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哪些描写春天的现代诗或者古代诗词?

等岁月迟暮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哈哈哈,是不是跟着唱了起来,西湖之美,虽然四季各有特色,但春天的西湖,那绝对是最美丽的。白居易的这首《钱塘湖春行》写的就是西湖的春日之美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春日惹人醉呀!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代大儒朱熹的这首《春日》历来为人叫绝,万紫千红一词就是出自朱熹此诗句。其实在这首诗中,作者明处写春日寻芳之乐,更深处却是写作者畅游孔孟儒学之中的心境,因为泗水之滨当时在金国管辖下,朱熹根本不可能去泗水滨寻芳,作者因为向往于孔子曾于洙泗之上传道授业,心儿向往之,于是托意于泗水之滨神游寻芳。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朝诗人高鼎因此诗而名传,这首诗歌也是一首儿童启蒙诗歌,和其他吟咏春天的诗歌不同的是,此诗不仅歌颂春天之美景,更让儿童出来游戏于春风之下,童趣昂然于纸上,令人赞叹。

绝句

[宋]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朝的一个老和尚志南,也是名因诗传,此诗的后两句简直是把春风和春雨写绝了,杏花雨,杨柳风,二者很普通,但加上“沾衣欲湿”和“吹面不寒”两词,简直美的不要不要的。


阙题

[唐] 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前面的四首,大家可能都很熟悉,这第五首,就相对冷门了。这首诗的作者刘昚虚并不出名,这首诗甚至连个题目都没有,编诗集的人随便给它安个《阙题》的题目。虽然冷门,但这首诗写的实在是好,特别是前四句“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意境真是太美了,大家不妨边吟诵,边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其中之美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呀!


张家公子名无忌


《早春》

阳光和煦微风习,

小河解冻柳芽稀。

梦里不知春来早,

错怪家燕一声啼。





奔跑在没有终点的路上


花祭

青州潘欣

玉宇琼台高楼

飘起了漫天的雪

洁白了整个世界

也洁白了我的心

我的眼睛,远眺

不知道你从哪个方向来

是随风

还是随雨

……………………

一阵山风吹来

吹落你身上的雪

露出你淡淡的笑容

含苞欲放的你

在雪中

酿成酒

醉在雪里

醉在枝头

………………………………

新年到,盼春归

春来花开

我正年少

风正清

月还明

每一个花开的日子

我都想来看你

望一路花开

寻一片芬芳

用花和美丽的憧憬

给大地留一串痕迹

………………………………

我在你最美的时候

看到过你

我扶摇而来

为了追寻你的梦

………………………………

在那个下过春雨的午后

你收敛了你的青春

你扶摇而去

是泪尽,是无奈

……………………

花落的时候

我来了

我把你捧起

轻轻的把你埋掉

我还有许多梦想

要与你飞

我还有许多许多的话

要和你说

………………………………

我呜咽

我流泪

我把你埋进土里

在这个美丽的春季

………………………………

春天来了

我为花

做一个祭


南山一花奴



春为四季之首。“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在经历了漫长而严酷的寒冬之后,春天如约而至。天气转暖,万物复苏,冰消雪融,春雷滚滚,蕴蓄了整整一个冬天的生命开始萌芽,梦想和希望整装待发!春天在莺歌燕语声中,在桃红柳绿的画里,在姹紫嫣红的花瓣上,在田田如盖的荷叶间。她在淙淙流淌的小溪里欢唱,在青翠的山林里嬉戏……春天如许美丽,最容易触动诗人敏感的心灵,最容易惹动他们的才思,他们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春的赞歌!



春天是多彩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婀娜多姿的柳树莹碧如玉,扭动着柔软的腰肢,长发飘拂,风情万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多情的黄鹂被翠柳迷醉了,唱着婉转动听的情歌倾诉着衷肠!一行白鹭在春天明媚的阳光里振翅高飞,飞向那湛蓝深远的天空,追寻自己的梦想!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暖暖的,柔柔的春风似一位丹青妙手,裁出了细细的柳叶,绘出了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天!


春天是多情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阳光明媚,江山秀丽,温暖的春风带着花草的清香扑面而来。伶俐轻盈的燕子衔来春泥筑爱巢,情意缠绵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洲秀恩爱!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小园内青苔苍翠,桃杏争艳,似一片片粉红的云彩。这大好的春色关也关不住,不甘寂寞的红杏迫不及待的探出俊俏的粉脸展示万种风情!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绿杨长堤,轻烟缭绕,缥缥缈缈,如梦似幻。红杏怒放,芬芳馥郁,俏脸迎春。红杏枝头,莺歌燕舞,翩翩的蝴蝶和蜜蜂流连花间。


吾爱文史


赏析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绵官城。

这是杜甫描写春雨的五言咏物律诗。当时,杜甫因陕西早灾来到成都已有二年。旱灾带给百姓的苦难记忆犹新。因此当春雨降临的时候,杜甫喜出望外写下了此诗。

首联杜甫就用拟人化的手法夸起了春雨,说她"知时节",是聪明乖巧的"好雨",春雨贵如油,好雨只有在春天才会发生。颔联二句,把春雨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潜"字,突出了春雨悄无声息,默默奉献的无私精神。她不象夏雨,电闪雷鸣不可一世,也不象冬雨冰寒彻骨。春雨默默无声地奉献给大地万物以蓬勃生机;滋润着大地万物尽情地享受春光,茁壮成长。

颈联则进一步烘托夜雨的气氛。田野里小路上方,堆满了黑压压的乌云,只有江面船桅上的灯独自闪耀着光亮。一幅春雨夜景图赫然星现在读者的眼前。多美的画面啊!

尾联把读者带入想象之中:天亮了该是什么样子呢?经过春雨的滋润,城里百花争相怒放;带着雨露的花朵,沉甸甸地低着头更加红艳

……。








8232354703122老三届


比较著名的写春天的诗,大家都说的差不多啦,我就说些个人喜欢的,不是特别知名的几个。

古诗词

1、赠范晔诗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情感简单却很真挚,不说春日哪里好,读下来却让人觉得,春,一定是天下最好的。

2、田园乐·闲居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很少见的六言绝句,对仗工整,画面感十足,一派清新安逸的格调,很舒服。

3、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就是李白,一首不太知名的、并没有着重写春的,仍然把春写的有“桃花源记”的味道,浪漫超脱,意境绝美。题目又是有问有答的,仿佛能看到李白在山中抚须而笑!

4、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又是一首不太知名的,写的是雨后的春色,花啊叶啊都没了,蝴蝶也纷纷飞过去,真怀疑是春色全跑邻居家去了!很是生动有趣!

5、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这首很喜欢的是最后一句,料峭烟雨中的杏花楚楚可怜,将暮春的伤怀之情表达。

6、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把梨花和人生的美丽与哀愁都说了,读起来惆怅又觉得很清正坦荡,坡仙果然不俗。

7、玉楼春·春景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相比红杏枝头春意闹,我更喜欢最后两句,大好春光写的淋漓尽致,华美而不浮躁,生动且诗意满满,对春光的珍惜,对人生的热爱跃然纸上。每读这首诗都在想,宋祁一定是个那种很可爱,一点都不俗气的才子。


另外还有许多写春天特别好的诗句,李白的“风吹柳花满店香”冯延巳“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等等。

现代诗


春天 遂想起

现代·余光中


春天,遂想起江南
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
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
江南
小杜的江南,苏小小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江南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
逃了西施
失踪了范蠡
失踪在酒旗招展的

乾隆皇帝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的江南
想起太湖滨一渔港,想起
那麼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
就那么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即使见面,她们也不会陪我
陪我去采莲,陪我去采菱
即使见面,见面在江南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在江南的杏花村


何处有我的母亲
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
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
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
在海峡这边喊我

在海峡那边,喊


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
多风筝的江南啊
钟声里的江南

多燕子的江南


提到春,就不得不提江南的春,它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这首诗用了很多典故,可以感觉到诗人真挚的情感,催人泪下。


大宋官窑钧瓷艺术


咏柳

宋代: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极音乐


过了二月,迎来三月。天气转暖,万物复苏。

春天,总给人昂扬向上,生机勃勃。尤其是现在很多南方城市,桃花已经盛开,当沐浴在暖阳与惊艳的花海里,想必你也是激动万分。此情此景,该如何表达心情?

犹记得,去年冬天的时候,有一首关于“下雪”的网红诗句,非常有意思:

“看着风景美如画,本想吟诗赠天下。奈何自己没文化,只能卧槽雪好大”。

以作者之见,这首诗写的也是很赞的。无论从情景,还是韵律上看,都甚为恰当。且文辞诙谐幽默,很有意思。由不得会传为网红。

但是,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上,我们也能看出,当一个人看到久违的,曼妙的景致时,都会有‘吟诗’的冲动。

所以,接下来作者分享的这些关于“春天“的诗词,一定要记在心里哦!

关于春天诗词,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之作,但是作者认为,最经典的当属志南和尚妙手偶得的那首《绝句》,虽然偶得,却恰到好处。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首诗里,尤其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最可经典。当踏着微雨,细雨打湿衣衫,淋湿杏花,那种浅浅淡淡,朦朦胧胧的意境何其之美?

如果说,志南的这首诗是妙手偶得,那么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也算得上妙手偶得。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天来了,心情大好,叶绍翁乘兴访友,却吃了闭门羹,估计这大好的天气,朋友也出游踏青了吧?访友不成,进不了门,但是一支伸出墙外的红杏,却慰藉了诗人心灵,并迸发灵感,写就了这首诗作。尤其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最是妙绝。

要说到“春天”最美诗词,韩愈的《初春小雨》,也可谓经典。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还有一个名字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韩愈56岁高龄的神来之笔。

这首早春诗,以“润如酥”来形容雨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又极为传神,如点睛一样,在千篇一律的诗作里跳脱而出。另外“草色遥看近却无”,更富有哲理和辩证思考的韵味。

除此之外,还有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如果看到自己高中进士,又有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那样的心情绝对是激动万状,溢于言表的。所以孟郊的这首写高兴心情的诗作,堪称经典。

尤其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种肆意、高兴的心情,洋溢而出。

这些都是诗作,要说到春天的词作,最经典的当首推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但全词将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描绘的十分细腻、生动。

足见大文豪苏轼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和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堪称词作之经典。

春天,一半是诗情画意,一半是诗词感怀。看到如画的景致,也只有隐含在诗词间的句子,能够藉慰心灵。

读者们,关于春天诗词,大家还能想起哪些?如果喜欢文章,请记得点赞、分享哦~


文史道


草长莺飞三月天,

乡野桃花尽无眠,

纵使不借春风力,

桃花依旧舞蹁跹。

——春

一首即兴小诗,赠与春天,三月你好!








空山新雨荀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欧阳炯的这首《春光好》在诸多描写春天的诗词中独树一帜。他突出了万物复苏、春日和煦的特点,尤其是结句:谁把金起裁剪却,挂斜阳?把翠绿柳枝与金色晚霞揉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图画。正因为如此,使得这首词登上了描写春天风光的大雅之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