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說說你覺得過年時媽媽做的什麼菜最好吃?

大風車書屋繪本分享


“每逢佳節倍思親”!有書君的母親如今去世七年了。尤其是春節,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

在有書君的家鄉,一直流傳著年三十晚上燉豬手的。聽人說吃豬手這叫“抓錢”。


因為有這種春節習俗,所以我們家鄉的女人都會做豬手。

而有書君的母親不僅會做豬手,而且燉豬手更是母親拿手的菜。

記得小時候,我們家條件就很好。每逢春節,爺爺和父親都會殺一口年豬。

其它的肉都可以做來吃,只有豬手母親要在三十晚上做。

母親在三十的上午,便開始用碳火燒烤 豬蹄上的毛,直到烤得金黃,然後將豬蹄用刀刮乾淨,最後放到水裡反覆清洗。


清洗乾淨後,燒一鍋開水,再把豬手放到開水裡焯。過水之後放在大鍋裡,加入大蔥、姜、八角、桂皮等佐料,用冷水一起慢燉大約一個小時。

然後母親會用筷子逐個扎一下,直到筷子能插進去,再輕易拔出來為止。

最後,母親 往鍋內加入鹽、醬油、白砂糖(冰糖)輕輕翻炒至於皮色紅黃。起鍋時,在豬手上撒點蔥花、蒜沫、香菜。

每逢年三十,母親光燉豬手這一道菜就要用去大半天時間。

晚上,全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地啃著鹹香的豬手,那種幸福的感覺……永遠留在利記憶的深處。

如今,春節將至,父親又準備了買豬手,不同的是,這些豬手都是商販們做好的熟食。這樣的豬手,缺少的不僅是一種味道,更沒有母親那種特有的溫暖。


思念母親,懷念母親做的燉豬手。

我決定今年春節買幾隻生豬手,學著母親的做法,給自己的孩子親手下廚,也許沒有母親做得拿手,但是帶著一種愛的暖度。

有書君希望大家三十晚上也吃豬手,來年都能發大財。💰💰💰

如果您看了此文,給有書君點個贊,就當作是給我送的春節祝福吧!💕💕💕


有書君於千原


大鍋紅燒肉悶圓子,肉是自家養的豬,圓子是自家做的米飯圓子。

當五花肉的油脂充分釋放,當圓子的每一部分充分吸收油汁,五花肉肥瘦相間,油而不膩,圓子香滑爽口,軟糯適宜,絕對的受歡迎!


吃水果的大叔


無論你身在何處,心靈深處總會被“媽媽的味道”所牽引。 縱然你吃過山珍海味,最想念的始終還是媽媽的那道拿手私房菜。


壹周君就來聊聊老媽的那道——銷魂鴨鎖骨!每週不吃,必會想念👌

以下是前段時間壹周君發表在某雜誌上的一篇回憶性文字的節選,就作為答題吧👌

老媽的招牌菜不少,但獲得全家交口稱讚的還 是“紅燒鴨鎖骨”,每週都要吃一兩次。

紅燒鴨鎖骨進入我們家已有十幾個年頭,最初是老媽一位開大排檔的朋友傳授給她的,她第一次做給我們吃就被一搶而光,從此,我們的餐桌每週至少要出現一次紅燒鴨鎖骨,真可謂是老少咸宜。 尤其是我有時候生病咳嗽,不能吃雞肉,鴨肉便派上用場。

也許自己做鴨鎖骨的人並不多,通常只有滷味店才有賣。 所以新鮮的鴨鎖骨每斤不到10元,一斤可以做一大盤,性價比超高。 而且鎖骨上盡是活肉, 尖端還有軟骨,口感不錯。 燒製的時候,配點木耳, 更有營養。

這一年來,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回家時間越來越少。 想念老媽的紅燒鴨鎖骨時,嘗試著做了幾次,並沒有“媽媽的味道”, 吃著不香。 每次回家,我都會打包一堆老媽做的鴨鎖骨,吮吸間,想念著父母。

下面就聊聊老媽秘製鴨鎖骨的做法。

主料:新鮮鴨鎖骨

配料:十三香、 醬油、料酒、蔥薑蒜、幹辣椒、 鹽、糖

第一步:將鴨鎖骨剁成小段,同時蔥、姜、蒜分別切末;

第二步:熱鍋熱油,下入幹辣椒、十三香、姜蒜末,煸出香味後倒入鴨鎖骨煸炒,最後加入醬油、料酒、幹辣椒、鹽和糖調味;第三步:食材翻炒均勻後加入一小碗清水,然後開中火燜至收汁,起鍋!撒蔥花!


武漢壹周


我們家過年時都是奶奶燒菜。平時也是她老人家掌勺。奶奶做了幾十年的菜,我小時候,家裡有人過生日,都是奶奶親自操辦,從買菜到摘菜、洗菜,再到最後燒製。並不是家裡人不幫忙,而是奶奶嫌棄其他人手腳慢,她一個人做事做慣了。

如今奶奶已經88高齡,精神矍鑠。每年過年,她都會做好一桌飯菜,葷素搭配,口味絕佳。其中,有一道更是人人稱讚,吃過的人都念念不忘,雜燴。

雜燴裡面有魚圓、肉圓、蛋餃、鵪鶉蛋、香菇、木耳、花蛤、乾貝、豬肚、筍、蘑菇、香腸、魷魚、蝦米、雞肉,數十樣。品種多,做法也講究。在除夕的前幾天,奶奶就開始為雜燴備菜了。買來新鮮的肉質多的魚,刮魚肉,做魚圓,用上好的黑豬肉做肉圓,用小勺子在灶頭上製作蛋餃,全是手工活。小的時候,每當看到奶奶為這些而忙碌的時候,就知道快過年了。每次我都喜歡站在奶奶旁邊,靜靜的觀看奶奶製作這些食物,她如同魔法師,化腐朽為神奇。到了大年二十年,奶奶會用雞和骨頭吊一鍋高湯備用。除夕那天下午,奶奶就開始做雜燴了,每樣菜的下鍋順序很有講究,燒的時間也有所不同。

年夜飯的時候,最期待的就是這道菜。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鮮掉眉毛”,沒放一顆味精,全靠食材本身散發的鮮香。雜燴吃不完,第二天用來下麵條,也是好吃到飛起。

很快又要過年了,又能吃到這道經典的年夜菜了。可惜不能像小時候那樣,看著奶奶製作魚圓、肉圓、蛋餃,但每年還能吃到這道菜就是最大的幸福。

很遺憾,由於沒有拍照的習慣,這道菜沒有照片。手機裡找到一張去年端午節的時候,奶奶做的一桌餐。


時髦小豆


應該就是各類炸點了吧

炸藕夾,炸茄夾,炸帶魚等等

那個味道不見得多麼美味

換一雙手,絕對做不出來

那是家的味道


Jude


我媽媽最喜歡的就是叫我出個菜單,回家做飯


初豫葡萄酒美學


我最喜歡吃媽媽用蘿蔔炸的丸子,那是我小時候最盼望的菜。

炸丸子很麻煩,所以大人們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弄很多。放在白菜裡跟粉條豬肉頓一起,想想就流口水^O^。

如今我嫁到了南方,第一個年頭不回家過,好想父母。願二老健康長壽!


提莫隊長62


每次回去吃飯就像過年一樣,太豐盛了!西蘭花頓五花肉,炒烤肉,豆腐魚湯,西紅柿辣子炒茄子,紅燒帶魚,椒鹽大蝦,蘑菇菌燉雞,還有我自己泡的參酒!需要陽光爆嗮!60克的杯子,超過7杯必倒!


用戶2784622631


其實麻麻燒的菜平時吃不會感覺什麼,甚至有時覺得膩。但是,只有當身處他鄉才會感覺彌足珍貴。。。尤其是麻麻的那道香菇燒排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