗羊肉泡馍。当然我们也结合地域特色,打造自己的金字招牌。

最后,加强宣传,在我们传统的家庭农场经营过程中,我们的客户群体可能都是比较固定单一的,他们会不定期的归来收购一次我们的产品,我们经营的产业链条也比较短,在我们进行多元化经营后,我们一定要注重宣传,手段也是多元化,我们可以通过设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时常举行一些活动,当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提升我们农场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质量,这样才能保证生客成为回头客。

以上就是我个人一些拙见,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评论,大家集思广益,为问题的提出者,提供更好的答案,也可以关注私信我,一块讨论。

 





海滨小宸


家庭农场,就是说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业化生产经营,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生产经营主体。

未来五年,农村里的家庭农场前景如何?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值得研究?况且,办一个家庭农场,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许多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家庭农场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实际上,家庭农场与现在的承包责任制模式,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仅仅是换了一个名号而已。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家庭经营,实现以家庭劳动力为主体,达到自主创业和自产自销的目的,完成农业发展规划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的特殊使命,其结果难以预料。

办好家庭农场,关键还是要牢牢地掌握住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与销售渠道持续畅通,稳定农产品价格及市场需求,深入了解市场行情和市场规律,力求供需平衡,保障供需互利共赢。

家庭农场,并不适合所有的农村,也不适合所有的农民!就算是农业生产目前正处于低谷期,发展家庭农场也只是一种形式的变化,解决不了任何的实际问题。





用户22954642155


我来说下我的观点。

现今的家庭农场的现状:土地都在50亩以上;基本都是流转的;成员以家庭成员为主的占少数,农忙季还是以雇人为主;部分家庭农场的成立是奔着补贴去的;大部分家庭农场与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合作社外在表现形式比较接近;盈利难。

家庭农场提出的背景是基于我国农业的独特传统和现状:几千年的小农经济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大面积的规模农业因为地理上、生态抢、传统上等方面的原因,并不能在我国大面积复制。提出家庭农场目的就是希望往后农业发展的主体,一大部分是以家庭为单位做农业的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是小农户与农业企业之间的很好补充,不管是在生产上,市场对接上,还是对外部的应变上都有独到之处。

只是现今的家庭农场,并非全部纯粹意义上的家庭农场,由于农业本身的特点,所以依然很难盈利。所以去年部里针对家庭农场,重新发布了政策,不管大小,不管规模,只要模式好,能盈利,就是好的家庭农场。所以接下来那些生存能力差,应变能力差的自然会被淘汰,补贴也不会倾斜。而那些积极求发展,求创新的会生存下来,越做越好,上面也会有政策支持倾斜,并将其好的模式,好的经验做法传播出去。

所以说未来五年,家庭农场的前景:政策上是支持的;真正的家庭成员参与的家庭农场由于船小好调头,发展可期;做起来的家庭农场会把有效的农业发展路径传播开来,如农产品电商、绿色农业、品质农业、订单农业、农产品加工、农村自媒体等;自身有问题的家庭农场会慢慢消亡,一心只冲着补贴的做不长久。


乡村阿宽


现在农村人越来越少,年轻人都去大城市发展,很多农村成为空城,让人很是感叹,曾经的鸡鸣犬吠,炊烟袅袅,牛羊成群,熙熙攘攘的原生态的农村,也变成了现在的钢筋水泥、更加干净整齐的街道。

现在基本四十岁以前的人的农村人都外出打工,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在城市买房了,即使老了让他们再返回农村也基本上不可能的,所以大概再过四十年,甚至更早,农村这一代人的老去,也许真的会变成‘’鬼城‘’。

纵观以上场景,农村改革势在必行,国家先后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改革农村,振兴乡村,例如合并村的试行,鼓励合作社大型农场的存在。

未来农民会成为一种职业,拿着工资替农场主打工,那时的农场将会是机械一体化,产值效率会登上一个台阶,当然利益也会很大,很值得期待。






乡村二憨


我敢说未来五年,农村的家庭农场前景一般!我们村周边建了不少家庭农场,我没看到那家像点样。门口竖着一块大牌子,上书某某家庭农场,进去一看是几亩地,几棵果树,一群鸡,就是一大农户。据说,家庭农场里面种地补贴高,很多人都是奔补贴建的家庭农场。出发点就不纯,这样的家庭农场都会草草收场。其实,我们农村办家庭农场还刚刚起步,处在摸索期,但愿未来家庭农场越来越好。认为我说的还可以的朋友,相互关注。


农民草上飞


农村开办家庭农场是一项不错的选择,既可以达到农业生产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利用,也可以通过家庭农场致富发家。未来,家庭农场会越来越多,尤其是特色农场会有强好的竞争优势,定会获得消费者青睐。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场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于如何开展和运营家庭农场,我发表一下个人意见。

首先,家庭农场的选址和规划要因地制宜。家庭农场如果是以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单位,选址和规划要注意物流交通运输,如果是以种植、养殖、观光于一体的休闲农场,则主要考虑离城镇不能太远,且道路交通方便。

其次,家庭农场的规模以市场需求为主。家庭农场选择多大的规模,需要我们对周边包括周边城市的消费群体作初步的调查判断,不能一厢情愿的随意定调。

再者,家庭农场的发展内容和主题定位合适。老祖宗留下一句话,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我们应根据当地的地位优势或文化优势来确定家庭农场经营的范围和方向,一定要办特色农场,形成有特色的产品、特色的服务、特色的文化。

最后,家庭农场的管理、运营要创新。家庭农场虽然是以家庭成员的身份进行作业,但管理上也应该有业绩支撑,避免一大家人吃大锅饭,可以根据年龄来分工、考核。运营方面一定要掌握应用自媒体、新媒体,譬如现在流行的抖音直播、头条、微信等渠道,将农场特色宣传出去。





山味堂创始人


未来5年农村里的家庭农场前景如何?

现在农村外流人员相对较多,且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农村有效的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在现在和以后,农业管理以家庭农场为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并逐渐过渡成区域化的大型农场。
所谓家庭农场就是小片化的农场管理模式。一般为几百亩到一千亩之间。
超过一千亩的属于中型农场,上到几千亩地就属于大型农场了。

在我国,土地流转摧行的较晚。实施起来也较慢。目前有些地方己流转完毕了好几年;有些地方还正在流转;还有些地方没有流转。
那未来五年里,
家庭农场前景如何?

一:家庭农场普遍化。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就现时而言农村劳动力不足导至搁荒的不在少数。为减少这种现状,农场化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以后家庭农场会越来越普遍。

二:产能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在农场式管理的模式下,机械化作业取代了人工作业;更科学精准的翻土、施肥、喷药等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其产能和效益。
三:

粮食价格稳中有升。

与农场经济效益直接相关的除物料、物资价格外,粮食价格占了头等比重。就拿以往的价格来做比较:粮价很稳定。既便是年与年比较也是稳中略升。据相关部分估算,以后五年的粮价还是保持这中态势稳中有升。

四:预期
五年为过渡期

家庭农场属于土地流转后的先期演译。规模小;覆盖面窄;连片化区域化构成不连惯;在后续的发展中,其管理空间和模式将由零片化向整片化发展;分散化向集中化发展;机械化向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等,将发展成中、大型节能超高效的新型农场。

总的来说,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正处于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和过渡时期。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预期将会越来越明显,和越来越好。农村农业的红利时期更加临近,让我们拭目以待。


村民小江


家庭农场不是休闲农庄!

看了大家的回答,我觉得很奇怪,怎么大家都把“家庭农场”当做“田园农庄”一样的休闲农业了呢?我认为家庭农场不能等同于休闲农场,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网友山樘味1688给出的概念:

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场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从概念上就可以看出,家庭农场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营主体,它主要还是以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为主,主要目的是要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农业经营主体单一,小规模个体生产无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竞争力而提出来的,做家庭农场不是在做休闲农业。

如果说家庭农场的发展前景,我认为还是比较好的,首先政策上支持,没有发展的政策风险,其次,作为新的经营主体,可以充分发挥其组织结构上的优势,比如获得土地流转,规模化发展种养殖业,提高农产品竞争优势。

家庭农场的发展西方欧美国家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经验,我们的邻国日本的发展也可圈可点,大家可以通过网上学习借鉴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