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湘军后裔有的穷至穿破裤,曾国藩后代却人才辈出,有何玄机?

关注人物曲折艰辛历程,探究成功与失败根由。作者为曾国藩研究会会员,后续内容敬请期待。

太平军从1851年金田起事,次年进入湖南,给湘乡县民众带来千年可遇不可求的机缘。农民洗脚上岸,转身变成湘军战士,只要不死, 即能升官发财,非富即贵,荣耀故里。

话说湘乡县月山新桥,幼年的吴隆海出身非常贫穷,兄妹众多,年纪轻轻就出外寻找谋生之路。在舅舅家学做豆腐,晚上泡豆子磨浆点石膏水,白天沿街叫卖。开始还能适应过来,时间长了也觉得厌倦,买卖不好,干脆将豆腐送给想吃而没钱的乞讨穷人,或丢弃于池塘河道中,然后玩耍睡觉去了,回去骗其舅舅说某财主赊账交差了事。

湘军后裔有的穷至穿破裤,曾国藩后代却人才辈出,有何玄机?

曾国藩故居内景

月未,舅舅前去要帐未果大怒。吴隆海哑口无言,将其赶出家门,对其道:“你将来要有出息,挖掉舅舅我两粒眼珠子”。若干年后,家中父亲和两个哥哥先后过世,成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咸丰二年,二十岁的吴隆海决定出去闯一闯,投军于罗泽南营,在军中先是干伙夫,学煮饭菜。因其相貌堂堂,人又高大被挑中扛军旗,但其好酒,只要有酒喝,全身发热,打仗就有劲,有时干脆赤膊上阵。罗死后,遂入曾国荃吉字营中,从咸丰二年至同治三年十四年间,随军转战南北,身经百战,从一个无名小卒升至一品提督,并赏穿黄马褂。1862攻克南京后,回乡置田买地过上安逸的日子。

吴隆海打仗出了名,哪里有战斗哪里有其参加。

同治六年,左宗棠在甘肃平回民起义,急令吴隆海带果字营助讨,收复城池无数。随后赴新疆作战。光绪十年,驰援吴淞,抗御法国海军。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年逾花甲的吴隆海率兵驻防山海关、鞍山。八国联军打北京,吴再次奉旨出征,率安徽武卫军赴陕西为光绪皇帝护驾。光绪、慈禧予以召见第三次赏穿黄马褂。衣锦还乡后,安享晚年,享寿七十八岁。其死后,子孙吃喝嫖赌,五毒俱全。败光万贯家产,家道日渐衰落,到其孙子时,已一贫如洗,沦落至穿破裤乞讨生活。其家族经历被编成花鼓戏词:“花子本姓吴,三赐黄马褂,公公(湘乡一带对爷爷的称呼)当提督,花子丑不过”。吴隆海要是少讨几房老婆,教后代多读书,孙辈不至于落下此等田步。

湘乡民谚说得好:养崽强于我,买田做甚么?养崽弱于我,买田做甚么?意思是子女能力比父辈强,白手也能起家,也能发家致富。若是子女比父辈弱,纵有万贯家财,胡乱非为,也会败光家产。看来关键因素还是人啰。

曾国藩不主张留过多财产给儿孙:“以做官发财可耻,以臣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则一代享用使尽,……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及五六代”。他在外当官常写信教育子女侄辈,以“耕读之本”或曰“半耕半读”,强调家中清贫可激励后人向上追求,过多的金钱反而诱惑人走向堕落。在家中建有三十万册的藏书楼,方便后代读书学习,在清朝家有藏书楼高官并不多见。

曾氏一生以书为伴,深知读书能补拙,手不释卷,笔不停耕。坚持19年写日记直至逝世当天。有学者统计过,曾国藩一生著述2500万字,加日记和阅读点评多达3000万字,自己从读书中受益到营造浓厚的学习文化氛围,亲自为子女侄辈树立榜样。《曾国藩日记》,《曾国藩家书》至今都是畅销书。

曾家后裔中的杰出人物代表有:

曾纪泽,曾国藩长子,清未著名鹰派外交家。从俄国人手中成功夺回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新疆领土。

湘军后裔有的穷至穿破裤,曾国藩后代却人才辈出,有何玄机?

清未著名鹰派外交家曾纪泽

曾纪鸿,曾国藩次子,清数学家

曾广钧,曾国藩孙子,进士,广西知府。

曾宝荪、曾约农、曾广镛在教育领域成绩裴然。

曾宪植,叶剑英夫人,全国妇联副主席。

曾昭抡,化学家,中科院院士。

曾宝菡、曾昭燏、曾广铨、曾昭桦……。

他们大多在医学,工程,经济,学术等领域多有建树。遵照曾氏遗训“切勿进入官场”。曾国藩的家庭教育绝对是成功的。

湘军后裔有的穷至穿破裤,曾国藩后代却人才辈出,有何玄机?

叶剑英元帅夫人曾宪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