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康熙皇帝辛苦打下来的雅克萨,现在位于哪里?

用户58366978727


今天的雅克萨属于俄罗斯领土,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对面

喜欢历史的人对于“雅克萨”这个地名应该都不陌生,在清朝康熙年间,清军与沙俄曾在雅克萨爆发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激战,这两次战斗最后都以清军的获胜而告终。

如今的雅克萨已是俄罗斯联邦领土,俄语名称叫“阿尔巴津”,与我国“最北极”漠河县隔黑龙江相望。(雅克萨地理位置)

雅克萨所在的所在的黑龙江流域长期以来都是女真人的地盘,后金建立之后,努尔哈赤统一了整个女真部,黑龙江地区成为了后金的领土。

1621年后金军攻陷辽阳,努尔哈赤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往辽阳,五年之后又迁都到沈阳,后金的统治中心彻底南移。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改国号为“大清”,此时清军的主要威胁是南方的大明和西部的蒙古诸部,而且黑龙江以北的西伯利亚地区一直没有什么国家,因此清廷对这里也不太重视,这给了沙俄以可乘之机。

俄罗斯原本是一个欧洲国家,刚刚建立之时叫“莫斯科大公国”,领土只限于莫斯科附近地区。后来莫斯科大公国击败了金帐汗国,建立了俄罗斯帝国,开启了对外扩张之路。

到清军入关前夕,沙俄已经吞并了西伯利亚地区,并且在格尔必齐河上游修建了据点,开始入侵黑龙江流域。(明末清初时俄罗斯帝国版图)

1643年夏天,沙俄雅库茨克长官戈洛文趁河水融化时机,派波雅科夫率兵132名哥萨克骑兵沿勒拿河顺流而上越过外兴安岭,然后沿黑龙江入侵清朝境内。

波雅科夫的此次入侵并没有遭到清军的阻击,因为在这一年清太宗皇太极突然暴毙,清朝内部爆发了激烈地皇位争夺战,根清廷本无暇外顾。而次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山陵崩,中原大乱。多尔衮则抓住这一天赐良机,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提兵入关,打响了入关战争。

在此之后的二十多年中,清军的主要目标都是与南明势力决战,征服中国,更加无心顾及东北地区了。而波雅科夫则在黑龙江流域四处流窜劫掠,直到1646年才返回雅库茨克。此次入侵,波雅科夫绘制了大量黑龙江流域地图,以便日后永久占领黑龙江。

1649年,也就是清军入关后第五年,沙俄再又派遣一个叫哈巴罗夫的殖民头子,率70名士兵再度入侵黑龙江,并在雅克萨修建了木质城寨。

因为遭到了当地居民的抵抗,哈巴罗夫在黑龙江的行动并不顺利,只得暂时返回雅库茨克。次年他继续率领138名哥萨克人,携3门火炮再度占领雅克萨城,并以雅克萨为根据地顺江而下,四处掠夺。

在接到当地居民的报告之后,清廷对于沙俄的入侵忍无可忍。1652年,清政府令宁古塔章海色率兵阻击哈巴罗夫,这是沙俄与清国军队的首次交战。不过非常不幸地是,清军在此战中惨败给了沙俄。

此战,清军投入八旗军600人,另外还有上千名当地部落民兵助战,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而清军凭借其人数优势,很快便吧哈巴罗夫匪军给包围了,并于4月3日晚到4月4日凌晨向俄军发起了总攻。

不过清军兵力虽十倍于敌,但清军对于火枪的使用却非常低能。双方相距很远时清军就任意放枪,可当时的火枪在远距离上根本打不中目标。而相比之下,俄军的武器和技战术水平都显然高于清军。在双方交战时,俄军皆是等到清军十分靠近时才开枪,对清军杀伤极大。

这一仗,清军伤亡近700人,损失马匹830匹,丢失火枪17支、火炮2门,连军旗也丢了。而俄军仅有10人阵亡,78人受伤,但由于主帅哈巴罗夫受伤,因此俄军主动撤退。由于此战以少胜多击败清军,使哈巴罗夫返回国内后名声鹊起,成为俄罗斯的民族英雄。

对于清军的战败,清廷极为震惊,总指挥海色被朝廷下令处死。 为了加强对黑龙江流域的监控,1653年清廷把盛京将军所辖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黑龙江上游的石勒喀河流域和库页岛在内的海中诸岛,划为单独的行政区,由宁古塔将军镇守。

1658年,沙俄再度入侵我国。清军吸取了上次失败的经验,调集重兵迎敌,甚至从朝鲜征调了大量火枪手参战,最终击败俄军。

此后俄军又与清军在松花江和黑龙江爆发了多次激战,到1683年和1685年,清军和沙俄两次大战于雅克萨。

(雅克萨之战示意图)

平心而论,此时清军在武器上就已经大幅落后于沙俄了,这导致清军以数倍之兵力,却一直无法攻克俄国人修建的堡垒城寨。最后沙俄军队是在断粮无援的情况下才与清廷议和的。

而清朝这时正面临着来自准噶尔蒙古的威胁,为了切断沙俄对准噶尔支援,康熙皇帝也对沙俄作出了妥协。

1689年清帝国与沙特签订《中俄尼布楚约》,由于担任翻译的传教士向沙俄泄露的清廷的谈判底线,导致清政府在谈判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局面。最后清廷放弃了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声索,两国以外兴安岭为界,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域归属清国,以北属俄国。

根据《尼布楚条约》的规定,雅克萨位于外兴安岭以南,自然是清帝国领土。直到1860年,中俄签署《北京条约》,清政府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领土割让给沙俄,雅克萨才成为俄罗斯领土。


千佛山车神


1685年-1686年,清朝皇帝康熙两次下令,对侵占我东北的沙俄殖民者实施武力打击,收复了雅克萨,这场战争史称雅克萨之战。

雅克萨在哪里呢?雅克萨在黑龙江上游左岸,这里现在在俄罗斯阿穆尔州境内,名字是阿尔巴津诺,和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的额木尔河河口隔黑龙江相对。额木尔河是黑龙江的支流,原名为阿尔巴西河,阿尔巴西是当时达斡尔部落首领的名字。因为这里位于河流交汇处,达斡尔部落的人们就在此定居,到明朝末年的时候,发展成一个比较繁荣的部落居点。

1650年,沙俄哥萨克人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在尼布楚和雅克萨修筑城堡,建立殖民据点。雅克萨是明末时满语对这个城堡的别称,意思是“涮塌了的江湾子”。有点儿不是太容易理解。

康熙皇帝在解决三藩之乱和台湾问题以后,就开始着手解决沙俄入侵的事情。本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边界纠纷问题,但是沙俄不理睬,只好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

1685年,康熙命都统彭春统管黑龙江军务,率军收复雅克萨城。彭春率3000清军从瑷珲出发,水路并进直抵雅克萨城。沙俄守城士兵约千人,对彭春发出的通牒置若罔闻,拒绝撤走。在清军大炮攻城、火攻焚城的情况下沙俄军无力抵抗,被击毙一百多人。雅克萨城沙俄军头目托尔布津等投降,清军允其率部下七百多人撤离。清军毁掉雅克萨城后班师,并无留驻兵力。

大清为这次武力征讨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囤粮、运粮、造船、调兵以及武器装备等等,甚至从朝鲜调来数百火枪手,从福建调来数百藤牌兵。这次劳师远征耗费颇大,但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除了毁掉雅克萨城,沙俄军被打死一百多人,另有四十哥萨克人归顺清朝外,没有给沙俄入侵者以足够惨痛的教训。因此,清军回师以后,沙俄入侵者托尔布津等又率兵再次侵入,重筑雅克萨城,并布置十数门火炮加强城防力量。

清廷康熙皇帝得知沙俄卷土重来的情报是在半年以后了,只好令萨布素率2000清军再次出征雅克萨。然后又是先通牒,沙俄军有800多人,而且又有坚固的城堡和火炮、火枪等武器,自然不会那么容易就投降。一番激战,沙俄督军托尔布津被炮轰而死,沙俄军龟缩城内不出。清军一方面长期围城,另一方面由清廷和沙俄进行谈判。

沙俄此时在欧洲正和土耳其干着呢,两线开火显然是不明智的,何况当时清朝军事实力并不比沙俄差。沙俄同意谈判,康熙遂下令停火,撤回围困雅克萨城的清军。雅克萨之战到此结束。

最后经过谈判,中俄双方于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边界,规定外兴安岭以南属中国,岭北属俄罗斯等条款。当然,作为战争发生的地点,雅克萨也是中国的。不过,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沙俄撕毁尼布楚条约,强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地区,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雅克萨地处黑龙江之北,也变成了俄方领土。

雅克萨被沙俄强占以后,居住在雅克萨的中国人去哪里了呢?

雅克萨居民一部分遭到沙俄的屠戮,一部分则南移至嫩江流域。南移的达斡尔人一部分到了今天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首府尼尔基镇的对岸。另一部分则迁移到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西北的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雅尔塞镇。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雅克萨」

如今俄国之领土,位于俄罗斯远东阿尔巴津镇!

历史上,雅克萨是我国东北边境地区的一座古城,在今漠河县境内的额木尔河口对岸的黑龙江上游左岸,是我国达斡尔族的世居之地!

1650年,沙俄强占雅克萨,并以此为据点,不断骚扰我国东北边境地区,并将世代生活于此的达斡尔族强行驱赶到嫩江流域一带!

当时的清政府,由于要平定西北葛尔丹叛乱,以及后来的三藩之乱,并无暇顾及沙俄在雅克萨的胡作非为!

清政府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多次派遣使者敦促沙俄退出雅克萨均遭拒绝,于是在1685年2月,清政府派遣三千清军,以彭春统领,决心收复雅克萨!

1685年6月,清军收复雅克萨,但在不久之后,沙俄侵略者卷土重来,重新占领雅克萨,1686年7月,清军2100人对雅克萨之敌发起进攻,经过激战,侵略军死伤殆尽,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被击毙,史称“雅克萨之战”。


雅克萨之战后,沙俄战败,于是沙俄政府派遣使者到北京,要求与清政府进行和谈。康熙帝于是下令前线停止攻城!

最终,沙俄与清王朝于1689年9月(清康熙二十八年八月),签订了《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

条约中明确规定,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王朝领土。

但在19世纪以后,沙俄亡我之心复起,沙俄侵略者不断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并迫使清政府于1858年5月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


把黑龙江以北包括雅克萨城在内的中国大片领土划入俄国版图。

而雅克萨,则被划分到俄罗斯阿尔巴津镇所辖。

至此,与我国隔江而望!

所以说,北极熊的野心是根本无法满足的,一头强壮的北极熊,对我国来说,真的好吗?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期待您的关注,十分感谢!


Mr种茶家


雅克萨(俄语写法Якса,英语写法Jaxa)自古以来属于我们!雅克萨这名字来自女真(满)语,网上说其意是“涮塌的江湾子”。福垊表示很不认同,什么叫涮塌?福垊只听说过涮火锅,涮羊肉,其准确的含义应该是“冲(刷)塌的江湾子。

”而俄国人叫雅克萨为阿尔巴津诺(俄语写法Албазино́,英语写法Albazino) ,该名来自达斡尔头人阿尔巴西。当年哈巴罗夫入侵黑龙江时,强令该地的达斡尔头人阿尔巴西投降,而阿尔巴西是个硬骨头,骨头虽硬但势力悬殊太大,阿尔巴西只好弃城而逃。哈巴罗夫占领该地后就以阿尔巴西(Албазы)命名改城,取名阿尔巴津。先后改名为阿尔巴津斯基、阿尔巴津斯克、阿尔巴津诺。

那雅克萨现在位于哪里呢?

福垊先以我国为参照说明其位置。雅克萨只是个村,雅克萨与我国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兴安镇古城村隔江相望。福垊编辑的这个图,俄语地名标识有误,故而福垊没有翻译上面的俄语地名。我们再来看看,雅克萨村在俄国的位置。雅克萨位于俄联邦远东联邦管区阿穆尔州(Амурская область)斯科沃罗金斯基市政区(Сковородинский район县)阿尔巴津农村住区(乡)阿尔巴津诺村。阿尔巴津农村住区辖两村,驻地阿尔巴津诺村,另外一个村是奥谢日诺村(2018年,该村仅有11人)。

雅克萨村今日概况

雅克萨村位于北纬53°23′05,90″,东经 124°04′52,70″ ,2018年1月1日共有357人。其人口曾历年降低趋势,2002年482人,2010年403人,2012年390人,2013年388人,2014年及2015年377人,2016年368人,2017年362人,2018年357人。该村共有四个主干道。邮政编676065。.

雅克萨村简史

首段我们说了,哈巴罗夫赶跑了头人阿尔巴西,并将雅克萨命名为阿尔巴津。然而,后来被康熙帝获悉,康熙帝在做好积极的准备下,派兵3000,由彭春统领,并利用神威大将军炮,战胜俄军,托尔布津投降。而哈巴罗夫早在俄军失利后,就跑回去了。可后来托尔布津出尔反尔,在莫斯科增兵以及清军撤兵后,又占领了雅克萨城。清军闻讯再次与托尔布津开战,托尔布津再次投降。随后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以法律的形式确保了包括雅克萨、库页岛在内的整个黑龙江江东流域。

一百多年后康熙第十四子的后人奕山被沙俄的枪炮声吓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可咸丰不认。俄国就怂恿英法联军入京,清朝不得不请俄国调停,俄国这时就提出了条件。条件就是要让我们划出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他。可以说俄国是英法联军的始作俑者,又是假装调停而狮子口大开进行无底线的勒索的。这就是1860年11月14日耻辱的《中俄北京条约》签订的根本原因!咸丰帝真真是全亏帝!


福垊


雅克萨位于东北地区黑龙江上游北岸地区,漠河县境内的额木尔河口对岸,地扼水陆要冲。雅克萨在女真语中意为“涮塌了的江湾子”,从女真语中就可以看出雅克萨位于江湾边上,这个地方在清初一直是达斡尔族人居住生活的地方。

远东地区早期情况

苏联作家谢·弗·巴赫鲁中写过一部《哥萨克在黑龙江上》,该书写于1925年,描述十七世纪沙俄扩张主义分子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事情情况,该书也描述了当时沙俄占领下的雅克萨(沙俄叫阿尔巴津)的一些情况。其实早在1638年,沙俄就开始将势力侵入到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他们在勒拿河建立起雅库茨克城,并以此作为远东据点向南入侵当时满清统治的外兴安岭达斡尔族居住的地区,烧杀抢掠,达斡尔族人也一直与沙俄入侵者斗争。清政府面对沙俄势力的入侵也加强对远东地区的控制,并派军队驱逐沙俄的军队。

顺治九年(1652年),清政府命梅勒章京沙尔虎达、甲喇章京海塔、尼噶礼统率官兵以驻防宁古塔。正好当时沙俄人入侵到黑龙江下流,宁古塔驻防军为保卫当地居民的安危率部反击,双方交战于乌扎拉村,这是满清和沙俄之间第一场战斗。“驻防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于乌扎拉村”

顺治十年(1653年),宁古塔驻防八旗兵为430 名,设8佐领。

顺治十一年(1654年),从朝鲜调了100鸟枪手与清军600人协同作战,打败了斯捷潘诺夫带的370人。沙俄势力向黑龙江上游撤退,期间与蒙古部落和索伦部落交战不利后继续向上游撤退,最后就盘踞在尼布楚和雅克萨一带。

雅克萨之战的经过

到康熙时期,清朝加强对黑龙江流域外兴安岭一带的控制,将当地赫哲族、水上女真以及索伦等部内迁并赐予土地、牛羊等让其屯田。康熙在解决了三藩之乱、和台湾问题后,就开始着手处理沙俄入侵的问题。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台湾收复后,康熙让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率宁古塔兵1000人进驻额苏里(今俄罗斯沃特德内西南),同时从宁古塔、乌喇、达呼尔等地抽调精兵进驻瑷珲,并宣布这些为黑龙江永戍部队。

康熙一面用外交手段写信给沙皇,要求停止侵犯清朝领导的行为,同时命令当时的都统彭春做好准备。沙俄无视清朝的警告继续侵犯瑷珲地区劫掠,被当时驻守在额苏里的副都统萨布素率兵击败,并将沙俄在黑龙江下游沿岸的据点逐一摧毁。面对沙俄军队的负隅顽抗,康熙命令都统彭春率军消灭在雅克萨的沙俄军队。

第一次雅克萨在之战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彭春在三千人集合完毕后向雅克萨进军(三千人包括:宁古塔等处调来满洲兵1500、索伦部兵500人,京旗兵500人,福建调来藤牌兵500人)。五月二十二日,彭春部到达雅克萨城下,向驻守在城内的沙俄军队发出最后通牒,遭到拒绝,当时在雅克萨城内的沙俄军队至少有七八百人(具体人数不详)。于是清军在次日开始布阵准备进攻雅克萨,二十五日,清军开始重炮轰击雅克萨城,城内沙俄军队面对清军大炮知道死守不住,当日便向清军投降,要求携带武器撤出雅克萨。经都统彭春同意后,沙俄军队除少部分人投降清军外剩余大部分撤到尼布楚(投降清军的俄罗斯人后来编入清军八旗军队,成为俄罗斯八旗)。清军随即就摧毁雅克萨城,并班师回朝。

第二次雅克萨之战

康熙二十四年秋(1685年),在尼布楚的沙俄军队得到了援兵之后,又探知清军并未在雅克萨驻军防守,便又带兵到雅克萨重新建立据点。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命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兵2000人进攻雅克萨,当时雅克萨沙俄的军队有800多人,城内大炮15门,清军大炮40门。清军在经过几天的大炮轰击,沙俄头目托尔布津中炮身亡。清军并未着急进攻,准备围点打援,因此对雅克萨围而不打。沙俄面对这种情况,又不能长途支援,只能同意与清政府和谈要求,并要求撤回雅克萨的军队。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下旨让萨布素允许俄军回国撤出雅克萨,当时城中的800多人,仅剩66人。

雅克萨之战胜利原因

一、军事上灵活指挥。不管第一次还是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清军的兵力都远远多于沙俄军队,同时扬长避短,面对沙俄火器优势围而不打挖壕沟断其后援,让其发挥不出优势。

二、战争时机上,清朝是在平定三藩后台湾后才对沙俄用兵,内患都解决后重点解决外忧。

三、后勤补给优势,清朝在开始用兵雅克萨之前就已经将黑龙江流域一带的索伦部落,赫哲族部落、水上女真部落等整编内迁屯田,为之后的用兵做好后勤供应。而雅克萨的沙俄军队基本就没有后勤补给。

雅克萨之战后续---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双方在尼布楚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内容以满、俄、拉丁三种文字签订,从法律上规定了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库页岛在内地区都属于中国领土。


山中茅店


清代雅克萨之战的雅克萨城在漠河县额木尔河口对面,地理位置突出,在1689年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雅克萨城归属我国,1858年沙俄撕毁了《尼布楚条约》,穆拉维约夫要求重新签订条约,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地区割让给沙俄,爱绅泰将军直接拒绝了沙俄这个无理的请求,穆拉维约夫见爱绅泰等人不吃这一套,转而找奕山谈判。一开始奕山也不敢签字,这可是关乎国家,有杀头之罪,他虽然是皇室宗族,但心中还是怕朝廷。

穆拉维约夫见奕山也不肯签,于是让自己的军队鸣枪放炮,奕山是一个懦夫,听到沙俄的枪炮声就吓尿了,仗着自己是康熙帝之后(奕山是康熙帝十四子的玄孙),便擅自与沙俄签订了《瑷珲条约》,将大片国土割让给沙俄,奕山这个举动让全世界都惊掉了下巴,沙俄连战争都没打,就得到了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康熙帝收复了雅克萨城,没想到自己的亲后代又亲手将它送出,而且还顺带了一大块土地,康熙帝要是知道这个消息,他的棺材板肯定按不住了。

奕山是自己擅自签的《瑷珲条约》,清政府当时并没有给奕山签订条约的权利,消息传到京城,咸丰帝大骂奕山,清廷不承认这份条约,沙俄派人与清廷谈判。

这次代表清廷的也是一个皇族宗室,这个人是后面被慈禧太后干掉的肃顺,肃顺虽然出生皇族之中,但因是庶出,没有被封爵,肃顺只好自己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咸丰年间,肃顺深受咸丰帝的宠爱,这个肃顺是有真本事的,当时的汉人大多都是他提拔的,他看不起很多满人。

沙俄的代表与肃顺进行了激烈地争吵,最后肃顺把《瑷珲条约》直接扔在桌子上,怒道:“这只是一纸空文。”然后甩手走人,留在震惊和气愤的沙俄代表。

沙俄代表非常气愤,于是向清廷发出最后的通牒,要求重新谈判,而且必须换掉肃顺,清廷拒绝了沙俄代表的请求,没有办法的沙俄代表于是南下,到上海找他的同类,他找到英法联军的统帅,要求他们加大对清廷的打击力度,此外还不忘说肃顺的坏话。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清朝被英法联军打败,英法侵略者还火烧了圆明园,战败的清廷与英法俄签订了《北京条约》,在这个条约中承认了1858年《瑷珲条约》的有效性,雅克萨城等大片国土被划入沙俄的版图中。

雅克萨是满语,意为“涮塌了的江湾子。”沙俄占领后将其改名为阿尔巴津。

沙俄早在顺治年间就侵占了雅克萨,在雅克萨修据点,以雅克萨为据点向黑龙江流域渗入,清朝前期由于战事频发,不遑顾及雅克萨这个北方小城,1681年康熙帝平定了三藩之乱,于是将目光放到北方这个小城身上。

康熙帝先是劝沙俄退出雅克萨城,但均遭到沙俄的拒绝,1685年,康熙帝命彭春率三千人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军队,同年6月收复雅克萨。但是不久沙俄又卷土重来,1686年康熙帝命萨布素率2100多人进攻盘踞雅克萨的沙俄军队,七月,沙俄在雅克萨的头目被击毙,沙俄与清廷谈判,之后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明确规定雅克萨城属于我国。

除了这个雅克萨城之外,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曾经也有一个雅克萨城,现在叫牙克石市,两者没有直接联系。


司马长史


雅克萨之战一共打了两次,结果都是以清军的胜利而告终,但是之后签订的《尼布楚条约》虽然说是平等的条约,但是当时毕竟清朝是战胜一方的,而且当时中国本来在这些地区都是有主权的,在这个条约上清朝也是放弃了很多地方,退回到了外兴安岭以内了,对于清朝来说其实就是不平等的条约,清朝虽然在东北的权益基本上得到了保证,但是使清政府在西北的领土丧失了不少。规定中俄在外贝加尔以东地区自额尔古纳河一线向东沿外兴安岭直至大海为中俄边界,黑龙江流域尽属中国。贝加尔湖就是这个时候开始被割出去的。到了雍正时期签订了《恰克图条约》之后,贝加尔湖彻底和中国失去了关系。

雅克萨这个地方,就是在黑龙江上游,今天的俄罗斯境内,今漠河县境内的额木尔河口对岸。现在俄罗斯称为阿尔巴津镇。1689年第二次雅克萨战争之后中俄双方就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黑龙江流域是中国的,当然雅克萨这个时候是清朝的,19世纪以后,沙俄开始东扩,并且一步一步向南,开始蚕食中国东北大量的领土,占领了黑龙江下游,还有库页岛等等很多地方,咸丰八年也就是1858年中俄签订了《瑷珲条约》,里面规定把黑龙江以北包括雅克萨在内的中国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此后雅克萨就彻底成为了俄国的领土,和中国失去了联系。

其实康熙时期几次打赢俄国的入侵真的是没有什么值得吹嘘的,当时俄国的主要重心还是在欧洲,来亚洲每次就是几十人,几百人的。当时大清正处于康熙时代,国力最强盛的时代,可以看到每次都是好几千人,打几百人,根本没有悬念。关键每次清军都是围攻,迫使俄国人投降的,也不算是彻彻底底的打赢全歼什么的。几千人打几百人,还是各种大炮,火器都用上了才勉强围住迫使他们投降,对于这样的战绩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后来到了十九世纪的时候,俄国人的重心就开始转到亚洲了,这个时候欧洲列强都开始来到了中国,清朝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了。


中国历史研究所


曾经被康熙皇帝收复的雅克萨城,在如今已经不属于中国,如同所有被俄罗斯侵占的土地一样,原来的名字被废止,如今的雅克萨有一个俄罗斯名字,名叫阿尔巴津镇。雅克萨城位于黑龙江上游领域,中国漠河县的对面。

雅克萨之战

我们都知道,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损失极为惨重,而给中国带来最大损失的,莫过于侵占了中国1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沙俄。然而事实上,沙俄对中国的侵略并非从近代才开始,早在清初康熙年间,沙俄就与当时的中国爆发过战争,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雅克萨之战。

个人一直觉得,清朝时中国人给俄罗斯人起的名字,十分恰当和贴切,当时我们称俄罗斯人为罗刹人。“罗刹”原为佛教用语,指的是恶鬼,而且专指吃人肉的饿鬼。

沙俄对西伯利亚的侵略

当时的俄罗斯人“不负”罗刹人之名,在明末清初侵入中国外东北地区后,这些明火执仗的侵略者,不但烧杀抢掠,还真的以人为食,也因此,这些俄罗斯人被生活于当地的达斡尔人称之为“吃人恶魔”。

16世纪,摆脱了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之后,沙皇俄国没有一刻停息,便开始了对外的侵略扩张。在对土地的贪婪和利益的驱使之下,俄罗斯人用了200多年的时间,鲸吞蚕食,将广袤、荒凉、环境恶劣、资源却极度丰富的西伯利亚地区纳入了统治范围。

沙俄和清朝康熙年间地图

到17世纪时,沙俄的侵略先锋,已经抵达了中国的外东北地区。从崇祯末年一直到康熙初年,沙俄利用中国国内战乱不断无暇顾及之际,先后侵占了中国的尼布楚和雅克萨等地区,并在当地修筑城堡,以此为据点,四处烧杀掳掠。

平定三藩之乱后终于腾出手来的康熙皇帝,再也不堪忍受满洲八旗的“龙兴之地”被罗刹人的侵扰。在采用和平手段无法解决之后,处于鼎盛时期的清王朝果断决定武力驱逐。

康熙

两次雅克萨之战,往大了说,可以算作是彼得大帝和康熙皇帝的对决,往小了说,其实也不过是两个庞大帝国边疆地区的一场规模并不大的普通战斗。

尤其是对于沙俄而言,雅克萨位于首都万里之遥,参战的兵力也不过几百人,其中还有相当部分为武装移民。雅克萨之战不过是一场荒原边境的村民械斗罢了,无论谁胜谁负,都对两个大国根本利益不会造成威胁。

雅克萨之战纪念碑

当然,你要说雅克萨之战并不重要也不准确,因为正是在雅克萨之战之后,沙俄认识到了远东帝国的强大,因此在与清政府签订《尼布楚条约》之后,此后的100多年,沙俄始终未敢越雷池一步。可以说,两次雅克萨之战,打出了中俄边境100多年的和平。

尼布楚条约

当然,随着鸦片战争大清帝国的虎皮被英国掀下之后,诸国列强也纷纷掀起来对中国的巧取豪夺。最为贪婪的沙俄自然也不例外,他先后攫取了中国1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其中,也包括位于漠河对岸的雅克萨城。


鸢飞九天2018


康熙大帝当年与俄罗斯前前后后差不多打了三年才收复雅克萨,并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把雅克萨划归中国的领土。但到了1858年,咸丰帝又与沙俄签订了《瑷珲条约》把雅克萨以及库页岛在内打大片领土割让给了沙俄,自此雅克萨再次被划入了俄罗斯的领土。康熙大帝辛辛苦苦打下来的领土,却被后人一张纸就割让了出去,如果康熙活着非打咸丰一记耳光,骂这个不肖子孙。

雅克萨本属中国领土,在1858年又被割让给了沙俄,现在属俄罗斯俄罗斯阿穆尔州阿尔巴津诺。阿尔巴津位于黑龙江与额木尔河交界口东岸,西岸为中国黑龙江省兴安镇。也就是说,雅克萨毗邻兴安镇,现在我们看到的雅克萨城其实在俄罗斯境内,中国境内的雅克萨城是复制的。

其实以前也说过关于雅克萨之战,当年打得的确艰苦,不过双方投入的军队都很少。沙俄方面大约两千人,清军分两次第一次投入了2500名士兵,第二次也投入了2500名,后来还有部分援军,总兵力大约五千人左右。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俄罗斯被打败,被迫撤出雅克萨,后来尼布楚的驻军又撤回来占领了雅克萨。清军再次出击,由于沙俄堡垒坚固,两军相持不下,沙俄大约826人,清军总是攻不下来,最后沙俄病死或者战死,只剩下66人。当清军要发起总攻的时候,收到取消进攻的命令,沙俄排除代表谈判。最后,沙俄撤退,谈判也谈了几年,最后清朝为了对付葛尔丹所以做了让步,于是签订《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格尔毕齐河、额尔古纳河往东到海,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流域,包括库页岛(现称萨哈林岛)归中国。



但是晚清时期因为《瑷珲条约》清政府把祖先辛辛苦苦打下的领土就这样割肉给了沙俄。不仅仅是沙俄,当时西方列强都窥觑中国领土,晚清毫无还手之力。可以说,割地赔款是清政府没落的表现,他不灭真的是天理不容。


谋士说


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是个典范,是个传奇!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战胜者向战败者屈膝跪倒割让领土的先河,而且战胜者在当时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帝国。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不是西太后那老娘们首创,而且伟大的康熙大帝!!!

这条真理犹如黑暗中的明灯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大辫子努力粪斗!它成为国策!成为家训!让大辫子为世界和平做出决定性的贡献!!!

歌中唱到“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如果康熙大帝真的活了五百年,那么天朝将成为只有盛京—北直隶的一个国家,而且康熙大帝将向四方鞠躬:朕为了世界和平会再接再厉!

中国威胁论将从未出现,中国永远不会对其他国家有威胁,周边国家及全世界将视中国为最友好国家,或许成为东方的永久中立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