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莒南乡医朱义华

心系家乡百姓 情牵故土乡亲

————记乡村医生朱义华

莒南乡医朱义华

朱义华,男,汉族。莒南县坊前镇朱家洼子村乡医。2008年、2012年所在卫生室通过朱义华的辛勤努力,被莒南县卫生健康局评为先进卫生室。2015年所在卫生室被评为莒南县群众满意的村级单位,2015年至2018年,连续四年来朱义华以精湛的医术以及敬业奉献的精神,被莒南县卫生健康局评选为优秀乡村医生。

朱义华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由于当时农村卫生条件落后,医药匮乏。在朱义华8岁的时候,奶奶因为中风未能及时有效治疗而导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也因积劳成疾,患有严重的风心病,干不了重活。叔叔自幼憨厚老实,小病忍着、大病扛着,在朱义华医生15岁的时候,又罹患癌症不幸离世。家中疾苦,不断的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朱义华幼小的心灵。在经常陪伴父亲用手推车推着奶奶去治病的过程中,朱义华的心底对医生职业产生了向往,萌生了自己想要学医的念头。

莒南乡医朱义华

所以每当自己空闲的时候,便主动来给老中医徐恒兆帮忙打杂,聆听受教。老中医见朱义华心地淳朴、善良,敏而好学,便默许了朱义华这个徒弟。在朱义华初中毕业后老中医主动正式收徒,在老中医的谆谆教导下朱义华对中医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特别是老中医的擅长领域针灸。朱义华在当学徒期间认真刻苦,不怕困难和艰辛,每当自己困了累了倦了烦了的时候,想想家人的病痛,自己这点又算得了什么。在学习针灸时,便拿自己做实验,往往一个穴位反复实验几十次。在认真艰苦磨砺下,上天终会眷顾有心人,朱义华医生终于学有所成,成为师傅的得力助手。

莒南乡医朱义华

转眼间八年过去了,朱义华跟随师傅工作的变迁,从乡间到县城再到临沂市区,再到省城济南。面对丰厚的待遇,良好的机遇,以及大城市的生活也让朱义华大开眼界。然而幼时的经历及家乡父老乡亲的疾苦让朱义华无法释怀,每当看到前来求医的患者,他便联想到了家人,联想到了乡亲父老,而且时不时地在梦中会浮现出家人求医的场景:父亲在后面推着奶奶,他在前面拉着车,但是无论他怎么用力都拉不动.......。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之后,朱义华毅然放弃了济南丰厚的待遇,良好的机遇,踏上了返程的列车。朱义华坐在车上看着窗外渐行渐远的城市,想着家里的父老乡亲还在等着自己,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下决心要扎根农村,全心全意为家乡父老乡亲贡献自己的所识所学。

莒南乡医朱义华

朱义华医生不但有一颗学医治病之心,还有一颗博爱之心。看到父老乡亲的生活困境,常年对贫困家庭免费针灸,及时为贫困患者伸出援助之手。朱家洼子村有一位中风患者闫女士,因突然中风,虽在医院经过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却因为家庭困境,无力支付后续治疗费用,只能在家姑息治疗。在其家人全部失去希望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抬到了朱义华的卫生室。

朱义华医生看到严重的病情,以及其家人殷勤的希望,不由想起幼时奶奶瘫痪在床的场景,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她们现状。考虑到她们的经济状况,所以免费为闫女士针灸治疗。为了减少他们家人的负担,主动要求上门诊治。经过对闫女士近半年风雨无阻的精心调治,闫女士已恢复到能下床穿衣吃饭等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解除了家人床前看护的后顾之忧。在能拄杖步行出门时,第一时间便来到卫生室表示感谢。当卫生室的其他患者看到闫女士拄杖出行时,纷纷漏出惊讶的神情,对朱义华的医术以及医德赞叹不已!

莒南乡医朱义华

朱义华坚守着自己的理想,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三十五年如一日的医务工作中,起早贪黑,没有节假日,任劳任怨,忘我工作。不断的解决父老乡亲的种种疾病困扰,为当地病患燃起希望的火种。

莒南乡医朱义华

近十余年来,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重。朱义华发现广大百姓因为常年劳作普遍都患有腰腿疼,并且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便自费寻找名医学习,刻苦钻研、反复论证,研究出一套行气、止痛、活血通络、整骨正位的针灸推拿治疗方案,为疾病患者解决了实质性的难题。朱义华医生情系百姓,为家乡父老乡亲工作,甘愿做百姓健康的服务员和保障员,广泛赢得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莒南乡医朱义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