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藏於臺北故宮南薰殿的明代十三帝坐像軸,只有13個皇帝,為何少了3個皇帝?

醉愛侃足球


明朝一朝共傳十六帝,不包含南明的皇帝。其中有三位皇帝比較特殊,一般情況下宮廷不會收藏著三個皇帝的畫像。(南薰殿圖)

這是為什麼吶?

南薰殿藏畫的由來。

明朝崇禎三年,也就是1630年了。崇禎皇帝命令在武英殿中畫歷代賢君名臣的畫像,放置於文華殿和武英殿以供觀賞。明朝滅亡後,乾隆皇帝在1749年,將這些畫像重新裝裱後,將這些畫像存放在南薰殿,畢竟大部分是漢族皇帝、皇后和大臣了。(南薰殿收藏的宋太祖像,現存臺北故宮)

南薰殿共收藏了75幅帝王和皇后的畫像,其中63幅畫是皇帝的畫像,12幅是皇后的畫像。朱元璋的畫像最多有13幅,宋太祖趙匡胤有4幅,唐太宗李世民3幅,其他皇帝一人一幅畫像。朱元璋的13幅畫像有12幅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1幅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主要因為1949年蔣介石逃跑到臺灣時帶走的。(南薰殿收藏的岳飛像,現存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收藏的南薰殿藏畫的明朝皇帝為何少了3位?

(南薰殿收藏的朱元璋畫像,和民間畫像大相徑庭)

一、崇禎皇帝。在畫明朝的皇帝時是崇禎皇帝命令畫的,崇禎皇帝沒有死,當然不能畫 他的像了。明朝滅亡後,清朝統治者也根本不想畫他的畫像,畢竟是亡國之君,明朝皇帝后人也都被消滅了,後人也不可能畫他的像了。因此,南薰殿內本來就沒有崇禎皇帝的畫像。(現代人復原的崇禎畫像)

二、明惠帝朱允炆。朱允炆是太子朱標的兒子,朱元璋的孫子。他在靖難之役中把握朝政和軍隊,居然讓自己的叔叔朱棣打敗了,此後下落不明。搞得朱棣到處找他,臨死時仍然惦記朱允炆的生死。以後明朝的皇帝都是朱棣的後人,為了皇室的正統性,基本沒把朱允炆當做皇帝,崇禎皇帝時期也就沒畫他的帝王像了。(建文帝的畫像也不是正規的帝王像)

三、景泰帝朱祁鈺。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大敗被俘,瓦剌圍困北京。大臣于謙等擁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景泰帝)即位,保衛了北京城。瓦剌利用明英宗撈好處的計劃失敗,一年後就將明英宗放了回來。這也是瓦剌的計策,讓你們明朝內部爭奪帝位。(這張朱祁鈺的畫像也是後人補畫的)

朱祁鈺不肯將皇位讓給哥哥,把原來的太子也廢了,讓自己的兒子做太子。可惜天公不作美,朱祁鈺的兒子夭折了,後繼無人。明英宗在朱祁鈺病重之時趁機復位,很快就死了。他的皇帝號被剝奪,不承認他是皇帝,後人自然也就沒按照皇帝的標準給他畫像了。

明惠帝朱允炆和明代宗朱祁鈺在明朝大一統的時候是不被官方承認為皇帝的,因此沒有畫像。崇禎皇帝是亡國之君,沒人惦記他了,據記載崇禎亡國時經常做夢夢到建文帝,不知道是真是假。


穿越再現彼岸


其實南薰殿並非在臺北,它是始建於明代紫禁城中的獨立院落,在這裡面曾經收藏有大量帝王的畫像,在這其中就有題目中提及到的明代十三帝坐像軸。


什麼是坐像軸?


其實,就是歷代帝王端坐在椅子上宮廷畫師給畫出來的個人照,這些畫像後來因為戰爭的原因被轉移到了如今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現存的明代帝王畫像卻只有13個,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我們仔細看著13幅帝王的畫像,是少了三代帝王的:朱允炆、朱祁鈺、朱由檢。


先說朱允炆


朱允炆剛剛上臺就執行家法,強勢削藩,一頓神操作之後,終於還是逼反了自己的四叔,朱棣從北平起兵,越過長江奪得了明朝的本不屬於他的帝位。而當朱棣打到南京城的時候,卻突然發現自己的這個侄子不見了,和憑空消失了一樣。


登上帝位的朱棣成為了明朝的第三任皇帝,為了宣揚自己的正統性和合法性,朱棣甚至企圖抹殺曾經屬於建文帝的那段歷史,而建文帝也一度被排斥在了明朝的世系帝王譜的,正是因為如此,僅僅在位四年的建文帝還沒有位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幅光豔亮麗的畫卷時,就神奇的失蹤了。


再看看朱祁鈺和崇禎皇帝


這兩個皇帝是也是沒有坐像軸畫像的,朱祁鈺是本來沒有資格當皇帝的,可是無奈的是命運弄人,他的老哥被蒙古給擄走了,無奈之下大臣于謙將他推到了帝王的高位,可是朱祁鈺沒有想到他老哥又回來了,回來之後的明英宗朱祁鎮被這個已經做了皇帝的弟弟給關了起來。


後來,英宗復辟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帝位上,朱祁鈺的後果可想而知,所以也沒有畫像。


崇禎皇帝就更簡單了,可能是沒有來得及畫畫像,就早早的做了亡國之君。


我整理了一下存於臺北故宮的這13幅帝王畫像,越看越有趣。



這13個帝王從上到下依次是: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憲宗朱見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璁、穆宗朱載垢、神宗朱翊鈞、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


這13位帝王之中有一個特別有趣的轉變,可能大家也已經看得出來了,明朝的皇帝從朱元璋到成化皇帝都是大胖子,還是典型的冬瓜臉,可是後面的弘治皇帝到天啟皇帝有了巨大的轉變,幾乎都變成了標準的瓜子臉。


我們能夠感覺出來,老朱家從朱元璋遺傳下來的武將氣質到了成化皇帝已經全部進化完成,後來的這些皇帝大多向著書生氣的方向開始走,還有就是前期的幾個帝王都是膚色偏黑,仔細一想很可能是老朱家幾代農民遺傳下來的基因,後來的幾代人經過皇家教育的洗禮已經徹底擺脫了這種黑膚色的基因。


歷史總探長


明朝傳十二世、十六帝,仔細一看,被忽略掉的三位皇帝,居然都有同輩兄弟也當了皇帝,這算是個巧合吧?為什麼只有十三帝的畫像,其實就跟為什麼明朝只有十三陵大概是一個道理,只不過首尾上稍微有點差異。

一、明朝只有十三陵,少了哪三位皇帝?

一個是人家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十三陵在北京附近,而朱元璋建都南京,自然死後葬在南京。朱元璋陵寢附近,吳大帝孫權也葬在那裡,有人建議把孫權移走,結果朱元璋說:孫權也是個英雄,讓他在那裡為我看門吧。

二個是建文帝朱允炆。他叔叔朱棣打贏了靖難之役,朱允炆到底是燒死了,還是逃跑了成為一個謎團,自然也就沒了他的陵寢。

三個是景泰帝朱祁鈺。他哥哥朱祁鎮在土木堡被瓦剌太師也先俘虜,景泰帝臨危受命,繼承帝位。朱祁鈺和于謙配合,為大明守住了江山,朱祁鎮才被放回。結果呢,朱祁鎮後來發動奪門之變而復辟,害死了朱祁鈺,還取消了朱祁鈺的帝號,還把朱祁鈺給遷葬出帝王陵區。

二、與此相應的,帝王畫像裡也少了三位皇帝。與十三陵稍所不同的是,畫像裡有開國皇帝朱元璋,而沒有崇禎皇帝朱由檢,而十三陵裡有朱由檢,而沒有朱元璋

其實吧,崇禎帝因為亡國自縊身亡,他的陵墓只是草草收葬而已,比其他十二座是比不了的。畫像裡沒有崇禎帝就很正常了。

巧合的是,這三位沒有畫像的皇帝,都曾有同輩兄弟也當皇帝的。朱允炆的堂兄弟朱高熾是明仁宗、朱祁鈺的哥哥朱祁鎮是明英宗、崇禎帝的哥哥是明熹宗天啟皇帝。明朝傳了十二世、十六個皇帝,兄弟相繼為帝的並不算太多,恰恰這三位都是。除開以上三對,只有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這對堂兄弟都有畫像。

當初,朱元璋為他的兒子們及其後代都擬定了二十個字的字輩,剛好傳到十個字輩,明朝結束了。朱棣這枝十個字輩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

三、由此可見,沒有畫像的三位皇帝,都與政治鬥爭失敗了有關

朱允炆敗給了他叔叔朱棣,生死不明,去向成疑。朱祁鈺敗給了他哥哥朱祁鎮,據說是被毒死。崇禎帝敗給了李自成的起義軍,自縊而死。

這三段歷史,其實或多或少,都成為明朝一段疑案,一個話題。


星火辰



少的應該是建文帝朱允炆、明代宗朱祁鈺、崇禎帝朱由檢。

這三位皇帝,建文帝是因為被叔叔明成祖朱棣趕下皇位,成為不正統皇帝。有明一代,建文帝被稱之為革除君,直到萬曆年間才承認其年號存在,到了南明弘光時期才被承認為正統皇帝。

所以建文帝的畫像自然沒有進入南薰殿之中。

明代宗朱祁鈺是被哥哥英宗趕下皇位,不被承認。

說起來代宗也比較狗血,哥哥英宗御駕親征讓他監國,結果英宗被俘。他臨時被立為皇帝,說好等英宗回來還位於他,沒想到英宗回來了,代宗耍賴不還,還圈禁了哥哥英宗幾年,後來英宗發動奪門之變,才將皇位奪回來。

崇禎帝朱由檢這個更容易了。

崇禎帝朱由檢是明朝的亡國之君,並沒有畫像流傳下來。所以別說南薰殿沒有他的畫像,就是其他地方也沒有。


宋安之


惠帝朱允炆:他在位時發生了燕王朱棣靖難,他的統治被推翻。朱棣進南京之後,他就下落不明瞭,有人說他沿水路逃跑了,所以朱棣才命令鄭和七下西洋;也有人說他燒死在皇宮裡。因為他是被朱棣推翻的,所以沒有畫像留存。

代宗朱祁鈺:他能當上皇帝就是因為運氣,他哥哥明英宗朱祁鎮因為親征導致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虜,當時瓦剌大舉南下,明朝內部為了避免群龍無首所以選擇另立新帝,也就是明代宗朱祁鈺。但後來朱祁鎮又回來了,發動了奪門之變,朱祁鎮重新復位。朱祁鈺失去皇位後就被囚禁了,死後朱祁鎮不承認其帝王地位,只是以親王規格被葬在了北京西山,銷燬了大部分朱祁鈺的物品,畫像如果有也應該一併銷燬了。因此他也沒有畫像。

思宗朱由檢:相傳他生前未留畫像。


謹嚴守身


少了三個沒問題,

多來開查清後解,

剩除加減四季定,

歷史萬字千書查,

日記年月出萬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