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煤礦遺留80年日本房,灰磚灰牆灰瓦,特意建成灰色原來有侵略深意


在我家鄉雞西市的很多礦區裡存在成片的日本房,這些房子修建於上世紀30年代,是小日本開拓團用來當廠房和宿舍以及家屬區的建築,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灰色,不但牆體灰色,連瓦片也是灰色,這種大面積灰色的使用並非偶然或者對灰色的偏愛,其中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圖為大半道日本房,後接的紅磚和灰房子對比照。

在我家滴道這座雞西市最早的老煤礦裡,有三大片日本開拓團聚居區,每一片都至少有幾百戶日軍宿舍,這些灰房子與當地中國人的紅磚住房區嚴格劃分開來,中間甚至曾經設立崗哨,嚴禁中國人進入日本房區域,圖為大半道日本房。

這三片日本房分別是:暖泉、西山畜牧場、大半道,其中,規模最小的暖泉地區也有幾百戶,建國後,逐漸拆遷和新建,只剩6、7趟房目前,一趟房有八戶人家,大部分已經劃成危房或保護建築,仍有人居住的大概還有十幾戶,圖為暖泉地區的日本房。


西山畜牧場規模居中,並且設施齊全,目前尚有:十幾趟房仍在住人的居住區,小日本當年的倉庫、廠房、養牛場、炮樓、洗澡堂、軍官宿舍、士兵宿舍等。大半道規模最大,大小戶型一直延伸到山腳下,足有二三十趟房,每個房子上都有編號。

圖為西山畜牧場日本房裡保存最完整的一棟,聽當地人講,這是當年的大本營所在地,後被徵用為工廠,工廠幾經易主,在幾年前倒閉後一直荒廢至今,工廠院內的雜草已沒過膝蓋,但也因此將這趟房外觀原封不動保留下來,圖為直立寬大的日本房特色大煙囪。

這趟房也是西山的,因為分給老百姓居住,從煙囪到房屋內部結構都做了很多改動,原來的大煙囪之外,還補加了更多的中式小煙囪,在原房屋內部兼併出更多的居住空間來滿足人口眾多的居住需要。

暖泉地區的日本房最顯著特徵是房屋正門的雙扇雙道門;煙囪高大四方;煙囪上有鋼筋樓梯,方便掏灰上下。

為啥小日本要把房子建得和中國人不一樣?尤其顏色,一目瞭然極易辨別呢?這裡有深意,而且是極其黑暗和殘酷,舉個簡單例子,日本士兵和軍官休息的房子也建成灰色,而他們僱傭的中國人休息的“大房子”則是紅磚砌成,這是為啥?

聽這位82歲的老奶奶說一下,她老人家從61年開始便住在日本房裡,她的一位老鄰居更早,日軍投降後不久就被分到日本房,她們對這片灰房子瞭解更多,也更深,奶奶說:“小日本把自己房子建成灰的,瓦也灰的,從天上看,不反光易於隱蔽,飛機看不見,不容易被轟炸,還有……”


“一旦有天和中國打起來,他們會把自己建的房子和工事全部炸燬,不留給中國人,到轟炸的時候,先炸中國人的紅房子,給自己和家屬時間逃跑,最後炸這些日本房……所以咱們中國工人休息的房子也是紅色的”只可惜,他們人算不如天算,如今這些灰房子成了日軍侵華的鐵證,被保護起來成為了建築文物,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希望它們能喚醒我們體內的熱血,不讓悲劇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