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卖房卖地去转型的万达,走出了独树一帜的道路

至今还记得,在2012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的颁奖现场,马云和王健林的那场赌约。两人约定,到2020年的时候,如果电子商务在我国零售市场的份额占到50%以上,那么王健林给马云1个亿,如果没有达到,那么马云给王健林1个亿。可能相比较雷军和董明珠的赌资有些少,但是作为当时线上零售和线下零售的两个大鳄,依然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今年是2019年,相比较马云在各个领域里的风声水起,王健林和他的万达怎么样了呢?

2019年1月12日,万达集团在青岛举行了2018年的年会,在这次会议上,王健林发表了关于万达2018年的工作报告。报告中显示,在过去的2018年,整个万达的资产是6257.3亿,收入实现了2018年年初的时候定下的目标,去掉手续没有办完的370亿,实际收入是2142.8亿,超出年计划的1.6%。其中,商业、物业、文化体育、房地产、金融等各个产业也都是完成了年初定下的计划。


卖房卖地去转型的万达,走出了独树一帜的道路


从报告中看出,所有的经营业务里,文化产业的收入是最高的,为692.4亿元,占比总收入的32.3%,而房地产的收入才540.2亿元,连总收入的四分之一都不到。由此可见,今天的万达,已经不再是人们印象里以房地产为主的企业了。

1988年成立于大连的万达集团是依靠着房地产起家的。最初是经营旧城改造,赚到了第一桶金。这时候的万达还是属于区里管辖下的一个单位。经过了1992年向公司转变的改制后,万达开始面向全国发展,全力进军房地产。2000年,万达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一边继续开发住宅,一边做商业地产,在各个城市建设万达广场。经过几年的发展,万达广场已经成了万达对外的标签和形象。


卖房卖地去转型的万达,走出了独树一帜的道路


就这样,万达通过房地产完成了资本的积累,使之成为全国著名的房地产公司,王健林也因此几次荣登我国的首富。但是,现在的万达却在逐渐地抛弃曾经以之为生的地产业务,向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产业转型。在2017年,万达以不到200亿元的价格将77家万达酒店卖给了富力地产,以300多亿的价格把13个万达广场卖给了融创地产。不仅如此,在2018年2月12日,又将37家百货门店卖给了苏宁。

对于万达集团不断出售地产的这种行为,很多人认为万达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危机。现在看来,万达是为了转型升级,向轻资产的方向转变,所以才忍痛割肉。有媒体曾采访王健林,问他为什么要从房地产转型。王健林道出了两个原因。


卖房卖地去转型的万达,走出了独树一帜的道路


第一是房地产市场具有周期性。有时候这个市场会非常好,比如我国过去的20多年,就是房地产发展的风口红利时代,但是有时候也会遭遇寒冬。第二,房地产现金流太慢。如果市场不好,建造好的房子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卖出去,并且房地产属于耐用品,一旦市场需求变小,那么房市的增长速度就会变得特别缓慢。

所以,万达集团在经过了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之后,果断地积极转型。从过去2018年的各项收入中,能看出来目前万达的转型是相当成功的。而在接下来的2019年,万达将继续全面转型。

首先往轻资产等服务性的产业转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也是飞速上升。在过去,贸易投资是主力,但是以后消费将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并且,服务性的消费会赶超商品的消费,所以万达将会聚焦优势产品,做大轻资产,做好服务性消费。


卖房卖地去转型的万达,走出了独树一帜的道路


其次,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根据王健林的工作报告,2019年,将争取在全国5个一线城市确定建立健康项目,并且至少3个要开工。此外,还将建设智慧型的、花园式的国际医院,在健康养老医疗这块重重发力。

第三,做好企业的管理。一方面,无论是生产还是服务,一定是安全第一。安全标准要高,实施的过程中对安全的要求也要高,奖惩措施同样要跟上。另外一方面,提高公司整体的科学管理水平,引进高科技以代替一些不必要的人力,那些管理水平差的公司要重点抓。


任何公司的发展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都是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不断地调整自我、不断地去转型,以获得企业的长期发展。而大部分行业都有着繁荣期、平稳期和衰退期。面对当下我国的房地产,万科把“活下去”当做公司的目标,恒大也在积极地布局新产业。而万达放弃一部分地产,努力往轻资产转型,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